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傢

颱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傢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李鴻源多年公務生涯最深刻的省思與期盼
  颱灣擁有一流的國民,全世界博士比例最高的內閣,
  為什麼我們隻有小確幸沒有大幸福?
  為什麼憤怒失望無感成為社會主鏇律?
  本書從國土、水資源、災難管理及政府組織等麵嚮,
  提齣翻轉颱灣未來的根本方法與方嚮。

  西部平原有十分之一都陷落在海平麵之下,地層下陷有解藥嗎?
  做抽水站,把海堤加高,花再多錢,地層下陷問題依舊存在。總閤治水是一個答案。摒棄以往光談工程手段,轉而從政策、産業和空間規劃全方位多管齊下,産業翻轉瞭,也翻轉瞭地層下陷區的命運。

  颱灣有6都,22個縣市,每個縣市都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嗎?
  颱灣從地方到中央分成這麼多層級,切割瑣碎,也限縮瞭規劃的格局。我認為最理想的區域劃分是北北基、桃竹苗、中彰投、雲嘉南、高高屏、東部宜花東,中央山脈為原住民住的自治區。

  一旦大颱北發生規模六‧二的中級地震,至少會倒掉四韆戶老舊房屋?
  要預防災害來臨,要先從都市土地使用標地進行檢討,且一定要跟都市更新同時進行,也就是進行完全顛覆既有政策模式的防災型都市更新,同時還能有效解決政府財政睏境。

  麵對高雄氣爆這樣復閤型的大劫難,我們學到教訓瞭嗎?
  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傢會把防災分散到各部會,如伊波拉疫情是衛福部職責,毒化物災害是環保署,長隧道爆炸是交通部等等。隨著社會發展、氣候變遷,勢必不斷齣現新類型災害,且是復閤式災害,在處理上必須好幾個部會共同麵對,更必須在短時間內形成一個強而有力的救災體係。

  颱灣不可能再蓋新水庫,水庫清淤也不可行,麵對缺水的未來,新的水源在哪裏?
  颱灣是缺水國,做為一個沒有鄰居的國傢,好消息是沒人會跟我們搶水,壞消息是一但缺水,沒有任何人能伸齣援手。「開源」既然已經是一條死路,我們隻剩下節流,但要從哪裏節流?第一是水的迴收再利用,第二就是檢討水價。

  颱灣現在最大的問題,在於所有部會都在忙著解決昨天的問題,無法看到未來。且政府重大議題常常被民粹綁架,官員隻做討好民眾的事情。所以,政府的思維及運作方式一定要改變。麵對國土使用,我們有要「上位計劃」;想更有效率,要先有「夥伴政府」;麵對重大議題,更要用「科學論證」來說服民眾。

  擁有水利工程師專業背景,從省政府到內政部的完整經曆,李鴻源對於如何明智使用這片土地,及政府的施政和管理不當,提齣深刻反省和解套方嚮。當公民意識已被喚醒,全民渴望落實改變之際,本書提供所有具體解答。

名人推薦

  餘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餘範英
  颱大環工所名譽教授 於幼華
  雲門舞集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林懷民
  空中攝影師、《看見颱灣》導演  齊柏林
  推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鴻源


  國立颱灣大學土木工程學係教授,美國愛荷華大學土木暨環境工程博士。

  曾任內政部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颱北縣政府副縣長、颱灣省政府水利處處長。

圖書目錄

自序  政府決策過程中,缺少的是一顆「腦袋」

第一部福爾摩沙不再美麗 ,隻剩哀愁?

1極端氣候,脆弱颱灣
--承認吧!人一定勝不瞭天

2我們是這樣愛這片土地的嗎?
--國土利用不能再走捷徑

3如果颱北發生規模6.2的大地震?

4地層下陷的解藥在哪裏?
--我們為盲目經濟成長付齣多少代價

5水庫淤滿瞭,子孫該怎麼辦?
--不能再蓋新水庫,新水源何在

6讓城市不再淹水
--低衝擊開發的根本解決之道

第二部先有「夥伴關係」,纔有一流國傢

7夥伴政府纔是王道
--為什麼我們的國土規劃始終各吹各的調?

8颱灣需要多少縣市?
--區域整併,依據定位營造特色

9翻轉城市要靠公民參與
--一百場對話造就中港大排美景

10災難管理學
--高雄氣爆的啓示

11 博士內閣成為施政毒藥?
--政務官如何培養

12 當老鬆國小隻剩六百多人
--老年化和少子化的颱灣何去何從

13 從荷蘭到颱灣
--我們還有多少十年可以浪費

14一流國傢需要一流的夥伴
--國傢製度是造成無法進步的幫兇

圖書序言

在土地的使用上,颱灣似乎一直陷入相同的輪迴,就像滾輪上小倉鼠,逃不齣命運的鎖鍊。
 
為何我會有這麼深的感慨?
 
我還在省府服務時,一次正在興建中的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淹大水,國科會請我去現場進行瞭解。看完之後我跟當時負責協調的政務委員楊世緘說:「科學園區建在這裏,不淹水纔怪。」
 
一開始就做錯
 
位於颱南縣善化、安定和新市交界的南科預定地,原本是塊甘蔗園,地勢低窪,每隔幾年就淹一次,既容易淹水,更常麵臨沒水可用。我很好奇為何會選在這裏,於是請同事去調閱會議紀錄。
 
這纔發現早期在國科會開會時,颱灣省水利局(省政府水利處前身)同事在會議中提齣,這地方既缺水又容易淹水,不適閤蓋科學園區。這樣的發言,顯然違反國傢重大政策,於是第二次開會,會議通知不再發給水利局,而是直接點名自來水公司。
 
自來水公司派去與會的人說話很有「技巧」,他說:「假如水利局的水資源開發沒有問題,自來水公司保證用水無虞。」但最後的會議紀錄中,「假如」兩個字不見瞭,成為水公司保證用水無虞,也順利通過環境影響評估。
 
當時的政委楊世緘問我怎麼辦?他說,你是水利處長要解決問題。南科提齣來的解決方案是將土地墊高,但我反對,因為那塊地本來就是善化、安定和新市間的滯洪池,一旦墊高,周邊鄉鎮會淹更慘,根本是以鄰為壑。
 
後來省府建議採取治本的策略,除瞭在南科興建滯洪池之外,並做瞭三條排水渠道,鹽水溪排水、大洲排水和新市排水,大緻解決當地的淹水問題。但淹水工程可以解決,缺水,我卻毫無辦法。
 
二○一三年,我在內政部長任內,再度到南部科學園區拜訪。南科已經是颱灣的金雞母之一,卻還是無法甩開缺水的陰影,因為南部水資源開發政策一再受阻。從最早的美濃水庫停擺,之後又提齣高屏溪越域引水計畫,從荖濃溪引水到曾文水庫,再透過管路把水輸送到高屏地區。但因為莫拉剋風災之後,引水隧道遭土石淹沒,越域引水計畫無疾而終。
 
但南科不斷在成長,需水愈來愈孔急,這纔讓我興起推動汙水迴收再利用計畫。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