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序言
詩的二十堂課
第一堂課
使思想像薔薇一樣芬芳
薔薇的世界,
是詩的國度。
英語詩人T.S.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 1888-1965)有一句話形容詩,說「詩是使思想像薔薇一樣芬芳的事物」。這句話,恰當精要地描述瞭詩的質地和形貌。思想,或說精神、意涵是詩的核心,而薔薇的形式和香味是詩的形貌。既說瞭精神,也說瞭造型。
詩是一種語言的藝術形式。語言的藝術,可以用文學來概括。在文體上,詩在韻文的時代和散文相區分;但在文類上,詩,與小說、散文、評論、戲劇等有所差彆。麵對文本時,詩盡管已脫離韻文的形態,仍然可以和其他文類區彆齣來。因為詩,常以分行形式斷句。雖然,也有所謂的散文詩,但篇幅較小。它和散文、小說的分彆,在形式上仍可捉摸。
但是,詩脫離韻文的規範之後,受限於文化保守主義的禁錮和限製,許多國度的閱讀者仍然無法接受,或以輕忽輕鄙的態度麵對。這或許是某種麵對自由的不知適從的文化惰性。
如果,喜歡文學,但又無法進入已經自由化的詩,就如同喜歡科學而不知數學一樣。因為詩之於文學,就像數學之於科學。
詩是什麼?T.S.艾略特這位原為美國籍,後來歸化為英國籍,留下許多經典作品,並於一九四八年獲諾貝爾文學奬的詩人,以一句話留下詩意的答覆。這樣的答覆,應該留在許多愛詩人的腦海。
詩人以詩喻詩,有許多例子。
〈薔薇〉 李敏勇作
薔薇的世界
是詩的國度
薔薇有女神的麵頰
女神的思想
我把薔薇獻給你
黑暗的世界
爆開一朵花的光輝
我把薔薇枯萎
愛的生命
熄滅成一堆灰燼的陰暗
沒有薔薇的世界
是生活的國度
以薔薇的國度和生活的國度相對比,意味著詩的國度和生活的國度對比。藝術性和日常性,或說非日常性與日常性,在這首〈薔薇〉的行句,用瞭「女神的麵頰」和「女神的思想」來形容詩。這裏的麵頰,就像T.S.艾略特的描述,是使思想芬芳齣來的薔薇。
詩人擁有在行句裏的某種話語權。「把薔薇獻給你╲黑暗的世界╲爆開一朵花的光輝」和「我把薔薇枯萎╲愛的生命╲熄滅成一堆灰燼的陰暗」,讓人想起日本作傢三島由紀夫(Mishima Yukio, 1925-1970)一個自敘短篇,說他小時候瘦弱、耽讀童話,把精裝本童話堆疊成城堡,拉下燈泡;打開燈光時像太陽光亮起,撚熄燈光,像關上太陽光,有某種宰製的力量。這樣的觀念論,也是語言的一種力量。〈薔薇〉是在描繪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