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信号量测与分析:逻辑分析仪之应用(第二版)

数位信号量测与分析:逻辑分析仪之应用(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数位信号
  • 逻辑分析仪
  • 信号测量
  • 信号分析
  • 电子工程
  • 嵌入式系统
  • 电路调试
  • 测试测量
  • 第二版
  • 工程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逻辑分析仪(Logic Analyzer, 简称 LA)是量测数位信号的利器,还可以与数位式示波器堆叠,让数位信号与类比信号同步触发,在同一个画面里同步分析。另外,逻辑分析仪具有示波器所没有的分析能力,能够让我们快速地分析复杂的数位信号,以了解数位电路的动作。对于数位电路之硬体、韧体与软体开发及检修,助益颇大,是数位时代里,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书从基本操作开始,让第一次使用逻辑分析仪的人,能快速掌握其操作与相关知识,之后循序渐进,让读者对数位电路具备进入此一领域职场所需的开发、制作到量测的完整能力。全书14章,并在随书光碟中详细说明Smart+软体的安装,分析模组的下载、安装与註册等。

  本书以每週3小时,一学期课程的教学计划编写,是一本好教、易学的教材。作者在电子、电机类科系任教多年,有丰富的教学以及辅导学生考取证照的经验,第一版于2012年出版后即广受好评,获得许多技职院校採用为教材。

  第二版在每个单元中都加强了即时练习,让学生能够充分练习,以确实掌握数位电路之硬体、韧体与软体开发及检修的实务技能。同时也将第一版中的部份内容移到随书光碟中,降低书本的页数,减轻读者购书负担。总内容增加,价格却降低了!

  全书各篇内容简介如下:

  1.基本操作篇

  本单元的目的是让第一次使用LAP-C逻辑分析仪的人,快速认识逻辑分析仪,包括操作与相关知识,并以简单的范例,进行硬体量测,以及韧体动作分析。

  2.数位零件特性扫瞄篇
  本单元从数位IC的量测开始,将数位量测与激励信号设计结合,除了可熟悉逻辑分析仪的操作外,还可以培养读者应用韧体,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汇流排信号量测与分析篇
  本单元目的是让读者快速认识常用的数位汇流排信号,採用汇流排信号产生器,辅之以数位汇流排通信协定的相关知识,让读者学得数位汇流排信号的原理与实务量测。

  4.电路量测与分析篇
  本单元採实际数位电路量测,包括各式串列式EEPROM电路、Flash ROM电路、七节显示器模组、8´8 LED阵列、1602 LCD模组等,每项都提供作者自行开发的操作函数,让数位电路的软、韧、硬紧紧结合,而数位电路从开发、制作到量测,一体成型!读者循序渐进研读本书,必能具备进入此一领域职场的能力!

  5.附录篇
  附录篇收录在随书光碟中,含试用软体,并详细说明Smart+软体的安装,分析模组的下载、安装与註册等。
好的,下面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数位信号量测与分析:逻辑分析仪之应用(第二版)》的书籍的详细简介,内容完全围绕其他主题展开,不涉及原书的具体内容。 --- 图书简介 书名:电磁兼容性设计与测试实务:从原理到标准的全方位解析 作者: 资深工程专家团队 页数: 约 950 页 定价: 188.00 元 出版社: 科技前沿出版社 ISBN: 978-7-5700-1234-5 --- 内容梗概 本书《电磁兼容性设计与测试实务:从原理到标准的全方位解析》是一本深入探讨电磁兼容性(EMC)领域核心知识与实践应用的专业技术著作。它旨在为电子工程师、产品设计师、测试工程师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高度实用的参考指南。全书结构严谨,内容覆盖了电磁兼容性的基础理论、关键设计技术、标准法规遵循以及实际测试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力求在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之间搭建起一座坚实的桥梁。 核心主题与章节划分 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二十个章节,详细阐述了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第一部分:电磁兼容性基础理论与效应分析 (约 200 页) 本部分奠定了理解EMC问题的理论基础。首先从电磁场理论出发,回顾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在高速电路和屏蔽设计中的应用。重点解析了辐射(Emission)和敏感性(Susceptibility)/抗扰度(Immunity)的物理机理。详细介绍了噪声源的产生机制,包括传导耦合、辐射耦合、串扰(Crosstalk)和电源噪声(Power Supply Noise)等关键问题。书中通过大量实例图解了阻抗匹配、接地技术和滤波原理在抑制电磁干扰中的作用,为后续的设计章节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第二部分:PCB 层面电磁兼容性设计技术 (约 250 页) 本部分聚焦于现代电子产品设计的核心——印制电路板(PCB)的布局与布线。内容涵盖了高速信号完整性(SI)与电源完整性(PI)的协同设计策略。深入剖析了平面分割、参考层选择、走线设计规范(如差分对、蛇形线长度匹配)对EMC性能的影响。特别辟出专章讨论了地弹(Ground Bounce)和去耦电容网络的优化设计,并介绍了先进的叠层结构设计,如何有效降低环路面积,从而压制辐射发射。此外,还详细讲解了组件布局(Component Placement)的EMC考量,强调了输入/输出端口的保护布局原则。 第三部分:系统级与外壳设计中的EMC控制 (约 200 页) 当PCB设计完成后,系统集成和外壳设计成为控制EMC的第二道防线。本部分详细阐述了屏蔽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内容包括屏蔽材料的选择(导电性、磁导率)、屏蔽体的设计(缝隙、孔径效应的计算与最小化)。书中详细介绍了机箱的有效接地和连接性(Bonding and Grounding),特别是针对不同频率范围的金属连接技术。此外,还探讨了电缆和连接器的EMC处理,如屏蔽电缆的正确端接、滤波器的串联与并联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结构设计来满足通风散热与EMC性能之间的平衡。 第四部分: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与方法 (约 200 页) 本部分是连接设计与合规性的关键桥梁。它系统地梳理了全球主要的EMC标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 CISPR、FCC(Part 15/18)、IEC 61000系列,以及针对特定行业(如汽车电子的ISO 11452,医疗器械的IEC 60601)的要求。书中详细描述了各类测试的设置、测试环境(如全电波暗室、半电波暗室、RE/CE测试场地)的规范要求。对于关键测试项目,如传导发射(CE)、辐射发射(RE)、静电放电(ESD)、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Burst)、浪涌(Surge)等,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步骤、数据分析方法和常见陷阱的规避指南。 第五部分:EMC故障诊断与优化实践 (约 100 页) 最后一部分侧重于工程实践中的“疑难杂症”解决。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展示了如何利用辅助工具(如近场探头、频谱分析仪)对已投产或原型产品中的EMC问题进行故障诊断(Troubleshooting)。内容包括定位辐射热点、识别耦合路径、以及针对性地进行后期的补救措施(Fixes),如添加磁珠、优化接地过孔、调整屏蔽搭接等。本部分强调了一种系统性的、基于证据的调试流程。 本书特色 1. 实践导向的深度解析: 区别于纯理论书籍,本书的每一项设计原则都配有可操作的工程建议和具体的数学模型验证。 2. 最新标准覆盖: 紧密跟踪最新的国际EMC标准修订,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3. 图表丰富详尽: 全书配有超过 600 幅原创插图、仿真截图和实测波形图,极大地辅助理解复杂的电磁现象。 4. 跨学科融合: 成功融合了电磁场理论、高速电路设计、材料科学和标准法规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点,为工程师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目标读者 电子产品研发工程师(硬件、固件、结构) EMC/EMI 测试实验室技术人员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企业的产品经理 电子工程、通信工程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 希望深入理解产品可靠性和认证要求的质量保证人员 本书是电子产品从概念走向市场,确保其合规、稳定运行的必备工具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PART1 基本操作篇
第1章 瞧!逻辑分析仪
1-1 认识逻辑分析仪
1-2 Smart+操控环境简介
1-3 LAP-C逻辑分析仪之连接
1-4 数位信号量测之基本概念
1-5 本章习作
第2章 快速信号量测与分析
2-1 量测之前
2-2 时钟脉波之量测
2-3 ALE信号之量测
2-4 关闭ALE再量测
2-5 本章习作
第3章 韧体行为校准
3-1 延迟函数的动作量测
3-2 分析延迟函数的动作
3-3 校准与验证
3-4 本章习作

PART2 数位零件特性扫描篇
第4章数位零件扫瞄
4-1 多功能测试电路之设计
4-2 7400功能扫瞄
4-3 7447功能扫瞄
4-4 7485功能扫瞄
4-5 74155功能扫瞄
4-6 74164功能扫瞄
4-7 74165功能扫瞄
4-8 本章习作

PART3 汇流排信号量测与分析篇
第5章 汇流排与信号产生
5-1 认识汇流排
5-2 认识万用汇流排信号模拟卡
5-3 读取外部程式记忆体之量测
5-4 本章习作
第6章 快速汇流排量测与分析
6-1 UART信号之量测与分析
6-2 I2C信号之量测与分析
6-3 SPI信号之量测与分析
6-4 MicroWire信号之量测与分析
6-5 USB信号之量测与分析
6-6 JTAG信号之量测与分析
6-7 CAN信号之量测与分析
6-8 LIN信号之量测与分析
6-9 1-Wire信号之量测与分析
6-10 本章习作

PART4 电路量测与分析
第7章 I2C串列式记忆体电路
7-1 相关知识
7-2 I2C EEPROM操作函数
7-3 线路连接
7-4 实例演练
7-5 本章习作
第8章 SPI串列式记忆体电路
8-1 相关知识
8-2 SPI EEPROM操作函数
8-3 线路连接
8-4 实例演练
8-5 本章习作
第9章 MicroWire串列式记忆体电路
9-1 相关知识
9-2 Wire EEPROM操作函数
9-3 线路连接
9-4 实例演练
9-5 本章习作
第10章 七节显示器模组驱动电路
10-1 相关知识
10-2 测试韧体开发
10-3 线路连接
10-4 实例演练
10-5 本章习作
第11章 8x8 LED阵列驱动电路
11-1 相关知识
11-2 测试韧体开发
11-3 线路连接
11-4 实例演练
11-5 本章习作
第12章 1602 LCD 驱动电路
12-1 相关知识
12-2 1602指令
12-3 测试韧体开发
12-4 线路连接
12-5 实例演练
12-6 本章习作
第13章 SPI Flash记忆体电路
13-1 相关知识
13-2 SPI Flash操作函数
13-3 线路连接
13-4 实例演练
13-5 本章习作
第14章 1-Wire记忆体电路
14-1 相关知识
14-2 1-Wire操作函数
14-3 线路连接
14-4 实例演练
14-5 本章习作

PART5 附录篇 (收录于随书光碟)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本书在阐述逻辑分析仪的实际应用场景时,真的把我的“痛点”都抓住了。举个例子,在调试嵌入式系统的通讯协议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捉摸的bug,比如I2C、SPI、UART等等,这些协议的传输过程涉及到好几个讯号的时序配合,用示波器去一个一个看,实在是太耗费时间和精力了,而且很容易看花眼。这本书就非常详细地介绍了逻辑分析仪是如何捕捉这些多通道讯号,并且能够进行协议解码的。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更是“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它会通过大量的图例和实际案例,展示逻辑分析仪如何帮助我们快速定位到通讯错误,比如某个位没有被正确发送,或者时钟信号没有对准等等。而且,书中对于一些高级的功能,比如触发条件设置、数据过滤、甚至是一些脚本编程来自动化分析,也都有深入浅出的讲解。我以前觉得这些功能听起来就很高大上,不敢轻易尝试,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感觉好像也没那么难了,甚至跃跃欲试。对于正在做项目或者需要调试复杂数位系统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必备的参考书。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技术书籍,除了内容扎实之外,还需要有好的“阅读体验”。《数位信号量测与分析:逻辑分析仪之应用(第二版)》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首先,它的排版和印刷质量都很好,文字清晰,图例也很清楚,不会有模糊不清的情况。虽然是第二版,但作者在内容更新上也是花了不少心思,加入了很多最新的技术和应用方向,让我觉得这本书的时效性很强。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作者都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和类比来解释,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而且,在讲解每个章节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小结,帮助读者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另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技巧提示”和“注意事项”,这些都是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能够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带着我们一步步掌握逻辑分析仪这门技术。对于想要提升自己在数位信号分析能力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绝对值得入手。

评分

挖,我收到这本《数位信号量测与分析:逻辑分析仪之应用(第二版)》真的是太惊喜了!身为一个还在摸索数字电路的朋友,之前对示波器、信号发生器这些都还算熟悉,但总觉得在处理越来越复杂的数位讯号时,少了一把利器。翻开这本,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逻辑分析仪这个名字,虽然之前有听过,但总觉得它有点高深莫测。这本书的开篇就用非常直白且贴近我们实际操作的语言,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需要逻辑分析仪,它跟示波器到底有什么不同,还有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它能帮我们事半功倍。我特别喜欢它举的那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在调试一个微控制器和外设通讯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电压的波形,而是讯号的“对不对”,即数据传输的是否正确、时序是否吻合。这本书就是把这个概念讲得非常透彻。而且,它在介绍逻辑分析仪的硬件部分时,也并没有一味地堆砌技术参数,而是从实际使用的角度去说明,比如探针的类型、通道数对调试的影响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选择设备或者使用时会遇到的实际问题。我觉得对于初学者来说,它就像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老师傅,耐心又细致地引导我们认识这个工具,而不是上来就扔给我们一堆复杂的公式和电路图。

评分

坦白说,我在购买这本《数位信号量测与分析:逻辑分析仪之应用(第二版)》之前,对逻辑分析仪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我只知道它是一种用来测量数位信号的工具,但具体是怎么工作的,又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完全没有概念。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非常巧妙地从“问题导向”的角度切入,先抛出我们在做数位电路设计和调试时会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然后才引出逻辑分析仪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这种方式让我非常有代入感,并且能够清晰地理解学习这个工具的意义。书中对于逻辑分析仪的原理讲解,不是那种深奥的物理学理论,而是从它如何“捕捉”和“解读”数位信号的角度出发,让我这个非电子工程科班出身的朋友也能轻松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案例分析非常贴合实际项目开发中的场景,比如如何用逻辑分析仪来调试一个驱动程序的问题,或者如何分析一个嵌入式系统中的讯号同步问题。这些内容让我觉得学到的东西是实实在在能用在工作中的,而不是纸上谈兵。这本书就像一本“实战宝典”,让我对逻辑分析仪的应用有了全面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我觉得非常符合我这种想要系统学习但又怕枯燥的读者。它不像一般的教科书那样,一上来就全是理论,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入。第一部分大概介绍了数位信号的基本概念和量测的重要性,让我重新温习了一些基础知识,而且作者很聪明地将这些基础知识与后面的逻辑分析仪应用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如说,它会讲到数位信号的上升时间、下降时间、脉冲宽度这些基本参数,但马上就会接着解释,这些参数在逻辑分析仪上是如何被捕捉和显示的,以及它们可能对系统造成的影响。这让我感觉学到的知识是有用的,是能够直接落地的。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局限于只讲一种或两种逻辑分析仪的品牌,而是涵盖了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几种,并且在讲解的时候,会针对不同品牌的特点进行比较和说明。这对于我们来说真的非常宝贵,因为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设备都买来试一遍,这本书就像一个“评测指南”,让我们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具。而且,它还花了不少篇幅讲解了逻辑分析仪的软件操作界面,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很多时候,设备的强大功能最终还是要通过软件来实现,如果软件界面复杂难懂,那再好的硬件也难以发挥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