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国际中文版17

Make:国际中文版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自造者的玩具

  玩具不只是玩具!对自造者来说,玩具是刺激创意、模仿学习和原型设计的媒介,不管是在教育、机器人制作还是自然科学领域,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本期《Make》介绍了许多给自造者的玩具,以及示范如何打造制作玩具的工具,并且有专家告诉你该如何把想法化为行动,将你的玩具和游戏打入市场。

本书特色

  《Make》是一本协助读者将「自己动手做」DIY的概念,运用到生活中所有科技领域的杂志书,内容涵盖范围包括:汽车、玩具、电子、机器、乐器、摄影、木工家具与户外活动等产品的制作。此外,每本《Make》都有着令人兴奋且多样化的专题,让你随时随地都能发挥创意充分活用各种科技,尽情享受改造、破解与重组科技的成就感。

  本书透过生动的实物照片、精美的插图与简单易懂的文字描述,深入浅出地一步步教你如何做出这些专题企划作品。更把制作所需的材料、金额、时间与购买来源等资讯,鉅细靡遗地标示出来。

  这不但是一本适合高中以上大专院校进行科技制作专题的圣经,也是一般社会人士培养休闲嗜好或是假日亲子活动的优良读物。还有,如果你正在寻找科技产品创新的点子却遍寻不着,《Make》里的精采内容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MAKER MEDIA


  MAKER MEDIA是一个全球性平台,借由产品、服务和团队,让自造者(Maker)可以互相连接。MAKER MEDIA经由媒体、活动和电子交易,为一群具备DIY观念和技术的自造者社群提供服务。不管是业余还是专业的自造者,他们都是有创意、聪明且好奇的,并乐于去探索他们可以用何种方式与他们所处的世界互动。

  《Make》杂志于2005年首次出刊,伴随着2006年的Maker Faire活动,带动起一股转变制度、文化甚至是教育的世界性自造者潮流。MAKER MEDIA是《Make》杂志的出版社与Maker Faire的举办单位,另外也研发「开始制作(getting started)」的套件组和相关书籍,并在Maker Shed网路商店上以零售的方式贩售。官方网站:makermedia.com/

译者简介

Dana


  自2006年开始翻译工作,与国卫院、工研院、农委会、Garmin等公司合作,并多次担任国外会议随行口译之职务。

Madison

  2010年开始兼职笔译生涯,专长领域是自然、科普与行销。

曾吉弘

  CAVEDU教育团队专业讲师(www.cavedu.com)。着有多本机器人程式设计专书。

谢孟璇

  毕业于政大教育系、台师大英语所。曾任教育业,受文字召唤而投身笔译与出版相关工作。

刘允中

  台湾人,台湾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生,兴趣为语言与认知神经科学。喜欢旅行、阅读、听音乐、唱歌,现为兼职译者。

屠建明

  目前为全职译者。身为爱丁堡大学的文学毕业生,深陷小说、戏剧的世界,但也曾主修电机,对任何科技新知都有浓烈的兴趣。

谢明珊

  台湾大学政治系国际关系组硕士。专职翻译杂志、电影、电视,并乐在其中,深信人就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张婉秦

  苏格兰史崔克莱大学国际行销硕士,辅大影像传播系学士,一直在媒体与行销界打滚,喜欢学语言,对新奇的东西毫无抵抗能力。

孟令函

  毕业于师大英语系,现就读于师大翻译所硕士班。喜欢音乐、电影、阅读、闲晃,也喜欢跟三只猫室友说话。

刘盈孜

  国立中央大学英美语文学系研究生,主修文化研究,学习兴致高昂,喜欢探索各样议题。曾翻译过科普、社会学、艺术设计相关文章,兼职译者,朝专业文字工作者迈进。

图书目录

COLUMNS
Welcome  
体验价值重于娱乐  
什么是「女孩的玩意儿」?  
Made on Earth  

FEATURES
教室里的实验室  
电动长颈鹿前进白宫  
破解大脑   
玩出天空梦  

SPECIAL SECTION
自造者的玩具  
游戏、小工具与小玩意   
电子积木用途无穷  
将玩具变成商品  
超越芭比娃娃  
发射汽水瓶LED烟火  
愤怒怪物夹糖果机  
自制离心铸造机  
自制射出成型机  

SKILL BUILDER
深入Arduino IDE:AVR USART序列  
电磁感应教学  

PROJECT
无线充电袋  
3D列印针孔相机  
漫画角色模型DIY  
LED水泥花园桌  
手工印刷八格小书  
通用型CNC真空工作台  
愈搅愈对味:厨房的氮气空穴效应  
水中温度计  
Remaking History  
Archivist书籍扫描器
迷你旋转艺术制造机  
首席自造者汤玛斯.杰佛逊  
自制翻转灯  
用Mylar打造太空时尚

TOOLBOX
工具评论  
New Maker Tech  
好书推荐  

OVER THE TOP
「蜘蛛公主」  

图书序言

【为什么香蕉钢琴非同小可】

文:戴尔.多尔蒂(Maker Media创办人兼执行长)
译:谢孟璇


一位蒙上双眼的儿童坐在桌子前,上头放着一组玩具积木与一组玩具方块。有人要他拿起桌前的玩具,将玩具分门别类放好。对3岁小孩而言,这是简单却很实际的任务。这种游戏源自20世纪义大利的医生与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她发展出一套感官教育法,目的是要帮助儿童整合自身接触世界的感官经验。蒙特梭利指出,儿童们「对不用双眼就能看到事物这一点很自豪,他们会一边伸出手、一边惊唿:『我居然可以用手看!』」。

蒙特梭利还有各种鼓励儿童探索触觉的练习:像是装了温差6度的水的金属容器;重量互差6公克的3种木材;表面贴有光滑纸质与砂纸相间的木板等。儿童的任务是辨认这些物质之间的差异,并以某种顺序加以排列。这可说是史上最早期有关感官的实作课程。

这使我想到,我曾在Mini Maker Faire看过一场触觉活动。当时小孩们把一团羊毛浸入一锅肥皂水中,再拉出来重新塑型。我在一旁观察,发现他们很喜欢玩肥皂水,溅起水花也好,制造泡泡也好,或把水流从这边勐力摇晃到另一边。这种经验既混乱又有趣。让我最好奇的是,难道他们没玩过这种游戏吗?难道他们从没在家试过?

我曾半开玩笑地说,这个世代的小孩似乎罹患了「触觉缺乏症」,旁听者竟也认同地点头如捣蒜。现在的幼儿成长环境充斥着触碰式萤幕;触碰式萤幕虽对触碰指令有反应,却毫无触觉的反馈。iPad在这方面,更像是无线遥控器,孩子们使用时,其实只运用了双眼与双耳来感受世界,与看电视没有什么两样。

蒙特梭利相信,这类的感官教育其实对孩童接下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已经学会使用各种感官的孩子,在学习上态度非常不同,」她曾写道,「你交到他手中的任何物体、任何想法,邀请他参与的任何观察,他都会很感兴趣,因为这个孩子对周围事物之间的微小差别非常敏锐,像是不同叶子之间的形状、不同花朵的颜色、不同昆虫的形体等。」这种教育法的特点,在于能建构出让孩子独立、自主学习的环境。这无形中激励了孩子的动机,不会对外界显得漠不关心。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