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恢弘士氣,再造中興―鬍宗南先生四書 鬍宗南上將是中國近代史上赤忱效忠領袖、完成中興大業的重要傑齣人物之一,雖然鬍將軍去世已逾五十年,但其風範與事功卻常留人心,永載史冊。
鬍上將以一文人之身,在國民革命風起雲湧之際,投筆從戎,進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從此追隨先總統蔣公,曆經東徵、北伐、抗戰、剿共、保颱等戰爭,尤其是在八年對日抗戰期間,扼守西北,成功擊退瞭日軍的進犯,保護西南抗戰基地,培訓人纔,奮鬥到日本投降,協助國傢完成中興大業。接著在與中共的爭戰中,盡心盡力,堅持到最後一刻,纔由 蔣公派機接到颱灣,繼續為復興大業而奮鬥,可惜壯誌未酬身先死,年僅六十七歲,常使英雄淚滿襟。
英雄豪傑的事蹟,自然應該流傳於世,永垂典範。王雲五先生主持颱灣商務印書館時,倡導編印「中國名人年譜集成」,以供後人學習。《鬍宗南上將年譜》尤其舊屬編撰,並經鬍將軍夫人葉霞翟博士校訂,於民國六十九年七月齣版,至今風行未已。
一○二年鬍將軍的長公子鬍為真博士自國傢安全會議秘書長職位退休,颱灣商務印書館決定敦請鬍資政重新修訂多年前由商務齣版的《鬍宗南上將年譜》、並建議齣版《鬍宗南先生文存》、《令人懷念的鬍宗南將軍》,以及由鬍將軍舊屬徐枕撰寫的《鬍宗南將軍與國民革命》(即《一代名將鬍宗南》),總計四本書。
此項建議獲得鬍資政同意,並願意在百忙之中撥空提供資料,修訂原稿。颱灣商務印書館能夠齣版有關鬍將軍的四本書,深感責任重大與非常榮幸。由於鬍將軍對國傢的貢獻,其事蹟載諸史冊,可為典範,好比儒傢四書之可貴,乃敢建議編為「鬍宗南先生四書」,逐月齣版,以供流傳後世。
筆者愛讀史書,尤其是中國近代史,每當閱讀及此,不免掩捲嘆息。路遙知馬力,闆蕩見忠貞,鬍宗南將軍之事蹟,誠可謂忠貞愛國矣。
方鵬程 颱灣商務印書館前總編輯方鵬程謹序 民國103年2月
序
黃埔精神的典範―鬍宗南上將 國父領導國民革命,辛亥武昌起義,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但政權為袁世凱等北洋軍閥所竊據。國父痛感隻有革命當的奮鬥,而無革命軍的奮鬥,乃於民國十三年,在廣東黃埔成立軍官學校,召訓全國有誌青年從軍革命,並命蔣公為校長,以黃埔子弟為核心,組成國民革命軍,故蔣公亦被尊為軍父。
黃埔建軍,係以國父思想為核心的精神傳統。九十年來,曆經北伐(含東徵)、抗戰、剿共、保颱四大戰役,全視黃埔精神的興替,決定戰役的成敗。九十年來,有光輝的勝利,也有慘痛的失敗,但隻要黃埔精神得以傳承發揚,中華民國必能立於不敗之地,完成國父的建國理想。
蔣公曾明示,黃埔精神的精義,是團結、負責與犧牲。
團結是以信仰三民主義、效忠中華民國為基礎,三軍一體,如手如足;三軍一傢,如兄如弟。以同甘苦、共生死的情感道義,形成萬眾一心的戰鬥意誌。
負責是存誠務實,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精練武藝,冒險犯難的戰鬥作風。
犧牲是成功不必在我,不成功便成仁的戰鬥誌節。
亦即以黃埔精神,實踐於國傢、責任、榮譽三大信念之中。
鬍宗南上將是黃埔一期最年長的學生,入學時已二十八歲(當時學生平均年齡應為二十歲),曾有社會經驗,毅然攜筆從戎,故在先天上,他是黃埔一期最成熟的學生。曆經四大戰役,他的升遷在黃埔子弟中首屈一指,畢業後兩年(民國十六年),就當瞭師長,從帶四十人的排長,升到帶一萬人的師長。爾後從第一師、第一軍到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先後統兵達百萬,而在蔣公心目中,直以接班人之勢期許之,乃因他是黃埔精神的標竿。
鬍將軍是東徵、北伐、統一、平亂、抗戰、剿共、保颱諸戰役,全程參與的唯一黃埔學生,功勛卓著,但似無赫赫之名。正如孫子所謂,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其尤足稱道者則為武德。
武德之首要為忠。鬍將軍忠於三民主義,忠於中華民國,忠於領袖蔣公,忠於其職責,忠於其部屬,故能以身作則,同甘苦,共患難,士兵不能享受者,他亦不享受。值得一提的,黃埔一期於北伐成功後,恃驕而腐者不乏其人,豈止結婚,納妾者亦常聞,鬍將軍以其官階,雖已有知心女友,但抗戰未勝,決不成傢。唯忠能公而忘私忘傢,無疑是領導成功的要訣。
抗戰期間,鬍將軍曾經主持陸軍官校第七分校,地點在王麯。校中有兩幅重要對聯,一為「升官發財請走彆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另一為「鐵肩擔主義,血手著文章」。前者原齣現於廣州黃埔,後者當齣自鬍將軍的壯懷,皆為黃埔精神之精義所在。
剿共戰爭自徐蚌會戰後,大局逆轉,總統蔣公引退。當時,鬍將軍尚統領十個軍三十個師,為完整精銳的部隊,以中樞無主,竟滯留陝南五個月之久。迨民國三十八年十月,蔣公以總裁身分,赴重慶坐鎮,急調鬍將軍入川,乃於十一月末,僅第一軍一個團,趕到重慶,掩護蔣公,於最後時機離開重慶,飛抵成都。
鬍部陸續趕抵成都,麵對叛離軍閥及共軍攻勢,保衛蔣公,在成都坐鎮十日,最後於十二月十日,由蓉安全飛颱。鬍將軍達成勤王任務,並奉蔣公指示,率部轉進西康,在大陸行最後之奮鬥,以緻犧牲殆盡,蔣公不忍其在西康殉職,於最後時機接至來颱。時窮節乃見,鬍將軍臨難不苟、唯命是從的武德,足為年輕世代所效法。
高尚的武德,為不計名位,但知任務。鬍將軍來颱後,蔣公命其赴孤懸的大陳島指揮。以大陸曾任戰區司令長官上將之尊,做一個師長的工作,且艱苦備嘗,他欣然前往。其臨危受命、不計權位的美德,正是崇高武德的錶現。
民國三十九年三月一日,蔣公復職,重整軍備,自為當務之急,而召訓高階軍官,則親自主持。蔣公特聘日本的優秀軍官富田直亮(化名白鴻亮),來颱成立軍官訓練團,鬍將軍亦入班旁聽受訓,與我同班。
抗戰時,我隻是連長級的軍官,且在西南戰場,故無緣當鬍將軍的部下,連照片都未見過,但久仰其威名,後竟成為同班同學,他是上將,我隻是小上校而已。自有機會相處,始知這位身經百戰的西北王,至為低調謙和。他比我長二十三歲,在課業討論時專注傾聽,很少發言,但可看齣他對大軍的指揮,有很多的感觸。
既為同班同學,偶而也有餘興,便是到他在颱北的小辦公室打橋牌。我的記憶裏,隻有一杯淡茶,彆無招待。他從未請我們用餐,這並非吝嗇,乃是多年儉樸的美德。
抗戰期間,鬍將軍駐節西北重鎮西安,彭孟緝將軍時任西安砲兵旅長,要見他得依例先登記候約。但到颱灣後,彭將軍任參謀總長,鬍將軍任澎防部司令官,彭總長到澎湖視察時,鬍將軍都親迎機場,對這位老部下兼新長官,執新部下之禮甚恭,彭總長連聲說不敢當。兩位對軍中倫理和階級服從,都立下完美的榜樣。
今逢黃埔建軍九十年,鬍將軍長公子為真博士,整理乃父有關文件四件,編為「鬍宗南先生四書」,重行付梓,見其孝思,這是最珍貴的精神資産。我身列黃埔子弟,重溫四書,深為感動。鬍將軍是軍人武德的典範,是黃埔精神的標竿,凡我同誌,應永遠傳承,並發揚光大,是為序。
黃埔第十二期 陸軍一級上將 郝柏村 時年95
中華民國103年元旦
序
鬍宗南上將年譜序 鬍上將宗南弟逝世之十年,其舊屬羅君冷梅等,綜其勛業誌行,撰為年譜五捲,屬餘為序。
餘憶自黃埔創校,宗南弟由上海來就學,立誌獻身革命。第一次東徵,棉湖之役,餘率教導第一團與敵苦戰,宗南弟以機槍連排長,掩護本團作戰成功,自是即嶄露頭角,深為領袖所器重。北伐軍興,餘率東路軍平定閩浙兩省,宗南弟奉命由贛入浙,側攻滬杭之敵,所至迭建戰功。中原事起,宗南弟率第一師轉戰津浦,隴海兩綫,菜油場一役,尤著聲威。其後,共軍竄擾西北,宗南弟率部進駐陜甘,與匪週鏇,達四年之久,對綏靖地方,推行政令,發展教育,改易風氣,頗多貢獻。西安事變,宗南弟以主力監視東北軍,使不敢蠢動,嗣討逆總部成立,乃奉命統一指揮在陜甘中央部隊,迅速東移,鎮壓叛軍,用能維護領袖安全,厥功尤偉。
淞滬戰起,宗南弟率部增援,與日寇苦戰 三閱月,精銳盡殲,友軍或屢進屢退,而所部獨屹然不搖。南京撤守,宗南弟仍調駐西北,統率關陜諸軍,東禦日寇,北扼共軍,猶時分兵援甘、援晉、援豫、援冀,所嚮皆捷。洎乎抗戰勝利,共軍作亂,不兩年而中原淪胥,迨政府播遷入川,宗南弟率部拱衛渝蓉,惜時大陸民心渙散,勢不可為,於是率殘破之師,退守西昌,效死勿去,最後始奉命來颱。間嘗以「生於憂患,長於艱苦,成於戰鬥,終於道義」四語以自約,而以未得死所為慊;其忠於黨國與領袖,愛護袍澤,推功任過,從不獵取浮譽,乃真能發揮黃埔革命精神,足為一世之楷模。故其臥病逝世之日,領袖頻臨探視弔唁,慰卹有加;舊屬則每年有祭奠之會;同學同袍則樹碑立像,錶德紀勛;凡此蓋莫非宗南弟精誠感人,有以緻之。其生平誌業,雖不待紀述而傳,今有此譜,俾讀者詳其忠義愛國之誠,而能景仰前賢,感奮興起,殆亦今日事之所不容已也。餘忝為其師長與長官,曆四十餘年,於宗南弟相知最切,信賴最深,今讀此譜而緬懷往昔,如見堅毅之誌,威肅之容,益使餘懷念無盡焉!
何應欽 中華民國6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