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政治的悲剧(2014年新版)

大国政治的悲剧(2014年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ohn Mearsheimer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透视古往霸权兴衰,预知未来中美争雄
二十一世纪国际关系领域最重要经典!洞悉国际现实的第一本书!

  当代影响各国外交政策与战略思想家最重要的一本书、理解国际关系的新经典――芝加哥大学政治系教授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的《大国政治的悲剧》,2014年为因应「中国崛起」问题增修改版全新上市!

  定义国际关系之本质
  ──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什么永远冲突不断?历来国际强权之间的毁灭性战争,究竟所为何来?

  剖析大国攻守进退的逻辑
  ──从拿破崙帝国霸业、克里米亚战争、普鲁士崛起、日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韩战、越战,以及美苏核武对峙,大国或攻或守,或兴或衰。外交上的纵横捭阖,军事上的合纵连横,打的都是什么算盘?

  探索英美独霸的秘密
  ──英国何以能在19世纪建立所向披靡的日不落国,并成为制衡拿破崙与希特勒的强大支柱?美国何以得在20世纪成为全球超强?其荣登西半球霸主的历史轨迹为何?

  「中国威胁论」是否有理?
  ──中国近来强势威逼东海、南海,剑指波斯湾、非洲,甚至可能图谋中南美洲等美国后院。中国为什么非这么做不可?美国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观吗?

  「弃台论」所为何来?美国会支持台湾到什么程度?
  ──如果有朝一日美国可能为了避免与中国正面交锋而弃守台湾,我们还能有什么选择?核武威慑已经被美国推翻,台湾能继续与中国军备竞赛吗?还是不得不接受香港模式?米尔斯海默被许多人批评为「弃台论」的倡议者,这样的定位公平吗?

  2014版《大国政治的悲剧》增新内容:

  最终章〈中国能和平崛起吗?〉(Can China Rise Peacefully?)预测中国崛起后也将效法美国主宰南、北美洲的模式,图谋争亚洲地区霸主。美国为了确保自身利益不受威胁,势必插手干预。亚洲小国必须纷纷选边表态,形成对立格局。中国崛起,绝无和平之可能。

  麦田版特别收录作者今年三月发表于知名国际期刊《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的〈向台湾说再见?〉(Say Goodbye to Taiwan)一文。该文直指中国崛起对台湾必将是一场恶梦,其内容大胆犀利且憷目惊心,被不少人批评为「弃台论」的代表。但也有人反驳说米尔斯海默只是居安思危,希望台湾当局能及早认清战略现实,有所振作。激烈的论战已轰动《自由时报》、《联合报》、《旺报》、《新头壳》等主流媒体上的激烈论战。

  「权力」是国家唯一的目标,
  「和平」只因翻脸时机未到。
  在国际政治的世界里,只有「恐惧」才是「理性」的!


  1989年柏林围墙倒塌,两年后苏联解体,将全球硬生生分割为美苏两大敌对阵营的冷战戛然而止。随后,人们看到的是经贸全球化所创造的欣欣向荣,与民主政体遍地开花所带来的安定与和平。一度人们满怀希望地相信,历史即将终结,康德期待的永久和平即将降临。

  在此乐观的气氛下,本书作者米尔斯海默独排众议,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中力陈国际上表面的歌舞升平只是大国政治军事角力达到平衡后的暂时结果,事实上,国际政治的悲剧性本质不变。米尔斯海默承袭早自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斯以来一脉相传的现实主义传统,辅以对法国大革命、普鲁士崛起、两次世界大战、日俄战争、美苏核武对峙等等各大国角力的历史考察,主张国际上的无政府状态逼迫所有国家以求生存为首要目标。米尔斯海默更指出,权力是生存的最佳保障,最大的权力确保了最大的生存空间。兵凶战危,但其回报往往丰厚,因此有实力的大国莫不跃跃欲试。

  因此,无论外交辞令如何舌粲莲花、感人肺腑,大国或明争、或暗斗,至死方休。战争、恫吓、讹诈、推卸责任、以邻为壑、隔岸观虎,无所不用其极。自由、人道、国际合作等理想都只是追求霸权之路上的垫脚石。

  中美新冷战即将爆发,台湾该何去何从?

  《大国政治的悲剧》从2001年推出后,其「攻势现实主义」即因其立论严谨扎实,并破除许多一相情愿的幻想而备受好评。随着2001的九一一恐怖攻击,美国入侵阿富汗、伊拉克而陷入泥淖,上个世纪末的乐观情绪逐渐烟消云散,米尔斯海默的大师地位也逐渐巩固。近日俄罗斯强势染指乌克兰,中国进逼东海、南海,大刀阔斧地经略非洲,似乎昭告了世人,现实主义虽然看似残酷无情,看却也是观察、理解国际政治最合理的指南。

  在新版的《大国政治的悲剧》里,米尔斯海默不改其基本主张,但特别增补原版结论,集中探讨中国崛起问题。作者认为,只要中国的持续成长,它就必然会试图称霸亚洲,以巩固其安全利益。为什么中国一定会这么做?事实上这毫不令人意外,因为十九世纪美国强大后也完成了称霸美洲的大业,中国只是模仿美国人的老路子。而正如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中出手阻止纳粹德国、日本、苏联称霸,美国也必将打压中国之崛起。为了围堵中国,美国势将支援台湾。然而美国能否持续保持对中国的优势?是否可能基于自身的利益而放弃台湾?台湾又该如何自保?米尔斯海默都有毫不保留的分析。

  在中国的阴影下,亚洲恐将多事,台湾的前途也在未定之天。

名人推荐

  挂名推荐
  林郁方(立法委员)
  林浊水(前立法委员)
  翁明贤(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所长)
  郭崇伦(联合报副总编辑)
  杨永明(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中华民国国际关系学会会长)
  刘必荣(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
  蔡东杰(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所长)
  严震生(政治大学美欧所研究员)
  苏 起(台北论坛基金会董事长)

  推荐序
  郑端耀(政治大学国关中心美欧所研究员)
  张登及(台湾大学政治系副教授)
  张国城(台北医学大学助理教授,台湾智库谘询委员)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


  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系教授,专研国际关系,文章经常刊载于《纽约时报》、《新共和》、《大西洋月刊》等媒体上,并凭《大国政治的悲剧》中的「攻势现实主义」思想受全球政治界与学术界极高的重视,奠定其国际关系学界的大师地位。

  2007年,他与哈佛大学教授史蒂芬•沃尔特(Stephen Walt)合着的《以色列游说团体与美国外交政策》(The Israel Lobby and U.S. Foreign Policy )也成为《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其中直言不讳的内容引发激烈争论与犹太团体的抗议。2011年写的《为什么你的政府会说谎?揭开7种政治谎言背后的真相》(Why Leaders Lie: The Truth About Lying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商周)曾在台湾出版。

  2013年底米尔斯海默应「中华民国国际关系学会」之邀来台湾参访,并发表「在中国崛起阴影下的台湾」专题演讲,首次完整的阐述他对中美与两岸的看法。2014年初再于知名国际期刊《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上发表〈向台湾说再见?〉(Say Goodbye to Taiwan)专文。

译者简介

张登及


  台大政治学系副教授。学术领域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外交、共党理论与历史、两岸关系等。

唐小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交学系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公共外交季刊》学术编辑,着有《遏制的困境——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的对华政策》。

潘崇易

  台大政治学研究所国关组研究生,兼任《远景季刊》助理编辑。

王义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盟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中国驻欧盟使团外交官。着有《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等,编着有《全球视野下的中欧关系》等。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郑端耀:二十一世纪国际政治的先知
推荐序(二):张登及:理性的总和?恐惧的总和?
推荐序(三):张国城:米尔斯海默的思想及其运用
2014新版前言
2001旧版前言
致谢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无政府状态与权力竞争
第三章 财富和权力
第四章 地面力量的首要地位
第五章 国家的生存战略
第六章 行动中的大国 ──攻势现实主义的历史案例 
第七章 离岸平衡手 ──英国与美国的特殊地位
第八章 抗衡与推卸责任 ──论国家如何自保?
第九章 大国战争的原因
第十章 中国是否能和平崛起?
附 录 向台湾说再见?
注 释

图书序言

第二章  无政府状态与权力竞争
 
我认为,大国总是虎视眈眈地伺机而动,拼命寻找机会谋求力压其国际上的对手,且在取得霸权的地位之前绝不罢休。除了那个国家以世所罕见的绝对优势凌驾所有其他国家,我不认为会有那个国家是安于现状的。相反的,国际体系中到处是心怀修正主义意图的大国。本章将展现一个解释这种权力竞争的理论。特别是,我想阐述支持我观点的一种令人信服的逻辑,即大国谋求最大限度地占有世界权力。在本章中,我不打算用历史记录检验攻势现实主义,这一重要任务将留待后面的章节讨论。
 
国家为什么追逐权力?
 
大国为什么彼此角逐权力和争夺霸权?我对它的解释源自国际体系中的五个命题(assumption)。其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命题都不足以确保国家表现出竞争行为。但这些命题综合在一起则可以刻画出这样的世界:在这里,国家有充分的理由考虑採取侵略行为。特别是,该体系鼓励国家寻找机会最大化地夺取权力。
 
命题是否一定得忠于现实世界里的事实?有些社会科学者认为,支持理论的命题无须与现实相吻合。确实,经济学家密尔顿.傅利曼(Milton Friedman)说过,最好的理论的「命题往往不能恰当地反映现实。一般而言,理论越是重要,其命题越是不切实际」。按照这一观点,解释力(explanatory power)是一个理论的全部价值所在,不合现实的命题如果能衍生出一个理论,告诉我们世界是怎样运作的,那么这些潜在的命题是否具有现实性并不重要。
 
我反对这一说法。尽管我赞同估价理论的最终标准是看它的解释力,但我同时也相信,一个建立在非现实或错误命题上的理论,不可能充分解释世界的运作情况。健全的理论应该建立在有效的命题之上。因此,这五个命题中的每一个都合理地展现了国际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