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菜根譚大全

圖解菜根譚大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菜根譚
  • 人生智慧
  • 處世哲學
  • 修身養性
  • 古典文學
  • 國學
  • 人生感悟
  • 勵誌
  • 傳統文化
  • 圖解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白話全譯‧圖文並茂‧處世真經
中國傳統人生哲學齣世與入世的智慧結晶
處世待人、修身養性、為學勵誌、齊傢治國的最佳指南

  智慧傳承,百年不衰,鑑古知今,餘韻猶香的人生哲理
  《菜根譚》是明代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而成的一部著作,論述修養、人生、處世、齣世的語錄世集,具有儒、釋、道三教真理的結晶,以及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堪稱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綜論古籍
  《菜根譚》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流傳許久且影響深遠的經典著作之一,能做為道德修養的典範,更富有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
  ★精采圖說
  本書精選百幅精美圖片,加入圖解說明,搭配一目瞭然的編排,幫助所有讀者體會書中的精髓和智慧。
  ★解說詳盡
  本書將《菜根譚》的每一章、每一句都詳細分析,透過譯文、點評和曆史故事,貼近儒、釋、道三教真理的思想核心。

本書特色

  圖解傳承百年的曠世奇書,把握為人處世的生活智慧

  《菜根譚》成書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已有五百餘年的曆史。
  《菜根譚》雖然曆經數百年的變化,其中富含的真理卻始終讓人品味不盡。自從問世以來,一直被視為道德修養的典範。
  北宋學者汪信明說:「菜根味苦,苦中帶著泥土的質香;菜根味純,純得與君子的本色一樣地道、厚實。菜根是苦,是艱辛與奮鬥的人生;能咬菜根的人,就是那些能夠承受艱難睏苦,得以做成大事的人。」當中提到的「咬菜根」智慧,就是中國人的智慧。
  這部《圖解菜根譚大全》從現今人們關心的問題著眼,將全書分為「處世篇」、「修生養性篇」、「為學勵誌篇」、「齊傢治國篇」、「情態篇」以及「閑適篇」六部分,在保留原書精華的同時,還加入瞭相應的故事來解讀。運用新穎的故事和簡單易懂的圖解,透過精煉明暢的語言與全新的圖片,利用對應的版麵安排,來解讀原著內容。曆史典故和精美的圖片,詮釋原著書中的每個觀點,閱讀此書的讀者,可以更貼切地感受《菜根譚》中,博大、淡泊、寬容和善良的品德涵養,也更能輕鬆地領會書中的精華、掌握觀點的內涵,並洗去心靈的塵埃,增強洞察力,學
會超越自己,完善自己。

  關於本書,你非讀不可的理由

  ★以白話圖解形式,詮釋《菜根譚》中的人生大智慧。
  ★政治傢讀《菜根譚》,能從中找到經邦治國的謀略。
  ★大眾讀《菜根譚》,對於生活中遇到的諸多難題,能從中找到破解之道。
  ★《菜根譚》包括瞭儒、釋、道三教真理的結晶,是部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
  ★書中區分篇章清楚,有處世、政論、勵誌、修身、情態、閑適等,篇篇精彩。
  ★保持原著思想體係的精髓,更以全新、易懂的「圖解」方式,將《菜根譚》精妙的人生見解傳達給讀者們。
好的,這是一本不含《圖解菜根譚大全》內容的圖書簡介,力求詳實,旨在展現其獨特的價值和深度。 --- 《觀照自心:古代哲思與現代生活的融閤實踐》 一、 書籍定位與核心價值 《觀照自心:古代哲思與現代生活的融閤實踐》並非一部傳統的國學普及讀物,亦非簡單的古代經典摘錄閤集。它是一本深入挖掘中國傳統哲學精髓,並將其轉化為可操作、可實踐的現代生活指南的深度著作。本書旨在解決當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精神迷茫、價值觀漂移以及人際關係睏境,通過對古代智慧的現代闡釋,幫助讀者建立起堅固的內心秩序和清晰的自我認知。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其“融閤實踐”的定位。我們摒棄瞭將古代典籍視為遙不可及的聖賢之語的窠臼,而是將其視為一種曆經時間考驗的心靈科技。全書以一種對話式的、審視性的口吻,引導讀者不是“閱讀”智慧,而是“運用”智慧。 二、 內容結構與深度剖析 全書分為四個核心部分,層層遞進,構建起一個完整的“內觀—修身—處世—達道”的實踐體係。 第一部分:覺察之源——內心的地圖繪製 (約占全書30%) 本部分著重於“知己”的功夫,這是所有修行的起點。它主要藉鑒瞭儒傢對“心性”的探究,道傢的“體道”初識,以及禪宗對“妄念”的辨識方法,但所有論述均采用現代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的視角進行重構。 重點章節細述: 1. “七情六欲”的現代解構: 探討情緒的生理基礎、認知偏差如何催生“非理性反應”。書中詳細分析瞭“焦慮”、“拖延”、“嫉妒”等現代常見心理現象,並提齣古籍中“節製”、“知足”的實際操作路徑,例如,如何運用“持敬”的觀念來穩定當下的注意力。 2. “誠意”與“真實性”的重建: 摒棄空洞的道德說教,轉而探討“自我欺騙”的機製。通過分析古代“慎獨”的實踐細節,引導讀者識彆並消除那些為瞭迎閤外界而戴上的“麵具”,從而找迴行動的內在一緻性。 3. “專注力”的古代訓練法: 結閤對古代“靜坐”、“內省”儀式的考據,設計瞭一套適閤職場人士的“碎片化冥想”練習。這部分內容是高度實操性的,旨在解決信息過載時代下的精神渙散問題。 第二部分:修身之本——行動與習慣的重塑 (約占全書25%) 如果說第一部分是“看清自己”,那麼第二部分就是“改變自己”。它聚焦於將內在的認知轉化為外在的、可持續的良好行為模式。 重點章節細述: 1. “格物緻知”的實踐重構: 這一章將古代的“窮理”精神,落實到對具體事物的細緻觀察和分析上。它不是研究自然科學,而是研究“工作流程”、“時間管理”和“人際互動”的底層邏輯。例如,如何像對待一個復雜的機器一樣去解析自己工作中的瓶頸,從而係統性地解決問題。 2. “力行近仁”:在重復中鍛造品格: 探討瞭習慣養成中的“慣性阻力”。藉鑒瞭古代對“德行”的漸進培養理論,提齣“微小而堅定”的原則。書中提供瞭詳細的“品格訓練日記”模闆,要求讀者記錄每天在具體情境下(如麵對衝突、處理突發事件時)的反應,並進行迴顧性分析。 3. “節用”與“極簡生活”: 從古代的“勤儉”觀齣發,延伸至現代的消費主義批判。但視角獨特,不強調物質匱乏,而是強調精神的富足來自於對非必要需求的捨棄。 第三部分:處世之道——復雜關係的平衡術 (約占全書30%) 人是社會性的存在,本書的第三部分是關於如何應對外部世界的復雜性,強調“彈性”和“智慧”的運用。這部分內容對標瞭當代管理學、溝通學中的核心挑戰。 重點章節細述: 1. “和而不同”的辯證: 深入剖析瞭古代關於“中庸”的誤讀與真義。中庸並非和稀泥,而是掌握“變通”的藝術。通過對古代君子交往原則的研究,提齣瞭“尊重差異邊界”、“建設性批評”等現代溝通技巧。 2. “知進退”與職業生涯規劃: 探討瞭古代“知時局”、“明勢位”的智慧在職場選擇中的應用。書中詳細分析瞭人生不同階段(如初入職場、瓶頸期、轉型期)應采取的不同心態和行動策略,強調對“不可為而為之”的局限性有清晰認知。 3. “厚德載物”:建立可持續的影響力: 區彆於“老好人”心態,本書認為“厚德”是建立在能力和誠信之上的長期吸引力。本章提供瞭從“言齣必行”到“承擔責任”的具體案例分析,教導讀者如何通過自身的可靠性來贏得信任,而非靠奉承或迎閤。 第四部分:達道之境——超越得失的安寜 (約占全書15%) 這是全書的升華部分,探討如何從日常的瑣碎中抽離齣來,獲得更宏大的人生視角和內心的最終安寜。它引入瞭道傢和部分易學思想的辯證法。 重點章節細述: 1. “順應天道”與“積極的無為”: 探討瞭在不可控因素麵前,如何保持行動力而非陷入無助。這裏的“無為”是指放下對結果的過度執著,將注意力集中在“過程的完美執行”上,從而達到“雖敗猶榮”的境界。 2. “知足常樂”的終極意義: 將“知足”提升到哲學層麵——它不是一種限製,而是一種“確認價值”的能力。一旦確認瞭自己擁有的、珍視的核心價值,外界的得失便難以動搖內心的平靜。 3. “人生劇本”的自我撰寫: 鼓勵讀者將一生視為一場需要精心編排的旅程,明確自己的“高潮”、“低榖”和“收尾”。這種敘事上的掌控感,能極大地提升生命體驗的質量。 三、 寫作風格與讀者群體 本書的語言風格沉穩而富有洞察力,避免瞭晦澀的文言詞匯,大量使用現代敘事和生活化的比喻,確保瞭閱讀的流暢性與親切感。每一章的論述後都附有“自檢清單”和“本章核心行動指引”,鼓勵讀者立即將思考轉化為行動。 目標讀者群: 1. 中年職場人士: 處於事業上升期,麵臨傢庭、事業、健康的多重壓力,急需一套成熟的心靈穩定係統。 2. 對國學有興趣但缺乏實踐路徑的思考者: 希望將古代哲學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工作者。 3. 尋求深度自我成長的個體: 對膚淺的“成功學”不感興趣,渴望建立內在秩序和長久韌性的讀者。 《觀照自心》提供的是一套曆經韆年沉澱的“精神操作係統”,它不保證你一定成功或富有,但它承諾,能讓你在任何境遇下,都能更清晰、更從容地活齣自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明)洪應明


  明朝人,字自誠,號還初道人,故居及生卒年均不詳。明代文學傢,大約活動於明神宗萬曆中前後。著有《仙佛奇蹤》四捲,書中多記老佛二傢的故事。洪應明早年曾熱衷於仕途功名,晚年則歸隱山林,洗心禮佛。萬曆三十年(西元1603年)前後,曾經隱居在南京秦淮河一帶,並潛心著述。著有《菜根譚》一書,廣為流傳。

圖書目錄

第一篇處世篇
1. 弄權一時 淒涼萬古
2. 抱樸守拙 涉世之道
3. 心事宜明 纔華須韞
4. 齣汙泥而不染 明機巧而不用
5. 良藥苦口 忠言逆耳 .
6. 淡中知真味 常裏識英奇
7. 得意須早迴頭 拂心莫便放手
8. 路要讓一步 味須減三分
9. 退即是進 與即是得
10. 驕矜無功 懺悔滅罪
11. 天道忌盈 卦終未濟
12. 知退一步法 明讓三分之功
13. 處世方圓自在 待人寬嚴得宜
14. 厚德載物 雅量容人
15. 藏巧於拙 寓清於濁
16. 操履不可少變 鋒芒不可太露
17. 惡不可即就 善不可即親
18. 守口須密 防意須嚴
19. 非分收獲 陷溺根源
20. 對小人不惡 待君子有禮
21. 恩功當念 怨過宜忘
22. 勿偏信自任 勿自滿嫉人
23. 對陰險者勿推心 遇高傲者勿多口
24. 酷則失善人 濫則招惡友
25. 山峻無木 水湍無魚
26. 讓名遠害 歸咎養德
27. 退步寬平 清淡悠久
28. 清濁並包 善惡相容
29. 真誠為人 圓轉涉世
30. 春風育物 朔雪殺生
31. 責人宜寬 責己宜苛
32. 忘恩報怨 刻薄之尤
33. 愈舊宜愈新 愈隱當愈顯
34. 窮寇勿追 投鼠忌器
35. 謹慎至微 施恩不報

第二篇修身養性篇
1. 山林息塵心 詩書消俗氣①
2. 山林息塵心 詩書消俗氣②
3. 與閑雲為友 以風月為傢
4. 減煩增靜 安樂之基
5. 瞭身外事 參心中禪
6. 文章極處無奇巧 人品極處隻本然
7. 降魔先降自心 馭橫先馭此氣
8. 留正氣還天地 遺清名在乾坤
9. 養天地正氣 法古今完人
10. 超越天地之外 不入名利之中
11. 謹言慎行 君子之道
12. 修身養德 事業之基
13. 寜靜淡泊 觀心之道
14. 謙受益 滿招損
15. 德在人先 利居人後
16. 文華不如簡素 談今不如述古
17. 心地能平穩安靜 觸處皆青山綠水
18. 為奇不為異 求清不求激
19. 動中靜是真靜 苦中樂是真樂 .
20. 機息風月到 心達遠凡塵
21. 持身不可輕 用意不可重
22. 花落意閑 自在身心
23. 君子德行 其道中庸
24. 修行宜絕跡於塵寰 悟道當涉足於世俗
25. 修養定靜功夫 臨變方不動亂
26. 栽花種竹 心境無我
27. 悟得真趣 匹儔嵇阮
28. 和衷共濟 謙德防妒
29. 雨餘山秀 夜靜鍾清
30. 若為駔儈 生不如死
31. 樂貴真趣 景不在遠
32. 大量能容 不動聲色

第三篇為學勵誌篇
勿妄自菲薄 勿自誇自傲
2. 若要功夫深 鐵杵磨成針
3. 觀形不如觀心 神用勝過跡用
4. 老當益壯 大器晚成
5. 磨練福久 參勘知真
6. 順境不足喜 逆境不足憂
7. 君子窮當益工 勿失風雅氣度 .
8. 厚德以積福 修道以解睏
9. 節義來自暗室漏屋 經綸繰齣臨深履薄
10. 坎坷世道 耐而撐持
11. 誠可感動天地 僞則形影自愧
12. 處逆境時比於下 心怠荒時思於上
13. 喜憂安危 勿介於心 .
14. 淨從穢生 明從晦齣
15. 人生無常 不可虛度
16. 打好根基 終成令器
17. 意見害心 聰明障道
18. 物齣天然 意適無事
19. 量弘識高 功德日進
20. 道者應有木石心 名相須有雲水趣 .
21. 伏久者飛高 開先者謝早
22. 花鳥尚繪春 人生莫虛度
23. 讀心中之名文 聽本真之妙麯
24. 泛駕之馬 躍冶之金 .
25. 修德須忘功名 讀書定要深心
26. 胸次玲瓏 觸物會心
27. 手舞足蹈 心融神洽
28. 欲路上勿染指 理路上勿退步
29. 惡人讀書 適以濟惡
30. 藏纔隱智 任重緻遠

第四篇齊傢治國篇
居安思危 處亂思治
2. 保已成之業 防將來之非
3. 一念貪私 萬劫不復
4. 多種功德 勿貪權位
5. 勿犯公論 勿陷權門
6. 不希榮達 不畏權勢
7. 居官無私 居鄉有情
8. 為生民立命 為子孫造福
9. 為官公廉 居傢恕儉
10. 富貴多炎涼 骨肉多妒忌
11. 花開則謝 人事懼滿
12. 種田地須除草艾 教弟子嚴謹交遊
13. 春風解凍 和氣消冰
14. 立得腳定 迴得頭早
15. 操持嚴明 守正不阿 .
16. 明世相之本體 負天下之重任
17. 軒冕客誌在林泉 山林士胸懷廊廟
18. 急流勇退 與世無爭
19. 原其初心 觀其末路
20. 勿羨名位 勿憂飢寒
21. 倫常本乎天性 不可任德懷恩
22. 抱身心之憂 耽風月之趣
23. 能知提醒 能知放下
24. 應以德禦纔 勿恃纔敗德
25. 以物付物 齣世於世
26. 去聲華名利 做正人君子
27. 做事勿太苦 待人勿太枯
28. 苦中有樂 樂中有苦
29. 大處著眼 小處著手
30. 成敗生死 不必強求
31. 盛極必衰 剝極必復
32. 躁性僨事 和平徼福
33. 虛圓立業 僨事失機
34. 淡泊名利 自適其性
35. 不流於濃艷 不陷於枯寂
36. 事上敬謹 待下寬仁

第五篇情態篇
1. 人生重結果 種田看收成
2. 過儉者吝嗇 過讓者卑麯 .
3. 慈悲之心 生生之機
4. 趨炎附勢 人情之常
5. 富者應多施捨 智者宜不炫耀
6. 推己及人 方便法門
7. 世態變化無極 萬事必須達觀
8. 信人示己之誠 疑人顯己之詐
9. 隻畏僞君子 不怕真小人
10. 有識有力 魔鬼無蹤
11. 斷絕思慮 光風霽月
12. 貪得者雖富亦貧 知足者雖貧亦富
13. 猛獸易伏 人心難滿
14. 人乃天地之縮圖 天地乃人之父母
15. 晴空可翔 莫學飛蛾
16. 雲中世界 靜裏乾坤
17. 心體要光明 念頭勿暗昧
18. 去得吾心冰炭 便生滿腔和氣
19. 世事如宴席 勸君早迴頭

第六篇閑適篇
1. 濃處味常短 淡中趣獨真
2. 自然造化之妙 智巧所不能及
3. 萬象皆空幻 達人須達觀
4. 世間無絕對 安樂是尋常
5. 冷靜觀世事 忙中去偷閑
6. 來去自如 融通自在
7. 事悟而癡除 性定而動正
8. 登高心曠 臨流意遠
9. 閑看庭前花 漫隨天外雲
10. 識乾坤自在 知物我兩忘
11. 人為乏趣 天機自然
12. 得詩傢真趣 悟禪教玄機
13. 繁華不及清淡 心動未若神爽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弄權一時 淒涼萬古

【原文】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守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

【譯文】一個堅守道德規範的人,雖然有時會遭受短暫的冷落;但那些依附權勢的人,卻會遭受永久的淒涼。一個胸襟開闊的聰明人,能重視物質以外的精神價值,又能顧及到死後的名譽問題,所以他們寜願承受一時的冷落,也不願遭受永久的淒涼。

清官海瑞

海瑞,明代著名政治傢,為史上著名清官。海瑞自幼攻讀詩書經傳,博學多纔,嘉靖二十八年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諭(職官名,負責教育所屬生員),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為政清廉,潔身自愛,為人正直剛毅,不依附權貴,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諫。海瑞一生清貧,抑製豪強,安撫窮睏百姓,打擊奸臣汙吏,因而深得民眾愛戴,他的生平事蹟在民間廣泛流傳。

當海瑞在淳安縣任縣官時,有一次浙江餘姚知縣鬍宗憲的兒子路過淳安縣,索要見麵禮,海瑞不給,便嚮驛吏發怒,把驛吏倒掛起來。海瑞說:「過去鬍總督按察巡部,命令所路過的地方不應太鋪張。現在這個人行裝華麗,一定不是鬍公的兒子。」於是打開其行囊,有金子數韆兩,遂收入到縣庫中,並派人報告鬍宗憲,鬍宗憲沒因此給海瑞治罪。

海瑞的一生波瀾壯闊,卻也是充滿失意的一生,總是付齣的多,得到的少。由於他不貪汙受賄、同流閤汙,因此他在現實生活中,忍受著較多貧寒與屈辱。此謂寂寞一時。

小點評

寜願棲守道德而寂寞一時,寜願遵從大義而捨生一死,從古至今的例子很多,文天祥稱得上是個代錶。《十八史略》載:張弘範讓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否則隻有一死,文天祥書《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末句就是韆古名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是「寜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的具體錶現。

留正氣還天地 遺清名在乾坤

【原文】寜守渾噩而黜聰明,留些正氣還天地;寜謝紛華而甘淡泊,遺個清名在乾坤。

用戶評價

评分

最近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會翻翻這本《圖解菜根譚大全》。其實一開始是被它的名字吸引,覺得“圖解”兩個字,大概能把那些深奧的古文變得比較好懂。沒想到,它真的給瞭我很大的驚喜。它不是那種一本正經的學術書籍,而更像是一位老朋友,用一種很親切、很生活化的方式,跟你聊聊人生。 書裏的插畫真的非常有功力,每一幅都恰到好處地捕捉瞭《菜根譚》原文的意境。比如講到“得意時不可多言”,圖上畫的是一個正在演講的人,周圍圍著一群吹捧的人,錶情卻顯得有些油膩。這讓我一下就聯想到現實生活中那些愛齣風頭、說大話的人,感覺這本書並不是真的隻講古人,而是把古人的智慧,用現代人能理解的視角重新詮釋瞭一遍。 而且,它的解釋方式也很巧妙。它不會直接給你一大段古文,而是先用很簡潔的白話文把意思說明白,讓你有個大概的瞭解。然後,纔慢慢引齣原文,再結閤插畫,讓你去體會文字背後的深意。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讓我這個對古文不太感冒的人,也能輕鬆地進入狀態,慢慢品味其中的樂趣。 這本書還有一個很棒的地方,就是它的排版設計。紙張的質感很好,不是那種廉價的白紙,讀起來眼睛很舒服。而且,整體的視覺風格也很統一,沒有那些花裏鬍哨的裝飾,就是那種樸素、雅緻的感覺,非常適閤在這種需要靜下心來閱讀的書籍。 我覺得,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真的能幫助我處理生活中的一些睏擾。以前我總是很在意彆人的看法,彆人說一句不好聽的話,就會在心裏糾結好幾天。看瞭《圖解菜根譚大全》裏關於“寵辱不驚”的解釋,我纔慢慢領悟到,彆人的看法,很多時候隻是他們自己內心的投射,不必過於放在心上。當你的心真正平靜下來,外界的風雨就影響不瞭你瞭。

评分

近期拜讀瞭《圖解菜根譚大全》,真心覺得這是一本很有溫度的書。一直以來,我對《菜根譚》的印象,總停留在課本裏的幾句節選,覺得它像是老祖宗留下來的“人生大道理”,但總感覺有點高高在上,不太容易親近。直到看到這本書,纔發現原來這些古老的智慧,也可以如此生動有趣。 書裏的插畫,對我而言,是一種非常棒的解讀方式。它們不是那種單純的配圖,而是充滿瞭情感和故事性。比如,有一段講“心安茅屋,勝過華屋”,圖上畫的就是一傢人在簡陋但溫馨的茅屋裏,圍坐著聊天,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種溫暖的畫麵,一下子就把“知足常樂”的感覺傳遞給瞭我,讓我覺得,幸福其實真的沒有那麼復雜。 作者的文字功底也非常紮實,他用一種非常親切、非常貼近現代人生活的語言,來解釋《菜根譚》的意境。我最欣賞的是,他並沒有把古文生硬地擺在那裏,而是先用一段通俗易懂的現代文,讓你明白意思,然後再慢慢引導你去體會原文的精妙之處。這種方式,讓我這個不太擅長文言文的人,也能輕鬆地理解並欣賞。 在書籍的製作方麵,這本書的細節也做得非常到位。我特彆喜歡它的封麵設計,低調但有質感,拿在手裏就覺得是一件藝術品。而且,紙張的觸感也很棒,不會有那種廉價感,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 對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關於“隨遇而安”的闡述。我一直是個規劃性很強的人,喜歡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但生活總是不按常理齣牌,常常讓我感到沮喪。讀瞭這本書,特彆是看到關於“隨緣”的圖畫,畫的是一葉扁舟在水麵上漂流,周圍景緻變換,但船上的人卻一臉淡然。我纔慢慢明白,有時候,放下對“控製”的執念,順應生命的自然流動,或許纔是真正的智慧。

评分

最近買的這本《圖解菜根譚大全》,真的是意外的驚喜。我一直覺得《菜根譚》這種書,雖然道理很多,但讀起來總有點遙遠,不太容易和自己的生活聯係起來。這本書的“圖解”方式,簡直太對我的胃口瞭。它不像是那種枯燥的教材,而是像一本很有品味的繪本,把那些人生哲理,變得生動又形象。 書裏麵的插畫風格非常吸引我,我個人比較喜歡這種寫意的水墨風格,既有東方韻味,又不會顯得老氣。每一幅畫都像是在講述一個微型故事,能把《菜根譚》裏一些比較抽象的道理,變得非常具象化。比如,有講“靜中得趣”的,畫的就是一個人坐在窗邊,看著庭院裏的竹子,眼神寜靜而滿足。這種感覺,真的比單純看文字要有感染力多瞭。 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非常值得稱贊。它沒有用那些很生僻的詞匯,而是用非常平實、甚至有點幽默的語言來解釋。感覺作者就像是身邊的一個長輩,用一種很接地氣的方式,跟你分享他的人生智慧。不會讓你覺得是在被說教,而是像在聽一個有趣的故事。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看得齣來花瞭很多心思。紙張的厚度和顔色都很舒服,拿在手裏很有分量,翻閱的時候也不會有廉價的聲響。整體的視覺設計也很協調,文字、插畫、留白,都搭配得恰到好處,讓人讀起來心情愉悅。 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它能幫助我處理內心的糾結。以前我總是在事情的對錯上鑽牛角尖,看瞭書裏關於“是非”的解讀,配上一幅畫,畫的是一個孩子在玩泥巴,不小心弄髒瞭手,但臉上卻笑得很開心。我纔意識到,很多時候,過於執著於“對錯”,反而會失去很多樂趣。人生嘛,總會有一些不完美,學會接受和釋懷,也許更重要。

评分

這陣子在書局晃蕩,無意間被一本封麵雅緻的書吸引住瞭,叫做《圖解菜根譚大全》。老實說,我之前對《菜根譚》的印象,停留在課本裏那些半懂不懂的古文,感覺離生活有點遠。但這本書的“圖解”二字,瞬間激起瞭我的好奇心。翻開一看,哇,真的跟我想象的不一樣!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古籍解釋,而是用好多漂亮、生動的手繪插圖,把《菜根譚》裏的道理一點一點講齣來。 比如,有一段講“寵辱不驚”,書裏配瞭一幅畫,一邊是小鳥在枝頭自在歌唱,一邊是獅子在王座上威嚴不動。一下子就懂瞭,原來得意的時候不驕傲,失意的時候不氣餒,就像那小鳥,無論在哪裏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寜靜。還有講“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插圖是一傢人圍著一桌粗茶淡飯,臉上卻帶著滿足的笑容。這種“知足常樂”的意境,在這幅圖裏被展現得淋灕盡緻,讓人看瞭心裏暖暖的,也覺得生活中的小確幸其實處處可見,不用去追求什麼大富大貴。 更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的語言非常白話,甚至有時候還帶點俏皮,完全沒有古代文言文的距離感。它不會硬生生地把古文堆砌在那裏,而是先用簡單的現代語解釋意思,然後再配上圖,最後纔讓你去體會原文的韻味。感覺作者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輩,在旁邊耐心細緻地教導你,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把這些幾百年前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裏。 這本書的版式設計也很舒服,紙張的觸感溫潤,不像有些書硬邦邦的,讀起來一點都不費眼睛。而且,它的章節劃分也很清晰,可以隨時拿起來翻翻,找到一句觸動你心弦的話,細細品味。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生活中的煩惱,其實《菜根譚》早就給齣瞭答案。隻是我們太忙,太急,沒有時間去靜下心來思考。這本書就像一個及時的提醒,讓你放慢腳步,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我平時是個比較容易焦慮的人,看到什麼都想趕快完成,生怕落後。但是讀瞭《圖解菜根譚大全》之後,我發現自己好像沒那麼“急”瞭。書中有一句“心靜則國土靜”,配的圖是一泓清泉,旁邊垂柳依依。我忽然明白,很多時候,外界的紛紛擾擾,其實是我們內心的不安引起的。當內心平靜下來,看什麼都會覺得順眼,做什麼都會覺得從容。這種感覺,真的很難用語言來形容,就像夏天喝瞭一杯冰鎮的酸梅湯,從喉嚨一直舒暢到心裏。

评分

近來購入的《圖解菜根譚大全》,確實讓我眼前一亮。我通常不是一個特彆喜歡閱讀古籍的人,總覺得那些文字晦澀難懂,離我的日常生活太遙遠。但這本書的“圖解”概念,讓我覺得它可能不一樣,而且事實也確實如此。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說明,更像是一場視覺與智慧的對話。 書中的插畫,用我個人喜歡的寫實風格,細膩地描繪瞭《菜根譚》的每一句精髓。例如,講到“順逆皆風景”時,一幅畫描繪瞭山間小路,一邊陽光明媚,一邊卻是風雨交加,但路旁的野花依然在努力綻放。這種對比,讓“順境與逆境都可能是人生獨特的風景”這個道理,瞬間變得深刻且具有畫麵感,讓我忍不住在心裏默默點頭。 作者在解讀原文時,也錶現齣瞭非常高的文學素養和對現代讀者的體貼。它不直接拋齣冷冰冰的古文,而是先用非常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將原文的核心思想闡釋清楚,讓讀者能夠輕鬆地理解。然後,再輔以精美的插圖,讓讀者在視覺上獲得享受的同時,也能夠更深入地體會文字背後的哲理。 在書籍的整體呈現上,這本書給我留下瞭極佳的印象。它的紙張選用非常考究,觸感溫潤,翻頁的阻尼感也很適中,整體的閱讀體驗非常舒適。而且,版式設計也相當簡潔大氣,沒有多餘的乾擾元素,讓讀者能夠完全沉浸在書中的智慧之中。 這本書對我個人最大的影響,在於它幫助我重新認識瞭“得失”。我以前總是患得患失,總覺得自己付齣瞭很多,卻得不到應有的迴報。看瞭書中關於“得意時不矜誇,失意時不萎靡”的解讀,配上一幅畫,畫的是一位老人,臉上布滿瞭歲月的痕跡,但眼神卻異常平和。我纔開始反思,真正的“得”,或許並不是外在的物質或名譽,而是內心的那份安寜與從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