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1
军舰是海军的核心 六百年前,明朝永乐五年(公元1405年),明成祖派遣三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舰队下西洋。前后二十八年中,总共出航七次。最具规模的一次,由木质风帆的「宝船」三百余艘、官员水手28,000多人以及马匹所组成,航程绕经东南亚,远达非洲东岸。以当时的航海设备、助航设施和通信技术,如何指挥此一庞大的舰队?确难令吾人想像。郑和舰队所到之处,留下中华文化的「王道」精神。嗣后,炎黄子孙移居海外,从朝廷所称「弃民」,到民国改称「华侨」,至今遍布世界各国,而中华传统文化与精神,时为欧、美人士所称颂。郑和七下西洋之事蹟,足堪视为今日之海权。
继郑和两百年后,17世纪,英国、西班牙舰队航驶东方,以「霸道」强占土地、掠夺资源,大肆殖民,压搾住民,满清子民深受蹂躏。而英伦三岛则借以建立「日不落大不列颠帝国」。20世纪中叶,美、日海军在太平洋争霸,二战结束,美国乃得以逐步建立世界霸权。
海权是无形的概念,军舰却是有形的战斗体。军舰悬挂国旗,代表国家航行于世界各地,被视为国土之延伸。舰队之存在,即表示拥有海权。军舰作为海军的核心,乃颠扑不易之真理。
二战结束前,政府着手重建中华民国海军。俟日本投降,即以成军未久、有限之兵力,编组特遣支队,规复分布于南海海域的东沙、南沙和西沙等三个群岛,展示国旗,立碑为界,维护固有疆土主权。播迁来台后,在台湾风雨飘摇年代,以DE(护航驱逐舰)、PCE(护航巡逻舰)、PC(近岸巡逻舰)等军舰为主体组成之舰队,南驰北骋,维护台海安全,并积极扩充海军战力。数十年来,台海能够维持稳定之局面,我海军官兵之奉献,实功不可没。民国60年代,以「舰艇飞弹化」、「反潜立体化」为目标,自力建设一支足以自豪的崭新舰队。
借海军官校学生暑期远航训练,每年编成「敦睦支队」赴国外港口访问,除展示国力,亦负宣慰海外侨胞之责。
在地球表面,海洋面积约占十分之七。广袤的海洋、宽濶的空间,足供海军官兵挥展「加入海军遨游世界」之雄心与抱负。
「人」与「舰」都是海军的核心,舰长则是军舰官兵的重心。举凡训练、保养、士气、管理,更是发挥军舰生命力的重要元素,必须紧密结成一体,才能展现装备功能,发挥军舰整体战力。细读《迎风巡航—拉法叶舰航海日志》,不仅回味在海军期间的点滴,也了解作者丘树华将军任职舰长的心路历程。树华将军运用隽永笔触淋漓发挥其长才,与读者分享,深值鼓励。其作品尤堪海军袍泽、三军同侪及各界人士参考。
个人忝为海军一份子,在舰队各阶层服务期间,曾经随舰漂泊多年。感受过海洋的柔和、美丽、狂暴与险恶,更体会到「舰长是孤独的老人」,身为舰长的孤寂与压力。然而,面对海洋,不仅培养了豁达的胸怀,更磨鍊了在恶劣环境中接受挑战的勇气。期盼借海上生活之锻鍊,培养出更多的「军官和绅士」。谨以简短数语,与作者共勉!
伍世文(前海军总司令及国防部长)
推荐序2
执着理想 孜孜矻矻
民国35年6月,海军军官学校于上海建校,为因应时局不安与提升教育训练品质,曾迁校青岛、厦门。38年7月,三迁左营迄今。近七十年来,培育了无数国家菁英与将校,保国卫疆,使台澎金马固若金汤。回顾海军之辉煌历史,与海军官校人才辈出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历年班校友热爱国家、奔赴海洋,使得光荣传统持续发扬光大,所以海军先贤们也一致认为「海军的根本在学堂」。
何谓海军官校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冒险犯难、牺牲奉献的「锚鍊」精神。担任海军干部是相当辛苦的志业,必须日以继夜,抛妻离子,巡弋海上,忍受大自然的挑战。尤其担任舰长,更须挑起一肩重担,包含全舰的安危、任务的成败,在这本《大军舰小故事》中,即可见证这种「锚鍊」精神的无限力量。
笔者在海军官校任教数十载,深感海军的历史极为重要。没有历史,便失去了精神动力和方向;忽视历史,便无法传承先人可贵的经验。西方兵学家克劳塞维茨曾说:「为何不向历史学习?」一语道尽作战胜利的关键,原来就在历史当中。作者丘树华将军所率领的西宁舰、大峰舰,在海军史中,可谓沧海一粟,由于全体官兵上下一心,努力战、训本务,争取荣誉,也创下「小兵立大功」的光荣史篇。因此,只要付出过,剎那即是永恆。
民国68年,笔者是作者的国文老师,71年作者担任「海军军官」校刊社团社长时,笔者是指导教授。当年即已发现作者才华洋溢、文笔流畅,作品常见报章,并屡获奖励。至今又经三十年的磨鍊成长,更加成熟稳健,字里行间显见作者对海军的热爱,及对理想的执着始终如一,倍感欣慰。尤其难能可贵者,至今仍保赤子之心,于枯燥的海上工作中,以幽默的笔调、感性的口吻,道尽航海中的辛酸,对官兵弟兄的关怀,对妻子的深情及家庭温暖的珍惜。有泪水、有欢笑、有人性的哲理,也有现实的经验。词藻优美、朴实无华,描写深刻,感人至深。尤其诸多奋斗的过程,在现实社会中,犹如一股清流,发人深省。更可发觉领导者的纬武经文、术德兼备,成功率领团队同心协力,也值得现今各界人士共同体验。
在文学的领域上,本书是一本兼具海洋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海洋文学,滋润了全体官兵的心灵,壮大了海军文化的张力和无形的战力。所以也期待我们海军袍泽喜爱阅读这些「小故事」,共同建立坚毅的信心,执着理想、孜孜矻矻,勇往向前,故乐为序。
吴守成(海军军官学校荣誉教授)
推荐序3
同舟共济 永固海疆 军舰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全舰官兵必须生活、工作、战斗在一起,唯有同舟共济,方能在大自然的考验中相互扶持。在训练与保养中力求超敌胜敌,方能永固海疆,维护国家安全。
不论军舰的吨位大小,即便是航空母舰亦比不上陆地的宽敞舒适。在狭小的空间里生活,充分考验人性的诸般弱点,例如自私与逃避。因此,领导统御更显重要,能从部属的角度看事情、勇于承担责任、注重沟通、倾听意见、考量团结和谐,是领导真谛。使全舰肝胆相照、齐心达成任务,更是舰长的重责大任。
要带好一艘军舰,使她充满战力,人性化的管理与科学化方法同等重要。在作者丘树华将军所着《大军舰小故事》一书中,具体实践了管理精神。更欣慰的是,丘将军能以诙谐的方式,四两拨千金,解决官兵的困难与疑惑,进而圆满达成各项任务,值得国军─特别是海军舰队官士兵效法与学习。
军眷是军队永远的后盾,当官士兵不分寒暑,在海上、高山、外岛执行任务,军眷永远在背后提供最大的支持。本书作者能在描述海上生活甘苦之余,自然流露亲情与爱情,以及军眷的付出精神,读来感动莫名,值得各界分享。
国军是国家的军队,海军亦是全体国人的共同资产。期勉海军官兵能永不懈怠,共同铸造一支战力精良的海上劲旅,永保国家发展与和平安全。这本《大军舰小故事》叙述了舰队官兵工作、生活景况,期待各界人士读后能更加关怀海军、支持海军。本人乐于推荐本书。
董翔龙(海军司令 海军二级上将)
自序
勇敢坚定 实现梦想 翻开珍藏毕业证书、奖章执照的活页本,海军总司令部(现为海军司令部)颁授的「一级舰舰长合格证书」静静夹在其中,从充满挑战的生活中走过来了,调回离家很近的台北工作,潜意识中仍常感受海风吹袭舷窗的萧飒、阳光照映在甲板上的刺眼光芒,喊着俥舵令,督促着弟兄快步向前,很久以后,类似的事物逐渐在身边淡去,才发现自己已离开浩瀚的大海愈来愈远了。
时间回到2003年秋天,在因缘际会下,笔者得以担任康定级──西宁舰舰长将近二年,在朝夕相处、无数次风里来浪里去后,以海军兵科军官的眼光来评断,她确实是一艘好船;努力培养战力,发挥海军光荣传统,是舰长任期内最重要工作,二年的全力以赴,自然与官兵、舰船产生浓厚感情,脑海里满是舰上辛苦的、快乐的记忆,回首生命中的这个重要阶段,不禁觉得十分欣慰与光荣,无忝于自幼所立的志向。
海军的「拉法叶」巡防舰应该算是媒体曝光率最高的军舰,该型舰从法国返国成军已迈入十数个年头,然而却永远保有神祕的色彩,从她的外型、战力、任务、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再加上媒体炒作的一些採购问题,无一不引发国人的好奇心,拉法叶到底是什么军舰?在前卫的造型里,又隐含着何种祕密?相信是许多国人的共同疑问。
文艺创作是一件充满趣味的雅事,又能将特别的经验与别人分享,在舰长的任期里,发生太多值得永久回味的事情,如果能将这些回忆化作文字,与国人朋友分享,将是一件有价值的工作。拉法叶巡防舰是先进而优质的作战舰,每艘舰有一百七十位努力不懈的官兵,他们与以往所谓的弊案完全无关,国人应当将之完全切割,民众多些鼓励、长官多些照顾,自然能激发官兵多些努力的共识。
士官是军舰上的珍宝,由于经验的累积与不断受训、自我充实,已成为军舰能否发挥战力与经验传承的根本,舰上军官有任期制度,士官却能在同一艘军舰长期服役,他们的付出与默默奉献,值得你我感佩;数十位士官齐聚一堂,航经三洋四海,走过阴晴圆缺,自然会发生许多感人的事、有趣的事,有些荒谬但不离谱的事件,如同山珍海味中的酱料,不啻为海上航行的最佳调味剂。
近年海军士兵服役的时间已从三年逐次减为一年,军舰上的管理,也一年比一年人性化,尽管如此,登舰报到的弟兄,却难以免除心中的恐惧感,紧张和逃避是新兵共有的特征,预防问题、解决问题是干部应尽的职责,如何在双方都可接受的条件下,合作愉快,并使舰艇能朝稳定发展的原则达成任务,则是舰长面对的重大问题。
面对社会「大环境」的转变,「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往云烟,解决干部与士兵的冲突与对立,并完成长官交付的各项任务,还要面对大自然的严酷考验,就是担任舰长最有成就感的事,这些过程值得当过兵的──尤其是舰艇兵回味,准备当兵的,可借此更深入了解;役男的家长,看完可能莞尔一笑,放下心中的千斤重担;男朋友在当兵的,更可揭穿他历经各种千辛万苦的吹牛谎言。
如前段叙述,本书试图以较轻松的方式,描述舰艇上所发生的一些小故事,也许主角就在你我周遭,也许它在舰艇上一再发生,海军有句俗话说「流水的官、流水的兵」,生命中的经历都是短暂的,唯有军舰是永恆的,英国海洋战略学家柯白(Julian Corbert)在其所着《海洋战略原则》中,即认为存在舰队乃舰队守势作战争夺制海的方法之一,一个劣势的国家,如不能以攻势作战获得制海,还可以採取全盘性的守势态势,成功的保持制海于一未定的状态……
如果读者难以了解柯白的理论,且用现代最浅显的话来说明,就是在台澎防卫作战中,海军必须让舰队存在,官兵应该努力保持舰艇的战力,让舰艇在台湾周边海域发挥吓阻功效,以保障国家安全与海上航行自由,没有航行自由,便无法掌握经济命脉,尤其是工业、民生物资、能源(原油及天然气)的进出口,台湾将成饥荒之岛。
如果读者还是不了解也没关系,舰上的水兵也同样不了解,也许他管的只是舰上的一个小角落,几个小装备或厨房的几把小锅子,他的真正老板是士官长,他只关心一个月可放几天假、还有几天退伍、今天几点钟可以到码头运动,顺便与卖冰红茶的小妹瞎扯几句……,对于国家安全而言,海军是重要的一环,对于舰船正常运作而言,水兵也是无法或缺的要角,曾经拍过无数水兵的肩膀、紧握一双双曾经共同努力的手,美国好莱坞名片《K19》(The Windowmaker)男主角哈理逊福特(Harrison Ford)曾在剧中说:「没有你们,舰长什么也不是,没有了舰长,你们也不是什么。」似乎已掌握军舰上领导统御的精髓,令人感同身受。 在这本书中,笔者试图以一个舰长的眼光,观察舰上发生的点点滴滴,全舰一百七十人中,超过四十岁的不超过五人,包含舰长和少数资深士官长,一大群年轻小伙子在与陆地迥然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突槌」的事、「改过向善」的事,或是离谱的笑话必然层出不穷,既然是军舰,上级便会有许多求好心切的要求,虽然在事过境迁后觉得好笑,但上级绝对是以善意为出发点,附带一提的是,忘了告诉舰上官兵,舰长一直都与大家站在同一阵线上,因为官兵的无心之过,遭受上级指责,一向都是概括承受,从未将抱怨或不满转嫁至官兵身上,舰长的心路历程,与官兵的共同回忆,便是本书的主轴,愿与读者共同分享。
海上的工作与生活,非身历其境,难以体会其中甘苦,一艘好船,必须全心投入,才能发掘出她的真正优点。不管谁是舰长,西宁舰一直在我们的海疆上守护着,不分阴晴寒暑,不畏狂风巨浪,愿以此书,献给曾经同甘共苦的官士兵弟兄,愿大家在人生的旅途中航行愉快,永远珍惜西宁舰上共有的回忆。
丘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