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路

詩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明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為《詩路》說幾句話 我齣身南部小漁村,屬於窮鄉僻壤的地帶,世世代代以養麻薩末為業。 吾鄉漁塭阡陌,防風林、沙灘、大海,一望無際;白天有海鳥、白鷺鷥起落,夜晚則濤聲到枕邊,伴人入眠。純樸是斯土斯民的共同印記,而力爭上遊則是吾鄉子弟的基因。 林傢大多學曆不高,長輩雖鼓勵晚輩讀書上進,卻採取放任適性的態度。在這樣環境裏,我會走上讀書一途,顯然是爹娘鼓勵與自我抉擇雙重因素的影響。 從小對經典就心存一份仰慕,小二聽張老師談《論語》,就主動寫筆記。大街小巷,傢傢戶戶的門聯,是我另類的書本,我經常逐戶細讀,默默背記。老師從山東流亡到颱灣,輾轉來永安,他教我們吟唱李白〈靜夜思〉,我印象特彆深刻,他雙眼噙著淚水彈風琴教唱,那麯調如泣如訴,牽引齣遙遠的鄉愁,也成為我生命中的第一首唐詩。 高中青春浪漫,少年情懷總是詩,國文老師引領我們吟〈春望〉、讀〈琵琶行〉、誦〈長恨歌〉;我曾趁早自習偷偷翻閱幾迴《紅樓夢》。一九六○年代,考上大學,隻身北上。那時流行存在主義,張秀亞老師啓迪我們讀詩、寫詩,讓我們在詩歌中尋找一些生命的迴音。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瞭你的窗子,你裝飾瞭彆人的夢。 —卡之琳(一九一○︱二○○○)〈斷章〉 在池塘裏 青蛙忽然跳進 水濺有聲 —鬆尾芭蕉(一六四四︱一六九四).俳句 有次上課,老師在黑闆以行草寫齣這些詩句,全班同學靜默無聲,一時陷入沉思,各自玩味詩心。當下,我若有所得,內心泛起一片愉悅。從此,愛詩、讀詩、解詩、寫詩成為大學生涯的重要課外活動。那時,硃光潛先生幫我打開一扇美學的門扉,王夢鷗老師引導我認識語言的藝術,而艾略特的「曆史的意識」有如暗途一盞燈,從而培養我純正的文學趣味,並且以入門須正、朝夕諷誦作為進入詩世界的竅門。輔園時代,我嚮往先行代詩人,吟哦周夢蝶、羅門、洛夫、鄭愁予、餘光中與楊牧……。在古典文學的基礎上,轉益多師,規模大傢,並且提筆邁上詩路。後來與好友籌組大地詩社,與羅青推動草原文學,開設新文藝講座,名傢連袂到課堂上解讀一首詩的誕生……,這些經驗構築我的詩觀與美學:知感交迸,用心於字句之外。 身處白色恐怖年代,曾多次探測聞一多〈死水〉的深度,在詩史尋找知識分子的憂患意識。而美麗島事件宛如一場洗禮,獨立思考判斷忽然覺醒,我在鬍適〈威權〉找迴那幾乎失蹤的心聲,努力探索〈老鴉〉,嘗試連結範仲淹〈嶽陽樓記〉的肌理,重新詮釋文本的深層結構。 一九八○年代,偶然的機緣接觸到民俗藝術,並且跨齣學院,走入民間,親自領略另一種學問,斟酌雅俗三十多年,歸納齣「民俗是一切藝術的土壤」這個嚴肅的命題,並持續為它尋找答案,提供例證。 一九九六年,揮彆輔大,應聘彰師,跡近賴和,聆聽〈覺悟下的牲〉,一句「勇士當為義鬥爭」撞進我的心靈深處,彷彿是無聲的震撼,縈迴久久。 「宛如追逐天地綫的雁子,以飛行證明活著。」我在半綫積極築夢:為國文係覓尋新路嚮;以人文投入行政團隊,共同追求大遠景;啓動文化工程,十年經營彰化學;整理王夢鷗老師文集,重現其文化智慧;尋訪民藝耆老,建構常民生命史;投入文化詮釋與批判,為文化政策提供一些觀點。二○一一年,我從四十年的教授生涯退休,卻又揭開人生的新起點。猶不能忘情田野踏查,持續挖掘人文資源,以例證俗之美,並且進行幾項學術工程,在人間世忙碌、奔馳。 五十年來,我以詩記錄生命的軌跡,曆程幾個階段,共得二百一十九首,既展現生命風景,也成為一麵鏡子,照見時光隧道中許許多多的自我。我的詩路始終貼緊生命曆程,與時俱變,從抒情敘事,到社會關懷,以至於文化詮釋與批判,風格可謂多樣。形式是分行詩,當中又以自由詩占多數,部分為格律詩與分段詩。詩篇或一行、二行、三行……至於組詩〈自述〉一四四行,相當多樣,任憑詩意行其所當行,止其所當止。例如: 我是追逐天地綫的孤雁。(〈一行詩〉) 平地造林純園訴說土地倫理, 人文傳世書屋牽係颱灣子民。(〈給詩人吳晟〉) 走進時光隧道 那句昂揚的「還我河山」,彷彿 低緩的迴音:山.河.我.還。(〈金門印象十二首之十〉) 等花事都過瞭 你,孤絕的英姿 韆指崢嶸,高舉燦然 盞盞,寂寞的輝煌(〈木棉樹〉) 其他,如〈一九七三〉、〈深入海流捕捉六棘鼻魚〉、〈空位子,等你〉、〈守護颱灣最後的溼地〉、〈颱灣是我們的依靠〉、〈關於飲酒的論述〉等詩,則發揮自由詩體的特色,運筆揮灑,無拘無束,唯一不變的原則是,意象鮮明,語言簡練,以求言近旨遠。 特彆要說明的是,附錄五首是二○一一年,我屆齡退休,王灝、林武憲等五人贈送的詩篇,詩短情厚,且留作紀念。 二○一三年,我與隱地聯絡,沒想到促成一段文學因緣。他走踏文壇數十年,集小說、散文與齣版於一身,五十五歲(一九九二)開始寫詩,「用十八年的時間縱橫呼嘯過詩海」(白靈語),齣版五種詩集。聽說我寫詩五十年,想齣詩集,大受感動。「林教授,這是文壇大消息,爾雅樂意為你齣版。」他說著又主動邀約,我看得齣那是齣自以文字譜寫生命樂章的一份同情與尊重。於是,我答應瞭。 半年前,蕭蕭、白靈兩位老友聽說我要齣詩集,異口同聲說道:「寫詩五十年,詩集證明你的堅持,一定為您寫篇序,聊錶祝賀之意。」我感動的說聲「多謝」。蕭蕭是我的學弟,大傢在詩藝上切磋數十年;白靈為草根詩社同仁,算是知己。但我還是強調,文本的詮釋權屬於評論者,我絕對尊重,而且會虛心接納。名書法傢杜忠誥教授特彆為詩集題字,體勢流暢,柔中帶勁,平添不少光彩,真是感激不盡。 古人十年磨一劍,我卻五十年完成《詩路》,可見其艱辛。感謝天地、父母、傢人與師友,願這本詩集能與您們分享。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明德
  

  一九四六年生,高雄市人,國立政治大學中文博士。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颱文所教授兼副校長,現任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二八~)。研究領域包括:中國文學、颱灣文學、民俗藝術與飲食文化。
  
  一九六年代開始寫詩,邁上詩路,是大地、草根詩社成員,也是輔大草原文學社的推手。
  
  一九八年跨齣學院,投入民俗文化的研究,長期以來,以「挖掘族群人文,整閤民俗藝術,再現颱灣圖像,重塑鄉土情懷」為努力目標,引領社會大眾瞭解並欣賞民藝之美。
  
  一九九六年轉任彰師大教授,設置作傢現身與人文講座。二六年,擔任副校長,積極推動區域文學,與半綫人文踏查。
  
  目前總策劃彰化學叢書(八年六十冊)與王夢鷗先生文集。著有論文百篇與專著《阮註定是搬戲的命》(二三)等三十餘冊,並編有《颱澎金馬地區匾聯調查研究》(一九九四)等三十餘冊。
  
  曾獲高雄縣文藝作傢作品推薦奬(一九九五)、第二十屆中興文藝奬︱散文奬(一九九七)、颱北市政府社會教育奬(一九九八、二三)、第四屆國傢公益奬(二二)、彰化縣政府第十一屆磺溪文學奬特彆貢獻奬(二九);二一二年,率領基金會獲頒颱北市政府「譽揚奬」;二一四年,《剪紙藝師︱李煥章》榮獲二一三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奬。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