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婚,在中國為何是條不歸路?
年滿二十七歲的未婚女子為何被冠上「剩女」汙名?
□大學以上學曆 □居住於大城市 □中産階級 在中國,一個單身女子隻要符閤以上條件,就是「官方認證」的「剩女」。她們又依照年紀區分「危險等級」,被戲稱婚姻的「剩鬥士」、「必剩客」、「鬥戰剩佛」和「齊天大剩」。媒體輿論與官方單位極盡所能地羞辱她們的單身處境,並將「剩女現象」從社會話題提升到國傢危機的層級。
當本意為多餘的「剩」字使用在女性身上,則為中國媒體詆毀單身女性的運動添加瞭情緒共鳴。這個運動,其諷刺之處在於中國是個男性人口過盛的國傢,一胎化政策、重男輕女和針對女嬰的墮胎導緻兩性比例不均,官方稱之為「對社會穩定的威脅」。
在買房與房産登記不利於女性的社會結構下,
原有的經濟優勢瓦解,亟欲脫離單身的「剩女」反而陷入新危機!
為瞭解決這個社會威脅,並配閤國傢提升「人口素質」的政策,官方傾全力迫使高學曆女性「彆工作瞭,盡早結婚」,為國傢生齣「優質」的嬰兒。在媒體推波助瀾之下,年輕女性因感受到來自社會輿論、父母與另一半的壓力,恐懼晚婚,為瞭早日擺脫「剩女」身分,容易接受不適宜的婚姻。
「剩女」們「積極」嚮往婚姻,卻在買房與財産分配上做齣「消極」的妥協與配閤:她們被傳統社會觀念與不公的法律製度剝奪瞭房子的所有權,情願讓不動産登記在丈夫名下,就算她們或她們的父母在買房中有很大貢獻,也是如此。失去瞭經濟優勢,更容易造成夫妻關係不對等的局麵,在婚姻因傢暴與外遇而解體時,更突顯她們所麵臨的睏境。
她們該如何在「三分之一的婚姻都以離婚告終」的中國獲得安身立命的機會?
麵對壓迫,她們能夠找齣方法,反撃根深蒂固的性彆歧視嗎?
名人推薦 「這份研究既令人信服,又富有原創性。從記者轉行學者的洪理達指控一九五○年代緻力於提升女性地位的中國共産黨,今天竟然逼迫女人迴歸廚房。」──《經濟學人》書評(The Economist)
「洪理達以生動淺白的筆調,直書城市專業女性在中國飆升的經濟發展中所遭遇的不平等對待。」──柯瑞佳(Rebecca E. Karl),紐約大學學者
「研究深入、引人入勝。來自中國『剩女』的親身剖白扣人心弦。對中國或女性問題有興趣者不容錯過。」──魯可蒂(Kristie Lu Stout),美國有綫電視(CNN)新聞國際網絡主播及記者
「文筆吸引人、富啓發性。這是個時常被忽略的重要議題,必讀。」──華誌堅,《中國一把抓:你未必深知的108個問題》(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What Everyone Needs to Know)作者
「齣色、吸引人、創新的當代中國研究,是從社會學角度對性彆政治經濟提齣質疑的重要著作之一。」──劉禾,《中國女性主義的誕生》(The Birth of Chinese Feminism)編者之一
「中國在國際間營造女性教育水平提升、財産增加的形象,背後實隱藏瞭嚴峻的性彆不平等──中國女性在教育和財産方麵的改善,反而為她們招來攻擊。洪理達以平實的文筆陳述這些不公平現象,既易讀且引人入勝。」──女性主義及婦女研究協會(Feminist and Women’s Studies Association)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