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 3.1完全開發手冊(第5版)

USB 3.1完全開發手冊(第5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USB
  • USB 3
  • 1
  • 接口技術
  • 硬件開發
  • 嵌入式係統
  • 電子工程
  • 技術手冊
  • 開發指南
  • 協議分析
  • 數據傳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涵蓋USB 3.1!

  USB讓您的産品設計熠熠生輝!
  最新修訂版!探索USB 3.1與超高速介麵傳輸技術


  ‧於産品設計中加入USB技術
  ‧以.NET開發裝置存取技術
  ‧使用On-The-Go與無綫技術
  ‧涵蓋USB 3.0與超高速傳輸相關內容

  USB是有史以來最為成功的PC介麵。自1996問世至今,已蛻變成為可支援更快速的介麵速度需求,改善電源管理,支援更多類彆裝置,支援無綫通信方式,具有嵌入式主機等能力...以及更多特點。新的晶片與開發工具,使裝置開發以及軟體撰寫等繁瑣作業更為容易。若是您正在開發USB裝置或是撰寫裝置存取程式,這本書正是為您而寫的。

  透過本書您將學會:

  ‧如何找尋閤適的裝置控製晶片
  ‧針對特定機能開發裝置
  ‧使用Visual Basic以及Visual C#存取裝置
  ‧利用USB Device Classes減少開發時間
  ‧採用無綫介麵存取USB裝置
  ‧節約電力以延長電池的使用時間
  ‧開發存取USB裝置的嵌入式係統

  Jan Axelson是一位專職於電子技術寫作的專業作傢,其著作有《Serial Port Complete》、《Embedded Ethernet and Internet Complete》,以及《USB Mass Storage》。她的文章常齣現於《Circuit Cellar》、《Nuts & Volts》、《EDN》等專業齣版刊物。
嵌入式係統性能優化與實時控製 第一章:嵌入式係統硬件架構與選型 本章深入探討現代嵌入式係統的核心硬件構成,重點分析不同處理器架構(如ARM Cortex-A/R/M係列、RISC-V)的性能特性、功耗模型及適用場景。詳細闡述瞭片上係統(SoC)的設計哲學,包括內存層次結構(L1/L2緩存、SRAM、DRAM)對係統吞吐量的影響。內容涵蓋瞭關鍵外設的選擇標準,如高精度定時器、模數轉換器(ADC)的噪聲抑製技術,以及麵嚮特定應用的加速器(如DSP、FPGA接口)的集成策略。特彆關注瞭異構計算平颱的構建,探討瞭CPU與GPU/NPU協同工作時的數據傳輸效率瓶頸及優化方法。 第二章:實時操作係統(RTOS)內核深度解析與調度策略 本章聚焦於嵌入式實時係統的基石——RTOS。我們將細緻剖析主流RTOS內核(如FreeRTOS、Zephyr、VxWorks)的任務管理、上下文切換機製及中斷處理流程。重點分析瞭多種實時調度算法的優劣,包括固定優先級搶占式調度、輪轉調度、最早截止時間優先(EDF)以及遞減截止時間(D-D)算法在不同負載下的抖動(Jitter)錶現。深入講解瞭同步與互斥機製的實現細節,如信號量、互斥鎖(Mutex)、消息隊列的潛在死鎖風險分析與規避措施,並提供瞭基於性能計數器的實時性驗證方法。 第三章:低延遲中斷響應與延遲分析 在需要毫秒級甚至微秒級響應的應用中,精確控製中斷延遲至關重要。本章係統梳理瞭硬件中斷通路(Interrupt Vector Table, IVT)的延遲來源,包括中斷控製器(如NVIC/GIC)的仲裁延遲、指令流水綫凍結時間。介紹瞭軟件層麵的優化技術,如中斷服務程序(ISR)的精簡與下半部(Bottom Half)機製的閤理劃分。詳細探討瞭禁用中斷(Disabling Interrupts)對係統整體響應能力的影響範圍,並演示瞭如何使用內核調試工具(如SystemView、Tracealyzer)對整個延遲鏈進行端到端的追蹤與量化分析。 第四章:內存管理與緩存一緻性優化 內存訪問是影響嵌入式係統性能的常見瓶頸。本章深入探討瞭內存保護單元(MPU)和內存管理單元(MMU)在嵌入式係統中的配置與應用,重點闡述瞭如何通過閤理的內存分區來提高係統魯棒性。緩存一緻性問題是多核係統中復雜的性能殺手,本章詳細解析瞭寫穿透(Write-Through)、寫迴(Write-Back)策略,以及僞共享(False Sharing)現象對多核任務性能的負麵影響,並提供瞭基於內存屏障(Memory Barriers)和原子操作來保證數據正確性的編程實踐。 第五章:高效能的固件與驅動程序設計 驅動程序的效率直接決定瞭係統對外部設備的響應速度。本章提供瞭一套編寫高性能、低開銷驅動程序的原則。內容包括:輪詢(Polling)與中斷驅動(Interrupt-Driven)模式的切換時機判斷;直接內存訪問(DMA)的高級使用技巧,如散點-聚集(Scatter-Gather)模式的應用以減少CPU乾預;以及在I/O操作中如何最小化數據拷貝次數(Zero-Copy技術)。針對特定的通信接口(如SPI, I2C, UART),講解瞭寄存器級編程的優化點,以期榨取更高的總綫帶寬和更低的傳輸延遲。 第六章:功耗敏感型係統的能效管理 性能與功耗往往是相互製約的。本章專注於在滿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實現最優的能耗控製。內容涵蓋瞭處理器動態電壓與頻率調節(DVFS)策略的應用,如何基於負載預測模型智能地調整時鍾頻率。詳細講解瞭各種低功耗模式(如睡眠、深度睡眠)的喚醒延遲分析,以及外設的時鍾門控(Clock Gating)技術。針對電池供電設備,介紹瞭實時功耗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功耗分析的流程圖。 第七章:代碼級性能剖析與工具鏈優化 性能優化的終極階段在於對執行代碼的精細打磨。本章教授如何使用專業的性能分析工具,如GCC/Clang的剖析選項(Profiling Options)、硬件性能計數器(PMC)以及專用的探查工具,來定位代碼中的熱點函數和瓶頸循環。講解瞭編譯器優化級彆(-O2, -O3, -Os)的選擇對最終二進製代碼大小和運行速度的影響。此外,深入探討瞭內聯(Inlining)的利弊、循環展開(Loop Unrolling)在不同架構上的適用性,以及如何利用匯編語言優化關鍵路徑代碼。 第八章:麵嚮工業控製的總綫通信與協議棧優化 在現代自動化係統中,可靠、快速的數據交換是核心。本章聚焦於工業級通信協議棧的實現與優化,例如EtherCAT、PROFINET IRT或CAN FD。重點在於分析這些協議棧在嵌入式係統中的資源占用(RAM/ROM)和實時性錶現。講解瞭如何通過定製內核驅動和硬件加速器(如TSN網卡)來保證數據包的確定性到達時間,並對比瞭不同網絡協議棧的延遲特性與抖動範圍。 第九章:係統級調試、故障注入與可靠性提升 健壯的係統需要強大的調試和驗證能力。本章介紹瞭硬件調試接口(如JTAG/SWD)的高級用法,特彆是利用斷點、觀察點及硬件跟蹤緩衝區進行復雜場景復現的方法。詳細闡述瞭故障注入(Fault Injection)技術在壓力測試中的應用,用於驗證係統在內存錯誤、總綫錯誤或定時異常下的恢復能力。最後,討論瞭看門狗(Watchdog Timer)的閤理配置,以及軟件冗餘和錯誤校驗機製(如CRC)在提高係統長期運行可靠性中的作用。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Jan Axelson


  Jan Axelson的是一位專職於電子技術寫作的專業作傢,其著作有《Serial Port Complete》、《Embedded Ethernet and Internet Complete》,以及《USB Mass Storage》。她的文章常齣現於《Circuit Cellar》、《Nuts & Volts》、《EDN》等專業齣版刊物。

圖書目錄

簡介
01 USB 的基礎
02 USB 傳輸模式的內在
03 傳輸模式的各種應用
04 裝置列舉−主機如何獲悉裝置
05 控製傳輸−用命令來拿取關鍵資料
06 裝置控製器晶片的選擇
07 裝置類彆(Device Classes)
08 主機的通信之道
09 匹配裝置的驅動程式
10 偵測裝置
11 HID 裝置-能力(Capabilities)
12 HID 裝置-報告
13 HID 裝置-主機的應用
14 活用 WinUSB 來實現廠商特定功能
15 使用 WinUSB 的係統 INF 檔案
16 使用 Hub 來延伸與擴展介麵
17 電源管理
18 測試與除錯
19 介麵上的各種封包
20 電氣與機構介麵
20 嵌入式係統主機
後記

圖書序言



  本書是針對使用USB介麵的産品開發設計人員所撰寫的。若您是一位硬體工程師,或是負責産品韌體的開發,還是應用程式的撰寫,本書將非常適閤您。

  USB的産品應用相當多元化,幾乎可以滿足任何的裝置功能。常見的USB週邊産品有滑鼠、鍵盤、硬碟、光碟、印錶機、喇叭與數位相機等。USB也適用於資料擷取、控製係統或是特殊的設計應用。

  在硬體、驅動軟體、開發工具以及技巧上,能有正確的選擇,將有助於産品的開發來執行其功能,減少錯誤的發生或是造成使用者的不便。在開發的煎熬過程中,本書可以在旁提供協助。
第五版做瞭「整體性」的更新。新增的主題包括瞭USB 3.1的介紹和超高速+ (SuperSpeedPlus)、強化的電力輸送和電源管理、使用USB的Type-C新型連接器、設計裝置來使用WinUSB驅動程式無需供應商提供的INF檔案、新的裝置類彆,以及如何使用免費的除錯工具。

  在這本書中的許多資訊,適用於任何裝置硬體和主機端電腦,同時提供以Visual C#撰寫的範例程式碼。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吸引我,USB 3.1這個主題在現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絕對是熱門話題。我一直對數據傳輸速度的提升很感興趣,特彆是從USB 3.0升級到USB 3.1,那種質的飛躍是顯而易見的。我平常工作會接觸到一些硬件設備,有時候會遇到傳輸速度不給力的問題,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些深層次的解決方案,不僅僅是停留在“升級綫纜”這種錶麵文章。我尤其好奇,USB 3.1在實際應用中的性能瓶頸在哪裏?是主控芯片?還是存儲介質?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這些技術細節?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實際案例,比如在視頻編輯、大型文件傳輸或者高性能存儲陣列的搭建中,USB 3.1能帶來哪些具體的優勢和應用場景。畢竟,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如果能結閤實際操作和經驗分享,那就更有價值瞭。希望這本書能像一本攻略一樣,讓我徹底瞭解USB 3.1的“武功秘籍”,成為一名閤格的“技術俠客”。

评分

每次遇到新的技術標準,我最頭疼的就是找不到一本既權威又易於理解的書。USB 3.1作為一個更新換代的技術,我希望這本“USB 3.1完全開發手冊(第5版)”能夠成為我手中的“寶典”。我特彆關注的是它對開發人員友好的設計,會不會提供大量的代碼示例,或者清晰的API說明,讓我能夠快速上手進行嵌入式係統的開發?我希望它能詳細講解USB 3.1的協議棧,包括數據包的格式、錯誤檢測和糾正機製,以及如何進行數據流的控製。我還想瞭解USB 3.1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性能優化技巧,例如如何在高負載情況下保持穩定的傳輸速度,或者如何降低延遲。這本書是否會涵蓋USB 3.1的測試方法和工具,幫助我驗證設計的正確性和性能?總而言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從入門到精通USB 3.1的得力助手,讓我能夠自信地應對各種開發挑戰。

评分

我在電子工程領域摸爬滾打瞭好幾年,對各種接口標準都有一定的瞭解。USB 3.1這個新標準齣來後,一直想找一本全麵深入的書籍來係統地學習一下。我比較關注它的電源管理和功耗控製方麵,因為這對於許多便攜式設備來說至關重要。這本書是否會探討USB 3.1的供電能力,以及如何優化功耗以延長電池續航?另外,我對USB 3.1的兼容性問題也很感興趣。它與之前的USB版本,例如USB 3.0、USB 2.0,在兼容性方麵是如何處理的?是否存在一些特殊的兼容性挑戰,以及如何在開發中解決這些問題?我還想知道,這本書是否會介紹USB 3.1的一些高級功能,比如Type-C接口和Power Delivery,這些新特性如何改變瞭我們對USB接口的認知和使用方式。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USB 3.1生態係統的分析,比如市場上的主流芯片廠商、控製器以及相關認證流程,那將是錦上添花瞭。

评分

最近手邊正好有一個項目,需要對公司的數據存儲方案進行升級,考慮到未來幾年數據量的增長趨勢,USB 3.1作為一種高帶寬接口,自然進入瞭我們的考量範圍。市麵上關於USB 3.1的書籍不少,但我總覺得很多都停留在介紹性的層麵,缺乏深入的技術剖析。我特彆希望這本“USB 3.1完全開發手冊(第5版)”能填補這個空白。它是否能詳細解釋USB 3.1的物理層、鏈路層以及應用層協議?比如,SuperSpeed+(10Gbps)和SuperSpeed(5Gbps)之間的具體區彆,以及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性能錶現。我還需要瞭解它的信號完整性問題,在長距離傳輸時如何保證數據穩定性和可靠性。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調試技巧和故障排除指南,那就太棒瞭。因為在實際開發過程中,遇到問題的可能性總是存在的,而一本能指導我們快速定位和解決問題的“聖經”是多麼寶貴。我對這本書的期待,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能力的提升。

评分

這本“USB 3.1完全開發手冊(第5版)”從書名來看,就充滿瞭“硬核”的氣息。我最近正在研究一些高速數據采集係統,USB 3.1的高帶寬特性無疑是其中的關鍵。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解析USB 3.1的電氣特性,比如阻抗匹配、串擾抑製以及EMI/EMC設計,這些都是保證高速信號完整性的重要因素。同時,我非常關心USB 3.1的軟件驅動開發方麵,它是否會詳細介紹USB 3.1的驅動程序架構,以及如何編寫高效、穩定的驅動程序?我還需要瞭解USB 3.1的性能基準測試方法,以及如何通過這些測試來評估和優化係統的性能。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USB 3.1在嵌入式係統中的應用實例,比如在工業自動化、醫療設備或者消費電子産品中的具體實現,那對我來說將是極大的啓發。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獲得最前沿的技術知識和實踐經驗,為我的項目開發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