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序言
诗的二十堂课
第一堂课
使思想像蔷薇一样芬芳
蔷薇的世界,
是诗的国度。
英语诗人T.S.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 1888-1965)有一句话形容诗,说「诗是使思想像蔷薇一样芬芳的事物」。这句话,恰当精要地描述了诗的质地和形貌。思想,或说精神、意涵是诗的核心,而蔷薇的形式和香味是诗的形貌。既说了精神,也说了造型。
诗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形式。语言的艺术,可以用文学来概括。在文体上,诗在韵文的时代和散文相区分;但在文类上,诗,与小说、散文、评论、戏剧等有所差别。面对文本时,诗尽管已脱离韵文的形态,仍然可以和其他文类区别出来。因为诗,常以分行形式断句。虽然,也有所谓的散文诗,但篇幅较小。它和散文、小说的分别,在形式上仍可捉摸。
但是,诗脱离韵文的规范之后,受限于文化保守主义的禁锢和限制,许多国度的阅读者仍然无法接受,或以轻忽轻鄙的态度面对。这或许是某种面对自由的不知适从的文化惰性。
如果,喜欢文学,但又无法进入已经自由化的诗,就如同喜欢科学而不知数学一样。因为诗之于文学,就像数学之于科学。
诗是什么?T.S.艾略特这位原为美国籍,后来归化为英国籍,留下许多经典作品,并于一九四八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以一句话留下诗意的答覆。这样的答覆,应该留在许多爱诗人的脑海。
诗人以诗喻诗,有许多例子。
〈蔷薇〉 李敏勇作
蔷薇的世界
是诗的国度
蔷薇有女神的面颊
女神的思想
我把蔷薇献给你
黑暗的世界
爆开一朵花的光辉
我把蔷薇枯萎
爱的生命
熄灭成一堆灰烬的阴暗
没有蔷薇的世界
是生活的国度
以蔷薇的国度和生活的国度相对比,意味着诗的国度和生活的国度对比。艺术性和日常性,或说非日常性与日常性,在这首〈蔷薇〉的行句,用了「女神的面颊」和「女神的思想」来形容诗。这里的面颊,就像T.S.艾略特的描述,是使思想芬芳出来的蔷薇。
诗人拥有在行句里的某种话语权。「把蔷薇献给你╲黑暗的世界╲爆开一朵花的光辉」和「我把蔷薇枯萎╲爱的生命╲熄灭成一堆灰烬的阴暗」,让人想起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Mishima Yukio, 1925-1970)一个自叙短篇,说他小时候瘦弱、耽读童话,把精装本童话堆叠成城堡,拉下灯泡;打开灯光时像太阳光亮起,捻熄灯光,像关上太阳光,有某种宰制的力量。这样的观念论,也是语言的一种力量。〈蔷薇〉是在描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