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修赞誉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师父
二十世纪灵性大师葛吉夫最基础的教学!
观察,让灵魂从沉睡中醒来。
我们不再是一部机器,一个自动装置,一个机器人
【二十世纪灵性大师葛吉夫最基础的教学!】
透过观察自己,彻底觉醒,摒除不必要的思考、不洽当的情绪、不必要的身体紧张。
如果你真实的去观察自己,会发现你处在头脑、感受和身体无休止的争斗中,有如群「我」乱舞,也就是二十世纪灵性大师葛吉夫所说的「恐怖的处境」。要脱离这种处境,《观察自己》作者雷德‧霍克根据葛吉夫的教导,提出「观察自己」的法门,教导我们透过观察自己学习,让头脑没有不必要的思考、情绪没有不恰当的感受,身体也不再出现不必要的紧张,从对过去或未来的联想习惯中彻底觉醒。
作者雷德‧霍克修习「观察自己」三十余年,他是葛吉夫第四道体系的忠实门徒,因为有感葛吉夫的着作大多深奥难懂,于是汲取了他教导中最精华、最重要的部分——观察自己,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提供最有效的实际操练方法给读者。全书以流畅的文笔、诙谐的语调,提出观察自己的实际操练方法,每章后面都有一首贯穿主题的短诗,饶富禅意,令人玩味。
我们是拥有人类体验的灵魂。了解自己,是完成这项体验的一种灵性教导。
只有当记得自己时,你才不再是机器人或自行运转的机器。
对于现代人来说,面对葛吉夫的教导,要诚实面对自己,需要极大的勇气,尤其在这个被智慧型手机、电脑、网路资讯等科技产物绑架的年代,人们犹如一具高速运转的机器,注意力总是被思绪、情绪和外界刺激所分散,也更难去「观察自己」。
因此,我们更需要静下来了解自己,让自己从喋喋不休的头脑、缺乏觉察的快速情绪反应,以及从需要越来越多的刺激才能满足的上瘾现象,清醒过来。只有通过不带评判的、最为耐心和诚实的反覆观察自己,才会获得看到盲点所需的清明、诚实和力量 。只有看到内在的模式,注意到重复发生的习惯,感觉到这种二手生活的单调和无聊,才会去渴望一种真正而实在的生活。唯有记得自己时,你才再只是一台不具灵魂,空洞运转的机器人。
【谁是葛吉夫?】 葛吉夫是一个开路先锋,他为二十世纪的灵性生活开启了全新观点。
奥修曾说,「只有少数勇敢的人,才能进入葛吉夫这样一个人的世界。他需要 极大勇气,要有赴死的勇气,因为唯有如此才有重生。他不是个教父,他是师父。」
葛吉夫于1866年生于俄罗斯和土耳其交界的高加索地区,他从童年起就渴望了解人类存在的奥秘,并且深入研究宗教和科学来寻找答案。他发现这两种体系从它们自身看来都是令人信服和前后一致的,但如果将它们所依据的前提作出改变的话,就会得出矛盾的结论。于是他相信无论是宗教还是科学都无法单独解释人类生死的意义。同时,葛吉夫坚信古代曾经存在着一种真正且完整的知识,并以口头的方式被一代接一代传承下来。
他花了大约二十年时间寻找这些知识,最终,葛吉夫发现了一些被遗忘的素质层面的知识,它融合了各种伟大的传统信仰。葛吉夫把它称为「古老的科学」,但却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它的来源,以及它的发现者和保存者是谁。这种科学像现代物理学一样看待这个可见物质组成的世界,认可质能相当性、对时间的主观错觉和广义相对论。但是这门科学的探索并未就此停止,只是将受控的实验中能够衡量和证明的现象作为唯一的真相来接受,它还会去探索感官感知范围之外的神秘世界,探索对另一种实相的觉察,以及超越时空的无限状态。其目的就是为了理解人类在宇宙秩序中的地位,以及地球上人类生命的意义,同时让我们内在真正了解和体验两个世界的实相。这就是关于素质层面的科学。
【何谓第四道?】 葛吉夫的教学有古老的渊源,以祕传基督教的方式呈现,他有二十世纪的达摩之称,奥修更赞誉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老师。葛吉夫所创立的「第四道」修行体系是一门整合身体、感受和思维的修行法门,他将传统的修行方式归纳为三条「道路」,包括:着重于驾驭身体的「苦行僧之道」、基于信仰和宗教情感的「僧侣之道」,以及专注于发展头脑的「瑜伽士之道」。第四道,则同时对这三个部分下工夫,让人的身体、理智与情感同时运作,维持平衡,方法是崭新的,是适合每个现代人修道的新工具。
【国外各界推荐】 王季庆口碑推荐、张德芬专文导读
自从我60年前加入「葛吉夫中心」,我读过许多英法语版本的观察自己、自我觉醒相关书籍,但在《观察自己》书里所发现的重要观点,总让我读来异常惊喜,这也是我在其他地方从未见过的,至少没看过能如此精准表达的一本书。许多灵修书读来虽然有趣,但却不太有实际上的帮助,也更显出这本书的珍贵之处。——法国灵修上师阿诺‧德雅尔丹(Arnaud Desjardins)
观察自己是第四道工作的关键,值得我们付出全部的专注力,而这些都体现在这本浅显易懂的《观察自己》书中。雷德‧霍克是观察自己的权威,他的书写亦然,唯有经过长年的修行与学养才能体现这样的精神。《观察自己》提供了引导,也提供了极妙的工作方法。我衷心推荐这本书。——灵修导师施密特博士(Robert A. Schmidt, Ph. D.)
雷德‧霍克阐述的就是真理,他对灵性觉醒和观察自己工作过程的书写,读来既动人又富有力量,让我禁不住盼望能在工作的最初阶段就读到这本书。在第四道书籍中,没有比这本书的命题还要更好的着作了,遵守它的指引,你一定会成功!——艺术家、作家高德(E. J. Gold)
葛吉夫是一位开路先锋,开启了一个对灵性生活的全新观念。他受到很大误解。因为他对传授知识没兴趣,他不想给你慰籍;也没兴趣给你美丽的理论、洞见、幻相;他对你的眼泪、情感、情绪,都没兴趣;他不想让你崇拜他,他只想要蜕变你。————奥修(Osho)
在上腻了各式各样的灵修课程、对所谓的灵修大师一再失望之余,我真真切切的领悟到,回归自己才是最有效的灵修方法,这时候老天让我碰到了这本书《观察自己》,非常浅显易懂而又好读的一本书,但却是前所未有的实际和有效。————身心灵作家 张德芬
好的,这是一份为您的图书《观察自己:第四道灵性大师葛吉夫入门》撰写的简介,旨在深入描绘其核心内容,同时避免任何提及“AI”或模仿特定写作风格的痕迹,力求自然流畅,具有深度和吸引力。 --- 观察自己:第四道灵性大师葛吉夫入门 探索人性的深层运作,唤醒沉睡的潜能 在当代人对意义和真理的不懈追寻中,乔治·伊万诺维奇·葛吉夫(G.I. Gurdjieff)的名字如同灯塔般,照亮了一条截然不同于传统灵性道路的深刻旅程。他并非一位哲学家,也非一位简单的宗教导师,而是一位挑战我们对“存在”和“自我”所有既有认知的实践者。本书《观察自己:第四道灵性大师葛吉夫入门》,正是为那些渴望超越日常表象,深入探究人类心灵机械性、实现真正觉醒的求知者准备的指南。 第四道: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葛吉夫的教诲常被称为“第四道”。与僧侣(第一道)、苦行僧(第二道)和瑜伽士(第三道)分别致力于发展精神、身体或情感的单一面向不同,第四道要求在所有三个中心——思考、情感和行动——之间建立起精确的平衡和协调。这是一条在“世界中”的觉醒之路,它不要求我们逃离生活,而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喧嚣、责任与挑战中,进行持续的、精密的自我观察与工作。 本书将带您系统地了解第四道的基石,解析葛吉夫思想体系中那些看似矛盾却蕴含深层智慧的核心概念,帮助读者搭建起理解这一复杂教诲的初步框架。 认识“睡眠”与“机械性”:觉醒的前提 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活在一种被称为“睡眠”的状态中。这并非指生理上的休息,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自动驾驶。我们根据习得的习惯、外界的暗示和内在的冲动做出反应,缺乏真正的“在场”。葛吉夫深刻地指出,人并不拥有一个统一的“我”。相反,我们由无数个相互竞争、短暂存在的“小我”构成,它们轮流控制着我们的思想、感受和行为。 本书将详细阐述“机械性”的运作机制:我们的言语是如何被程式化的,我们的情感是如何被夸大或压抑的,以及我们的思维是如何在毫无意义的循环中打转的。理解这种机械性,是实现任何内在转化的第一步。没有看清自己是如何被困住的,便无法开始自由。 核心实践:自我观察与自我记忆 第四道的实践核心在于培养一种全新的意识——自我观察(Self-Observation)。这是一种既不带评判也不参与其中的观察,如同一个局外人冷静地审视自己的内心活动和外部反应。我们学习去“看到”自己思考、感受和行动的方式,而不是仅仅“成为”它们。 紧随其后的是自我记忆(Self-Remembering)。这是一种双重意识的培养:在体验生活的同时,保持对“我正在体验”这一事实的觉知。这要求我们在处理日常任务(如工作、交谈、劳作)时,能够同时在内部维持一个“观察者”的视角。本书将提供具体的方法和工具,指导读者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练习这种持续的、穿透性的觉知。 内在的冲突与能量的再分配 葛吉夫的教诲揭示了一个关键的能量学原理:人类的生命能量在不协调的内心冲突和无意识的反应中被大量浪费。当我们对某事过度反应,或沉溺于无用的幻想时,我们正在将宝贵的内在资源输送给那些不劳而获的“小我”。 本书会深入探讨如何识别这些能量的泄漏点,并介绍如何通过有意识的努力——特别是“不要做”的努力——来截留和重定向这些能量。这种能量的积累,是建立“真正自我”的基础。我们不再是能量的被动受害者,而是其有意识的管家。 身体、情感与头脑的协调工作 葛吉夫体系极为重视身体在灵性工作中的作用。身体不是需要被惩罚或忽视的容器,而是通往觉醒的必需媒介。书中将介绍一些独特的练习和“活动”(Movements),这些练习旨在打破思考中心对其他中心的控制,将身体的精确性与情感的真诚性,以及头脑的清晰度整合起来。 理解“情感中心”的误导性至关重要。情感中心通常被幻想和无意识的共鸣所主导。本书会教导读者如何用头脑的清醒来“服务”情感,而不是任由情感牵着走,从而使情感的表达变得更有目的性和真实性。 超越理论的实践导向 《观察自己》不仅仅是对葛吉夫哲学的理论梳理,更是一本行动指南。它拒绝了空洞的沉思和浪漫化的灵性想象。葛吉夫的工作是严格的、要求投入的,并且往往是令人不适的,因为它要求我们直面那些我们最不愿意承认的真相。 本书的结构旨在引导读者逐步建立起必要的内在工具: 1. 理解宇宙法则:解析“三力法则”与“七重法则”在个人存在中的投射。 2. 识别内在的谎言:分辨由“小我”编织的自我形象与外界期望。 3. 建立内在的中心:学习如何将注意力从外部世界拉回到“此时此地”的内在体验。 4. 持续的尝试:将觉知的工作融入呼吸、行走、倾听和工作之中。 献给真正的求道者 葛吉夫的教诲并非提供安慰,而是提供真相。他要求我们“工作”,意味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去对抗我们根深蒂固的惰性和自我欺骗。本书是理解并开始这项艰巨而光荣的“工作”的钥匙。它将带领您踏上观察自己、挑战限制、并最终发现自己真正潜能的旅程。这是一次对自身存在的深刻勘探,没有捷径,唯有彻底的、清醒的觉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