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窦加:凝视繁华的孤寂者(随行版)

破解窦加:凝视繁华的孤寂者(随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文学
  • 传记
  • 人物传记
  • 文化
  • 社会
  • 历史
  • 人物研究
  • 心理
  • 随笔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孤独与洁癖,旁观与投入,节制与自由。
在深度了解画家的人生和艺术之后,
蒋勋再度以洞澈的剖析,带领大家进入「凝视繁华、坚持孤独」的窦加美学。

  「破解系列」,蒋勋谈过文艺复兴的达文西、米开朗基罗,谈过印象派的莫内,后期印象派的梵谷、高更,这次选择了窦加。

  窦加,在艺术史上,是一个流派分类上的难题。
  窦加,在艺术家中格外「性慾自制」,在情爱上特别理性严谨。
  窦加,画所有取悦他人而存在,却在背后藏着深深的悲悯与同情。
  窦加,画大胆、粗野、鄙俗,真实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女性裸体,逼使看画的人思考,「女性身体」的真实意义究竟是什么?
  窦加,剥开了时尚的物质性,直接解剖人物内心世界的荒凉深度。
  
  蒋勋认为,窦加是保有纯粹自我,追求绝对自由的孤独的人,虽然他的画表象如此繁华。「台湾不是一个容易保有个人『孤独』的环境,向读者介绍这位特立独行的创作者,是希望跟大众一起思考他的艺术,认识一个生命如此『孤寂』的意义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蒋勋 Chiang Hsun


  福建长乐人。一九四七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一九七二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台。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台大、文化、辅仁大学,担任东海大学美术系创系系主任七年。国立中山大学、政治大学驻校艺术家,东吴大学通识讲座《当东方美学遇上西方美》教授。现专事写作绘画、艺术美学研究推广。举办个展、联展二十余场,着作有诗集、散文、小说、艺术史、美学专论、画册、有声书等数十种,作品屡次获奖。近年在美学教育推广方面,更推向两岸四地,散播无数美学种子,用佈道的心情传播对美学的感动。

图书目录

出版缘起 井水与汪洋:企业界与文化界的汇流 陈怡蓁
作者序 窦加:凝视繁华的孤寂者

第一部 蒋勋现场 Scenes
妹妹与莫比里公爵
青年斯巴达
窦加–卡莎特
夫人庆生

第二部 窦加Edgar Degas
第一章 窦加(Edgar Degas 1834-1917)
第二章 窦加家族画像
第三章 窦加与马奈
第四章 窦加在纽奥良与商场绘画
第五章 赛马和运动
第六章 窦加与卡莎特
第七章 城市生活与时尚
第八章 洗衣女工
第九章 芭蕾与表演
第十章 妓院与女性身体

附录 重要作品列表

图书序言

作者序

窦加:凝视繁华的孤寂者 蒋勋


  二○一四年是窦加诞生一百八十年纪念。从二○一○年以后,全世界重要的美术馆都陆续筹备窦加的展览,从不同角度呈现和探讨窦加这位画家的重要性。

  二○一二年夏天我在巴黎奥赛美术馆看了他后期「裸女」主题的大展,这个展览「Degas and the Nude」是奥赛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联合筹画,集中探讨窦加在女性裸体主题颠覆性的革命。
    
  二○一四年五月,美国首府华盛顿国家画廊推出 「窦加-卡莎特」大展(Degas / Cassatt),这个展览从五月展到十月,横跨五月二十二日卡莎特的生日,和窦加七月十九日的生日。卡莎特生在一八四四年,也是一百七十年诞辰纪念。窦加一生未婚,唯一交往密切的女性就是这位美国画家卡莎特,因此,从美国的立场来看,把为窦加庆生的世界性意义,联接起美国本土的画家卡莎特,当然更适合美国国家画廊强调在地身分的角色导向。
    
  二○一四年一月开始,日本也推出相关窦加的展览。日本起步早,早在一九一○年前后已经有欧洲当代作品的收藏,当时船业鉅子松方幸次郎收藏窦加画的「马奈夫妇肖像」,目前是北九州市立美术馆的重要藏品。这件作品因为当年被马奈割破,引发众说纷纭的议论,NHK国家电视因此制播了有关这件作品多方面的讨论。
    
  台湾在全世界的「窦加庆生」活动里好像缺席了,连美术教育界对窦加也十分陌生。
    
  亚洲大学美术馆收藏有七十四件窦加的铜雕作品,这些铜雕原来是窦加生前为了研究「马」、「芭蕾」、「裸女」的形体,用石膏捏塑的实验性作品。窦加生前没有展出,在他一九一七年逝世以后,石膏原模保存不易,在一九二一至二二年间,陆续被翻铸成铜雕。许多美术馆也都保有这一套作品,做为对窦加实验性雕塑的了解。
    
  有点希望台湾可以与世界同步吧,因此开始撰写这本《破解窦加》。
    
  窦加,对一般大众而言,最熟悉的就是他芭蕾舞主题的系列。但是窦加创作的面向十分宽广,他的作品涵盖好几个不同主题,这本书从他最早的自画像和家族肖像谈起,探索窦加的贵族出身,以及他扎实严格的古典人文背景。
    
  他的「祖父像」、「贝列里伯爵家族肖像」都是他父系家族的寻根,也是他展现古典绘画基本功的作品。
    
  从贵族出身,窦加却没有被贵族的身分框架局限。窦加在一八六二年前后认识马奈,受到现代美学启发,从贵族的古典世界走出来,面向正在变化的工业革命城市,城市的中产阶级,城市的赛马赌博,城市的歌剧院与芭蕾舞,城市的咖啡厅,咖啡厅角落孤独落寞的女性,窦加看到了新兴城市的热闹繁华,也透视到繁华背后人与人疏离的孤寂与荒凉。
    
  窦加比同时代的画家都更具深沉的思考性,因此没有停留在五光十色的繁华表层,他的画笔总是透视到更内在的人性。
    
  在一个挤满芸芸众生的城市,窦加同时看到了繁华,也看到了荒凉,看到了热闹,也看到了孤寂。
    
  他从贵族的家庭出走,接触到母系家族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纽奥良豪宅,舅舅缪松忙碌于棉花交易市场,窦加因此画下了最早资本主义的市场景况。他的父亲、弟弟都活跃于金融银行业,窦加也几乎是少有的一位画家,涉足股票市场,画下了当时犹太商人操控的股票交易炒作。
    
  窦加的绘画,像是一个时代横剖面的缩影,贵族、中产阶级、金融业、股票、棉花交易、赛马、芭蕾表演,全部成为他的绘画主题。包括他和卡莎特交往的十年,因为陪女伴挑选时尚品牌的衣服帽子,窦加有机会长时间观察都会女性时尚的主题,留下了一个时代流行文化的面貌。
    
  不只如此,走出贵族养尊处优的优雅骄矜,窦加在巴黎这繁华城市也看到了挤在边缘辛苦求生存的劳动者,他画了一系列当时被压在社会底层的洗衣女工。这些工作时间长达十几小时,没有任何福利保障的女工,疲惫、困倦,一面熨烫衣物,一面打呵欠,她们卑微辛酸的生活也都记录在窦加的画中。
    
  窦加看到的不只是社会底层的洗衣女工的辛苦,他逐渐也转向了世俗还没有人揭发的性产业中妓院的女性生活。他和文学上的莫泊桑一样,用颠覆世俗歧视的角度,重新检视女性用自己身体做交易的事实。
    
  窦加后期许多女性裸体,因此远远不同于传统学院模特儿的优雅、美丽,他大胆画出在私密空间擦拭下体、胳肢窝、脚趾的各种女性动作,这些不预期被别人看到,不预期要取悦他人的身体,不优雅,不美,可是,是不是更真实的身体?
    
  窦加是颠覆者、革命者,他提出一连串对生命的询问,不满足历史总在原地踏步。
    
  窦加一直是难于归类的画家,他参加印象派,他又说:我不是印象派。
    
  仅仅从美术画派看窦加,或许不容易看清楚;窦加关心人,「人」才是他的永恆主题,贵族、芭蕾舞者、洗衣女工、妓女──芸芸众生,回到「人」的原点,都是窦加笔下关心的对象吧。
    
  亚洲大学筹办窦加大展,展出七十四件铜雕,展出「十四岁小舞者」,也商借了北九州窦加画的「马奈夫妇肖像」,二○一五年六月在台中展出,台湾在全世界为窦加庆生的同时,也有了参与的机会。

  仅以此书为窦加庆生,也向窦加致敬。

二○一四年十月八日蒋勋 寒露过一日 于八里淡水河边

图书试读

一张割破的画,为何成为艺术史上的一个「猜想」?而这张日本北九州市立美术馆的珍贵馆藏,即将来台展出。
 
谈这张画,必须从窦加与马奈两位艺术家的友情谈起。
 
窦加与马奈来往密切的时间大概是从一八六二至一八六八年,这一段时间明显看到窦加画风的改变。他从贵族家族肖像的寻根,一步一步走出来,更关注自己的时代,更关注当代城市许多就在自己周遭发生的庶民百姓的生活景象。
 
马奈在美学观点上对窦加的影响非常明显,这一段时间他们来往密切,窦加画过马奈的像,也留下不少以马奈和他家人为主题的作品。
 
马奈的夫人是荷兰人,原名是苏珊‧林霍芙(Suzanne Leenhoff),她生在一八二九年,比马奈年长三岁。
 
苏珊是钢琴家,原来是马奈父亲聘请的家庭教师,教两个青年儿子钢琴。许多资料认为她其实也是马奈父亲的情妇,钢琴教师只是在马奈家中出现的借口。
 
苏珊一八五二年受聘教十九岁的马奈钢琴,一八五三年她就生下一名男婴,私生子,从母姓,取名雷昂‧林霍芙(Leon Koella Leenhoff),后来由马奈抚养长大。无法查证,这名男婴是苏珊与马奈所生,或与父亲所生。
 
到了一八六三年,马奈三十一岁,与苏珊正式结婚,苏珊成为马奈夫人,儿子雷昂也由马奈照顾,马奈画过不少雷昂的肖像。
 
这一段时间,窦加常去马奈家作客,与苏珊也熟,因此画下这张弥足珍贵的夫妇画像。
 
这张画像现藏日本北九州市立美术馆,曾经引起国际广泛讨论。不只是因为是窦加画了马奈和夫人,记录了两个大画家的亲密关系,更引起广泛议论的是,画面后来被割裂了,马奈夫人苏珊的部分完全被扯掉,不见了。
 
谁破坏了这张画?
为什么破坏?
窦加反应如何?
两人因此决裂吗?
 
一连串问题,都因为这张画,成为艺术史上讨论的重点。
 
面对这张画,右侧是苏珊,因为割破了,只看到苏珊背部一小部分,穿着条纹长裙,正在弹琴,脸部、手部、正面的部分,都被完全割掉了。
 
画是马奈割的,如此暴烈的举动,如此对待画面中自己的妻子,令人匪夷所思。

马奈或许与苏珊间有一般人不容易了解的情结,爱恨纠缠,不得而知。但是马奈自己画过很多幅苏珊,就在一八六八年同一年,马奈也画过苏珊弹琴的一幅画像,画中苏珊穿黑纱长裙,姿态优雅。马奈也画过苏珊与她的儿子雷昂,都完整没有被破坏,唯独如此割裂窦加画里自己的妻子,就更令人不解。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