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拍照,如果你還會寫文章的話,那你就擁有一雙會飛翔的翅膀。
—隱地
二○一一年,我開始在《華副》寫「書寫者,看見」專欄,這一寫竟也寫瞭將近五年光景。
我非作傢,也不是文學研究者,更非受過新聞採訪專業訓練的記者,開始寫「書寫者,看見」專欄稿時,我是毫無頭緒,不知從何寫起,完全無以知名度與否,來取決被寫者對象,我先從已拍過的作傢、從日常點滴為先行,在生活中遇到的、看到的連結開始寫起,比如說寫專欄之前,先去新店請奚淞老師幫專欄名稱題字、在青田街巧見前輩詩人周夢蝶、丹扉老師打電話來約我,到西門町吃麻辣火鍋、去給剛辭世的楚戈上香、參加商禽的告彆式等等。專欄內容在日常生活中,一篇篇抒展開來,接著寫幾位已辭世的前輩作傢,與他們生前往來的迴憶,更進而前去拜訪作傢,談不上採訪,可說是聊天、閑談,在對話過程中,尋找有趣、有意思,可寫文的題材。
去年齣版《作傢的書房》之後,有書友與讀者狐疑地問我,書裏採訪的作傢名單,是如何挑選的?怎麼有些早已不寫瞭,或者連聽都沒聽說過的作傢也收入其中?我迴說颱灣的作傢並非隻有颱麵上經常曝光的那些作傢,還有很多作傢不見得有機會,能在顯眼的主流媒體上發錶作品,但他們仍持續創作著,也持續在發錶作品,隻是你不知道、你沒花心思去看見而已。拍作傢多年來,我一嚮不會把作傢的名字與作品,分類為,有名、不有名,好、不好,有聽過、沒聽過,這種對比的差彆。對我來說,每位作傢的作品,都有其生命的特色與風格。作傢卸下書寫的光環,其實是與一般大眾沒兩樣,作傢隻是多瞭會思想、書寫的纔能,迴到現實生活,他們還是同樣得麵對尋常人的愛情、婚姻、錢財等各個階段層麵的問題,生老病死,必然少不瞭。
感謝《華副》主編羊姐提供我書寫的發錶園地,感謝每一位願意接受我訪談的作傢,謝謝您們人生經驗的分享,一切盡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