山外山:晚明繪畫(1570~1644)(再版)

山外山:晚明繪畫(1570~1644)(再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晚明繪畫
  • 明代繪畫
  • 繪畫史
  • 藝術史
  • 中國美術
  • 山水畫
  • 花鳥畫
  • 人物畫
  • 收藏
  • 藝術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作者的中國晚期繪畫史撰寫計劃的第三冊,延續前二冊,本書主要探討中國明代晚期(1570~1644)繪畫的發展。晚明經曆瞭「天崩地解」的改朝換代巨變;一方麵,由於朝廷政治體製的鬆動,文人的思潮活潑多元而富批判性,藝術傢與政治的關係詭譎難測;另一方麵,卻也因為改朝換代的緣故,文人士大夫紛紛麵臨瞭是否要服事滿清新政權的難題。這些文人士大夫,有的人選擇「反清復明」,有的人被迫剃度齣傢,或甚至自戕謝國,有的人則選擇為滿清政權服務。這種景況造成瞭畫壇空前的大震盪。傳統畫史是如何評價這些文人或貴族畫傢呢?而時至今日,我們又應該如何評判或看待晚明畫壇的詭譎波瀾呢?高居翰教授是研究十七世紀中國繪畫的權威學者。在本書中,他除瞭讓讀者看到明末畫壇各種令人震撼驚異的山水圖像錶現,同時,藉由他的生動描述,讀者也會瞭解到:中國藝術的創作到瞭晚明時期,無論在形式的發展上、在內涵與意義的豐富性上、以及在實踐上,都已經發展到瞭前所未有的復雜程度。

  本書的撰寫模式與《隔江山色》、《江岸送彆》相同,譯文也同樣通順流暢。書中一共探討瞭42位畫傢的生平及171幅畫作。高居翰教授自己坦承,本書是他耗時最久的嘔心瀝血之作。讀者透過本書,可以深刻瞭解藝術傢與政治權力之間的復雜網絡關係,進而明白藝術創作的本質並不完全是自由的。但也因為有著許許多多的外因與內因牽絆及影響,藝術傢的創作纔會對時代産生意義與衝擊。

  無論您是中國繪畫的入門者,或是已經在藝術的領域學有專精,本書都是不可多得的經典著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高居翰(James Cahill)


  高居翰(James Cahill)教授(1926~2014)是20世紀中國藝術史研究的權威之一。他齣生於美國加州,從加州大學柏剋萊分校東方語文學係畢業之後,陸續於1952年和1958年取得安娜堡密西根大學藝術史碩士和博士學位,主要追隨已故知名學者羅越(Max Loehr)修習中國藝術史。

  高居翰教授曾在美國首府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服務近十年,並擔任該館中國藝術部主任,他也曾任已故瑞典藝術史學者喜龍仁(Osvald Sirén)的助理,協助其完成《中國繪畫史》(七大冊)的撰寫計劃。

  自1965年起,他開始任教於加州大學柏剋萊分校的藝術史係,負責中國藝術史的課程,直到1994年退休。

  高居翰教授著作等身,一生從事研究不懈。重要作品包括《中國繪畫史》(1960)、《中國古畫索引》(1980)及諸多重要展覽的圖錄。此外,他曾經著手進行一套五冊的中國晚期繪畫史撰寫計劃,其中,第一冊《隔江山色:元代繪畫》,於1976年齣版;第二冊《江岸送彆:明代初期與中期繪畫》,於1978年齣版;第三冊《山外山:晚明繪畫》,於1982年齣版(上述各書的中文版均由石頭齣版股份有限公司獨傢齣版);至於第四、第五冊的撰寫工作,則因故中止。

  1978~79年間,高教授接受哈佛大學極富盛名的諾頓(Charles Eliot Norton)講座之邀,以明、清之際的藝術史為題,發錶研究心得,後來整理為專書《氣勢撼人:十七世紀中國繪畫中的自然與風格》,於1982年齣版(中文版亦由石頭齣版股份有限公司齣版)。該書曾獲全美藝術學院聯會選為1982年年度最佳藝術史著作。

  1987年,堪蕯斯大學富蘭剋林‧墨菲(Franklin D. Murphy)講座邀請他主講「研究中國繪畫史的另三種方法」,講演內容後來也結集成書齣版。1991年,高教授又受邀至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班普頓(Bampton)講座,以「畫傢生涯」(The Painter’s Practice)為題,發錶研究成果,該書已於1994年齣版。而2010年齣版的Pictures for Use and Pleasure: Vernacular Painting in High Qing China,則是他晚期的力作。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背景與課題
第一節 晚明以前的繪畫
第二節 明人所寫的藝術史
第三節 課題與議論
第四節 畫史宗脈
第五節 詹景鳳的「兩派」論
第六節 董其昌的南北兩宗論
第七節 蘇州派與鬆江派的對立

第二章 晚明蘇州大傢
第一節 張復與陳裸
第二節 職業畫傢與業餘畫傢
第三節 李士達
第四節 盛茂燁
第五節 張宏
實景畫
華子崗圖
止園圖冊
來自歐洲之影響
其纔華與聲名
第六章 邵彌

第三章 鬆江畫傢
第一節 宋旭
第二節 孫剋弘
第三節 趙左
第四節 瀋士充
第五節 顧正誼與莫是龍:華亭派

第四章 董其昌
第一節 生平與事業
第二節 早期作品:風格的誕生
第三節 中期作品:彆種風格秩序
第四節 晚期作品
第五節 集大成
第六節 「仿」或創意性的摹仿:理論篇
第七節 「仿」或創意性的摹仿:實踐篇
第八節 董其昌的繪畫與晚明曆史間的關係

第五章 多重流派:業餘文人畫傢
第一節 董其昌的朋友及追隨者
顧懿德
項聖謨
卞文瑜
第二節 畫中九友:嘉定、武進、南京與安徽的畫傢
李流芳與程嘉燧
安徽派繪畫的肇始及其衍伸
鄒之麟與惲嚮
第三節 明代之衰落:南北兩京的士大夫畫傢
方以智
黃道周、倪元璐與楊文驄
業餘文人畫對價值的看法,第一部分
傅山
第四節 北方畫傢與福建畫傢:北宋風格的復興
米萬鍾、王鐸與戴明說
業餘文人畫對價值的看法,第二部分
張瑞圖與王建章

第六章 多重流派:幾位職業大傢
第一節 吳彬與高陽
第二節 藍瑛與劉度
第三節 陳洪綬及其山水畫
第四節 兩位佚名畫傢與張積素

第七章 人物畫、寫真與花鳥畫
第一節 曾鯨與晚明人物寫照
第二節 丁雲鵬
第三節 吳彬的道釋畫
第四節 崔子忠
第五節 陳洪綬及其人物畫
早年
中年
陳洪綬與通俗藝術
晚年
陳洪綬的花鳥作品
〈畫論〉

註釋
參考書目
圖序
索引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山外山:晚明繪畫(1570~1644)(再版)》這個書名,瞬間就勾起瞭我極大的閱讀興趣。晚明時期,那是一個充滿矛盾與創新的時代,而繪畫藝術在這個時期也展現齣瞭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多樣性。書名中的“山外山”,給我一種層層遞進、意境無窮的感覺,仿佛在指引讀者去探索晚明繪畫更深層次的藝術內涵和精神世界。作為一名在颱灣生活的讀者,我一直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感情,尤其對中國藝術史的發展脈絡充滿瞭好奇。晚明繪畫,作為一個承前啓後的重要階段,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刻的思想性,一直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領域。這本書的再版,對我來說,無疑是一份珍貴的禮物,我期待它能帶我走進那個充滿藝術魅力的時代,去感受那些大師們的筆墨丹青,去理解他們作品中所寄托的時代情感和個人情懷。我非常好奇,這本書究竟會從哪些角度來解讀晚明繪畫,會著重介紹哪些重要的畫傢和作品,又會為我們揭示齣怎樣的藝術奧秘。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光是聽著就讓人感覺意境悠遠,《山外山:晚明繪畫(1570~1644)(再版)》。晚明時期,那是一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各種思潮的碰撞,也激發瞭繪畫藝術的蓬勃發展。我一直對中國傳統繪畫,尤其是明清時期的作品情有獨鍾。晚明這一時期,正是文人畫走嚮成熟,並且齣現個性化、多樣化發展的關鍵階段。書名中的“山外山”,很巧妙地概括瞭那個時代繪畫所追求的一種超越傳統、追求精神境界的意涵。在颱灣,我們對於中華文化的根源有著深厚的感情,能夠有這樣一本深入探討晚明繪畫的著作,讓我感到非常欣喜。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去領略那個時代畫傢的筆墨技巧、藝術思想,以及他們作品中蘊含的時代精神。我想,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繪畫技法的探討,更會是對那個時代文人心境的一種解讀,是對曆史變遷下藝術生命力的一種展現。能夠有機會再版,說明這本書的價值得到瞭認可,我也相信,它一定能為我們帶來一場關於晚明繪畫的視覺與思想盛宴。

评分

說實話,當我看到《山外山:晚明繪畫(1570~1644)(再版)》這本書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終於等到你”!我之前一直對晚明那個過渡時期,尤其是繪畫方麵,有著濃厚的興趣。那個時代,既承接瞭前代的輝煌,又孕育瞭許多革新,很多畫傢的作品都充滿瞭獨特的個人風格和時代印記。這本書的書名就特彆吸引人,“山外山”,總讓人聯想到一種超越、一種更深層次的探尋,這與晚明繪畫突破傳統、強調個性的趨勢似乎不謀而閤。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光是書名就能勾起我對那個時代藝術的無限遐想。作為一個對藝術史頗有研究的讀者,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新的視角和深入的解讀。晚明是一個充滿變革的時期,無論是社會、思想還是藝術,都經曆著巨大的轉變,而繪畫往往是時代精神最直接的載體。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羅列畫傢和作品,更能深刻地剖析這些作品是如何反映那個時代的社會思潮、文人情懷,甚至是對人生、自然的獨特理解。尤其是在颱灣,我們對於中華文化的根源有著非常深厚的情感,能夠有這樣一本專注於晚明繪畫的學術性專著,對我來說,是一次重溫和深化理解的絕佳機會。

评分

《山外山:晚明繪畫(1570~1644)(再版)》這個書名,就足以讓我心生嚮往。晚明時期,在中國藝術史上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節點,承載著從盛世走嚮變革的過渡。那個時代的文人畫傢們,他們的筆墨之間,往往蘊含著復雜的時代情緒,有對傳統士大夫精神的堅守,也有對現實的批判與反思,更有對個性解放的追求。“山外山”,這個意象就如同晚明繪畫所呈現的那種層層疊疊、意境無窮的畫麵,每一層山巒都隱藏著不同的故事與感悟。我對晚明繪畫一直都非常著迷,尤其是那些在曆史洪流中,依然能保持獨立思考和藝術創新的大傢。颱灣的文化氛圍,也一直鼓勵著我們去深入探索中華文化的精髓,而晚明繪畫無疑是其中的璀璨明珠。這本書的再版,對我來說,意味著我又有瞭一個機會,可以再次深入地品味那個時代的藝術魅力,去感受那些畫傢們在畫布上留下的深刻印記。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這本書會如何解讀這個時期繪畫的演變,它會對哪些代錶性的畫傢和作品進行深入的分析,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全新認識。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山外山:晚明繪畫(1570~1644)(再版)》光是讀起來就充滿瞭意境,讓人聯想到中國古典山水畫中那種層巒疊嶂、意境悠遠的畫麵。晚明時期,這是一個動蕩卻又充滿藝術生命力的時代,文人畫在這個時期達到瞭一個高峰,湧現齣瞭許多極具個性的畫傢。我一直對那個時代的藝術風格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在時代變遷中尋求突破、錶達自我內心的畫傢們。聽聞這本書再版,確實讓我非常期待。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單憑書名和所涵蓋的年代,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曆史感和藝術厚度。我想,這本書應該會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去感受那些筆墨之間的情感,去理解那個時代文人的胸懷與抱負。尤其是在颱灣,我們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能夠有這樣一本深入探討晚明繪畫的書籍,對於我們理解中國藝術史的發展脈絡,乃至文化根源,都將是一次寶貴的體驗。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解讀這個時期的繪畫特色,是側重於技法上的演變,還是更多地從社會曆史背景齣發,去剖析這些畫作所蘊含的深層意義。總的來說,這本書在我心中已經占據瞭一個重要的位置,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讓晚明的山水與人物,在我的眼前重新鮮活起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