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文化部2016年度第38次学生优良课外读物】
由知名设计师陈文德亲自操刀,以生死谷之命题为思考起点,用小圆与大圆来呈现生与死、个人对群体、小家与名门的对比;封面上的圆皆是略微不规则的墨韵版本,也象征不同的气韵,再以不同山谷石壁的光线,以及古朴的底色衬托饱和色彩来区隔三卷,构成如此的组合。书衣选用高级纹路美术纸,以书名烫黑及亮彩油墨印刷,内封则选用低调灰纸卡,单色呈现与鲜明书衣高反差的精致质感。
「天观双侠」「灵剑」「神偷天下」「奇峰异石传」,作品热销四十万册!
女版金庸──郑丰
台湾最畅销武侠女作家全新力作!
生死一瞬,如露如电;杀伐之道,却道无间
一段撼动朝堂、势压武林,隐没于深山祕谷的唐代刺客传奇!
卷二 时光荏苒,武小虎、裴若然从数百名孩童中历经血腥厮杀,度过重重险关,终于脱颖而出,晋身「三十六天罡」,分别成了天勐星与天微星,并与裴若然的生死之交天杀星一同成为「杀道」新一代的高手刺客。
武小虎杀术高超,出类拔萃,很快便成为数一数二的杀手,但他生性不喜杀戮,却被迫不断杀人,逐渐陷入痛苦消沉,自暴自弃。裴若然冷静多谋,出手从未失误,很快便得到杀道大首领的信任,提拔她为杀道执事,与闻道中机密。
然而当她深入杀道核心时,竟逐步卷入杀道人物的明争暗斗,并发现一场阴谋叛变正在酝酿之中……
得奖记录 《明报》赞誉:女版金庸!
倪匡盛赞:「数千年来首位女性武侠作家,开创武侠新纪元!」
女版金庸郑丰(陈宇慧),继2007年《天观双侠》、2009年《灵剑》、2011年《神偷天下》、2013年《奇峰异石传》武侠全系列在台畅销突破四十万册后,2015全新武侠之作!
《天观双侠》、《灵剑》售出韩国,泰国版权,并双双入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超过20家媒体竞相採访。
《天观双侠》、《灵剑》电视剧筹拍中。
《山河故人:风起云涌的百年史诗》 (精装典藏版·附赠名家手绘插图集) 引言: 历史的长河,总是由无数的个体命运汇聚而成,它们或如涓涓细流,或似惊涛骇浪,共同塑造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个特定事件的编年史,而是以宏大的叙事视角,追溯了一个古老家族——“凌氏”——自清末动荡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跨越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凌氏的兴衰,映射着整个时代剧烈的撕裂与重塑,他们的选择、挣扎与牺牲,构筑了一部关于家国、忠诚与情义的宏伟史诗。 第一部分:旧梦的残骸与初醒的曙光(清末至民初,1900-1920年代) 故事始于江南水乡的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凌家世代经商,家资雄厚,在传统的士绅阶层中占据重要地位。家主凌远山,受过新式教育,内心充满变革的渴望,却又被根深蒂固的家族责任所束缚。 这一部分着重描绘了传统秩序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摇摇欲坠。通过凌家大少爷凌霄与二少爷凌越的成长轨迹,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救国”路径。凌霄,恪守儒家“兼济天下”的理想,试图在不彻底颠覆传统的前提下进行改良,他与当地的保守派势力周旋,艰难维持着家族产业的平衡。而凌越,则被革命的激情所点燃,他秘密资助进步人士,在暗潮涌动的城市中扮演着秘密联络者的角色。 关键事件聚焦于“家族产业的第一次危机”——一场由外国资本主导的倾销战,几乎让凌家百年基业化为乌有。这场危机不仅是经济上的挑战,更是对凌远山领导能力和两个儿子价值观的终极考验。小说细致刻画了他们如何依靠智慧、人脉,以及背后那些隐姓埋名的旧日恩人,化险为夷,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家族内部的分歧开始公开化。 第二部分:军阀的阴影与信仰的抉择(北伐前后,1920-1930年代) 随着帝制彻底瓦解,军阀混战的乱局成为笼罩在每一个普通人头顶的阴影。凌家已不复昔日的一潭死水,他们必须依附于新的权力结构才能生存。 本卷的重点在于“政治光谱的拉扯”。凌霄选择与新崛起的南方政府建立联系,试图通过体制内的合作,为地方争取稳定的发展环境,他周旋于各路将领之间,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商业信誉,充当了军阀与地方士绅间的缓冲带。然而,他的“中立”立场,却被视为对革命理想的背叛。 与此同时,凌越则投身于新兴的思潮,他深入工人阶层,积极参与到城市运动中,成为一名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他与凌霄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亲兄弟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常常体现在同一场街头抗议或秘密会议的对立面。 小说高潮部分集中于一场发生在长江沿岸的“煤矿争夺战”。凌家持有的重要矿产资源,成为北方割据势力觊觎的对象。凌霄必须在出卖家族利益以换取暂时的安全,还是联合地方武装进行殊死抵抗之间做出抉择。这一阶段,对“家”与“国”的理解被推向极致的拷问。 第三部分:烽火连天下的坚守与牺牲(抗战时期,1937-1945年) 全面抗战爆发,将所有个人的恩怨情仇碾碎在了历史的车轮之下。凌氏家族被迫迁徙,从江南水乡迁至西南腹地的陪都。这次迁徙不仅是地理上的位移,更是精神上的一次集体洗礼。 这一部分着重刻画了“知识分子与商人的抗战角色”。凌霄利用他建立的国际商业网络,冒着生命危险,秘密为后方运输急需的战略物资,他不再是单纯的商人,而是一个潜伏的物流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他与妻子的感情线也在此阶段展现出超越国仇家恨的深厚牵绊。 凌越则以更激进的方式投身抗战,他深入敌占区,组织地下活动,他的行动充满了危险与牺牲。在一次关键的情报传递任务中,他与凌霄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交集——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着配合,最终导致了重大的个人悲剧。 这一时期的情感张力,体现在凌家族人面对“同胞”与“异族”的复杂心态。他们不仅要对抗外敌,还要警惕内部的渗透与猜忌。小说通过对战时生活细节的描绘,如物资的匮乏、亲人的离散、以及对故土的无尽思念,来展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和实业家的坚韧与无奈。 第四部分:新旧世界的交替与尾声(解放战争与建国初期,1946-1950年代初) 战争结束后,新的政治格局尚未完全稳定。凌氏家族面临着回归故里还是随新政府南下的抉择。对他们而言,这既是结束,也是新的开始,他们必须向历史交代,并选择新的生存之道。 凌霄选择了留在故土,他试图利用自己在战时积累的信誉,在新政府的经济重建计划中发挥作用。他展现出了极强的适应能力,将家族的商业智慧转化为服务于国家建设的行动力,但同时也必须接受时代的审查与改造。 凌越则追随新政权,他带着坚定的信仰和饱经战火的疲惫,投身于新的社会建设事业。他完成了从革命青年到国家干部的转变,但曾经的理想主义,在繁琐的政治实践中,也逐渐被现实的磨砺所消磨。 最终章聚焦于“家族的重聚与和解”。在建国庆典的时刻,经过半个世纪的离散与磨难,幸存的凌氏后人终于在故土相聚。他们不再是意识形态的对立面,而是共享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小说以一种充满希望又略带伤感的笔调收束,象征着那个波澜壮阔的“旧时代”的彻底落幕,以及“新时代”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主题思想: 本书旨在探讨在剧烈社会转型时期,传统家族如何应对历史洪流的冲击,个人命运如何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它赞美了无论身处哪个阵营,那些秉持良知、为民族未来付出努力的“山河故人”的精神价值,探讨了继承与变革、牺牲与坚守的永恒主题。这是一部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人情世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