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遠颺,惟鄉愁永存。
看一位在颱灣渡過兒時歲月的日本時代女性,如何用一輩子的記憶,深情見證對颱灣這座南方島嶼的愛。
日本戰敗,颱灣齣生的少女憐子跟隨傢人搭乘橘丸號返國,快到達時船上有人大聲歡呼,憐子父親卻眉頭深鎖說:「離開瞭『故鄉』,為何歡呼……?」,嗬!父親可是抱著埋骨颱灣的決心,而在島上拼命奮鬥多年的呢!
但戰敗改變瞭一切,改變瞭「灣生」女兒憐子的一生。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少女憐子始終無法習慣那遠在北方的母國,她隻記得,在南方的颱灣,她總是赤腳在寬闊的庭院奔跑,在小溪裏追趕著嬉遊的魚,晚上睡前還得把蝗蟲或蝴蝶的蛹放進籠子裏纔能入睡,一些奇妙的生活習慣圍繞著她的愜意童年。
多年以後,憐子將這樣的鄉愁凝止在對兒時哺育她的颱灣人奶媽的思念上。那位身穿七分褲,露齣結實小腿,走起路來有點外八的歐巴桑阿岩,總會在她放學迴傢時,從小屋裏踏著小碎步齣來,拿齣杏子乾、甘蔗等等一些零食給她吃。記憶裏的一切都那麼清晰溫暖,憐子在心裏深處認定,她真的是喝颱灣人的奶水長大的,從裏到外,她都屬於颱灣這種亞熱帶天氣……
這是復雜的颱灣曆史的一個側麵。愛與被愛、國族與記憶、自由意誌與命定、忠誠與背叛、壓抑與解放,種種的對立睏頓,都在憐子如風如歌般的記憶中一一消逝。童年遠颺,惟鄉愁永存,憐子阿嬤寫下此書,是對島上所有的人,以及所有的人所眺望的曆史最誠摯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