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
给各位THE RED BOOK的读者: Welcome to England! 大家好。首先,谨向购买本书的各位读者致上最诚挚的谢意。
多年来,我针对英式英语的发音写过很多书籍与文章,或许是这个缘故,当我跟学英语的人对话时,经常会听到有人认为「英式英语听起来比较容易呢」。
实际上却未必如此。这是因为英式英语的多样化令人咋舌,其中固然有易懂的英语,却也有些甚至让人听不出是英语。
易懂的代表自然是标准的正统英语,也就是一般所谓的Queen’s English。不过,英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因此国内会有各式各样的方言,各地方言就很难懂了。
就连首都伦敦也不例外。有个美国人到伦敦留学,而且还在当地打工,但听说刚去时有好一阵子都听不懂周遭的人在说什么。
这才是真实的英式英语。面对这么艰难的英语,努力想要了解的读者,更该读一读这本THE RED BOOK。
本书汇集的内容全都是在伦敦当地的第一手英语。谈话者大多是观光导游、公关人士等,也就是平常习惯对大众说话的人。虽然这些人的口音不会太重,但是英式英语毕竟是英式英语,绝对不是百分之百都那么容易懂的。
本书以第一手的声音为基础,再搭配听力解说与练习题,相信透过这些内容,大家就能了解英式英语不容易听懂的缘故。
接下来就请各位借由本书,亲自体会真实英式英语的奥妙。
小川直树
前言二
十几年前,我在大坂学英语时,有一天突然被英式英语的发音深深吸引。回顾之下,才发现以往我所喜欢或深受影响的音乐、流行、电影以及电视节目,几乎碰巧都是 Made in England(小学五年级第一次听到发源于英国的庞克乐,应该是我最初的英国体验)。
于是,接下来我毫不犹豫,持续以「英式英语的第一手材料」来学习英语。这次能有机会以相同的形式,採用 Made in England 的英式英语第一手材料呈现给各位读者,我个人感到非常高兴。
我在伦敦(包括伦敦郊区)的街道上四处行走,还去了很多吸引人的景点,到处收集在这些地方活动的人声,以及其他声音。我非常有信心,相信收录到的这些第一手声音能让各位感受到伦敦当地的气息。
各位可以像我过去一样,把这些 Made in England 的英式英语第一手材料当作学习英语的参考,或是用于为日后来一趟「深度会话观光」的英国旅游做准备,甚至只是在想感受英国气息时当作背景音乐都无妨。不必想太多,只要能尽情享受本书营造的英伦氛围,笔者就感到无上的欣慰。
两次赴英收集到的大量材料,没办法全部收录在一册里,当我提出希望能分成两册出版时,脑中浮现了披头四 (The Beatles) 着名的精选辑──The Red Album 和 The Blue Album。因为这个典故,便将本书定名为 THE RED BOOK,另一本姊妹作则为 THE BLUE BOOK。没错,希望各位也能像听音乐一样,沉浸在英国的声音环境中。
Feel, Enjoy and Learn!
川合亮平
推荐序 当我读到《听,英国人在说话:THE RED BOOK》时,内心充满惊喜。个人多年期待的一本英式英语学习书籍,在众文图书的努力下,终于出现在台湾读者的面前了。本书内容极为丰富多元:1. 详细解说英式英语发音、口音的特色;2. 作者利用在英国实地录制的「真实英语」(authentic English),分析每位说话者的发音、语调特点,并提供听力练习。本书介绍英国文学、艺术、建筑、运动博物馆相关的导览声音档,读者不必去英国,就能 听到临场的英语导览及英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对话。
读者或许一开始不习惯听本书实地录制的声音档,主要是因为我们接触到的听力材料,如检 定测验的听力题目,都是在安静无杂音的录音室内,由男女录音员用单调缓慢的速度,照着写好的稿子录成的。此种与现实脱节的听力资料,对想增进英语听力能力 的人,难有重大突破。本书声音档是现场录的「真实英语」:读者会听到不同导游的口音、情绪起伏、说话的特质。另外读者也会听到日常对话中,几个人同时讲 话、说话声音有远有近、参杂着笑声、脚步声。为帮助读者快速提升听真实英语的能力,本书提供声音档的文字并附有中文翻译。更难得的是,作者对英式英语句子 中唸轻的字、字的连音、说话的语气,做了详细的註解,分析得非常专业,令人佩服。读者有耐心,多听几次声音档,做一点听力练习(自行核对提供的答案),相 信您会发现听英式英语并不困难,而且多听,您的英语听力(无论英式或美式)会有极大的突破!
本书介绍的英国旅游景点,有莎士比亚的环 球剧院。个人研究十六世纪英国文学,听导游的介绍觉得特别亲切;他对环球剧院所提供的资讯,是一般中文旅游书中读不到的。此外,本书最特别的单元就是 Unit 9和Unit 10的「板球导览之旅」。cricket 运动在台湾知道的人不多,本书作者选择板球比赛场地 (Lord’s Cricket Ground)、板球历史人物、及英国优秀的板球英雄 (Angus Fraser) 来介绍这项复杂的运动,非常恰当精彩。我们听Fraser的自述,了解板球选手的养成过程。英国人常用的成语有很多来自板球的专门术语:如sticky wicket(棘手的事)、a good innings(好时光)、all rounder(能打bat能投bowl的全能球员)。有些字如century 在板球运动中有不同的含意:球员一局独得100分 (runs) 叫century,那half century就是50分。爱板球运动的英国人,认为世界上最清脆、悦耳、过瘾的声音就是the fall of the wicket(强而有力的快速球,打掉三柱门上的小木块)。诺贝尔奖文学家Samuel Becket (1906-1989),曾是板球选手,他的戏剧Waiting for Godot『等待果陀』,有剧评家将整出戏解读为一场板球赛,等待The Fall of the Wicket的来临。
本书的出版,给聪明又有好奇心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增进英式英语知识,了解英国文化的重要管道。
前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副教授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文学博士
周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