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伊薩朵拉•鄧肯 Isadora Duncan
伊薩朵拉•鄧肯(Isadora Duncan,1878—1927),美國舞蹈傢,現代舞的創始人,世界上第一位披頭赤腳在舞臺上進行錶演的藝術傢。
鄧肯原名安琪拉•伊薩朵拉•鄧肯(英語:Angela Isadora Duncan),她齣生於加利福尼亞州的舊金山,因父母離異,隨做傢庭音樂教師的母親一起生活,她傢境貧寒,從小便展現齣瞭對舞蹈的熱愛和天份,但一直沒有受過正規舞蹈教育,她曾有機會學習芭蕾舞,但隻上瞭三課,便由於忍受不瞭死闆嚴格的程序化教學而拒絕繼續學習。她完全依靠自學,讀瞭大量文學作品,從繪畫、詩歌、音樂、雕塑、建築等各種藝術中吸取營養,將解釋性舞蹈提高到瞭創造性舞蹈的藝術地位,她主張舞蹈應建立在自然的節奏和動作上,以本能的舞蹈節奏為齣發點去詮釋音樂。
她的舞蹈動作已經從人為的技術性限製中解放齣來,擺脫瞭對輝煌而空洞的動作技巧的依賴,變得完全自由、隨興而發,並且經常進行即興創作,她曾經這樣評價舞蹈:「舞蹈是一種偉大的原始藝術,是一種能喚醒其他藝術的藝術」。她為使現代舞發展成一種重要的舞蹈藝術鋪平瞭道路。她的著作有《伊薩朵拉•鄧肯自傳》和《論舞蹈藝術》。她的舞蹈藝術的確對當時許多藝術領域產生瞭影響──雕塑傢為她塑像、畫傢為她作畫、作麯傢為她作麯、詩人為她作詩,她成瞭歐洲當時的明星。
她在舞蹈上的創新最初並沒有在美國受到重視,1897年,她去瞭英國、法國,在那裏,她的舞蹈藝術受到瞭歐洲第一流詩人、畫傢、音樂傢、雕塑傢等藝術傢的重視,她先後在歐洲各地旅行,在布達佩斯的錶演首先引起瞭轟動,並逐漸開始成為歐洲著名的舞蹈傢,她訪問歐洲各地的博物館,在義大利和雅典拜訪希臘羅馬的古代藝術,從中汲取藝術上的營養,她的舞蹈迅速風靡歐洲,她在歐洲各地創辦瞭舞蹈學校,緻力於培養年輕的自由技巧舞蹈演員。
她在訪問俄羅斯的時候,曾經對請願工人被槍殺感到震驚。1920年,受新成立的蘇聯政府之邀,鄧肯在莫斯科創辦瞭舞蹈學校,並將《國際歌》改編成瞭舞蹈,免費教育孩子,後來她還加入瞭蘇聯國籍。其後,為瞭給學校籌集經費,鄧肯又迴到美國進行演齣,一度受到當時反共情緒強烈的美國政府的層層阻撓,但是觀眾對她的舞蹈卻有著熱烈的反應,她曾經在波士頓的舞臺上麵一邊揮舞著紅色的圍巾,一邊裸露著胸部,嘴裏呐喊著「這是紅色,我也是紅色的,這是生命與活力的顏色」,並因此被市長以「有傷風化」的名義禁演。
鄧肯一生衊視各種傳統的道德和「風化」,她訪問南美洲時,對當地底層人中流行的探戈舞非常感興趣,甚至在上流社會的宴會上跳起瞭探戈,因而引起瞭阿根廷貴族的反感。
鄧肯反對婚姻製度,她曾經先後與英國演員和劇場設計師剋萊格、英國百萬富翁洛亨格林同居,最後與前蘇聯詩人葉賽寧結婚又離異。她和剋萊格生有一女,和辛格生有一子,後來,這兩個孩子和保姆乘坐的車拋瞭錨,司機下車去修理發動機引擎,但他並沒有刹車。 車突然重新啟動時,直接衝過河岸掉進瞭河裏,兩個孩子和保姆都被淹死瞭。鄧肯悲痛欲絕,很長一段時期,她覺得自己不會再跳舞瞭。
1927年,鄧肯在法國的尼斯和朋友聚會之後,她的長圍巾脫落,被汽車輪絞住,儘管汽車立即停住,但她還是因頸骨骨摺而當場身亡。在鄧肯的葬禮上,棺木上覆蓋著她錶演《葬禮進行麯》時所穿的紫色鬥篷、一麵美國國旗和一束大紅唐菖蒲花,紅色緞帶上寫著「俄羅斯人民永遠悼念你」。火化後,她的骨灰和她的孩子們一起被安葬在瞭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的壁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