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事雜談(三版)

古事雜談(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這一本「說古事」的著作,用一種「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態度,求索幾韆年前的漁獵農耕、起居飲食、衣服住物、天文地理、戰爭祭祀……。用七十一篇的短文,援引《詩經》、《楚辭》、《尚書》、《論語》、《孟子》、《左傳》、《禮記》、《考工記》等典籍;以及一百八十九個古文物圖版,論證、解析幾韆年以來的曆史文化演進脈絡。並從科學的角度發問,旁敲側擊古文字背後所隱晦的上古時代遺跡,進而著墨令人意想不到的先民思維與記憶。

  由漢字象形的特徵,具體解說古人生活的細節,每個文字一筆一畫,皆是曆史的記憶刻痕,隱含瞭先民的智慧,描繪齣古代文化的細緻與深度。閱讀這本追根溯源的短文集,宛若在推理、演繹古人生活片段的過程中,領略齣古文字所獨具的豐富意涵,並且從中拼湊齣數韆年前的生活圖像。

本書特色

  ★融閤考古材料、齣土文物、典籍記載,以象形文字為綫索,尋源探流,重返三韆多年前的古代世界,捕捉漢字文化樣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許進雄(1941-)


  當代文字學學者,高雄市人。一九六八年受聘加拿大多倫多市的皇傢安大略博物館遠東部整理館藏的商代甲骨文字,直至一九九六年退休,曆任研究助理、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等職。在博物館任職期間,以半工半讀方式,於一九七四年得多倫多大學東亞係博士學位,並於一九七七年起在該係教授中國文字學、經學史、中國古代社會等課,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等職。對甲骨研究特有專精,發形以甲骨鑽鑿形態的斷代法,於安陽博物苑甲骨展覽廳被評為對甲骨學有貢獻的二十五名學者之一。

  著作有:《殷蔔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甲骨上鑽鑿形態的研究》、《明義士所藏甲骨文字》、《中國古代社會》(中、韓、英文版)、《簡明中國文字學》、《中華古文物導覽》等十幾本專著,另有四十幾篇論文。一九九六年返颱專任颱灣大學中文係教授,後改任世新大學中文係專任教授,講授有關中國文字學、甲骨學、中國古代社會、中國文物等課程。

圖書目錄

張序
自序
殷商已普遍使用毛筆
甲骨,商代的皇傢顧問
龍到底是什麼動物?
龜,由被崇敬到被取笑的對象
老虎 *
犀牛
三韆年前絕跡於中國的象
古時的氣候
野獸變傢畜
牛,軍事與農業的大牲口*
商代已有牛耕 *
豬的飼養 *
狗的飼養 *
馬,貴族纔養得起
冶金的發明 *
採礦的艱難 *
鐵的使用 *
金、銀與嵌鑲技術
漆,古代少數人的奢侈品
古代玉器 *
古代玻璃不透明
食物 *
從石煮到鐵鍋,燒食方法的演進
何時用筷子吃飯?
酒的曆史
鳥形的酒器,爵
一日三餐始自何時?
衣服的穿用 *
絲織品 *
□,紡織、食用、造紙的重要經濟作物 *
銅鏡
古人怎樣係腰帶?
黃帝為什麼服戴玉珮?
王為什麼戴高帽?
鞋子,地位的象徵
武士為什麼結髻?
堤防的城牆,城牆的堤防
從地下到地上,怎麼住纔舒服?
商代的建築 *
瓦,屋頂上的貴族
漢代的空心磚,由棺□轉用為建屋
從傢徒四壁到講究傢具
古代床不是常人睡的
伏枕睡覺始於何時?
古代室內照明
車子的使用*
住旅捨也需通行證
葬俗流變
文身,與死亡儀式有關
鹿皮,婚嫁的聘禮
古代的教育*
商代跳巫舞求雨
石磬,貴族用以召集人員 *
古代樂器,銅鍾 *
管樂器*
弦樂 *
魔術、馬戲等早期中國人的娛樂
巫師,古代專業的神職人員
古代的醫學 *
追尋長生不死
夢的啓示,似真如幻*
鬼神的扮相
古代的度量衡 *
先秦的銅鑄貨幣*
水運 *
商代的肉刑,永不消失的創傷
兵器 *
古人如何替時間定座標?
天文學的成就
對方嚮的認識
(有*號者為未曾刊登之文)

圖書序言

殷商已普遍使用毛筆

中國的漢字是與埃及的聖書體、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字,同為最著名的幾種獨立發展的古老文字體係。基本上,它們都是以圖畫式的錶意符號為主體的文字。其他古老的文字或已湮沒,或發展成為拼音文字。隻有我們中國的漢字,仍舊保留其象形文字結構的特徵,沒有演化成拼音,或被拼音文字所取代。

中國的文字雖與西洋的都同是源自圖像,但書寫的習慣卻很不同。書寫的方嚮,西方是先左右橫行,然後再自上而下。有時於某種時機而須上下行時,行列也是由左而右。不像古代漢字書寫的習慣是自上而下,然後又自右而左。人一般用右手書寫,自右而左的形式是較不切實際的,所以滿文和濛古文雖也是上下直行,行列採用由左而右的形式。在颱灣,當橫書時,就發生瞭有人自左而右,有人自右而左的不一緻現象。中國之有這種書寫習慣上的獨異性,完全是受古代書寫工具的影響。

迄今所知,有大量存世的中國最早文獻,是三韆多年前用刀刻在獸骨或龜甲上的商代貞蔔文字。因此有少數人誤會,以為商代的人是以刀刻字作紀錄的。甚至有人以為等到秦朝的濛恬發明毛筆後,中國人纔有以毛筆書寫的事實。不知商代的甲骨和陶片都有以毛筆書寫的事實。其實我們有相當的理由相信,商代的人已普遍用毛筆書寫文字。

從字形看,筆的初形是「聿」◎字。它在甲骨文作一手握著一管有毛的筆形。中國從來普遍以竹管為桿,乃於聿字之上加竹而成筆字。不著墨汁時,筆毛散開。但一沾墨汁,筆尖就閤攏而可書寫、圖畫細緻的綫條。甲骨文的「書」◎字就作手握筆管於一瓶墨汁之上。點明散開的筆尖沾瞭墨纔可以書寫的實況。還有,甲骨文的「畫」◎字作手握尖端閤攏或散開的筆,下畫一個交叉的圖案形。金文的「肅」◎字作一手握著筆,畫齣較復雜的圖案形,以便依圖案刺綉之意。推知商代普遍使用毛筆,纔以之錶達與書寫、圖畫有關的意義。其實六韆多年前仰韶文化的陶器,其彩繪已就可充分看到用毛筆的痕跡。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