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如何成为一流国家

台湾如何成为一流国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李鸿源多年公务生涯最深刻的省思与期盼
  台湾拥有一流的国民,全世界博士比例最高的内阁,
  为什么我们只有小确幸没有大幸福?
  为什么愤怒失望无感成为社会主旋律?
  本书从国土、水资源、灾难管理及政府组织等面向,
  提出翻转台湾未来的根本方法与方向。

  西部平原有十分之一都陷落在海平面之下,地层下陷有解药吗?
  做抽水站,把海堤加高,花再多钱,地层下陷问题依旧存在。总合治水是一个答案。摒弃以往光谈工程手段,转而从政策、产业和空间规划全方位多管齐下,产业翻转了,也翻转了地层下陷区的命运。

  台湾有6都,22个县市,每个县市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吗?
  台湾从地方到中央分成这么多层级,切割琐碎,也限缩了规划的格局。我认为最理想的区域划分是北北基、桃竹苗、中彰投、云嘉南、高高屏、东部宜花东,中央山脉为原住民住的自治区。

  一旦大台北发生规模六‧二的中级地震,至少会倒掉四千户老旧房屋?
  要预防灾害来临,要先从都市土地使用标地进行检讨,且一定要跟都市更新同时进行,也就是进行完全颠覆既有政策模式的防灾型都市更新,同时还能有效解决政府财政困境。

  面对高雄气爆这样复合型的大劫难,我们学到教训了吗?
  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会把防灾分散到各部会,如伊波拉疫情是卫福部职责,毒化物灾害是环保署,长隧道爆炸是交通部等等。随着社会发展、气候变迁,势必不断出现新类型灾害,且是复合式灾害,在处理上必须好几个部会共同面对,更必须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强而有力的救灾体系。

  台湾不可能再盖新水库,水库清淤也不可行,面对缺水的未来,新的水源在哪里?
  台湾是缺水国,做为一个没有邻居的国家,好消息是没人会跟我们抢水,坏消息是一但缺水,没有任何人能伸出援手。「开源」既然已经是一条死路,我们只剩下节流,但要从哪里节流?第一是水的回收再利用,第二就是检讨水价。

  台湾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所有部会都在忙着解决昨天的问题,无法看到未来。且政府重大议题常常被民粹绑架,官员只做讨好民众的事情。所以,政府的思维及运作方式一定要改变。面对国土使用,我们有要「上位计划」;想更有效率,要先有「伙伴政府」;面对重大议题,更要用「科学论证」来说服民众。

  拥有水利工程师专业背景,从省政府到内政部的完整经历,李鸿源对于如何明智使用这片土地,及政府的施政和管理不当,提出深刻反省和解套方向。当公民意识已被唤醒,全民渴望落实改变之际,本书提供所有具体解答。

名人推荐

  余纪忠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余范英
  台大环工所名誉教授 于幼华
  云门舞集创办人暨艺术总监  林怀民
  空中摄影师、《看见台湾》导演  齐柏林
  推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鸿源


  国立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教授,美国爱荷华大学土木暨环境工程博士。

  曾任内政部部长、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公共工程委员会主任委员、台北县政府副县长、台湾省政府水利处处长。

图书目录

自序  政府决策过程中,缺少的是一颗「脑袋」

第一部福尔摩沙不再美丽 ,只剩哀愁?

1极端气候,脆弱台湾
--承认吧!人一定胜不了天

2我们是这样爱这片土地的吗?
--国土利用不能再走捷径

3如果台北发生规模6.2的大地震?

4地层下陷的解药在哪里?
--我们为盲目经济成长付出多少代价

5水库淤满了,子孙该怎么办?
--不能再盖新水库,新水源何在

6让城市不再淹水
--低冲击开发的根本解决之道

第二部先有「伙伴关系」,才有一流国家

7伙伴政府才是王道
--为什么我们的国土规划始终各吹各的调?

8台湾需要多少县市?
--区域整併,依据定位营造特色

9翻转城市要靠公民参与
--一百场对话造就中港大排美景

10灾难管理学
--高雄气爆的启示

11 博士内阁成为施政毒药?
--政务官如何培养

12 当老松国小只剩六百多人
--老年化和少子化的台湾何去何从

13 从荷兰到台湾
--我们还有多少十年可以浪费

14一流国家需要一流的伙伴
--国家制度是造成无法进步的帮兇

图书序言

在土地的使用上,台湾似乎一直陷入相同的轮回,就像滚轮上小仓鼠,逃不出命运的锁鍊。
 
为何我会有这么深的感慨?
 
我还在省府服务时,一次正在兴建中的南部科学工业园区淹大水,国科会请我去现场进行了解。看完之后我跟当时负责协调的政务委员杨世缄说:「科学园区建在这里,不淹水才怪。」
 
一开始就做错
 
位于台南县善化、安定和新市交界的南科预定地,原本是块甘蔗园,地势低洼,每隔几年就淹一次,既容易淹水,更常面临没水可用。我很好奇为何会选在这里,于是请同事去调阅会议纪录。
 
这才发现早期在国科会开会时,台湾省水利局(省政府水利处前身)同事在会议中提出,这地方既缺水又容易淹水,不适合盖科学园区。这样的发言,显然违反国家重大政策,于是第二次开会,会议通知不再发给水利局,而是直接点名自来水公司。
 
自来水公司派去与会的人说话很有「技巧」,他说:「假如水利局的水资源开发没有问题,自来水公司保证用水无虞。」但最后的会议纪录中,「假如」两个字不见了,成为水公司保证用水无虞,也顺利通过环境影响评估。
 
当时的政委杨世缄问我怎么办?他说,你是水利处长要解决问题。南科提出来的解决方案是将土地垫高,但我反对,因为那块地本来就是善化、安定和新市间的滞洪池,一旦垫高,周边乡镇会淹更惨,根本是以邻为壑。
 
后来省府建议採取治本的策略,除了在南科兴建滞洪池之外,并做了三条排水渠道,盐水溪排水、大洲排水和新市排水,大致解决当地的淹水问题。但淹水工程可以解决,缺水,我却毫无办法。
 
二○一三年,我在内政部长任内,再度到南部科学园区拜访。南科已经是台湾的金鸡母之一,却还是无法甩开缺水的阴影,因为南部水资源开发政策一再受阻。从最早的美浓水库停摆,之后又提出高屏溪越域引水计画,从荖浓溪引水到曾文水库,再透过管路把水输送到高屏地区。但因为莫拉克风灾之后,引水隧道遭土石淹没,越域引水计画无疾而终。
 
但南科不断在成长,需水愈来愈孔急,这才让我兴起推动污水回收再利用计画。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