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大学博士生的韩语文法笔记

首尔大学博士生的韩语文法笔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韩语学习
  • 语法
  • 首尔大学
  • 博士
  • 留学生
  • 韩国语
  • 语言学
  • 教材
  • 学术
  • 笔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第一本台籍韩语老师的韩语学习经验分享
  首尔大学博士生韩语学习经验传承大公开

  第一本由学习者角度提问、帮助彻底理解的观念书
  有别于硬梆梆、死板专有名词堆砌的文法书
  提示华人在韩语学习中常犯的错误,避免学习偏误
  补足韩国语学堂用书,必读的韩语大观念
  对比熟悉的中文、英文,来讲解韩语语系,深入语言分析
  贯通韩语文法、打好韩语根基
  
  韩语的语尾会变化!为什么要变化?哪些原因会影响语尾的变化?变化之后又会造成什么样的语意?
  韩语名词后方一定要加上助词!为什么要加上助词?加什么助词才正确?
  韩语的时态要如何才能正确把握?
  什么是「自动词」、「他动词」?韩语词性又该如何判断?
  你从来没有看过的韩语文法分析!
  
  最实用!台湾首本由台籍韩语老师、香港七所大韩韩国语专门学校指定教材编着者—陈庆德老师写作分享的韩语学习经验谈。

  最重要!提醒中文母语者在学习韩语常犯的错误,掌握基本的韩语学习大观念,打好学习韩语的基础。

  最特别!对比语言学分析:引用中文、英文讲解韩语语系,利用基础英文文法、简洁的中文解释,让您更加了解学习拼音文字韩语的奥妙。

  最受欢迎!两岸三地超过十万读者见证、跨国界中、日、韩三国学者推荐的韩国语学习书,以及国内跨领域大学体系推荐-必备、必看的韩语学习大观念入门工具书。

  最轻松!摆脱严肃的「专有名词」堆砌,透过大量句型举例、说明解释,不再只是硬梆梆死背韩语文法,透过提问及理解,轻松学习韩语。

  南韩全州大学李宝英、日本新罗大学宫城佳奈教授、日本中央大学近藤刚教授、台湾嘉义大学邹美兰老师、台湾嘉义大学王永一教授、台湾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孙思源教授,跨国倾力推荐!
《首尔大学博士生的韩语文法笔记》图书简介 一、本书核心:深度解析与实战应用并重 《首尔大学博士生的韩语文法笔记》并非市面上常见的韩语入门教材或基础语法手册。它是一本源自韩国顶尖学府——首尔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习实践的深度语法解析集,旨在为已具备一定韩语基础,希望冲刺高级水平乃至学术研究的学习者提供一套精细入微、逻辑严密的语法体系构建指南。 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博士视角”。它不仅罗列语法点,更着重探讨韩语语法结构背后的逻辑起源、演变脉络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语义差异。这要求读者不仅要“知道”某个语法点如何使用,更要“理解”它为什么是这样被构造和使用的。 二、内容结构与章节概览 全书内容围绕韩语语法体系的精细化、复杂化和高阶化三个维度展开,共分为六大部分,力求全面覆盖从TOPIK 5/6级以上至专业学术阅读所需的语法难点。 第一部分:形态论的精微辨析(形态与词素的深度挖掘) 本部分着重突破对韩语词汇内部结构的细致观察。 1. 动词/形容词词干与后续语尾的耦合机制: 深入解析特定词干在接续不同词尾时出现的音变、脱落和增补现象(如“ㄷ/ㅂ 不规则”在特定高级敬语接续中的特殊表现)。 2. 敬语体系的层次化解构: 不仅介绍“-(으)시-”和“-(으)ㅂ니다”等基础敬语,更细致区分“尊者语(존대)”与“谦让语(겸양)”在不同语态下的精确使用场景,以及它们在古典文献与现代口语中的残存与演化。 3. 助词的“边缘”功能: 抛弃对“은/는, 이/가”的简单对立解释,转而探讨它们在长句、复杂主题切换中的功能,特别是作为焦点标记、对比标记和语篇衔接标记时的微妙区分。探讨如“-(이)란”等强调性、定义性助词的用法。 第二部分:句法结构的复杂性构建(从单句到复合句的逻辑推演) 这部分是本书的重量级内容,旨在帮助学习者驾驭复杂的韩语长难句。 1. 连接词尾的语义梯度: 对“-고, -며, -는데, -자, -더니”等看似相似的连接词尾进行详尽的语义场分析,明确其在时间先后、因果逻辑、对比让步等方面的细微差异及其在学术写作中的倾向性使用。 2. 被动、使役结构的深层变异: 不仅学习基础的“되다/시키다”,而是深入研究“이/히/리/기”等使动词素的内在特性,以及由其产生的非标准使役表达和其在表达“强制性”或“非本意”事件中的体现。 3. 引语与间接陈述的句法处理: 详细分析不同引语标记(如“-다고 하다”, “-라는”, “-기로 하다”)在主语一致性、时态转移和语气保留上的句法约束。 第三部分:高级语态与情态的表达 本部分聚焦于表达说话者态度、主观判断和语用功能。 1. 推测与判断的语态链条: 系统梳理从“-(으)ㄹ 것 같다”到“-(으)ㅁ직하다”、“-노라”等不同推测语尾的客观性程度、主观确信度以及情感色彩,特别关注在论文结论部分中如何精准选择表达“可能性”的语尾。 2. 感叹、疑问与反语的语用功能: 探讨语气词(如“-구먼”, “-잖아”, “-란 말인가”)如何改变陈述句的实质含义,实现反问、埋怨或强调的效果。 3. 体言化与名词性从句的构建: 深度解析“-(으)ㅁ”, “-기”, “-것”等体言化手段,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结构构建复杂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这是学术写作中实现句子紧凑的关键。 第四部分:韩语语法的时间观与空间观 超越字面意义,理解韩语如何构建时间流逝和空间关系。 1. 时态的“相对性”: 探讨韩语中过去时态(-았/었-)在表示完成、经验、推测等多种情态下的时态相对性原则,以及“先过去时”(-았었-)在叙事中的特定作用。 2. 空间助词的认知语法视角: 分析如“위, 아래, 앞, 뒤”等方位词如何脱离单纯的物理空间,被用于表达抽象的层级、优先权或逻辑顺序。 第五部分:语篇衔接与篇章结构 语法不再是孤立的句子单元,而是篇章流动的粘合剂。 1. 指代与重复的回避机制: 详细讲解如何利用省略、代词以及特定的连接词(如“그것이”, “이러한 점은”)来确保篇章内部的指代清晰和逻辑连贯性。 2. 主题与焦点的前后置策略: 分析在韩语中,如何通过句首信息(旧信息/主题)和句末信息(新信息/焦点)的安排,有效控制读者的阅读节奏和理解侧重点。 第六部分:古典与现代语法的交叉印证(附录性质的深度探究) 本部分为高阶学习者准备,旨在通过历史维度加深对现代语法的理解。 1. 中古韩语语尾的残留分析: 选取几个现代韩语中仍有痕迹的中古语尾(如部分用于表示疑问或感叹的词尾),对比其古今用法的变化,以理解现代语法的“惰性”与“创新性”。 2. 外来词与新造语的语法适应性: 探讨现代韩语如何将外来词(尤其是英语)纳入其既有的词干、复数标记和助词系统中。 三、本书的目标读者群 本书明确拒绝韩语零基础学习者,它专为以下群体设计: 韩语中高级学习者: 已掌握TOPIK 4级及以上语法,希望攻克复杂长难句、精进表达准确度的学习者。 韩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及研究生: 涉及翻译、文学、语言学、社会科学等领域,需要阅读大量韩语原版学术文献的读者。 韩语教师与研究者: 寻求更深层次的韩语语法解释、逻辑构建和教学思路的专业人士。 四、本书的教学特色 1. “反例驱动”教学法: 大量收录容易混淆、极易出错的“陷阱”用法,通过对比正确与错误的例句,强化对语境的敏感度。 2. 例句的“原生性”: 所引用的例句多来源于真实的学术论文、新闻评论或文学作品摘录,而非生硬编造的教学用例,确保语法在真实语境中的有效性。 3. 逻辑图与结构树: 在解析复杂句法结构时,辅以结构树或语义流程图,将抽象的语法规则可视化,便于深度理解和记忆。 4. “为什么不这么说”的追问: 许多解释不是简单地给出“应该怎么说”,而是深入探讨“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韩语母语者会选择A而不是B”的深层语用逻辑。 《首尔大学博士生的韩语文法笔记》:将韩语语法学习从“记住规则”提升到“掌握逻辑”,是您从韩语使用者迈向韩语精通者的关键阶梯。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庆德


  台湾嘉义市人。

  东海大学中文、哲学系双学位,毕业报考同校哲研所,以第一名成绩录取。后辗转到高雄国立中山大学哲学研究所习读现象学,2005至2006年为中山大学与韩国高丽大学首位校际交换学生前往韩国交流,回国之后以[论尼采道德系谱学]一论文,为中山哲研所创所首位毕业生。

  目前为南韩国立首尔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西洋哲学组博士班博士候选人,师学南韩现象学大家一一李南麟(이남인)教授,且荣获大韩民国BK (Brain Korea 21), GSI全额奖学金支援。

  目前在博士阶段,更透过现象学方法,分析自己学习语言经验以及文化观察,为台湾「故事」、udn鸣人堂【再写韩国】专栏以及东森【fun眼亚洲】专栏写作作家。

  代表性韩语学习着作:    
  《背包韩语》、《公事包韩语》、《学惯用句说道地韩语》(联经)。《简单快乐韩国语1、2》、《韩语40音轻松学》、《韩语超短句--从「是」(네)开始》、《韩半语—从「好啊」(콜)开始》(统一)等十余本。

  代表性文化差异诠释着作:  
  《韩国人入门》(五南)、《无镜の国度—台湾人「借」的意识》(唐山)、以及翻译作品二十余本。

  陈庆德老师韩语学习FB网页:www.facebook.com/chingde.chen

审订者简介

金玟爱(김민애)


  韩国首尔人,一个爱笑,爱吃辣炒年糕的韩国女生。

  精通日韩双语,目前活跃于日本当地韩国跨国贸易企业,热爱韩语教育以及台湾。

图书目录

推荐文 1:新罗大学 日本籍 宫城佳奈 教授
推荐文 2:嘉义大学 台湾籍 王永一 教授
自序
 
第一章:韩文汉字分析
1. 韩文中有汉字吗?
2. 中、韩汉字字体大不同
3. 中、韩汉字意义大不同
4. 韩语中的外来语
 
第二章:韩文助词分析
1. 助词的概念是什么?
2. 基础中的基础,韩语主格、受格的「格」助词
3. 助词不同,语意就不同
4. 其他基础基本助词介绍
 
第三章:韩文语序以及语尾变化分析 1
1. 韩文的语序与中文不同
2. 为什么韩文语尾会变化?
3. 母语中文者最头痛的时态变化
4. 韩语中表现时态的基础文法
5.「非正式型尊敬语」的韩文语尾规则变化,以及时态表现法
6. 结论
 
第四章:韩文语尾变化分析 2
1. 敬语和半语是什么?什么状况下要使用敬语呢?
2. 有关于韩语句型及单词中,敬语、半语表达型态
3. 敬语、半语表现在韩文语尾上
4. 结论
 
第五章:韩文语尾变化分析 3
1.「口吻语气」的概念是什么呢?
2. 四种口吻语气句型 1—陈述句以及疑问句
3. 四种口吻语气句型 2—祈使句以及命令句
4. 韩语的「直接引用」以及「间接引用」句型及其文法
5. 结论
 
第六章:韩文语尾变化分析 4
1. 写作体与口语体的差别?
2. 不带感情的写作法,韩文书面体—「简便体」
3.「简便体」的文法
4. 写作体的「分写」以及口头语的「暂停处」
5. 结论
 
第七章:韩文词性语尾分析
1. 韩文词性语尾分析 1—动词、形容词
2. 动词、形容词用来修饰后方名词的「冠形词」文法
3. 韩文词性语尾分析 2—名词
4. 动词(形容词)名词化文法
5. 韩文词性语尾分析 3—副词
6. 副词使用时,需要注意到后方所搭配的子句语气
 
第八章:分析韩文动词、形容词不规则变化
1. 韩文中动词、形容词中的七种不规则变化?
2. 动词不规则变化 1:「ㄹ」以及「으」
3. 动词不规则变化 2:「ㄷ」、「ㅂ」、「ㅅ」以及「르」
4. 动词不规则变化 3:「ㅎ」
5. 形容词只有五种不规则变化?
6. 形容词不规则变化 1:「ㄹ」、「으」
7. 形容词不规则变化 2:「ㄷ」、「ㅂ」、「ㅅ」以及「르」
8. 形容词不规则变化 3:「ㅎ」
9. 结论
 
第九章:韩语动词深入分析:「自动词」、「他动词」与被动表现
1.「自动词」与「他动词」的概念
2.「主动式」与「被动式」是什么?
3. 被动式改写法 1
4. 被动式改写法 2
5. 被动式改写法 3
6. 使役表现法
7. 中文语境中「被动式」释疑
 
第十章:韩语语系特征及学习小技巧
1. 初学韩国语需要注意到的小地方
2. 人称代名词的省略
3. 单字量的问题
4. 弱动词、强形容词的韩语特性
5. 简写的氾滥
6. 语感的重要性
 
第十一章:发音规则整理
基础韩国语发音规则:韩国当地文教部告示第 88-1 号以及 88-2 号(1988.1.19 号公布,分别为「韩文正字法」,以及「标准发音法」两文)
1. 连音化
2. 破音化
3. 硬音化
4. 口盖音化
5. 子音同化

图书序言

推荐一

  陈庆德老师是我在韩国遇到的留韩台湾学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位学者,在几次的见面,与他互相讨论、交流语言相关的学问时,常常让我感受到,他不仅对于韩语,甚至日语也极度的关心,且他的分析也常让我感到惊奇。

  更令我敬佩的是陈庆德老师在就读南韩最高学府—国立首尔大学博士学位的同时,课暇之余也勤于写作,目前也有将近三十几本着作问世,着实为令人钦佩的学者。

  这次陈庆德老师,为了台湾学习韩语的读者、学生,特别写作了这一本《给下一个世纪的韩语学习备忘录》,其中分享了他学习韩语的经验,内容十分精彩,且有独特的观点来分析韩语语尾及其文法,在其中都可以看到陈老师对韩国语的认真以及热情。

  在此书出版之前,陈老师特别来信邀请我写推荐文,我也倍感荣幸。这本书的内容对于学习韩国语的读者一定有所助益。在此,我特别推荐给学习韩国语的学习者,谢谢。

新罗大学 日本籍 教授
宫城 佳奈

推荐二

  韩国在迈入二十一世纪之际,韩流风暴袭卷全球,是东亚地区继日本之后,又一波大规模的流行文化风潮。透过韩流,使得韩国产品与文化在世界成为时尚流行的代名词,于是韩国知名度大开,韩国形象也大幅提升,因此跃居于世界级的流行与时尚新秀,如此,韩国品味与品牌深获世人欢迎与青睐。目前,韩流现象正在迅速扩展,越来越盛行,韩流已经成为韩国经济起飞的象征。韩流使得外国人崇拜喜爱韩国的人气很旺,尤其在日常生活当中深受影响。例如:在产品方面,饮食:韩国料理、韩国各类饮食产品;医美:韩国整型、韩国美妆用品;服饰:韩服、韩版男女新潮或复古服饰、休闲运动服;科技:电子、电脑、工业产品等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韩国经济的主导产业。在文化方面,影视:韩剧、韩国电影;流行音乐:韩国原曲流行、大量韩曲翻唱中文;旅游:韩国观光业兴盛;运动:跆拳道、韩式有氧舞蹈、韩式健身健走系列;教育:外国人留韩增多、广设韩国语语言学校、韩国语文修习蔚为热门、实行韩国语检定考试制度。如此,在日常生活当中的食衣住行育乐等方面都充满着韩国制品。综上所述,韩流的盛行,使得世人喜爱韩国,其中,尤以学习韩国语文最为贴切直接,因而造成学习韩国语文的人口大增,也是一种时尚,韩国语文也成为第二外语的新秀,同时,韩国语文的教材越来越多样,有关韩国社会文化、各种流行资讯也越来越丰硕,韩国课程也成为学问的新秀。甚至于就连欧美日各国都慕着韩国之名而来向韩国学习。

  由此可见,现在学习韩国语的族群日益增加,目的是在追随韩国流行脚步,可见韩国的重要性。因此,笔者也经常受邀参与相关韩国事务如下:前往各公私机关及团体教授课韩国语课程、担任口译工作、前往多所大学演讲论述有关韩国课程、审查相关韩国研究报告、协助国科会等各研究计画案、撰写韩国学术论着与教材多种等等。可说是韩流已经深入大众日常生活当中,成为新兴话题;在大学领域当中,也成为最受欢迎的新兴学术议题了。而韩国多所大学更是热忱地主动邀请笔者穿梭来促进与国内大学的学术交流。如此活络的国际学术交流显示出,韩国语文教材与韩国学研究论着的多样化也就应蕴而生。

  此次在韩国一流名门学府国立首尔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就读博士班的陈庆德学弟的盛情邀约之下,应邀推荐《韩国首尔大学高材生的韩语文法笔记》一书,期使读者学习韩国语文的同时,除了死背单字之外,更要理解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更有效率的把握韩国语的精髓,由于陈学弟的治学方法以及教育理念与笔者相同,并且陈学弟在韩国语文与韩国学的研究与出版方面,表现极为优秀,未来也将加入南台湾的韩国博士师资阵容,在此敝人十分乐意推荐此书。

韩国高丽大学文学博士
韩国西江大学韩国语教师研修课程证书
王 永一 教授

自序

  「这是一位在其所创造的东西中,也对他自己本身的创造者。同时,这也是一位经过其作品考验,而变成更有经验的艺术家,由于他的作品,他完全不同于从前的他;有时他会精疲力竭并在这作品中濒于死亡,而作品只会更有生气」。

  《文学空间》[法] 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 1907.9.22—2003.2.20)

  我想很多人在学习韩国语时,最头痛的就是文法,而学习的方式,大多是依循着韩语老师的指示,如韩国语的动词语尾要如何变化,才会形成过去式、现在式以及未来式,或者是学习者私底下用功死背单词来学习,全然忽略了与韩文拉开一段距离,来重新反省语言是「活」的东西,且文法之所以会变化,背后有其道理。

  所以,这本书的创作目标,我想告知学员在学习韩语时,不是只有照本宣科,把所有的文法变化背下来,或者记着密密麻麻的笔记,来应付考试,因为这还只是停留在「如何」使用正确的韩语文法层面上,而这本书的突破点,在于笔者分析韩文文法是如何形成?为什么要这样子使用等等的深层问题。

  放眼在坊间韩国语学习书籍,大多以会话书,或者是一个个生硬的韩国语文法介绍为主,在笔者有限的阅读范围内,还尚未看到有韩语老师对于他自己学有所成学习韩语的「经验」(Erlebnisses)分享。自赧在韩国语、语言这块领域稍有所成的我,今日重新反省自己的学习经验,透过这一本小书,分享给各位读者,至于成效如何,也有待读者看过此书才能得知。

  这整本书的结构,跳脱一般韩语书籍的学习架构,没有收录繁杂、大量的单字,或者是让人学也学不完文法,而是从最基本,也是最初的问题出发,即中文母语者在学习韩语时所会遇到的问题,而这也是笔者在学习韩语过程中也曾经遇到过的。我想借由这样一本小书,可以让很多对于韩语感到兴趣的朋友,不论是自修,或者是准备考试,甚至是想要了解语言差异的大家,都可以少走许多冤枉路。

  当然,为了说明韩国语这一拼音文字,单用象形文字中文来讲解似显不够,主因在于中文缺乏了如同拼音文字的语尾、词性或变化等等,所以笔者在正文内加入大量、同属拼音文字的「基础英文文法」来进行解说,希望借由这些基础的英文文法讲解方式,可以让读者更容易掌握韩国语的学习大方向。

  我想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大胆也是创新的,由于我们不希望坊间的韩语书籍永远都是只停留在初级书籍的贩售,学习者永远都是在原地踏步学习基础的韩语,这种大胆的写作是必要的。

  简言之,这本书主要由笔者自己当初在学习韩国语的所思所得,由「韩语的语尾会变化、名词后方一定要加上助词」这一个最基础的学习大观念,加以发挥、论述。

  看似简单、众所皆知的一句话:「韩语的语尾会变化、名词后方一定要加上助词」,但其实在其中蕴含很多韩文、中文与英文语系、语感的差别。举例来说,为什么韩语的语尾要变化呢?又是怎么样的原因造成这些语尾的变化呢?而语尾变化会影响到哪些层面呢?助词一定要加吗?在韩语中不加上助词会出现怎么样的问题?以及为什么在使用不同的助词会表达出不同的语意,等等。这些语言细微处,却是蕴含着大观念,甚至主导着我们是否能够学好韩语的关键。

  所以,此书花了一半的篇幅在处理「韩国语语尾变化」的问题,以及为什么变化?变化之后又会有怎么样的语气、效果出来等问题。

  在书的后半部,我们接着处理韩国语四大词性,即:动词、形容词、名词以及副词的语尾问题。当我们韩语单字背那么多,有没有办法不靠查字典,就可以得知这个字是动词、副词或者是名词等等基本词性呢?换句话说,这四大词性都有它们固有的语尾吗?

  从这里我们引申分析到韩文中动词、形容词的不规则变化,且依词性的范畴不同,详细论述,得知坊间一般所言的「七大不规则变化」,即:单词语干中有着「ㄹ」、「으」、「ㄷ」、「ㅂ」、「ㅅ」、「르」以及「흐」七种,但这样的说法是「暧昧」的,因为其实在在韩国语形容词范畴内,只出现五大类而已。

  接下来我们将处理在初学韩语时,翻阅字典经常可以看到韩语动词后方,标示的「自动词」、「他动词」又是怎么样的概念?在学习这两种动词,我们要特别注意到哪个部分,以及其表达的语意呢?再来要处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被动语气,又要如何透过韩语来表达呢?这也是这本书我们要探讨的课题之一。

  最后书的结尾单元,笔者讲解自己对于韩语语系的小观察,如为什么「我爱你」的韩文是:사랑해一句型,为何只有一个动词存在呢?「我」跟「你」怎么不见了呢?等等「省略人称代名词」的特征,以及「弱动词、强形容词」、发生「简写氾滥」等等特性问题,除此之外,还有笔者在多年任教时间,学生常常发问的问题,「学习韩语我们要具备多少单字呢?」、「单字要背多少才够用呢?」等等问题,这些我都会在书后方提出个人见解。

  最后,作为一本学习韩语大观念的书籍,可能没法让读者开口练习说韩语,这些练习口说的部分,读者可透过敝人其他着作,或者是联经出版社出版的《背包韩语》、《公事包韩语》补充加强。而在此书最后一个单元,笔者特别收录之前所发表的:〈基础韩国语发音规则〉一文,以 1988.1.19 韩国当地公布的「正字法」(한글 맞춤법),以及「标准发音法」(표준 발음법),来加以整理韩语发音规则,以补足这本文法书的不足处。

  因此,此书说明架构如下:
  第一章:韩文和中文的差异处
  第二章:韩文助词的重要性:名词后方一定要加上助词(文法:常用韩语助词介绍)

  第三到六章:韩文语序、语尾分析
  韩语的语尾会变化,原因如下:
  1.时态:(文法:韩文时态语尾变化)
  2.敬语以及半语的使用(文法:敬语表达法)
  3.口吻语气的不同:(文法:直接引用、间接引用)
  4.写作体与口语的差别:(文法:简便体写法)
  第七章:韩国词性语尾分析
  1.动词:(文法:冠形词修饰法)
  2.形容词:(文法:冠形词修饰法)
  3.名词:(文法:动词(形容词)名词化)
  4.副词:(文法:搭配韩国副词的使用规则)
  第八到九章:韩语动词、性容词不规则变化分析
  1.动词七大不规则变化
  2.形容词五大不规则变化
  3.自动词、他动词概念,以及被动表达法(文法:他动词干语尾变化,被动表达文法)
  第十章:韩语语系特征及初学韩语注意处
  1.省略人称代名词
  2.单字量问题
  3.弱动词、强形容词的韩文特征
  4.简写的氾滥
  5.语感的重要性
  第十一章:发音规则整理

  韩语发音规则总整理:(1988.1.19韩国当地公布的「正字法」(한글맞춤법),以及「标准发音法」(표준발음법))为解说。

  (※更详细的内容,请参阅目录)

  当然,这本书除了笔者自己学习韩语的经验谈之外,少不了的还有收录着分析学习基础韩语时,必须要掌握的韩语文法,如「主格、受格助词」的应用、韩国语时态的讲解、敬语体系、冠形词文法以及动词(形容词)名词化等等文法。让读者可以透过此书的经验分享,更快学会基础的韩国语文法之外,且更加体会到韩语跟中文的差异,学习起来才不会闹笑话。

  而这些问题都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韩语的语尾会变化、名词后方一定要加上助词」开始而来的。

  此书出版之际,我诚心感谢曾经教导过笔者的高丽大、首尔大内的众多韩语老师之外,也感谢在写作途上,给予敝人宝贵意见的—金英美(김영미)老师、成均馆—萧悦宁博士,以及国内国立嘉义大学—王永一教授、邹美兰老师的提携。以及推荐此书的跨国学者—李宝英(이보영)博士(全州大学讲师)、宫城佳奈(南韩釜山新罗大学,国际观光日籍教授)、日本中央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近藤刚教授,以及跨领域推荐此书的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孙思源博士(管理学院院长)、云林科技大学—徐启铭博士(教育部区域产学合作中心主任)等人,更感谢联经出版社—李芃主编特别精心编排,能做为台湾数一数二的联经出版公司,第一本韩语文法书的诞生,我也倍感荣幸。最后,也感谢我那群可爱的学生们,因为有着他们在课堂上活泼的讨论,激盪出我写此书的动力,还要感谢以实质力购买此书的读者们,正因为有您们的支持,我们才能在韩语领域文化教育上更进一步出版好书。

  这本书是首本台湾第一本由台籍韩语老师写的韩语学习书籍,也是由一位母语中文者写作的韩语学习经验分享书籍,希望借由此书,能「抛砖引玉」与各地大家、前辈切磋,更希望学有所成、学有所精的学者来进一步分享其所学,当然,书内的文字、观点如有谬误,理当由我负责。

  最后,这本犹如我喜欢的一位法国诗人,里尔克(R. M. Rilke, 1875—1926)一语:「视觉之作已完成,现在要作心作」,而这本「心作」能得到多少的赞赏或者是批判,我也只能温馨地等待。

  谢谢。

笔者 陈庆德 敬上
2015年06月 乙未年夏
于韩国 国立首尔大学冠岳山研究室

图书试读

第三章  韩文语序及语尾变化分析
 
1. 韩文的语序与中文不同
在上一章节,我们说明完存在于韩文中的「助词」的功用与重要性后,可以说已经开始慢慢地进入到韩文文法的范畴领域;而在这一章节,我们就要继续来处理之前提到的「韩文的语尾会变化,以及名词后方一定要加上助词」这个大观念的前半部,即「韩文的语尾会变化」这句话的含意。

首先我们要建立在学习韩文时,韩文「语序」(어순,Word order)是不同于中文的观念。以最基本的「主词」(Subject)、「动词」(Verb)还有「受词」(Object)的 SVO 句型为例说明,如以下范例:

(1)
中文:「我 喝 水」
S V O
韩文: 「(저는) 물을 마십니다.
S+主格助词)  O+受格助词) V

我们可以看到两者最明显的不同是在于韩文句型中,除了有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助词」(는/을)之外,还有「语序」是不同于中文的。中文句型乃是:「S(主词,我)+ V(动词,喝)+O(受词,水)」,而韩文句型则是把动词与受词位置前后颠倒过来,变成:「S(主词,저)+ O(受词,물)+ V(动词,마시다)」,翻译成中文为:「我,水,喝」。

再举一例:
(2)
中文:「我去学校」
韩文:「(저는) 학교에 가요.
同样地我们可以看到在韩文句型中,有「主格助词」(는)、「场所助词」(에)之外,「语序」也是跟中文不同的。在韩文句型中,把「学校」(학교)放在动词「去」(가다)的前方,而「去」这个动词放到句子的最后面,一个字一个字直译成中文,即为:「我,学校,去」。

又如同下例:
(3)
中文:「庆德给了英美信」
韩文:경덕이 영미에게 편지를 주었어요.
在韩文句型中主词是「庆德」(경덕),间接给予的对象是「英美」(영미),给予的东西是「信」(편지),动词「给」(주다)在句子的后方,其中韩文助词有「主格助词」(이)、「给予对象的助词」(에게)以及「受格助词」(를),若是一个字一个字直译成中文,即为:「庆德,英美,信,给了」。

借由这三个范例,当读者在学习韩文时,千万不要受到中文语序的影响,将上面的范例以中文的模式来写成韩文,造成错误的语序,如同下列三个错误的句型:
가: 저는 마셔요 물을. (X
나: 저는 갔습니다 학교.(X
다: 경덕이 주었습니다 영미에게 편지.(X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学习任何一门语言,语法都是最核心、也是最容易让人产生挫败感的环节。《首尔大学博士生的韩语文法笔记》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让人感受到一股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在台湾,学习韩语的资源虽然不少,但真正能够深入浅出、把复杂语法讲透彻的书却不多见。我尤其困扰于韩语中那些细致入微的语法差别,比如一些助词的细微用法,或者动词词尾在不同语境下的微妙变化,这些细节常常是影响表达准确性的关键。我很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或许是通过对比、归纳,或者结合一些非常贴切的例子,来帮助我彻底理解这些“卡关”的地方。作者是首尔大学的博士生,我猜想他一定对韩语语法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将这种理解转化为更易于被普通学习者接受的知识。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攻克韩语语法难关的“利器”,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进行韩语交流和写作。

评分

《首尔大学博士生的韩语文法笔记》这本书,单看书名就觉得它很有分量,仿佛蕴含着一套系统而深入的韩语学习体系。作为一名在台湾学习韩语多年的“老兵”,我深知语法学习的曲折与不易。很多市面上的教材,虽然内容详实,但往往缺乏一种“解题思路”,遇到疑难杂症时,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带来一种“一通百通”的感觉,不是简单地罗列语法点,而是能够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框架和方法。我听说这本书在处理那些容易混淆的语法现象时,有非常独到的见解,比如对一些看似相似的助词的辨析,能够从根源上帮助学习者理解其用法差异。我希望这本书能填补我在理解韩语语法深度上的空白,让我不再仅仅是“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从而在实际应用中更加游刃有余。

评分

这本《首尔大学博士生的韩语文法笔记》光是书名就自带一种学霸光环,让我这个在韩语学习道路上走了不少弯路的“凡人”感到既仰慕又好奇。一直以来,我总觉得韩语的语法点像一张张捉摸不透的网,尤其是在动词变形、助词使用这些环节,常常让人感到无所适从。很多市面上的教材,虽然讲解得很细致,但有时候脱离了实际语境,光看规则记起来很吃力,做练习题时也容易出错。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也许是从更深层的语言逻辑去解读,或者结合了博士生在学术研究中积累的细腻观察,能够把那些看似繁琐的语法点,用一种更清晰、更有条理的方式梳理出来。读过一些分享,据说作者在解读助词时,会有非常精辟的类比,这让我很感兴趣。毕竟,学习语言不能只靠死记硬背,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细微差别,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台湾的学习者在学习韩语时,很多时候会受到日语学习习惯的影响,导致在某些语法的理解上可能会有些误区,我希望这本书能针对性地帮助我们纠正这些可能存在的问题,让我们能够更扎实地掌握韩语的基础,为之后的韩剧、韩综、韩语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拿到《首尔大学博士生的韩语文法笔记》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专业感”。不是那种死板、枯燥的学术理论堆砌,而是那种严谨中带着一丝巧思的设计。作为一名曾经在学习初期被韩语语法“劝退”过的人,我深知找到一本能够真正“解惑”的书是多么难得。市面上很多语法书,要么太泛泛,要么过于细节而忽略了整体框架。我一直觉得,学习语法就像盖房子,需要坚实的根基,但更需要有逻辑的框架。这本书的书名就暗示了一种从高处着眼、精雕细琢的学习方法,我尤其好奇作者如何将博士研究的严谨性,转化为普通学习者能够理解和吸收的语言知识。我猜想,这本书不会只罗列语法条目,而是会深入探讨语法背后的成因,或许会通过对比、辨析等方式,将那些容易混淆的语法点“一网打尽”。我尤其关注它在处理那些看似相似但用法却天差地别的助词和连接词的部分,这往往是提升口语和写作能力的关键瓶颈。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独到的记忆方法或者理解角度,让我能够告别“似懂非懂”的状态,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评分

刚收到《首尔大学博士生的韩语文法笔记》这本书,翻开目录就让我眼前一亮。很多时候,学习韩语语法就像是在迷宫里摸索,常常是知道了“是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更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尤其是一些细微的语法差别,比如不同语境下动词词尾的变化,或者微妙的助词差异,这些都是让很多学习者头疼的地方。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语法书,不仅要告诉你规则,更要告诉你规则背后的逻辑和使用的“感觉”。作者是首尔大学的博士生,这个身份本身就充满了学习的韧性和对知识的探索精神,我非常期待他能用一种更学术、但又不失亲切的方式,来剖析韩语语法的精髓。我看过一些关于这本书的零星评价,提到它对某些连接词的辨析特别到位,这一点让我非常期待,因为这正是我一直想突破的难点。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韩语语法的重重迷雾,让我能够更自信、更准确地运用韩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