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环岛。:我们与岛屿的对话

徒步环岛。:我们与岛屿的对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徒步
  • 旅行
  • 环岛
  • 自然
  • 人文
  • 散文
  • 游记
  • 慢生活
  • 探索
  • 风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能够用内心与双眼去好好体验台湾,一定毕生难忘,妳要一起吗?」马克
  「好啊,要用什么方式呢?单车?摩托车?」麻糬
  「走路!」马克
  「...,认真说一下要用什么方式啦!」麻糬
  「走路,我是认真的,」马克说:
  我想用双脚,去感受这块岛屿真正的温度。


  双脚所能感受到的,是这块岛屿的脉动、这片景色的故事、这群人在台湾生活的绵绵细语

  在金瓜石走着地狱的上坡,在宜兰与苏花公路相望,在花莲慕谷慕鱼裸泳,在台东太麻里的海边放空,在南横公路上勇闯,在阿朗壹古道上穿越屏东...我们在这块土地上,看到最美丽的风景与故事,凭着自己的双脚熟悉家乡,一切的一切不再遥不可及;我们不特别、很普通,但透过徒步环岛,看到了最特别的台湾,到现在,耳边都还围绕着每个人的加油声。有人会问这趟旅程有没有遗憾?说真的,在这样美好的岛屿上行走,没有遗憾,只有知足,只有感恩!

  ※本书版税将全数捐予「社团法人台东县南回健康促进关怀服务协会」:arksunshine.org

名人推荐

  这彷彿是电影剧本,描写着人与土地的故事,读完它,你会重新看见台湾──作家 蓝白拖

  用双脚走遍台湾各地的真男人!这不是热血,什么才叫热血?──知名部落客 蔡阿嘎

  原来还有人比我更热血,快点跟着他们一起用「心」的角度重新看待台湾,我们生长的土地──「远见杂志2013年度平民英雄」宝岛净乡团创办人  林艺

荒野絮语:风、石与时光的低语 一部关于探索、遗忘与重生的文学散文集 作者:[此处可填入作者笔名,如:林远游] 内容简介: 《荒野絮语:风、石与时光的低语》并非一本传统的游记,它是一场深入人类精神荒漠的内在旅程,一次对时间本质的哲学叩问,以及对那些被现代文明遗忘的角落的深情回望。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偏远、人迹罕至之地进行长时间徒步与独处的观察、沉思与记录。它关注的焦点,并非于征服自然,而在于如何被自然所“征服”——如何在绝对的寂静中,重新校准被喧嚣扭曲的感知。 全书结构松散而内在逻辑严密,由十一个相互关联的篇章构成,每一章都以一个核心的自然意象为引,层层剥开作者对生命、记忆和存在的理解。 第一部分:感知之阈——驯服感官 第一章:雾锁山径与灰色的听觉 开篇聚焦于作者在苏格兰高地,被浓雾困住三天三夜的经历。雾,在这里不仅仅是一种天气现象,它成为了剥夺视觉和空间感的“实体”。作者记录了在感官被极度限制后,听觉如何被放大,将远方溪流的水声、苔藓生长的细微摩擦声,甚至是自身血液流动的“鼓点”辨识出来。这一章探讨了“在缺失中发现丰盈”的悖论,以及人类对确定性空间的依赖性如何构建了日常的焦虑。文字风格沉郁、内敛,充满了对气味(泥土的腐殖质味、潮湿羊毛的膻味)的细腻描摹。 第二章:赤足行走与地表的记忆 这一章将视角转向了干旱的南美高原。作者尝试进行数日赤足行走,感受地表温度和质地的变化。这不是一种苦修,而是一种“解码”大地历史的方式。粗粝的沙砾、被阳光炙烤的岩石、夜间冰冷的玄武岩,每一寸接触都在作者的足底刻下信息。作者思考:我们的鞋底隔绝了我们与世界的物理连接,也隔绝了我们从最基础的触觉中获取的关于稳定性和危险的原始智慧。此章充满了对触觉的哲学反思,将皮肤视为最古老的信息接收器。 第二部分:时间的塑形——地质与人 第三章:冰川的呼吸与时间的尺度 作者在巴塔哥尼亚攀登过程中,观察了一块正在缓慢崩塌的冰川。冰川的移动速度以毫米计算,但其塑造景观的力量却是毁灭性的。作者将冰川的慢速、不可逆转的运动与人类短暂而急促的生命周期进行对比。时间在这里被具象化为冰层中的气泡——记录了数万年前大气成分的“历史胶囊”。这一章探讨了面对“地质时间”时,人类自我的渺小感,以及如何从这种渺小中汲取一种超越日常烦恼的平静。 第四章:石头的沉默与语言的起源 本章围绕一块被水流冲刷了千万年的鹅卵石展开。作者试图“阅读”这块石头。石头没有声音,但它记录了水流的暴力、沉积的耐心以及重力的恒定。作者继而反思,人类的语言是否也是对这种“沉默的叙事”的模仿和追随?语言在试图描绘现实时,是否也像石头一样,被其自身的“物质性”(语法的结构、词汇的边界)所塑造和限制? 第三部分:遗忘的风景——人造物的残骸 第五章:废弃矿场的锈蚀挽歌 视角转向了某个被遗弃的工业遗址。昔日高耸的塔吊、生锈的轨道和倾颓的厂房,在荒草和藤蔓的覆盖下,呈现出一种“后人类”的美学。作者没有沉溺于对工业时代的批判,而是关注自然如何高效地回收和消化人类的创造物。锈蚀的铁架成为了新的生态支撑,混凝土的裂缝中长出了耐旱的植物。这是一种关于“终结与延续”的沉思,探讨了文明留下的痕迹最终如何被熵增规律所重塑。 第六章:牧人的迁徙与地图的失效 在穿越一片曾经是游牧民族活动区域的广袤草原时,作者发现现代地图如何无力描绘那些由季节更替和牲畜路径形成的“流动边界”。地图是静态的、线性的,而生活是动态的、循环的。这一章讨论了知识的局限性——当我们试图用精确的几何图形去定义流动的生命和文化时,我们失去了什么?作者通过与一位仍在坚持季节性迁徙的牧人短暂的交流,理解了“根植于行动的知识”。 第四部分:内在的荒野——重构自我 第七章:独处时的“幽灵”与内心的投影 在长时间的孤独徒步中,心智开始制造自己的环境。作者坦诚记录了在寂静中出现的一些“非理性”的感知——似乎听到了远方的呼唤、看到了快速闪过的影子。这并非幻觉,而是大脑在信息极度匮乏时,自动填充背景噪音的行为。通过分析这些“幽灵”,作者试图辨别哪些是残留的社会性焦虑,哪些是潜意识深处的原始需求。这是对人类心智韧性和脆弱性的深刻剖析。 第八章:呼吸的节奏与存在的锚点 本章回归到最基本的生理活动:呼吸。在攀登高海拔山脉时,呼吸成为唯一重要的任务。作者详细记录了如何通过控制呼吸频率来管理恐惧和疲惫。呼吸,作为连接身体与环境的桥梁,成为抵抗“时间流逝感”的锚点。每一次平稳的吸气和呼气,都是对“此时此刻”的坚定确认。 第九章:影子与光线的对话 在广阔的沙漠地带,光影的对比极端强烈。影子不再是简单的二维投射,而是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具有重量感的伴侣。作者研究了不同时间影子长度的变化,将其视为时间流逝的活体钟表。这种对光影的专注,训练了观察力,使人学会欣赏“不存在”的部分——即阴影,与“存在”的部分同样重要。 第五部分:重返与书写 第十章:归巢的迷失感 从长期的荒野体验回归到城市生活,作者描述了“去同步化”的困难。城市噪音的侵袭、人际交往的复杂性,仿佛穿上了一件不合时宜的粗糙外衣。这一章探讨了如何将荒野中的清晰度、节奏感和接受度,有意识地编织进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将荒野视为一个逃离的“他者世界”。 第十一章:记录的终结与新的开始 全书的收尾是对“记录”行为本身的审视。作者意识到,任何文字描述都无法完全捕捉那份现场感,书写本身就是一种“驯化”和“限制”。然而,记录的意义在于构建一个记忆的支架,提醒自己曾经在风、石与时光的低语中,重新找到了聆听世界的方式。这是一次对回归本真、简化生存哲学的颂歌,也是对未完待续的内在探索的承诺。 《荒野絮语》是一本献给所有在喧嚣中感到迷失的人、渴望重新连接大地的人,以及相信最深刻的真理往往隐藏在最简单的自然现象中的读者。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志恆(马克)


  2010年,从来没搭过飞机、也没出过国,愣头愣脑的订了飞往埃及的机票,人生第一次的自助旅行,踩在埃及开罗滚滚黄沙的道路上,从此爱上旅行,透过旅行,让自己与内心对话。2013年,趁着退伍之际,重新地、慢慢地,用徒步的方式,仔细的看待我们的家乡,台湾。

孙琬琪(麻糬)

  我是孙麻糬,是个朝九晚五、薪资优渥的上班族。规律的生活关不住旅人魂,喜欢跳舞喜爱交流,迷上了马拉松,岁月对我几乎没有影响。常享受着一个人的旅行,为了想看清楚台湾,决定送 30 岁的我一个独特的生日礼物,徒步环岛。

  「粉丝专页:徒步。我们与岛屿的对话」
 

 

图书目录

推荐序 与台湾的对话 DJ王小乔
推荐序 旅途中,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 阅读社群主编  郑俊德
作者序  梦想,不大声说也可以
 
Part 1  出发前。梦想萌芽……
一张路线图,道尽环岛

Part 2  旅程中。用双脚感受岛屿的温度……
【淡水→三芝】 淡水,时光交错
【基隆→金瓜石】 金瓜石的夜,无可自拔的恋
【福隆→宜兰头城】 双脚跨越边界的感动
【苏澳→东澳】 跟我一起走吧!爱恨交杂的苏花公路
【东澳】 最美好的一件事,叫做简单
【东澳→南澳】 梦醒了,依旧微笑
【和仁→花莲新城】 太平洋的海,是世界上最美的海
【新城太鲁阁】 太鲁阁的疯狂崃想
【新城→花莲市区】 黏人的土,动人的地
【花莲铜门】 在溪水中领悟优雅的真谛
【铜兰国小→凤林】 特急件,两个半小时写出一份企划
【凤林→瑞穗】 手牵手跟我一起跳吧!奇美幻想
【瑞穗→玉里】 在一九三县道感受秧苗的律动    
【玉里→台东池上】 稻米的故乡    
【池上→关山】 沿着南横去冒险
【关山→鹿野】 旧台九线上的武陵桃花源
【卑南→台东市区】 隔壁老王卖瓜,真的没有自卖自夸
【台东市区】 熊的坚持,小朋友的笑颜,无价
【台东市区→金樽】 在海岸线流浪
【台东市区→太麻里】 曙光在这里与浪漫相遇
【台东太麻里】 重新拾起小米的穗
【尚武→安朔】 大龟文王国奇遇记
【南田→旭海】 古道,与海棠永恆相望
【屏东港仔】 飘洋过海的浮球,使旅人相聚在此
【后壁湖→兰屿】 卷起的浪,是一辈子最美的蓝
【后壁湖→垦丁】 国境之南,我们成长的过程
【垦丁→恆春】 古城,味‧自‧慢
【东港→高雄小港】 我们不想当意外制造机
【高雄市区】 久违了,城市!
【左营→台南市区→新营】 在舌尖上品尝府城文化
【新营→嘉义市区】 三位女孩筑一个自己的梦
【嘉义市区→阿里山】 相遇之后,我们再也不是一个人
【民雄→云林斗六】 原(臭)味演讲
【台中→后里】 在我们心中建一个蝴蝶园
【苗栗市区→新竹峨眉】 成长的梦工厂
【中坜→八里】 一碗好面
【八里→淡水】 曾经说过的梦想,第七十一天实践

徒步,寻找传承在岛屿的意志    
【宜兰头城】 雕塑的是佛像,也是自己
【宜兰苏澳】 一朵朵低调的缠花
【花莲新城】 祖灵之眼
【花莲池南】 舞动,用身体找回自己的路  
【台中雾峰】 不管多重,都扛得心甘情愿
【新竹北埔】 老聚落,新醋味

Part 3  环岛后。未完待续……

图书序言

推荐序一

与台湾的对话

DJ王小乔


  每个人都用着不同的方式跟心中最爱的土地致敬,马克与麻糬用着双脚、镜头、心和记忆来证明。

  回想去年从小琉球骑车回高雄的路上,在双园大桥上远远就看到两个小小的黑点,本以为是两位想以揽车流浪的旅人,于是放慢车速,这才看到他们的背包上写着已徒步环岛几百公里的小板子,那种发自内心想帮他们加油的激动,让我在经过他们身边时感动的喊出「加油」!相信在马克与麻糬徒步环岛的路上,一定遇到了很多动人又迷人的故事,而出现在《徒步环岛。

  我们与岛屿的对话》书中的任何人、事、物,都会是台湾最美丽的风景,或许读者在看完这本书后,也会准备好一双耐磨的鞋和特大背包,来开启属于自己的环岛梦,这或许也是作者最乐见其成的一件事,因为受到此书的鼓舞,踏出属于自己梦想的那一步,就跟他们常常笑笑地说:若是想太多,我们就不可能会出发啦!就是这种冲动以及追梦的勇气,让我看着他们的背影,对此深深着迷!

  准备好要和美丽的台湾对话了吗?马克与麻糬将会是我们最棒的翻译员。「徒步环岛。我们与岛屿的对话」,起步,走!

推荐序二

旅途中,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

阅读社群 主编  郑俊德


  有些时候,有些人找我去演讲分享,主题除了阅读以外,最常谈的就是「如何选择?以及如何梦想?」这两个问题真的是大哉问,因为选择谈再多,我的选择不是你的,我帮你选的也不是你要的,你要的我也选不出来,而梦想的问题其实也是一样。

  所以多半时候,我会从另一个角度去带领大家想一想,你到底要什么?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生活?什么是你觉得一辈子不做一次会遗憾的?人如果能够在永远沉睡前,找到这个答案,那也真的是此生无憾!但要怎么找到这样的答案呢?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循环里,相同的环境空间,我们多半时候做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想要的我们。别人想要我们每日完成他们指派的工作,别人想要我们想着同样的公司业绩,别人想要我们好好稳定地生活,别人想要我们别想太多快快睡去,然后明天一早再回到这里持续,持续着别人想要的我们。

  而这样压榨的时间,以及失去思考能力的生活,真的是你想要的吗?我们或许没有逃离的勇气,但我们有旅行的权利。

  从旅行中,找回真正的自己,在与自己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也才能真正做一回自己,想想自己的选择,想想自己梦想的方向是否偏离,也同时认识这个每天与我们在一起的世界。

  与作者相遇是在很特别的演讲场合下,一个新认识朋友的朋友,我们一起吃了顿饭。全身黝黑腼腆的他,像个阳光的大男孩,眼睛发光般地分享他的环岛旅程,原本我想,应该是追逐流行骑脚踏车或是骑机车环岛吧!但在他精采的分享中才知道,他选了一条最难的环岛方式:用走的,从台北淡水出发,往东北方向绕行一圈台湾,花了近三个月时间去旅行,去认识这块土地与居住在这里的人们。

  穿过了热闹都市与村庄田野,从繁华灯火到杳无人烟,同一块土地却存在两种极端的世界,一个过惯都市生活的大男生,在旅行中必须噼柴煮饭,用惯都市的方便洗衣机、脱水机,才发现自己徒手洗完的衣服用手拧过后,在风的吹抚下一晚就干了。许多的发现,原本都不在他所生活与认知的世界里,但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地点,却遇到许多相同朴实的人群,一颗颗美丽的心,就在台湾这块宝岛上。

  在他们的网站上有一段话:该被挥洒的,不是生命,是梦想;年轻的灵魂是要被冲撞,被激发的热情是导火线,点燃那内心深处渴望追梦的想法;开始徒步,我们与岛屿的对话。

  给自己一场人生的毕业旅行吧!认识这个世界,也重新认识自己,让明天有更好的开始,因为你从旅行中找回真正的你,可以让你充满勇气与信心,继续前进。

作者序

梦想,不大声说也可以


  大三那年,带着纯粹天真的勇气,还记得刚抵达开罗机场时,旅馆的人问我好几句英文,我一句也听不懂,只见那旅馆人员最后讲了一句话,「你第一次自助旅行就来埃及,真是勇敢!」这句话倒是莫名奇妙的听懂了,我想,天真也是勇敢的另一种方式吧!

  三年过去,依然记得刚踏上埃及开罗机场时,一群人围着你说要帮忙介绍旅馆、景点的那个画面,只知道头也不回的拼命往前走,走着走着,紧张慢慢不见,而旅行的灵魂,从此刻蔓延,直到永远。

  尝试将自己所做的白日梦,不一定要大声的说出来,但可以小小声的告诉自己,去试着做做看吧!我第一次尝试,好像有那么一点成功,至少我还顺利从埃及活着回来,甚至还胖两公斤,谢谢我妈给我的铁胃。

  借由这次旅行,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成长?英文有没有变好?眼界有没有变宽广?这些问题我都没有答案,但我只知道一件事,我完成了一个,我小小声、默默地,希望达成的梦想,在这趟梦想的旅途中,听见许多奇妙的故事、看见许多令人惊叹的美景、最重要的是,因为旅行,使我们相遇。

  还记得国小时,有次智力测验,我被判定不合格(应该就是所谓的智力不足),让我小小心灵受到莫大打击,自卑感油然而生,那时候不但自信全无,做什么是都觉得是不是因为我比较笨,所以做不好。直到后来发现,不是因为比较笨,是因为自己被自己阻止,或许每个人都知道,也都听过:「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是没想到,这个敌人这么难击败,直到现在,我还是在努力着。

  引用一位希腊作家的名言套用在徒步环岛的这趟旅程中:「我们在内心所实现的,将改变外界的现实。」这句话无比贴切。当我们一步一步击败内心的敌人,并且实现自己心中的想法时,逐渐了解到外界的一切随之改变,像是一股能量持续地将我们向前推进,其实学着不要被自己阻止,是一场人生的持久战,不论有没有成功的克服,但至少我们必须要尝试,击败自己!

  「如果你决定要出发,那么旅行中最困难的部分已经结束!恭喜你,出发吧!」这是出自一本字很多,书很厚,图片极少的旅行书创办人(《Lonely Planet》)所说过的话,想与各位读者分享,出发两字是这句话的 精髓,代表你开始行动!没有方向没关系,因为所有的方向都是靠着自己的双眼、双脚去慢慢摸索出来的,就像我们这趟徒步环岛之旅,一开始不是因为有方向所以我们才出发,而是决定要出发后,才慢慢地有了方向,透过一点一滴的努力,方向逐渐明确,当我们踏出第一步,也是因为那莫名其妙的第一步,而有现在这本书。

  一趟旅行,说改变一生或许有点夸张,但它的确改变了二十出头的我去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环岛的旅程价值多少呢?对我们而言,是无价的;用双脚重新认识台湾,除了汗水与争吵,同时也能拥有浪漫与温馨。

  我是一个热爱旅行,更热爱台湾的平凡人,我想我可以,每个人都可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能让你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品读的书。不同于那些充斥着奇闻异事或者攻略技巧的旅游类书籍,《徒步环岛:我们与岛屿的对话》散发着一种哲学式的沉思和人文关怀。作者似乎并非急于抵达某个目的地,而是享受着在路上的每一个瞬间,将目光投向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无论是风蚀的岩石,还是海边顽强生长的野花,亦或是当地居民朴实的生活片段,都能成为他灵感的源泉,引发对生命、对时间、对存在的深刻思考。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徒步过程中,与这些岛屿形成了某种精神上的契约。他不仅仅是用眼睛去观察,更是用心去感受,去理解。这种“对话”并非单向的,而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岛屿给予他启示,而他也以他的文字,将岛屿的美丽和深邃传递给我们。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一次悠长的交谈,他循循善诱,带你穿越纷繁的尘世,去发现那些隐藏在事物本质中的智慧。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旅行,不仅仅是身体的移动,更是灵魂的觉醒。

评分

《徒步环岛:我们与岛屿的对话》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是一种“回归”的情绪。在如今这个快节奏、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似乎离土地越来越远,离自然越来越陌生。而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提醒着我,在遥远的海边,还有一些地方,它们用最朴素的方式存在着,承载着古老的故事,也孕育着生生不息的生命。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自然的敬畏,对土地的眷恋。每一次的攀登,每一次的穿行,都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融入。那种与土地的对话,不是通过言语,而是通过感受,通过呼吸,通过每一次心跳与大地的共鸣。书中描绘的那些岛屿,或许没有惊心动魄的冒险,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但它们却有着一种宁静的力量,一种能抚慰人心的力量。作者捕捉到了这些力量,并将它们用文字赋予生命。我仿佛能看到,在某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海面上,岛屿苏醒;在某个黄昏,当晚霞染红天际,岛屿沉睡。这些画面,通过作者的笔触,鲜活地呈现在我的脑海中。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时刻,我们真正地“看见”了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多少时刻,我们真正地“倾听”了它们的声音?

评分

《徒步环岛:我们与岛屿的对话》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静谧”体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早已习惯了被各种声音轰炸,而这本书则像是一片绿洲,提供了一个远离喧嚣的避风港。作者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涤荡着心灵的尘埃,让我重新审视那些被我遗忘或忽略的生命中的美好。我能想象,在作者的笔下,每一个岛屿都有它独特的性格和故事。它们或许不以壮丽的景色闻名,但却有着一种内敛而持久的魅力,就像那些历经风雨依然坚韧生长的事物一样,散发着动人的光辉。作者在与岛屿的“对话”中,不仅仅是描绘风景,更是在描绘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我被书中那些细致入微的观察所打动,那些关于植物、关于动物、关于当地人的生活细节,都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变得鲜活而有趣。它让我明白,生活的美,往往就蕴藏在那些最平凡的角落里,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感受。

评分

最近读完《徒步环岛:我们与岛屿的对话》,这本书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窥见了那些我曾擦肩而过却未曾深入了解的土地。它并非一本简单的游记,而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溯源,作者用一种极其细腻且富有诗意的笔触,描绘了人与岛屿之间那微妙而深沉的联结。我能想象,在每一个章节里,都有一个身影,背着简单的行囊,一步一个脚印地丈量着海岸线,感受着海风的低语,聆听着礁石的故事。每一次的驻足,每一次的凝视,都仿佛是对这片土地的敬意,是对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故事的探寻。书中对岛屿景色的描绘,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风和日丽”,而是深入到了光影的细微变化,色彩的微妙过渡,甚至是那些不经意间闯入视线的植物、动物,都可能成为作者感悟的起点。我尤其喜欢那种在旅途中,偶然遇见的人和事所带来的温暖和启发,它们像是散落在旅途中的珍珠,点缀着整本书的脉络,让整个阅读体验更加丰满和人性化。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引导着我去思考,当我们与一个地方产生连接时,我们究竟在寻找什么?是遗忘的自我,还是未曾抵达的远方?它让我明白,环岛的意义,远不止是地理上的行走,更是一场对内在世界的探索。

评分

读完《徒步环岛:我们与岛屿的对话》,心中涌动着一股强烈的“共鸣”之情。它不是那种让你捧腹大笑或热血沸腾的故事,而是一种温润的、绵长的感动,仿佛与书中的主人公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心灵的默契。作者以一种极其平和且富有洞察力的视角,展现了他与那些海岛之间独特的关系。这种关系,超越了单纯的观光客与被观赏景物的界限,更像是一种平等交流,一种相互理解。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在每一次的徒步中,都怀揣着一种探索的渴望,一种对未知的好奇,以及一种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他没有试图去“改变”岛屿,而是以一种谦逊的态度去“学习”,去“倾听”。书中那些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不单单是视觉上的呈现,更是一种触觉、听觉、嗅觉的综合体验,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与作者一同感受海风的咸湿,聆听海浪的拍打,闻到泥土的芬芳。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每个人是否都能找到自己与“家”的联系,那种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居住,更是精神上的归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