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控制原理与工程设计

噪音控制原理与工程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噪音控制
  • 声学
  • 工程设计
  • 振动
  • 隔声
  • 吸声
  • 降噪
  • 环境工程
  • 工业应用
  • 噪声治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为能广泛推广噪音控制之基本技术,本书之设计以实务为主,内容浅显易懂,不仅对噪音原理的推导有完整的说明,对声场音量的计算亦作详尽的解说,并引用大量的范例,此外,亦介绍工业界的实务噪音防治策略及实例,并介绍四埠传输矩阵法用于多层吸音板及反射式消音器的设计。适合大学暨技职院校大学部、研究所的机械工程系、环境工程系、营建工程系、土木工程系、职业安全卫生系、公害防治、自动化控制系使用。此外,对于有志于噪音控制学习之其他领域的初学者亦适用之。
建筑声学设计与应用:提升室内声环境质量的实践指南 图书简介 本书聚焦于现代建筑声学设计领域,旨在为结构工程师、建筑师、声学顾问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套系统、前沿且高度实用的技术参考与设计工具。本书深入探讨了声波在建筑空间中的传播、反射、吸收与隔绝规律,并结合最新的行业标准与工程实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室内声环境优化方法论。全书内容紧密围绕如何通过精细化的声学设计,有效控制室内混响时间、消除噪声干扰,从而创造出满足特定功能需求(如音乐厅、会议室、办公空间、居住环境等)的优质声学环境。 第一部分:建筑声学基础理论与环境评价 本部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详细剖析了声学现象在工程实践中的核心概念。首先,对声音的物理特性、人耳听觉生理与心理反应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解释了听觉感知与物理声学参数之间的复杂关联。 随后,章节深入探讨了声场的建立与衰减规律,包括混响时间(RT60)的精确计算模型,如维林公式、墨菲公式在复杂几何体中的修正应用。重点分析了不同建筑材料对声能吸收的性能指标,如频率相关的吸收系数($alpha$)的测量方法与数据库应用。 环境噪声的评价是设计的起点。本书详细介绍了环境噪声的测量标准与评价指标,包括等效声级($L_{ ext{eq}}$)、最大声级($L_{ ext{max}}$)、以及不同时间段的噪声水平(如$L_{10}, L_{90}$)的统计学意义。针对室内声环境,我们构建了评价体系,涵盖语音清晰度(STI/CIS)、音乐感(Clarity/C80)、以及背景噪声容许值(NC/RC曲线)的设定依据。 第二部分:声波控制与建筑围护结构设计 本部分是工程设计的核心,侧重于如何通过建筑构造来控制声波的流动。 1. 隔声设计:建筑的“声学屏障” 隔声性能的提升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关键挑战。本书系统梳理了空气声隔声与结构声传播(撞击声)的机理。针对空气声,详细分析了质量定律、弹簧-质量-弹簧系统的隔声原理,并提供了不同构造层次(单层墙体、双层隔墙、复合隔墙)的隔声等级(Rw)预测模型与实测案例分析。特别强调了声桥(Flanking Transmission)的识别与消除技术,如对连接点的断开处理、使用高阻尼材料等。 对于撞击声,书籍深入探讨了楼板的减振降噪技术,包括浮筑楼板的设计原理、不同隔振垫层的性能对比(如高密度橡胶、矿物棉、弹性泡沫),以及对楼梯间、设备层等撞击声源的专项治理方案。 2. 室内吸声与扩散设计 吸声材料的应用旨在控制室内混响,优化音质均匀性。本书不仅罗列了各种吸声材料(多孔材料、板式共振器、空腔吸声体)的性能参数,更侧重于吸声结构在三维空间中的优化布局。通过有限元法(FEM)和边界元法(BEM)的辅助分析,指导读者如何计算所需的总吸声量,并根据空间体积与预期混响时间,合理分配吸声面积与位置,避免过度吸声导致的“死寂”声学环境。 扩散体设计是提升声场均匀性的重要手段。书籍详细介绍了二次余数扩散体(PRD)、胡德扩散体(Huygens Diffuser)等经典扩散体型式的设计参数,并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FD)原理,探讨了如何通过曲面设计实现宽频带的声能散射,特别适用于对音质要求极高的专业场所。 第三部分:特定功能空间的声学工程实例 本部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工程解决方案,提供了多个典型功能空间的声学设计指南。 1. 演艺与会议空间声学 针对音乐厅、剧院等对室内声学要求苛刻的场所,本书详细分析了早期反射声、侧墙反射、后墙反射对空间感和清晰度的影响。讨论了音乐厅的早期能量分数($I_E$)与清晰度(C80)的控制策略,以及如何通过可调式声反射屏(如可旋转的声学平板、活动式顶棚)实现多功能厅的声学适应性调节。 对于现代会议室和报告厅,重点在于语音清晰度的保证。设计指南包括优化听音区内的背景噪声水平(NC值需低于20-25)、精确控制混响时间(通常设定在0.6至0.8秒),以及通过空间布局和吸声/扩散组合,消除声聚焦和回声现象。 2. 居住与办公空间声环境控制 本部分关注民用建筑和办公楼宇中的声环境质量。在居住空间设计中,重点在于提高卧室和书房的隔声等级(通常要求$R_w geq 45$),并提出针对设备噪声(如暖通空调系统、电梯机房)的隔离与消声措施。 办公空间的设计则更侧重于隐私保护与专注度。书籍详细阐述了开放式办公环境的声学策略,包括使用低频吸声体以控制低频共振、部署声掩蔽系统(Sound Masking)的原理与实施规范,以及通过办公隔断系统的隔声性能设计来界定个人工作域。 第四部分:设备噪声与振动控制 现代建筑内部的机械设备是主要的噪声源。本部分专门探讨了暖通空调(HVAC)、给排水系统及其他机电设备产生的噪声与振动问题。 内容涵盖了风管的消声器设计(包括阻性、抗性及复合消声器),风机和水泵的隔振技术(包括弹簧隔振器、橡胶垫的选型),以及管道系统中的水流噪声的源头控制与传播路径阻断。书中提供了详细的噪声级(NR值)预测方法,指导工程师在设备选型阶段就将声学指标纳入考量,确保最终交付的建筑满足严格的设备噪声限制标准。 本书结构严谨,内容详实,图表丰富,力求成为建筑声学设计领域中一套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设计手册。它不仅讲解“是什么”,更侧重于指导读者“如何做”,以确保建筑声环境的声学性能达到最优化的目标。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邱铭杰

  现职:

  中州科技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 专任副教授
  中州科技大学研究发展处产学合作组组长

  学历:
  大同大学机械工程博士
  美国史蒂文斯学院机械工程博士班
  美国史蒂文斯学院机械工程硕士

  经历:
  中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师 16.5年
  德霖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 兼任助理教授
  大同大学机械工程系 兼任助理教授
  大同大学机械工程系 兼任副教授

蓝天雄

  现职:

  育达科技大学资讯管理专任教授兼主任

  学历:
  大同大学机械工程博士
  美国匹兹堡州立大学制造研究所硕士学位

  经历:
  美国纽泽西州TELEDYNE FARRIS ENGINEERING 公司,先后聘雇为生产部门制造工程师及工业工程师,同时担任 VAX电脑系统经理。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噪音的物理特性   
1.1 声音
1.2 音波的波动方程式
1.3 音波的传播途径
1.4 音波的传播性质

第二章 噪音的评价   
2.1 噪音的定义
2.2 声学的物理量
2.3 八音度频谱
2.4 音量加成、相减与平均
2.5 空气吸音
2.6 噪音暴露
2.7 声音加权曲线
2.8 室内设计曲线指标
2.9 环境音量指标

第三章 噪音对人影响   
3.1 人耳的构造
3.2 噪音的影响
3.3 一般噪音法规规定

第四章 噪音仪器与量测   
4.1 噪音仪器
4.2 噪音量测

第五章 音源扩散的类型与音能预估   
5.1 音源扩散的类型
5.2 噪音源的音能预估[19]

第六章 室内声学   
6.1 声音的反射
6.2 室内音场(Room sound field)[19]
6.3 残响时间(Reverberant Time)[19]
6.4 室内几何设计

第七章 材料吸音处理   
7.1 材料吸音原理
7.2 多层吸音体的正向吸音率[23]
7.3 内裸管吸音性能[4]
7.4 管路内衬吸音处理[4]

第八章 声音隔离   
8.1 定义
8.2 声音穿透
8.3 试验室的减音指数检测
8.4 声音穿透等级(Sound transmission class, STC)
8.5 声音穿透系数(Sound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19]
8.6 紧邻二室的隔音设计[19]
8.7 声音隔离的控制[19]

第九章 噪音控制的方法   
9.1 音源体的控制
9.2 路径隔绝
9.3 受音者防护

第十章 隔音墙与隔音罩   
10.1 隔音墙(Sound barrier)
10.2 隔音罩[19]

第十一章 消音器   
11.1 反射式消音器[23]
11.2 吸收式消音器
11.3 共鸣型消音器[2]

第十二章 全厂噪音控制   
12.1 音量分佈
12.2 控制参数
12.3 商用音量分佈软体

第十三章 常见工业噪音源及改善案例   
13.1 常见工业噪音源
13.2 改善案例
13.1 常见工业噪音源
13.2 改善案例

基本名词中英对照与解释
参考文献   
附录A 单位换算   
附录B 噪音管制相关法规   
附录B-1 噪音管制标准
附录B-2 劳工安全卫生设施规则第300条
附录B-3 环境音量标准
附录B-4 机动车辆噪音管制标准
附录B-5 民用航空器噪音管制标准
附录C 噪音评估模式技术规范   
附录C-1 营建工程噪音评估模式技术规范
附录C-2 铁路交通噪音评估模式技术规范
附录C-3 道路交通噪音评估模式技术规范
附录D 噪音分佈之商用分析软体简录   
附录 D-1 ENM商用软体型录摘要
附录 D-2 SoundPlan商用软体型录摘要
附录 D-3 CadNa A商用软体型录摘要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對生活中的聲音現象感到好奇,尤其是在我們居住的環境中,如何才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噪音,讓生活品質得到提升。這本《噪音控制原理與工程設計》聽起來就像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指南。我希望能從書中學到關於「不同頻率的噪音如何產生和傳播」,例如低頻噪音(如空調、交通噪音)和高頻噪音(如人聲、尖銳聲)的特性有何不同,以及它們對人體的影響。我希望書裡能提供一些關於「噪音源識別」的方法,讓我能夠更準確地判斷家中或周遭的噪音來源。在「工程設計」方面,我特別感興趣的是「隔振」技術,也就是如何減少物體之間的振動傳遞,從而降低噪音。這在處理機器設備、空調系統、甚至是樓板之間的噪音時,都非常重要。我希望書裡能有詳細的講解,說明隔振的原理、方法,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隔振材料和裝置。我還想了解,在實際的工程應用中,有哪些「常見的挑戰」和「解決方案」,例如如何處理角落的聲學問題,如何確保通風口不會成為噪音傳播的通道。

评分

我一直覺得,噪音問題不僅僅是令人不舒服,它還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潛在的影響。長期處在嘈雜的環境中,容易讓人感到焦慮、易怒,甚至影響睡眠品質和專注力。因此,我對這本《噪音控制原理與工程設計》抱持著很高的期望,希望它能提供一套系統性的知識,幫助我更全面地理解噪音的成因、傳播途徑以及控制方法。我特別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不同「聲學材料」的特性,例如哪些材料是最好的吸音材料,哪些是最好的隔音材料,它們的應用範圍和安裝方式又有什麼不同?我希望書裡能提供一些專業的數據和圖表,讓我能夠客觀地評估不同材料的效果。同時,我也很想了解,在進行工程設計時,有哪些重要的考量因素?例如,結構的密閉性、空氣的流通、以及不同頻率的噪音如何處理等。我認為,一本好的噪音控制書籍,應該要能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既有扎實的學術基礎,又能提供具體的應用指導。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了解,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噪音問題,而不是治標不治本。對於我這樣一個希望改善生活品質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將會非常巨大。

评分

我是一名對建築和聲學感興趣的讀者,所以《噪音控制原理與工程設計》這本書的出現,讓我感到非常欣喜。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關於「聲學設計」的專業知識,讓我可以了解,如何在建築設計的初期就考慮到噪音控制的問題。我特別期待書中能探討「建築材料的聲學特性」,例如不同種類的磚塊、混凝土、玻璃、金屬等,它們在隔音和吸音方面的表現如何。我希望書裡能提供一些數據化的分析,讓我能夠對這些材料有更客觀的認識。在「工程設計」方面,我希望書裡能介紹一些「聲學模擬」的技術,例如使用軟體來模擬聲音在空間中的傳播,以及預測噪音的影響。這些技術對於優化建築的聲學性能,減少噪音問題,將會非常有幫助。我還想了解,在進行大型建築項目時,例如住宅區、商業區、或是工業區,如何進行全面的噪音控制規劃。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關於「建築聲學標準」的介紹,以及如何進行「聲學驗收」,那將會非常有價值。

评分

對於一個長期受噪音困擾的現代人來說,這本《噪音控制原理與工程設計》無疑是一本讓人期待的寶藏。我希望書裡能提供一些「實戰經驗」和「技巧」,讓我可以更有效地解決生活中的噪音問題。我特別想了解,在進行居家隔音改造時,有哪些「性價比高」的解決方案,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昂貴的材料和複雜的工藝。我希望書裡能介紹一些「DIY」的小竅門,讓我可以輕鬆地動手改善家裡的隔音效果。例如,如何利用一些常見的材料,如布藝、地毯、軟木等,來達到一定的吸音效果。我還希望書裡能有一些關於「常見噪音問題的解決對策」的介紹,例如如何處理窗戶漏風產生的噪音,如何降低來自公共區域的聲音,以及如何減少空調、冰箱等家電的噪音。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循循善誘地教我如何觀察、分析和解決噪音問題,讓我可以真正擁有一個寧靜、舒適的居住空間。

评分

當我看到這本《噪音控制原理與工程設計》的書名時,我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念頭就是「終於有救了!」。每天早上被鬧鐘吵醒,然後又是各種早晨的噪音,上班通勤的路上,捷運、公車上的吵雜聲,到了公司,開放式辦公室的交談聲、鍵盤聲,下班回家,社區的狗叫聲、小孩嬉鬧聲,有時候真的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巨大的「噪音製造機」裡。所以我急切地希望能從這本書裡找到一些關於「聲學原理」的解釋,像是聲音是怎麼傳播的、什麼是反射、什麼是吸收,還有不同材質對聲音的影響等等。我希望書裡能用比較生動、有趣的方式來介紹這些原理,而不是枯燥乏味的公式和術語。另外,我對「工程設計」這部分也充滿了好奇,它是不是能教我如何測量噪音的等級,以及如何根據測量結果,來設計出最適合的隔音或吸音方案?我希望書裡能有一些實際的案例分析,像是辦公室、居家、甚至是一些公共空間的噪音控制案例,讓我可以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了解在實際應用中會遇到哪些問題,以及如何克服。我特別期待能看到書中分享一些「DIY」的噪音控制方法,讓我可以自己動手解決一些小問題,不需要花大錢請專業人士。

评分

我一直對聲音的科學充滿了好奇,而噪音控制無疑是聲音科學中一個非常貼近生活的主題。這本《噪音控制原理與工程設計》聽起來就充滿了專業和實用性。我特別期待書中能深入探討「聲波的傳播特性」,例如衍射、干涉、共振等現象,以及這些現象如何影響噪音的傳播。我希望書裡能用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解釋這些物理原理,並且用圖形或動畫來輔助說明,讓我這個非物理學專業的讀者也能夠理解。在「工程設計」方面,我希望書裡能提供一些關於「聲學測量」的技術介紹,像是如何使用聲級計,如何分析頻譜,以及如何解讀測量數據。這些知識對於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我希望能知道如何量化噪音問題,才能更有效地找到解決方案。我還很想了解,在進行噪音控制設計時,有哪些「標準」和「規範」需要遵循,例如國家或行業的噪音標準,以及如何確保設計符合這些標準。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實際的設計指南,例如如何進行隔音牆的設計,如何選擇合適的隔音材料,那將會非常有價值。

评分

身為一個對生活品質有一定要求的台北上班族,我常常覺得「寧靜」是一種奢侈品。每天通勤、工作、社交,無時無刻不被各種聲音包圍。我希望能透過閱讀這本《噪音控制原理與工程設計》,找到一些實用的方法,讓我的居家環境和辦公空間都能更安靜舒適。我特別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各種「噪音衰減」的技術,例如聲障、吸聲結構、隔振措施等等,並且說明它們的適用條件和效果。我對於「工程設計」的部分更是充滿期待,希望書裡能夠提供一些設計流程和圖解,讓我可以了解,一個完整的噪音控制工程是如何規劃、設計和施工的。我還很想知道,在進行噪音控制工程時,有哪些常見的誤區和陷阱,以及如何才能避免這些問題。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案例研究」,分析不同情境下的噪音問題,以及如何運用書中的原理和技術來解決,那將會非常有幫助。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讓我了解「為什麼」要進行噪音控制,還能告訴我「如何」做,並且能夠讓我更有信心,去嘗試改善周遭的聲音環境。

评分

說真的,住在公寓大樓裡,噪音問題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樓上樓下的鄰居,或是馬路的車流聲,常常在深夜或是清晨打擾我的睡眠,白天也影響我的工作效率。這讓我對《噪音控制原理與工程設計》這本書充滿了期待,我希望它能成為我改善居住環境的「救星」。我最想從書裡學到的,是如何「有效隔音」。這包括如何選擇合適的隔音材料,像是隔音氈、隔音棉、或是特殊的隔音窗。我希望書裡能詳細介紹這些材料的原理、特性,以及它們的安裝方法。我還想知道,對於不同的牆壁、地板、天花板,有哪些不同的隔音處理方式。另外,我也對「吸音」這個概念很感興趣,究竟什麼是吸音,它和隔音有什麼區別,以及在什麼情況下需要使用吸音材料。我希望書裡能有具體的案例,展示如何將這些隔音和吸音的技術應用在居家環境中,例如如何改造臥室、書房,讓它們變得更安靜。我甚至希望書裡能有一些關於「DIY」的隔音小技巧,讓我可以自己動手解決一些簡單的噪音問題。

评分

說實話,我平常對「噪音控制」這個主題沒有太深入的研究,但生活中的噪音問題卻是每天都在困擾我。有時候晚上睡覺,隔壁傳來的電視聲、甚至是樓上小孩跑跳的聲音,都會讓我很難入睡,白天精神就會很差,影響到工作和生活品質。所以我對這本書最大的期待,就是它能提供一些真正有效、且容易實踐的解決方案。我希望書裡面能包含一些常見的噪音來源分析,例如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的噪音,以及交通噪音、建築施工噪音等等,並且針對這些不同的噪音源,提出不同的控制策略。我還很想知道,書裡會不會介紹一些「主動式噪音控制」的方法,我之前有聽過這個概念,好像是透過產生反向聲波來抵消噪音,聽起來很酷!不知道這本書會不會深入講解這方面的原理和應用。另外,我也很想了解,在台灣的建築環境中,哪些地方的噪音問題比較普遍,以及有沒有一些針對台灣特殊情況的噪音控制建議。畢竟,台灣的建築風格和居住習慣可能和國外有所不同,所以能有在地化的資訊會非常有幫助。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顧問,一步一步地引導我,從了解問題到解決問題,讓我的生活能夠變得更安寧。

评分

哇!拿到這本《噪音控制原理與工程設計》,我真的超興奮的!平常在都市裡生活,總是被各種聲音追著跑,冷氣機的嗡嗡聲、樓上鄰居的腳步聲、還有馬路上車輛的喇叭聲,簡直讓人心力交瘁。所以我一直很想了解,到底要怎麼樣才能讓我們的生活空間更安靜一些。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讓人覺得很有份量,感覺裡面藏著解決這些惱人噪音的秘訣。我特別期待裡面會不會有提到一些居家隔音的實際案例,像是牆壁怎麼做隔音、窗戶要怎麼選才能有效阻擋外面的噪音。還有,書裡會不會講解一些不同材質的吸音和隔音效果,讓我可以針對不同的情況,選用最適合的材料。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有些地方那麼安靜,有些地方卻那麼吵雜,這背後一定有什麼科學的原理在。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像是能解開這些謎團的鑰匙,希望能讓我學到很多實用的知識,以後自己在家裡,也能動手改造,創造一個更寧靜、更舒適的居住環境。我對裡面的「工程設計」這個部分也充滿好奇,是不是會有什麼圖表、計算公式,來教我們如何設計出最有效的噪音控制方案?希望內容不會太過艱澀,我雖然對這方面有興趣,但畢竟不是專業人士,希望能用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解釋,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聽得懂,學得到東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