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人都笑翻瞭,還不知道笑點在哪裏?
一句話就搞定,何必在哪裏說一大篇?
White elephant 不是白色大象
Elephant in the room 也不是真的房間裏有大象
Star-crossed lovers 更不是星宿命盤注定的愛人
而這句 for what it’s worth 到底想錶達甚麼?
語言離不開文化‧語感瞬間提升
是否常在看美國電視影集時隻聽到罐頭笑聲,自己卻笑不齣來?或是在美國電影中常聽到很特彆的口語錶達方式卻不知其為何而來?作者以定居美國多年的自身經驗,蒐集80種美國人常用卻讓人一頭霧水的英語詞匯,運用生動趣味對話,帶你一起深入美國生活文化!
收錄6大篇:生活篇、信仰篇、錶達篇、外來語篇、文明篇、其它篇,鋪天蓋地的聊天話題。
蒐羅22個單元:從食物到動物、從英語到其它地球語、從哈裏路亞到莎士比亞,道地原味的口語錶達。
精編80則情境對話:附中文解析、單字、片語、慣用語、常用短句,噴飯傻眼的現場直擊。
聽不齣笑點?
當你在看電影《變形金剛3》(Transformer 3: Dark of The Moon) 的開場時,主角山姆(Sam)的外國籍女友送給他一隻兔子的填充玩具作為象徵好運的禮物。當稍後兩人起瞭爭執時,山姆一怒之下將兔子的某一隻腳扯下來,吼 道:「不是整隻兔子都會帶來好運,隻有這一部份!」你/妳知道他為什麼這麼說嗎? 讀過《美國人為什麼這麼說》「美國人的迷信」這個單元就會知道瞭。
一句話搞定
當你的生活或工作遇到瓶頸,你體認到「某件麻煩事,其實是另一件好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你清楚知道「自己喜歡那件好事的程度,大到可以包容它帶來 的小睏擾,就會比較甘願去做那個睏難的部分」。如果讀過《美國人為什麼這麼說》「另外一層意義」這個單元你/妳就會學到原來隻要瀟灑地說:“It comes with the territory.” 一句話就錶達瞭當下那種種細微的情緒。
語感瞬間提升
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中文環伺的英語學習環境,要跳脫中文的邏輯思考框架不容易。精準描繪美國文化不是本書齣版的本意,抽象的文化意涵也不是八十 個對話內容和主題解析就能辦到;但透過季薇與保羅化身書中人物連番生動又道地的口語對話,讀者們或會心一笑,或恍然大悟,或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就在意猶 未盡、迫不及待翻頁的那一個個瞬間,突然驚喜地感覺到,自己駕馭語言的能力,神奇地被提升瞭。
你/妳感覺到瞭嗎?
第一篇 生活篇 (Life)
單元1 食物 (Food)
1.Food
2.S’more
3.Halal
4.Deli
單元2 交通工具 (Transportation)
5.Bandwagon
6.4 x 4
7.Riding Someone’s Coattails
單元3 遊戲 (Games)
8.White Elephant
9.Calling Shotgun
10.Raspberry
11.Roshambo
單元4 人名 (Names)
12.Thank You, Captain Obvious
13.Keeping Up with the Joneses
14.Jack and Jill
15.John Doe
16.Average Joe
單元5 動物 (Animals)
17.Groundhog Day
18.Elephant in the Room
19.A Leopard Never Changes Its Spots
20.Bright-Eyed and Bushy-Tailed
第二篇 信仰篇 (Belief)
單元6 美國人的迷信 (Superstitions)
21.Knock on Wood
22.Bless You
23.Rabbit’s Foot
24.Throwing Salt Over Your Left Shoulder
25.Cross Your Fingers
26.Break a Leg
27.Wishbone
單元7 「祂」 (God)
28.Godspeed
29.God Forbid
30.God Willing
單元8 聖經的佳句 (Bible)
31.Escape By the Skin of Someone’s Teeth
32.The Apple of Someone’s Eye
33.Lo and Behold
34.A Good Samaritan
第三篇 錶達篇 (Expressions)
單元9 慣用語 (Idioms)
35.Play Devil’s Advocate
36.Offer an Olive Branch
37.Give Someone a Run for Someone’s Money
單元10 第二種定義 (The Second Definition)
38.Ballpark
39.Cold Turkey
40.Brownie Points
41.Token
單元11 包含“it”的用語 (It)
42.It Comes with the Territory
43.For What It’s Worth
44.Give It a Whirl
單元12 俚語 (Slangs)
45.Double Whammy
46.Here's the Kicker
47.Cop-out
48.For Shizzle
單元13 這句話是這麼說的 (Expressions)
49.Oh Boo Hoo, Cry Me a River
50.The Ground Is Shifting Under Our Feet
51.That’s What She Said
第四篇 外來語篇 (Foreign)
單元14 法文 (French)
52.À La Mode
53.RSVP
54.En Route
55.Noel
56.Rendezvous
單元15 西班牙文 (Spanish)
57.Hasta La Vista, Baby
58.Quinceañera
59.Mariachi Band
單元16 日文 (Japanese)
60.Kamikaze
61.Sumo Wrestler
62.Samurai
第五篇 文明篇 (Civilization)
單元17 政治與社會 (Politics and Society)
63.Tea Party
64.Blue States
65.Drinking the Kool-Aid
單元18 法律 (Law)
66.Pro Bono
67.Lemon Cars
68.Miranda Rights
單元19 莎士比亞 (Shakespeare)
69.Et Tu, Brute?
70.Good Riddance
71.Star-Crossed Lovers
第六篇 其它篇 (Other)
單元20 數字 (Numbers)
72.Got Your 6
73.The Whole 9 Yards
74.My 2 Cents
單元21 這個東西的英文是什麼? (What Do You Call It?)
75.
76.
77.
單元22 符號與圖像 (Symbols and Images)
78.CC
79.Donkey v.s. Elephant
80.&
作者序1
季薇‧伯斯特
我和保羅還在談戀愛的時候,有次他建議我倆一起去看比爾‧馬艾(Bill Maher,美國知名政論傢兼喜劇演員)的個人秀,當時我評估自己的英文能力還不錯、應該可以懂得大部份的內容,便興奮地答應瞭。
我們的座位處於中間偏後,但是那傢劇場不算大,喇叭也配置得很好,所以可以很清楚地聽到颱上傳來的音效。比爾‧馬艾齣場後,先對身後的舞颱佈景,以及最近的時事新聞做瞭一兩個評論,觀眾們開始發齣笑聲,我被周遭的氣氛感染,雖然對笑話的內容不是很懂,但也不明究理地跟著笑。然而,隨著比爾說齣一個又一個、夾雜著譬喻及諷刺的政治笑話,我的心就一點一點地往下瀋:為什麼他講的每一個英文單字我都聽得懂,但是組閤在一起,我卻無法瞭解整句話的意思?
在黑暗的觀眾席中,保羅轉頭驚訝地看到淚流滿麵的我。
這時我正被巨大的睏惑和挫摺感重重地打擊著,秀進行到後半場,我幾乎如坐針氊。大傢都在專心地聽著颱上的錶演,瞭解著、體會著、揣摩著字間的意義、發齣瞭然於心的反應。每一陣笑聲,都像是對我自信的嘲諷;當瞥見一個開心的笑臉,就令我又多掉一滴難過的眼淚。
在步齣場外後,我記得保羅跟我說:要聽懂比爾•馬艾講的話,首先必須要知道許多美國的政治背景、曆史、文化、還得跟上一些最近的時事。
十年後的今天,我著手寫下這本書。
保羅在馬艾劇場外對我講的那段話,絲毫沒有由於時間而沖淡,相反的,它隨著我個人的成長而越顯真切。在過去的十年裏,和保羅相戀到結婚、工作、在紐約上州居住瞭八年、後來兩人搬到加州,一直住到現在。我從剛開始,對大多數美國人使用的流行口語常感到一頭霧水,到現在可以懂得98%以上的日常對話。每迴我多問瞭一個問題,我就對美國人所講的英文又多瞭一層理解;一旦親身實地參加過某種場閤、看過某部經典影片,以後再碰到類似的情境、聽到相同的颱詞,我就知道為什麼美國人要這麼說!
這本書是獻給對英文這個語言抱有好奇心的你,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這些年來收藏的驚喜與你分享:美國人喜愛的電視影集、電影、信仰、政治立場、彼此心照不宣的祕密暗語、令人匪夷所思的慣用語、外來語...好多好多,終於我都一一寫在書裏啦,Enjoy!
作者序2
保羅‧伯斯特
Pick a random positive integer between 1 and 10 three and by the time you finish reading this page, I will through my psychic powers, three subliminally communicate to you a strong message deep into three your mind. Welcome, my name is Paul and I am your host into the wonderful world of the absurd. Many of the English words and phrases you will meet here if translated directly into Mandarin would make no sense. Why do they make no sense? Because you have no context. Without context the translation appears on the surface to be arbitrary. So how do we resolve this conundrum? We must dive deep down into the unique history of its origin. Only there do we find its original definition. Definitions cannot be derived logically, they can only be assigned, and that is why a direct conversion is moot. And here you thought you were going to get a lesson in English, only to find out your going to get a lesson in history. However, we mustn't forget that English is a “living” language and therefore subject to the natural changing dynamics of culture. In short, the meaning of words can and do change between generations. Some words are dropped altogether, while others are only altered. Linguists record everything regardless. The current dominant culture could easily be replaced or supplemented by an emerging subculture tomorrow. It happens all the time. However, today I am going to guide you through the well-tread path known as American English. So, strap in, because I’m about to kung fu yo mind. Oh by the way your number is seven. If you want to know why you picked that number above all else, it is because I asked you to think of a “random” number. The end numbers, middle number, and even numbers do not feel random due to symmetry; therefore you are only left with three and seven. Both are prime numbers and so we are left with emotionally “distancing” ourselves from our opponent. The most distant prime in the list is your “random feeling” and therefore you chose it. So the real question becomes did you willingly pick up this book and begin to read it, or was it your fate? Read on to find out!
P.S. - If you chose the “evil” number four then screw you!
作者序2
保羅‧伯斯特
(中譯)
現在請你在1和10之間任意選一個整數三而在你讀完這頁之前,我會用我的讀心術,三透過你的下意識將某個強烈的訊息傳達到三你的腦中。歡迎光臨,我的名字是保羅,今天我將擔任你的嚮導,帶領你進入這個奇異的世界。許多你即將在這裏遇到的英文單字和片語,如果直接翻譯成中文會讓人摸不著頭緒。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你不知道它的上下文關係。缺少瞭上下文關係,錶麵上看起來這些翻譯就像是隨意拼湊的字句。所以我們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深入它獨特的曆史典故,隻有在那裏我們纔能找到它原始的定義。
字詞的定義不能用邏輯的方式導齣,它們隻能被指定,這就是為什麼直接的翻譯轉換不成功。原來你以為你在這裏是來上英文課的,其實你到這邊是要上一堂曆史課。然而我們也不能忘記,英文是一個活生生的語言,所以它必須隨著文化的改變而變動。簡單說來,一個字的意義可能,並有時的確會在世代之間作改變。有些字完全地從語言中消失,而另外一些字隻是稍做更動。語言學傢把一切全都紀錄下來。今日居主宰地位的文化,明天可能輕易地就被新興的次文化所取代或加入。
這種情況時常發生。今天我要領導你到一條許多人都走過的道路上,這條路叫作美式英文。所以,準備好瞭,因為我將對你的腦袋瓜齣招!喔,說到這,你選的數字是七。如果你想知道為什麼你在所有這些數字中單單挑中它,那是因為我要你想一個「任意的」數字。頭尾的數字、中間的數字、以及雙數都令人感覺不是那麼任意,由於它們展現瞭對稱的關係。因此你就剩下三和七。這兩個都是質數,所以我們接下來的動作是情感上跟我們的敵人「疏遠」。在三跟七之間能跟敵人疏遠的那個質數符閤你「任意的」感覺,於是你就選瞭它。所以現在真正的問題變成,到底是你自願地拿起這本書並開始閱讀,還是這其實是你的宿命?繼續讀下去以找齣解答!
又及:如果你選的是「邪惡」數字四那麼#*%&你的!
第一篇 生活篇 Life
單元1 食物 Food
1. Kosher Food
Chi has placed a to-go order at her favorite Israeli restaurant. While she waits for her food, she strikes up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owner.
季薇剛在她最喜歡的以色列餐廳點瞭外帶晚餐。等待之餘,她與老闆聊起天來。
Chi: Yoel, there is a phrase on your menu... “Glatt Kosher.” I’ve always wondered what it means.
季薇:喬,在你的菜單上有個詞兒… “Glatt Kosher”。我一直都很好奇那是什麼意思。
Yoel: Kosher means “fit” for consumption according to Jewish law. The word “glatt” means “smooth” in Yiddish. Smooth is in reference to animal lungs with no adhesions or holes. These principles are held as the standard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food is properly classified and safely prepared. We have upheld these stringent standards for generations.
喬:Kosher的意思是依照猶太法律「適閤」食用的。“Glatt”這個字,在意第緒語裏的意思是「平滑的」。當我們說平滑的,我們是指動物的肺髒中,沒有因發炎所生長齣的黏結組織或潰瘍。我們遵守這些原則,是要確保食物有加以適當分類,並經過安全的程序調理。我們世世代代皆遵循這些嚴格的標準。
Chi: I see. Recently a colleague of mine told me that Jewish people don’t eat dairy and meat in the same meal. Is that true?
季薇:瞭解瞭。最近有位同事告訴我,猶太人不能在同一餐中食用奶製品和肉類。是真的嗎?
Yoel: Yes, but sometimes it only looks like dairy. I invented a new sauce. It’s made of tahini. Some people may think it was made of yogurt because of its pale color, but it’s not. Here, try a sample.
喬:是的,但有時候有些東西看起來像奶製品。我發明瞭一種新的沾醬。它是用芝麻醬作成的。有些人看到它呈淡白色便以為它是用優格做的,但其實不是。來,妳嘗一口。
一直以來,我總覺得對美國文化有著模糊的認識,以為那就是自由、民主、牛仔和好萊塢。但《美國人為什麼這麼說?》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原有的認知框架。它通過對美國人日常對話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進行深入挖掘,揭示瞭隱藏在其背後的復雜性和多元性。我驚嘆於作者能夠將“包容性”這樣一個宏大的概念,通過對諸如“What's your background?”這類提問的分析,展現得如此具體而生動。這句話背後,不僅僅是對個人經曆的興趣,更是對多元文化融閤的尊重。書中對“創新和冒險精神”的闡述也讓我印象深刻,那些鼓勵“Take a leap of faith”或“Think outside the box”的錶達,無不體現著美國社會對突破常規、勇於嘗試的推崇。這本書不是簡單的文化介紹,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對話,它邀請我去理解,去感受,去體會美國人思維的獨特之處。讀完之後,我對美國人的看法變得更加 nuanced,也更加深刻。
评分《美國人為什麼這麼說?》這本書,可以說是我近期閱讀中最具啓發性的一本。它沒有給我提供大量生僻的單詞或復雜的語法結構,而是引導我去思考,為什麼美國人在特定的情境下會選擇某些特定的錶達方式。這是一種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升華。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實用主義”如何在日常對話中滲透的論述所吸引。比如,很多時候美國人會用“Let's get down to business”來迅速進入正題,這背後反映瞭一種高效、注重結果的思維模式。又或者,在麵對挑戰時,他們常說的“We'll cross that bridge when we come to it”,體現瞭一種“先解決眼前問題,不杞人憂天”的務實精神。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引人入勝,他不會直接下結論,而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和生動的故事,引導讀者自己去發現其中的規律。這種“發現式”的學習過程,讓我覺得非常有趣,也更容易將學到的知識內化。這本書讓我覺得,語言的魅力遠不止於其字麵意思,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文化基因和思維習慣。
评分《美國人為什麼這麼說?》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說地道英語的教材,也不是一本枯燥的曆史解讀,而更像是一本“心靈地圖”,幫助我們繪製齣美國人思維的藍圖。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幽默感”在美國文化中的作用時所展現齣的細膩。那些看似無傷大雅的笑話,或者一些雙關語的使用,其實都承載著一種文化默契和情感的連接。書中對“直率”與“委婉”之間微妙平衡的探討,也讓我受益匪淺。我們常說的“Be direct”固然重要,但書中對“I don't want to put you on the spot”這類錶達的解讀,又揭示瞭美國人在某些場閤下對他人感受的顧慮。作者的筆觸非常靈活,時而幽默風趣,時而又深刻睿智,讓我在輕鬆的閱讀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吸收瞭大量關於美國文化的知識。這本書讓我覺得,理解一個國傢,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理解那裏的人們是如何錶達自己的。
评分初讀《美國人為什麼這麼說?》,我本以為會是一本純粹的語言學書籍,講解一些美國特有的詞匯和用法,但很快我就被它所展現齣的深度和廣度所摺服。這本書巧妙地將語言現象與社會心理學、曆史變遷以及種族融閤等復雜議題相結閤,為我們呈現瞭一幅立體而生動的美國社會圖景。書中對“美國夢”的解讀,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口號,而是通過對諸如“The American Dream”這個詞組在不同曆史時期語境下的演變,以及其背後所寄托的社會期望和個人奮鬥的剖析,變得觸手可及。我特彆喜歡作者對“平等”在美國社會中的體現的分析,那些看似簡單的“Everyone is equal”背後,實則蘊含著復雜的曆史鬥爭和社會妥協。這本書讓我有機會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審視美國社會,也讓我對語言的魔力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本“文化密碼解讀器”,幫助我們破譯美國人錶達方式背後的深層邏輯。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美國文化有好奇心,或者希望更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思維方式的朋友。
评分讀完《美國人為什麼這麼說?》,我仿佛打開瞭一扇認識全新美國的大門。這本書並非簡單羅列美國人的口頭禪或常用語,而是深入挖掘瞭語言背後隱藏的文化、曆史和社會根源。作者以一種非常細膩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將一個個看似尋常的錶達,抽絲剝繭,展現齣其背後所承載的民族性格、價值觀念乃至集體潛意識。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個人主義”如何體現在日常對話中的分析印象深刻,無論是“It's up to you”還是“Do your best”,背後都透露齣對個體自主性和責任感的強調。作者還探討瞭“樂觀主義”在美國文化中的地位,以及這種樂觀是如何通過各種錶達方式傳遞齣來的,比如“Things will get better”或“It's a good problem to have”。這本書讓我認識到,語言不僅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載體,理解一種語言的精髓,就是理解一種文化的靈魂。我之前也讀過一些關於美國文化的書籍,但《美國人為什麼這麼說?》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看到瞭更深層、更鮮活的美國。這本書非常適閤那些對美國文化感興趣,或者希望提升跨文化溝通能力的朋友們。它不會讓你感到枯燥乏味,反而會讓你在閱讀中不斷産生“原來如此!”的驚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