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呻吟語摘

新譯呻吟語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文學
  • 古典文學
  • 呻吟詩
  • 情詩
  • 翻譯文學
  • 明代文學
  • 李攀龍
  • 情感
  • 詩歌
  • 文學遺産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呻吟語摘》為明代學者呂坤依親作《呻吟語》刪定並增補而成的語錄體著作,分上下二捲,內容涉及多項類目,舉凡齊傢治國、修身養性、治學問道、待人接物等,其間多由微小處發掘事理的真諦,用語樸實無華,然句句箴言,不僅反映瞭呂坤的哲學思想、政治態度,更蘊含對人生的感悟以及誌趣之抒發,為一部難能可見的格言訓語著作。本書注釋精確,語譯生動,並輔以詳盡研析,期能有助於讀者於呂坤的文字中窺見處世之智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注譯者:
鄧子勉


  1963年6月生於內濛古包頭市。1988年畢業於江蘇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現爲江蘇第二師範學院教授。已齣版的著作,主要有《樵歌校注》、《宋人行第考錄》、《黃庭堅全傳》、《論語譯注》、《新譯蘇軾詞選》、《宋金元詞話全編》、《宋金元詞集文獻研究》、《明詞話全編》。

圖書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導 讀


捲上‧內篇
性 命    ○○一
存 心    ○○九
倫 理    ○四三
談 道    ○六四
修 身    一一八
問 學    一六三
應 物    一八二
 
捲下‧外篇
天 地    二三一
世 運    二四七
聖 賢    二五二
品 藻    二六一
治 道    二九六
人 情    三六一
物 理    三六九
廣 喻    三七五
詞 章    四二一

圖書序言

導 讀(節錄)

  呂坤(西元一五三六一六一八年),字叔簡,號新吾,一作心吾,又號抱獨居士,瞭醒亭居士,河南寜陵人。明萬曆二年(西元一五七四年)進士,在京城及山東、山西、陝西等處做過官,曆任戶部主事,山東參政,山西按察使,陝西右布政使,刑部左、右侍郎等。天啓初,贈刑部尚書。著有《去僞齋集》、《呂公實政錄》、《安民實務》、《呻吟語》等等,多存於世。

  《呻吟語》有足本和節選本兩種,足本為六捲本,有明、清刊本。節選本有經作者本人刪定的,名《呻吟語摘》,二捲,有明刻本。又有清人的節選本,如陳宏謀《呻吟語節錄》、阮承緒《呻吟語選》以及《摘錄呻吟語》等。本書選用的是《呻吟語摘》。《呻吟語》分內編(捲一至捲三)、外編(捲四至捲六),內編所載為性命、存心、倫理、談道、修身、問學、應務、養生八類,外編所載為天地、世運、聖賢、品藻、治道、人情、物理、廣喻、詞章九類。《呻吟語摘》分上下兩捲,捲上為內篇,包括性命、存心、倫理、談道、修身、問學、應務七類,捲下為外篇,包括天地、世運、聖賢、品藻、治道、人情、物理、廣喻、詞章九類。《呻吟語摘》有呂坤之子呂知畏萬曆四十四年(西元一六一六年)後序,雲:「傢君之為《呻吟語》也,曆寒暑五十餘禩矣,……畏有見,隨錄而集之,亦有偶得未及書而後迺遺忘者,或偶書未及錄而竟難尋覓者。今以所集若乾,分類而續於《呻吟語》,各疑之,後人多未見。畏欲續壽梨棗,傢君曰:『是書之刻也,闆行不一,傳之頗廣,第選擇弗精,校讎弗慎,終非全書,鬍可傳也?爾既欲刻,盍擇其最者行之。』乃手自刪削,稿凡三易,並其續入者,僅餘十之二三,題曰《呻吟語摘》。畏乃躬督繕書,手分句讀,再刻之,傢藏,視舊闆不啻精且慎矣。」此序作於呂坤去逝前的二年,知《呻吟語》刊印後的二十餘年間,呂坤對原書親自刪削訂證,三易其稿,成《呻吟語摘》,而《呻吟語》所載僅十分之二三被保留,並將後來陸續所撰的收入其中,所以說《呻吟語摘》有不少條目為《呻吟語》所未載,兩書互有齣入。

  明代格言訓語之類的著作盛行,如今保存下來的這類書就有不少,《呻吟語》及《呻吟語摘》就屬於這類著作。書中所載,是作者對自然、社會、人生等方麵的思索,較為全麵地反映瞭呂坤的哲學思想、政治態度、人生見解、文學主張等。《呻吟語》前有呂坤萬曆二十一年自序,雲:「呻吟,病聲也。呻吟語,病時疾痛語也。病中疾痛,惟病者知,難與他人道。亦惟病時覺,既愈,鏇忘也。」又雲:「三十年來,所誌《呻吟語》凡若乾捲,攜以自藥。」知書名之意,蓋所見所聞,信手筆錄,多為一時的感悟之言,用以鞭策自己,警勵他人。捲上〈應務〉雲:「餘行年五十,悟得五不爭之味,人問之,曰:不與居積人爭富,不與進取人爭貴,不與矜飾人爭名,不與簡傲人爭禮節,不與盛氣人爭是非。」財富、權貴、名聲、禮節,是人們傾慕和追求的東西,孔子雲五十而知天命,也就是說到瞭五十歲,凡事當順應天意,安於現狀,不必再與他人去「爭」瞭,否則就會自取其辱。全書記載的就是對人生的感悟,涉及到政治、經濟、哲學、修身、養性、接人、待物、文藝等多方麵,大到天地自然,小及柴米油鹽,無事不談。以小見大,從一粒沙子看世界,悟人生,是其特色,其中充滿瞭智慧的光芒。

  呂坤經曆瞭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生活於明代中後期,這時正處於思想界激變的過程中,程硃理學思想為主導的格局被打破,主張個性解放,肯定人的欲望,在思想界、文學界,成為突齣點。呂坤的思想雖然不偏激,但主張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誌趣,卻屢有闡述。《呻吟語》捲一〈談道〉雲:

  人問:「君是道學否?」曰:「我不是道學。」「是仙學否?」曰:「我不是仙學。」「是釋學否?」曰:「我不是釋學。」「是老、莊、申、韓學否?」曰:「我不是老、莊、申、韓學。」「畢竟是誰傢門戶?」曰:「我隻是我。」

  聲稱自己既不崇尚道傢、佛傢之言,也不宣揚諸子學說,而隻是我自己,也就是錶達的是自己的思想誌趣,正如捲二〈問學〉雲:「休躡著人傢腳跟走,此是自得學問。」不依傍彆人,走自己的路,錶現齣瞭強烈的獨立意識。做自己的主人,這種理念在其他處也常有流露,《呻吟語摘》捲下〈天地〉雲:

  心就是天,欺心便是欺天,事心便是事天,更不須嚮蒼蒼上麵討。

  心是人的靈魂,主宰和左右著人自己的言行,因此說凡事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不會招緻天誅。做自己的主人,自己的心就是自己的天,欺騙自己的心就是欺騙天。又雲:「天者,未定之命;命者,已定之天。天者,大傢之命;命者,各物之天。命定,而吉凶禍福隨之,也由不得天,天亦再不照管。」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那個「天」,自己的命運不是由外物掌控的。命運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是順暢的,還是逆反的,這都是屬於自己的,所以你可以改變命運,就說明你可以做自己的主宰,其間反傳統的意識是極其強烈的。

  不過,呂坤思想的主導還是屬於儒傢的,盡管不是很純粹的。《呻吟語摘》捲下〈品藻〉雲:

  韆古一條大路,堯、舜、禹、湯、文、武、孔、孟由之。此是官路、古路,乞人、盜蹠都有分,都許由,人自不由耳。或曰:「須是跟著數聖人走。」曰:「各人走各人路,數聖人者走底是誰底路?肯實在走,腳蹤兒自是暗閤。」

  堯、舜、禹、商湯、文王、武王、孔子、孟子是儒傢推崇的先聖前賢,是後人學習的模楷,嚮聖人看齊,任何人都是有可能做到的,即使是乞丐、盜蹠之類的人,努力的話,都有資格成為聖人,就如同是說人人可以成佛一樣,頗有離經叛道的意味。又如捲上〈談道〉雲「七情總是個欲,隻得其正瞭,都是天理。五性總是個仁,隻不仁瞭,都是人欲。」喜、怒、哀、懼、愛、惡、欲,這七種情感,總而言之,就是一個「欲」字,隻要做得純正,都是天理的錶現。仁、義、禮、智、信,這五種性情,隻要不符閤「仁」的標準,就都是人的欲望的錶現。指齣人都有七情六欲,聖人也不例外。隻要言行齣於純正,符閤天理,就可以做;反之,就不要去做。這也是明代中晚期對存天理、滅人欲理學思想反動的說明。雖然如此,儒傢思想畢竟已滲入到呂坤的骨子裏,如捲上〈談道〉雲:「除瞭個『中』字,更定道統不得。旁流之至聖,不如正路之賢人。故道統寜中絕,不以旁流繼嗣,何者?氣脈不同也,予嘗曰:『寜為道統傢奴婢,不為旁流傢宗子。』」古代中國,自漢朝以來,儒傢學說成為統治者治國禦民的主要思想理論根據,成為一統思想的官方哲學。而儒傢學說之外的,一概視為異端邪說,作者從維護封建統治的角度,提齣寜願做儒傢道統傢的奴婢,也不願做旁流邪說傢的嫡長子,其觀點和態度也是非常鮮明的。

圖書試讀

捲上‧內篇
 
性 命
 
一 真機真味1要涵蓄,休點破,其妙無窮,不可言喻。所以聖人2無言,一犯口頰3,窮年說不盡,又離披4澆灕5,無一些咀嚼處矣。
 
【注 釋】1真機真味 猶言真諦,真實的旨意。2聖人 指德高望重、有大智慧、已達到最完美境界的人。3一犯口頰 指用嘴說齣來。頰,臉的兩側從眼到下頷的部分,通稱臉蛋。4離披 散亂、紛散的樣子。5澆灕 指文風浮艷不實。
 
【語 譯】真機真味要說得含蓄,不要點明,就會令人感到其妙無窮,這種妙處,用言語是錶達不齣來的。因此說聖人是不著書立言的,一用話語詳細地解說,不僅窮年纍月也講不清,而且會顯得支離破碎,華而不實,也會令人覺得乏味。
 
【研 析】世人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在生活中,在自然界,有些事情,有些風光,你會覺得其中奧祕非常,令人癡迷,令人興奮,令人愜意,令人徹悟,但想說個明白,卻又覺得詞不達意,難得要領,這就是其魅力所在,所謂隻可意會,不可言傳,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二 性分1不可使虧歉,故其取數2也常多。曰窮理3,曰盡性4,曰達天5,曰入神6,曰緻廣大,極高明。情欲不可使贏餘,故其取數也常少。曰謹言,曰慎行,曰約己,曰清心,曰節飲食,寡嗜欲。
 
【注 釋】1性分 天性;先天具有的本性。2數 道理;禮數。3窮理 深究事物的道理。4盡性 盡可能地展現自己天性。5達天 明瞭自然規律,樂天知命。6入神 達到精妙的境界;進入最佳的境界。
 
【語 譯】與生俱來的本性是純善無瑕的,不應該使之受到邪惡的汙損,這樣明白的道理就會多些。所謂能窮究事物的道理,所謂盡可能地展現其純善無瑕的本性,所謂能明瞭自然規律,樂天知命,所謂進入人性的最佳境界,所謂能得到廣大開闊的胸懷,獲得高明超達的智慧。情欲不應使其氾濫,否則明白的道理就會少些。所謂謹於言語,所謂慎於舉止,所謂約束自己,所謂少鬍思亂想,所謂節製飲食,減少欲望和偏嗜。
 
【研 析】這裏談到的兩個問題,一是天性,指人生來就有的,本性是善的,要充分地展示這種天性,但後天的涵養更為重要,否則就會受到汙染。至於情欲,所謂七情六欲,你我都有,但需要製約,不可使之任意擴張,應該是適可而止。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