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翼文学套书组 (猜火车+裸体午餐)

另翼文学套书组 (猜火车+裸体午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厄文.威尔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猜火车》 经典电影〈猜火车〉原着小说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第一栋房子、 选择牙医保险、休闲服和相配的行李箱。 选择你的未来,但是为何会有人想要做这样的事情? 住在苏格兰爱丁堡附近没落小镇雷斯的年轻人,马克(懒蛋)、赛门(变态男)、屎霸(丹尼)和卑比(法兰哥),他们靠着领取和诈骗救济金(其他偷鸡摸狗的事情也干得不少)维生,生活中除了毒品,就是酒精、暴力和女人;生活週遭,不是失业者、在社会底层挣扎求生的人,就是臭味相投的小混混。 马克虽然一心一意要戒毒,但总是没戒多久就又毒瘾发作而放弃;赛门爱吸安,但是更爱性,他的生活中除了安非他命,就是女人;丹尼个性懦弱,不愿意伤害别人,却总是被人伤害;法兰哥是个暴力狂,爱充老大,总是领头做坏事。 这四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同伴,经历过好友罹患爱滋病、朋友吸毒而截肢、兄长从军误中陷阱被炸死……等事件之后,最后决定联手干一票大买卖,打算分赃之后,各自过着自己梦想中的美好人生。没想到,最受大家信赖的马克,竟然背叛了多年好友…… 《裸体午餐》 经典电影〈裸体午餐〉原着小说 〈时代周刊〉英文百大小说 垮世代理论教父作品首次在台翻译上市 《裸体午餐》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不仅重新界定文学的定义,也重新界定美国文化。本书描述一个毒瘾者漫游纽约、丹吉尔等各城市令人胆寒的故事,最后落脚于梦魇般的跨际区荒土。 本书创新的写作形式、勇于探索禁忌话题,以及笔力万钧,直接影响了Thomas Pynchon、J.G..Ballard、William Gibson等亵渎文学的作家,影响力并扩及音乐、电影等艺术形态,甚至直接冲击媒体。 《裸体午餐》的完全复原版修正先前法版与美版的错误,并将布洛斯的註解穿插于原文中,附录包括他历年来针对本书所写的各式评论,以及初版时删掉的内容。是研究垮世代文学必备宝典。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厄文.威尔许(Irvine Welsh)


  一九五八年出生于爱丁堡雷斯市,他是个广受赞誉的苏格兰小说家,《猜火车》是他第一部,也是最着名的作品。其他着作包括短篇小说集《酸臭之屋》(Acid House)、《秃鹳梦魇》(The Marabou Stork Nightmare)、《狂喜》(Ecstasy)、《肮脏》(Filth)、《胶》(Glue) 、《春宫电影》(Porno)、《大厨的卧房秘密》(The Bedroom Secrets of the Master Chefs),以及最近期的作品《爱学校、爱工作》(If You Liked School You'll Love Work)。厄文‧威尔许除了小说创作,也撰写舞台剧及电影剧本,也导演过短片。他现定居于英国伦敦。

威廉.布洛斯

  垮世代(beat generation)文学三巨匠之一,被称为垮世代的理论教父。他因贩毒吸毒被判在家监禁,后与同居人逃到墨西哥,又在酒醉后误杀妻子,被判缓刑两年。他后来浪迹南美洲、摩洛哥,回到美国后,以《裸体午餐》一书惊动文坛,曾引起审禁官司,许多名人都为他的官司出庭作证。《裸体午餐》交替于现实与虚幻之间,极富实验精神,初具规模的切割手法(cut-up)对后世的美术、音乐、文学创作均影响甚深。布洛斯在1984获选进入「美国国家艺文学会」,《裸体午餐》也获《时代週刊》遴选为1923-2005年英文百大小说。

译者简介

但唐谟


  台大戏剧硕士,从事剧场、影评和翻译。译有《勐男情结》、《已婚男人》、《简明性爱辞典》等。

何颖怡

  政大新闻研究所毕,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比较妇女学研究,现任商周出版选书顾问,并专职翻译。译作有:《乳房的历史》、《天真的人类学家》、《西蒙波娃美国纪行》、《摇滚神话学》、《嘻哈美国》等。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猜火车》

人生好浪费──阅读《猜火车》 纪大伟 


  当前的台湾人,在忙什么?有人不择手段想要成功赚钱,信奉成功学或厚黑学。也有人抢搭禁药快车,和国际接轨,加入药的全球化。台湾人除了在乎钱与药,也拥抱(或回避)国族认同的课题。今日典型的一个台湾家庭,往往细胞分裂成为三个国度:姐姐哥哥追求成功,妹妹弟弟偷偷用药,而老妈老爸留在家中收看极蓝或极绿的电视政论节目。在这种年头,一九九三年出版的《猜火车》小说对于台湾读者来说特别亲切──这部传奇色彩浓厚的小说就在刻画钱、药,以及国族认同。书中主要场景在苏格兰,而苏格兰属于英国(即联合王国)的一部分;正如有些台湾人反抗大中国主义,有些苏格兰人向大英国主义呛声。

  钱、药、国族,这些课题,在此书中都和「怕胜」(台语的「浪费、不值得」)有关:嗑药的人生很怕胜/浪费,而赚钱的人生则是不准浪费的。苏格兰人被英格兰人统治,究竟是不是很怕胜,也是书中大哉问。这部「反社会」小说以各种角度思考怕胜──书中有些人感叹人生好浪费,却也有人说浪费人生好。

  在继续讨论《猜火车》小说之前,必须先提及一九九六年的改编电影──毕竟许多人先看了电影版才接触原着小说。《猜火车》在国际市场叫好又叫座,成为另类经典电影(cult movie)。说它是另类经典,是因为它虽然没有拥抱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却不断吸引各地(含台湾在内)的死忠影迷。在死忠影迷的心中,这种另类经典比好莱坞电影更值得Orz祟拜(盖cult就是祟拜之意)。此片男主角伊旺麦克奎格从此一炮而红,电影原声带也连带在各国(含台湾)热卖,「男主角在片中爬进酒吧肮脏马桶,然后在水肥池里寻找二粒禁药」的惊奇画面让人津津乐道,而片中几个年轻男女宁可「浪费」青春也要和多种禁药生死纠缠的生活也让不少观众难忘。挑衅主流价值观的画面,以大特写的方式(表示要观众瞪大眼睛去看),贯穿全片:注射药物的过程,像是宗教仪式一样虔诚;众人物嗑药之后,爽得软趴趴倒地上爬不起来。从主流价值观来看,这些角色的人生是浪费的:他们嗑药之后,软趴趴地连性事都办不成,更别说去当上班族赚钱了。这部电影着名的广告词「choose life」(选择生命),并不是指自由自在地选择任何一种生命,而是指选择所谓「值得」的生命(有钱买车买房的上流生活)──「choose life」的反面,并非选择死亡,而是指选择所谓「不值得」的生命(如,嗑药的人生)。选择人生(选择主流的人生)vs. 选择浪费(选择非主流/反主流的人生),是穿透全片的辩证。

  《猜火车》电影版和原着小说,却是两回事。文学改编的电影和文学原着必然不同──这是老生常谈,大家都知道。不过请容我提醒读者,《猜火车》的电影版和小说版各有可观之处。看了电影版而没看小说原着,或是因为没看电影版所以不敢看小说原着,都很可惜。电影版虽然精彩,但是它两个小时的长度实在没有办法呈现原着小说长达三百五十页的复杂面貌。另外,电影版拍成节奏明快的(黑色)喜剧,让各国年轻观众看得很爽,但小说原着却绝不是喜剧,提供给读者的痛感多于快感。痛感的来源之一,在于父母。电影版几乎没有呈现出主要角色的父母(父母角色偶尔出现,但戏份极有限),基本上主要角色不必去向父母解释自己是否浪费了生命;然而小说版之中几乎每个角色都活在父母的阴影下,而且他们主要的难题就在于满足父母的期望(是不是对不起父母?我是歹子吗?)。电影版之中的父母极少,而且具有喜感;小说版之中的父母却极多,一点喜感也没有。正因如此,小说版对于台湾读者来说似曾相识──如何和父母的阴影缠斗,正是台湾读者熟悉的修行。

  小说中的痛,变成电影中的爽。回头想想,「猜火车」这个标题究竟是什么意思?电影版并没有提出清楚的说法。或许有些影迷认为,「猜火车」这个行为意味「年少轻狂」的生活。然而小说原着中,「猜火车」这个动作却几乎是「年少轻狂」的反面。这个动作的意义藏在书中暗处──我不说「猜火车」意味什么,只能请读者自行在书中摸索。

  《猜火车》电影版可能让观众忘记该片的苏格兰背景,可是原着小说不会让读者忘记该书的风土。小说原着非常「本土化」,再三突显苏格兰的土地,读者看完此书之后对于爱丁堡(苏格兰的首府)以及「爱丁堡艺术节」这些浪漫词汇必然另眼相看。呈现苏格兰特色的主要工具,是语言文字;在语言文字表现上,电影版温和,而小说版激烈(毕竟小说全靠语言文字表现,不像电影以视觉为主力)。我想请问看《猜火车》电影版或DVD的朋友:看片的时候有没有看字幕?英语程度好的观众在看《猜火车》DVD的时候,恐怕还是要依赖(英文)字幕,因为此片角色说的英语并不是美式英语,也不是英式英语,而是苏格兰式的英语。值得留意的是,只要仔细检视《猜火车》DVD,就会发现两种落差:此DVD呈现的字幕用字,和我们平日熟知的英文大不相同──这是落差之一;更妙的是,角色说出来的字,和字幕打出来的字,有时候竟然没有对应──这是落差之二。原来电影角色操用苏格兰的口音和用字,但是转换到字幕时,字幕上出现的字往往是比较常见的──也就是说,对话的用字具有很强的地方色彩,而字幕用字却抽去苏格兰色彩较重的字,而改用一般英文。

  小说版的文字比电影版更勐。《猜火车》原着小说很吊诡,一方面是英文小说,另一方面却又不是。打开《猜火车》原着,读者会发现此书的英文根本看不得,因为绝大多数用字都是英英字典查不到的。这部将近三百五十页的英文小说,只有寥寥几页使用「正常」英文。在读此书时,要进行两种翻译:一,这部小说不能光用眼睛看,还要用嘴巴读。如,书中的「thegither」其实是「together」 。读者要读出声,才可以用自己的发音器官去「体」验书中人物的肉身感觉。这是口译。二,有些字就算读出声了也难以辨认,因为那些字是苏格兰俚语或是嗑药圈子的黑话,就算翻遍英英大字典也查不到。于是,(次)文化的翻译也是必要的。这样的小说,是有用的,还是没有用的呢?为了让这部小说变得比较有用(或,为了避免这部小说在美国被人浪费掉),当《猜火车》在美国上市时,书商特别在书末加上五页词汇对照表(如,书中的「bairn」就是美国的「baby」,「bevvy」就是「drink」),以便让美国读者看懂此书;不过,书商的「好心」却引起争议。有人认为《猜火车》不该向主流英文妥协;加添了这几页词汇对照表,就破坏了《猜火车》的非主流/反主流精神。不过,也有人认为这几页词汇对照表的帮助,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因为光靠这几页词汇对照表,主流读者还是觉得此书的英文玄奥难懂。

  这部小说的语言实验,值得台湾读者留意。事实上,在本土化风起云涌的台湾社会,早就有人拒绝主流的北京式中文,而改用福佬风格(或客家风格,原住民语言风格等等)的汉文写作。主流读者并不能一眼就看出福佬汉文在写什么,而必须开口念出文章的每一个字元符号(如,「ê」代表「的」),找出文句和福佬话的对应关系,才可以读懂文章。如果读者不开口念,就不会读懂;此外,如果读者并没有任何福佬话基础,那么就算开口念了,也不会懂。如果《猜火车》的苏格兰式英文是走火入魔的,那么用福佬语进行汉文书写也是走火入魔的。非主流语言写作是两面刃,有缺点也有强处。明显缺点是不易让读者一下就看懂(于是,就被认为是没有用的语言),但长远优点是让语言变得更丰富活泼(结果,也变成极有用的语言)──事实上,对于当前英文俚语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之一就是《猜火车》。也因此,在当今翻译学研究、国族主义研究,以及后殖民研究的国际学者书单中,《猜火车》这部小说是一个基本的文本。而在台湾情境中,非主流的汉文写作也让人怀疑其用处何在:认同本土化运动的人可能认为非主流汉文极有用,不是在浪费时间;可是,不认同本土化运动的人却可能认为这种非主流汉文一点用也没有,只是在浪费时间。在讨论非主流汉文的价值(有用/没用)时,不妨参考《猜火车》原着小说的境遇。

  人生好浪费,浪费人生好?──这种存在主义式的疑问,在小说的语言表演,角色刻画,情节铺陈种种层面,都一次又一次体现。在小说之中不断出现的几种象征,也和浪费不浪费有关。最明显的象征就是婴儿(婴儿也在电影版出现,但小说版比电影版更耽迷婴儿)。生出婴儿,究竟是善用了人生(年轻父母身为有用的生产者),还是浪费了人生(年轻父母身为没用的消费者,好像刷卡一样不小心刷出一个婴儿)?尢其当父母是失业又嗑药的年轻人时,婴儿未必带来喜悦,反而激发恐惧──父母一看见婴儿,就想起自己毫无价值的人生。和婴儿相比,比较不明显却可能更值得玩味的价值象征,是足球。英国人(含苏格兰人在内)对于足球的痴迷举世闻名,「曼联」(位在曼彻斯特的着名球队)在书中不时浮现,足球在书中主要人物身上都留下痕迹──注意,在这本重男轻女的小说中,男性角色都在乎足球,女性角色却都和足球无关。在书中角色还是学生的时候,他们下场踢足球,其中有人还几乎成为足球明星──他们是足球球艺的生产者,足球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用的人;然而,当这批人进入社会之后,他们却只能透过电视极被动地看球(他们不在足球场的草地上,也不在足球场的观众席上,而在电视机前──也就是说,他们和自己的没出息老爸一样,都只看电视球赛)──他们成为足球球艺的被动消费者,他们一看见任何一颗足球就联想起自己浪费的青春。他们的「身份认同」也建立在足球上面。任何(男)人都必须去支持一支足球队,不然就没有「归属感」:如果你支持A队,就表示你应该和A队的后援队成为同一挂的人,也意味你成为B队后援队的敌人──你在酒吧和A队之友干杯,和B队之友打架。足球又转化(沦为?)成为和人喝酒斗狠的借口。这种建立在足球上的认同感,在小说版之中具有重量级的份量,几乎和国族认同一样重要──可是,在电影版中却几乎隐形。在《猜火车》小说的世界里,人与人互动不但要在乎你的「省籍」(苏格兰人、英格兰人,还是爱尔兰人?),要在乎你是爱丁堡城内还是城外的人,还要在乎你是哪一支球队的后援队会员──在每一个关卡,你一旦选错边,就要吃苦头了。足球从消费社会的上游(生产者的位置)到下游(消费者的位置)的滚动过程,对应了小说人物的向下爬行。

  要如何走出「选择生活」和「选择浪费」的轮回?《猜火车》并没有提出明确的答案。或者该说,《猜火车》选择将希望寄托在未来──这正是卡奴的心理。明天会更好,明天就是最好的提款机。《猜火车》原作者在《猜火车》叫好叫座之后,一直有意循环使用(recycle,又是一个在乎有用/不有用的字)《猜火车》之中的小说人物。近年他终于出版了《猜火车》的续集《春宫电影》(Porno;中文版也将在台湾上市),由《猜火车》原班人马(懒蛋、卑比、变态男等人)担任小说人物。今天过得不好也没关系,反正有未来可以当靠山──这种向前看(向钱看?)的信用卡式逻辑,就是建立在今日没出息/明天有出息的意识型态上。轮回如同循环信用,没有人走得出来,反而不断有人想要进去。

《裸体午餐》

赤裸者与萎缩的梦 阮庆岳


  布洛斯的这本《裸体午餐》,与金斯堡的《嚎叫》、凯鲁亚克的《旅途上》,毫无疑问地,一起谱出了令人念念难忘的60年代「垮世代」文学三部曲。

  他们三人所掀起的这股时代波涛,应该是二次战后最震撼人心(可能是仅有的一次)、能够成功为人类集体灵魂发出的文学吶喊声。在我看来这三部曲各有其意涵,金斯堡的诗集《嚎叫》,是对过往与现今一切制约的绝对对抗及否定,凯鲁亚克的小说《旅途上》,则是充满独行勇气、朝向未知荒芜文明迈步的浪漫宣告,而布洛斯的《裸体午餐》一反其向,是想借由彻底沈沦,以意图求得自我终极救赎的大胆交易与尝试。

  三本书惚恍对话,共同为时代鍊金兼指路。

  其中,最难破解的自然是《裸体午餐》。首先,是这书放弃我们所熟悉中产/知识份子的优雅语言,直接引入社会底层人物的各样俚语与暗话,拉大了语言与读者的熟悉距离,同时注入一股强劲也新鲜的奇异味道,而究竟是辛羶或甜蜜,难以辨明。另外,就是看来章法全无的结构模式,让初读者会有入迷宫或是面对四散拼图的错愕与惊慌感,并感知到恰如他所说的「你可以从任何交叉点切进,开始阅读《裸体午餐》」,有如在捕捉无因无痕的什么神启话语。
布洛斯对此有着说法:

  《裸体午餐》一书跳出书页,喷向四面八方,有如万花筒里的景观。它是一个组曲,由曲调、街头嘈杂声、屁声、喧闹欢叫、商家拉下铁门声、痛苦感伤的尖叫、背害者的吶喊、猫儿的交合叫春、鲶鱼离水的哇哇叫、墨西哥巫师服用肉荳蔻陷入迷幻状态的喃喃预言声、蔓陀罗草被扭断脖子的大哭声、高潮时的叹息、海洛因有如黎明降临饥渴细胞的默默声、开罗广播电台喧嚣如烟草拍卖会的疾唿声,还有斋戒月的笛声,它像风扇吹拂病焉焉的毒鬼,声音类似灰色黎明时刻的地铁站扒手以手指轻巧摸索醉酒客身上折叠钞票的窸窣声……。

  是的,各样鲜明意象不明所以地蜂拥而至,有如走马灯般连续不歇的幻觉,穿进又穿出。是的,每个入口都是出口,每个出口同是入口,每次出入既是凝看也是批判,难分也难明。

  是一个可以在意识里无限蔓延、因而忽然在现实里萎缩不堪的梦境。

  那么,布洛斯究竟意图何在呢?

  我读本书前半段的时候,会屡屡想起来惹内的《繁花圣母》。二者都对中产阶级倚赖至深的理性意识做出严重反批,对因此而生的意义性/道德观/价值系统彻底作颠覆,于是也同时挑战与探索黑暗/腐败/丑恶的核心所在。我觉得布洛斯在写此书时,惹内的《繁花圣母》是存在于他的脑海里的,尤其是前半本书,他的意图有可能是致意,也可能是一种对自我的挑战。

  当年为布洛斯誊稿的凯鲁亚克,四年后在给友人的信上说:「(布洛斯)写出了继惹内的《繁花圣母》之后最伟大的小说。」暗示了二者的姻缘关系,也给予《裸体午餐》极高的评价。

  这二书固然有其唿应处,但也各自代表了其独特的意义。二者皆是以破碎的结构及下流的底层语言作铺陈,然而惹内却屡屡以极度诗意的语言切入作化解,在高贵与卑贱间徘徊游走,对天主教所代表的圣化与救赎,也频频作出依旧祈求与盼望的信徒跪祷姿态。相对于惹内,布洛斯则露出对沈沦与自弃的绝对迷恋,对人间一切不堪现实处境的无悔沈溺,以及对所谓神启与救赎的唾弃,或说是他认为唯一的神启与救赎,只能源于自身的内在,而非那个既可疑又不可信的遥远上帝。

  简单的说,惹内与布洛斯虽然站立的位置点很接近,但惹内探望的方向,是即将沈沦消逝的古典精神,这包括基督教与希腊文明的传统,因此《繁花圣母》真正透露出来的,是一种极大的哀伤与惋惜,一种不可挽回的悼念感。而布洛斯望去的方向,却是战后无限开拓的荒芜现实人间,古典的一切早已于他是废墟,无意也无足回顾。这样的心情,比较像是弥尔顿写《失乐园》里,被逐出乐园外后,亚当与夏娃当时的心情:

  两人回首怅望着刚才还是他们幸福住家的乐园东侧。在它上面有一柄剑,转动生焰。门口则充满了可畏的面孔和烈火似的武器。亚当和夏娃黯然垂首,默默流泪,怅然离开!

  世界展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将在那里卜居。一切都谨遵神意。两人心情凝重的走着,走向伊甸,走向苍凉的人生……。(註)

  是一种面对苍凉人生的态度与心情吧!

  这部分其实也可拿来与乔哀斯的《尤里西斯》,作写作方式与其意义的联想与对比。二者同样以非理性的意识作为书写导航器,借以积极捕捉内在心理潜藏的未明脉流。但是乔哀斯频频想作对语的,依旧是那一去不复返的古希腊文明,一个早于基督教的西方文明传统,一种即将被「现代性」所摧毁的古典精神与神话气息,而这部分对布洛斯而言,早就荡然无存,他面对的是「后现代」的废墟与荒芜感,是一个等待重建与回答的空无新世界,一切都必须重头再来。
关于书写,布洛斯在书末这样描述:

  作家只能写一种东西:就是运笔当时他的感官所知所觉……我只是个纪录仪器……不妄想强加「故事」、「剧情」、「脚本」……目前为止,我只成功「直接纪录」了某些范畴的心理运作。这些范畴,我也只发挥了部分潜能……我可不是取悦众人的艺人……。

  布洛斯的确无意取悦人,某个程度地,我们甚至可以见到他其实具有与惹内及乔哀斯,相当类同的反沟通个性,这其实也透露了他们三人对沟通的不相信。乔哀斯与惹内所怀疑的沟通者,自然是那个令他们失望、也同时期盼的耶稣基督与希腊神话。那布洛斯的对话者是谁呢?当然不是上帝,在这里反而暗示了一个替代的新神,也就是本书书写主轴的毒品。的确,毒品是本书真正的主角,一切都绕着它对话,一切皆因它而生,也因它而亡。
  
  毒品就是布洛斯膜拜的神,与同时唾弃的魔鬼。或者我们也可以把这本书视作一趟宗教之旅,并且上帝果然如约重返,只是牠此次却以毒品为冠冕与宝座。重返的上帝允诺我们无尽的自由,而用来制约我们的魔鬼与天使,却同样就是那毒品。布洛斯说:「海洛因就是家,是水手返回故里,与男妓行骗后的重返地。」可是这归返地,却屡屡让他生出迷失感,在书中他写着一次大麻嗑多了,回到居处看着客厅,忽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而且害怕自己将会开错门:「我不知道自己在干嘛?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若是这样看,我们甚至可以说《裸体午餐》,真正的批判与挑战处,并不仅只是外在客观的那些乏味中产阶级,反而更是如何在这样荒芜世界里,重新定位自己的问题了。毒品是他竖立的新神,但他似乎已经不再相信了,甚至随时准备打碎这个新偶像。

  那,要如何驱走与戒断这个不再信仰的新神呢?他描述说:

  断禁期间,你总闻得到也散发出死亡味道……戒瘾中的毒鬼会让整栋公寓充满死亡气味,不堪居住……但是开窗透透气,就会让公寓充满味道,活人能闻……烂打血管的人,如果突然施打次数成几何级数跳跃,好像森林大火在树梢飞奔蔓延,你也会闻到死亡的味道。

  治疗方法永远是:放手吧!跳下吧!

  放手什么?跳下去哪里呢?

  也许是说,更义无反顾地向死亡深渊跃进,以放弃自我的个人死亡,来对抗这个难以驱走的新神吧!布洛斯是个有趣也难测的作家,他并非像乔哀斯那样的迷恋于故佈疑阵的乐趣,而是自己引我们走入他意识到的那座迷宫里,一起恐慌迷途。他书写的位置点,非常贴靠向社会底层的边缘人,但他对这些他所拣选的被书写者(男妓、异教徒、有色人种),显得既批判、轻蔑又深深的同情,态度难于清楚辨明。他以非常淫秽背德的姿态,几乎强暴似地与这个他所厌恶的世界做爱,然而在即将高潮射精之前,又忽然宣称他坚持要在体外射精,以达到圣洁避孕的宗教要求。

  某个程度上,这本书像是为因失去自制、不小心染上毒瘾,某些可怜卧底者而写的忏悔录与劝世文,也像是纪录着新神的一群新奴隶,在囚禁室吐露出来的不甘衷曲。

  而这些卧底者与新奴隶,其实就是你、我与布洛斯本人。

  有如一代枭雄的另个布洛斯,则是永恆坐在厕所高墙上的少年天使,反覆又反覆地对我们吟唱着:

  午餐当然永远是赤裸的,食者与食物皆然!
  午餐当然永远是赤裸的,食者与食物皆然……

  赤裸者,无可掩饰,也无路可逃。

  註:摘录自《失乐园画传》,何瑞雄译,开山书局,1971年3版

图书试读

《猜火车》

一个青年的觉醒──重看《猜火车》 王志成

 
即使在面世十几年后,重看〈猜火车〉依然让人感到惊艳,你可以说是电影在过去十年间,技术或形式上都没有多大进步和转变,但是也可以说,本片的导演在各个层面上超前时代甚多,不论是对于叙事的自由挥洒、对于迷幻一代的刻划,都历久弥新,跨入二十一世纪了,〈猜火车〉仍然是现在进行式。

这是导演Danny Boyle的第二部剧情长片,在他前一部低成本的〈Shallow Grave〉里,我们已经看到一个他感兴趣的主题:年轻人在诱惑跟恐惧下,彼此产生猜疑和背叛,这个主题延续到本片。〈猜火车〉开场那一大段男主角的旁白,是对于中产阶级物质生活的嘲讽和鄙视:「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终身志业、选择家庭、选择一台大电视机、选择洗衣机汽车光碟机、选择健康低胆固醇牙医保险……」,而结论是:「我选择不去选择生活」。这句话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加以分析:第一,个体拥有选择权,从形上来看,是个体拥有主体意识,可以行使自由意志,从形下来看,要在自由民主讲究人权的体制内,人才可以有选择权,而且要衣食无虞(不论是自己赚的、还是别人供养的),才不用身不由己。所谓「选择不去选择生活」,还是一种选择,那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和逃避,不管是对于生命本身、还是社会体制。第二,一个不事生产,沈溺于毒品的成年人,需要毒品的时候,只能向身边的人偷窃、打劫,这绝对不是「选择不去选择生活」,而是抗拒中产社会认定的生活方式,他的存在,跟别人一样不断消耗地球物资、然后逃避在药物所产生的幻觉里、因为不被同化而自我感觉良好。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