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一九三五年

台北一九三五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回溯时光八十年,重回粲然可观的台北城
感受新时代的气息与脉动,体验殖民地的跃动与压抑

  看崭新欧化的建筑及贸易鼎盛的街市
  听剧场戏迷们的喝采与划过城市天际的广播
  坐上新颖的汽车与轮船,走进优雅的饭店与公园
  在博览会熙来攘往的人群中,寻找台北人共同的身影

  1935年,台湾作为日本的殖民地的已迈入第四十年,殖民初期的对立与紧张日渐趋缓,1920年代末世界性的经济萧条也进入尾声。为了庆祝并彰显日本殖民政策的成功,这一年的台北正紧锣密鼓地筹画着日本统治四十週年的博览会,即使是该年四月发生在新竹台中地区的重大震灾也未让十月这场盛会失色太多。作为台湾的首府,总督府的所在地,台北是日本政府对台湾一切经营的核心,是个基础建设、海陆交通与国际贸易都已走在时代的尖端的现代化都市,台北的居民们,享受着便利新颖且充满人文气息的城市生活,对于来自世界各国的新知、娱乐和物质享受,台北都未曾缺席。从飞机、轮船、铁路、公车、汽车,可见对外及对内的交通之便利普及、博览会及大稻埕的商家可见台北当时商业贸易的繁荣、由公学校、女学校及各类女性职工,可了解初等教育之普及和女性在二十世纪台湾的活跃,而杂志、戏曲、音乐会、各种休闲活动也可看到台北当时已成为一个发展成熟,由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的大城市。

  这一年,对思想积极控制的皇民化运动尚未包围生活的每个层面,知识分子们正试着为台湾的在地文化走出一片天,而战争也还是海崃对岸尚称遥远的一朵乌云,而新时代的命运,在这片都市荣景尚未察觉时刻,已悄悄地转向另一个方向,台北的居民们或许未曾预见,当时统治着他们的日本政府将在未来数年深陷军国主义的泥沼,再难自拔,台湾的历史也将翻开新页。

  台北宁静而丰富的城市风景是时代珍贵的缩影,具体而微地将十九世纪以降,人类文明的因和果展现在后人面前,也让生活在这片土地的我们,在回顾过往美好岁月的同时也能为新时代汲取养分。

  本书是《东亚历史漫游》系列丛书之一,希望以细腻的绘图及考证严谨的文字,为读者带来轻松却深入的阅读经验,从政治经济、日常生活、信仰文化等各面向,切入东亚不同时期的重要都市,不但展现一国之都的社会百态,也能一窥东亚文化的交流互动。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梅心怡


  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历史学博士候选人、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历史学硕士。热爱历史,希望能让更多人知道历史并不枯燥乏味,可以用轻松有趣的图文聆听过去的声音,了解古老时光的动人之处。

赵家璧

  东海中文学士、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语言学硕士,喜欢看书,也喜欢为小朋友写有趣的故事。相信很多知识都可以是有趣的,对于和身边的人分享新知乐在其中,因此一直尝试着文字创作的工作,希望能与更多人分享发掘新事物的快乐。

绘者简介

赵大威


  大学毕业于加州艺术学院(CalArts)角色动画系,回国后于台湾艺术大学多媒体艺术学系取得硕士学位,擅长传统2D动画与分镜绘制。

韩采君

  复兴商工美术科西画组,在动漫相关领域有近十年的工作资历,曾任漫画助手、游戏与动画背景美术,对于美术风格与色彩设计有着丰富的经验。

  夫妻两人曾合力制作:《菊花小箱》、《黑熊阿墨》等动画作品,长期投入具有共同视觉特色的图像创作,并期望作品能带给读者愉悦的心情。

图书目录

前言:变动纷扰的世界
都城图:一眼看尽台北城
台北火车站:熙来攘往的都城门户
三线道路:路树摇曳的现代化的象征
铁道旅馆:皇族名流的社交殿堂
城内:官厅聚集的心脏地带
都市的新秩序:消防、警察与金融  
都市的基础建设:电力、广播与邮政  
台湾公会堂:规模空前的台湾博览会
新公园:台北市民游憩的庭院
大稻埕:台湾人聚居的商业及文化中心
大稻埕码头:国际化的贸易枢纽
台湾商品陈列馆及菊元百货:台湾特产品与外国奢侈品
太平公学校:台湾孩子走进新式学校
职业妇女:都会女性成为职场生力军
古亭町的大学社区:远离尘嚣的大学住宅组合
太平町的医生馆:大稻埕与艋舺街上的混合式街屋
朴实到摩登的饮食体验:小吃、酒楼、西餐厅
第一剧场及永乐座:台北人的多彩多姿的剧场体验
艺文活动:从严肃到休闲的文化活动
圆山球场及赛马场:台湾野球风潮与体育教育的结合
走南往北去郊游:淡水、北投和碧潭的悠闲时光
人与神的交会:霞海城隍庙及圆山神社   
结语:台湾的今与昔
参考书目
索引

图书序言

前言:变动纷扰的世界

台北作为台湾的首府,是总督府的所在地,也是日本政府对台湾一切经营的核心,1935年的台北是个基础建设、海陆交通与国际贸易都已走在时代尖端的现代化都市。台北的居民们,享受着便利新颖且充满人文气息的城市生活,对于来自世界各国的新知、娱乐和物质享受都未曾缺席。这一年,对思想积极控制的皇民化运动尚未包围生活的每个层面,知识分子们正试着为台湾的在地文化走出一片天,而战争也还是海崃对岸尚称遥远的一朵乌云,而新时代的命运,在这片都市荣景尚未察觉时刻,已悄悄地转向另一个方向,台北的居民们或许未曾预见,统治他们的日本政府将在未来数年深陷军国主义的泥沼,再难自拔,而台湾的历史也将翻开新页。1935年,台北宁静而丰富的城市风景是时代珍贵的缩影,具体而微地将十九世纪以降,人类文明发展的因和果展现在后人面前,也让生活在这片土地的我们,在回顾过往美好岁月的同时也能为新时代汲取养分。

1.作为殖民地的台湾

台湾是日本在帝国主义竞争中所获得的第一块殖民地,1935年的台湾,经过40年的殖民统治后,社会渐趋稳定,殖民政府积极经营着台湾现代化的形象,希望能作为扩张帝国版图的样板。这年的台北举办了日本始政40週年的博览会,展示着台湾的物产、风土,与日本在亚州各地的殖民成果。

2.风雨飘摇的中国

1930年代的国民政府致力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制度的现代化,但918事变后中国始终笼罩在日本全面侵略的阴影中。面对共产党势力增长,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受到广大的舆论压力;1935年10月共产红军抵达延安重建据点,12月,学生在北平发起大规模示威行动,希望政府全面抗日。

3.走向军国主义的日本

高楼、汽车、兴盛的商业活动是1935年东京街头给人的印象,但在荣景的背后,右翼军国主义的势力正渐渐巩固,为了在政治上赋予天皇神圣地位,军方开始大力攻击作为君主立宪基本精神的「天皇机关说」,并在这年以叛国的罪名控告并意图刺杀支持这类民主理论的学者。

4.自谷底回归的美国

正努力自大萧条中复甦的美国,1935年遭受剧烈沙尘暴侵袭中部各州,飞沙蔽日加以连年旱象,使得近千万亩农田受灾。德州、奥克拉荷马州等地,生活无以为继的农工家庭被迫迁徙,他们大多沿着66号公路进入加州,试图展开新生。这也是美国继1849年的淘金热后最大规模的一次人口迁徙。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