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澂和他的拓工

吴大澂和他的拓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每次传拓,都展现了人、纸、墨、环境之间微妙的互动,
每一次的拓制过程都是「创作」……

  本书以吴大澂为对象,研究同光时期金石学家和拓工的互动关系。第一节讨论访碑传统和黄易对吴大澂的影响;其他诸节分别讨论吴大澂家庭和交往圈中的传拓风气、吴大澂的拓工、拓工的生存状态、吴大澂的三位擅长传拓的幕友。余论部分则对拓本的品评语言和审美价值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些初步的思考,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同道们对这个问题更深入的探讨。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白谦慎


  一九五五年生于天津,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书法研究工作。从傅山入手,讨论中国书法的嬗变;从重庆乡野一个理发店的招牌,引出对有关书法经典问题的独特思考。研究之余,亦有书法创作。

  除了研究和着述工作,白谦慎多年来积极致力于向西方民众介绍中国书法与篆刻艺术。他先后在四所美国高校教授中国书法,并多次在大中小学和博物馆演讲示范中国书法篆刻。着有《白谦慎书法论文选》、《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等作品,并编选《沈尹默书风》、《张充和诗书画选》等书。

图书目录

〈前言〉吴大澂和他的拓工
一、访碑传统及黄易对吴大澂的影响
二、吴大澂的家庭和交往圈中的传拓风气
三、吴大澂和拓工
四、拓工难寻
五、吴大澂的拓友陈佩纲、尹元鼐、黄士陵
〈余论〉精拓的审美价值和品评语言

图书序言

吴大澂和拓工

一八七三年至一八七六年,吴大澂出任陕甘学政。

自周代至唐代,陕西一直是政治文化中心,古代遗迹极多。甘肃虽地处边陲,但地处古代丝绸之路,两汉六朝隋唐时期,为中西文化交流之重要通道,古代碑刻也甚多。吴大澂的朋友们得知这一消息后都极为兴奋。陈介祺在癸酉九月六日致鲍康(一八一○~一八八一)的信中说:「清卿兄视学陕甘,可喜之至。好古而即得游古地,真为有福。」而在此一个月前,即同治癸酉八月五日(一八七三),陈介祺就已专门写信给吴大澂交代拓碑之事:「沙南侯获奢望一二十纸,敦煌、仓颉、石门颂诸汉刻均望洗剔,以绵料厚纸,先扑墨,后拭墨,精拓之。水用芨胶去矾。拓费必当即缴。」陈介祺写此信时,两人刚开始通信交往不久,陈介祺可能还不知道吴大澂善于椎拓,所以连怎样拓碑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人在京师的潘祖荫听说吴大澂可能遣工拓碑后,也写信询问:「闻遣张茂功往精拓裴岑及侯获碑,此说确否?果尔,务赐一纸精本,至祷,至祷。兄所患未愈,岁暮无暇,古缘亦薄,所望吾弟之慰我輖饥耳。仓颉、广武将军、唐君房亦求精本及阴,必有以报,非虚言也。」

潘祖荫信中提到的广武将军碑、仓颉碑、汉仙人唐公房碑均在陕西,正是吴大澂视学的地区。裴岑碑于雍正年间在西塞巴尔库城西被发现,沙南侯获碑在道光年间才在甘肃镇西厅焕采沟(今属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发现,可以说是地处中国最西北的汉碑。因路途遥远,拓片极难得。潘祖荫在吴大澂视学陕甘之前就已有沙南侯获碑拓片,视为珍稀,曾专门请友朋考释文字,并请吴大澂双钩,刻板印行。巴尔库和巴里坤都在甘肃西部的边塞,当友人们得知吴大澂可能要派关中拓手张茂功去那里拓碑,都很兴奋,希望能得到精拓。陈介祺的胃口最大,竟开口要一二十纸。吴大澂本人也没有沙南侯获碑拓片,他浸染金石学多年,深知此碑的价值和友人们对这些碑刻的渴望。所以,他在接到陈介祺的信后,于同年腊月十八日回信中说:「[西北]自遭回劫,古刻销磨不少。按临郡邑,有司呈送碑拓类多常品,纸墨麤恶,不足以呈鑑赏。沙南侯获刻石及敦煌、仓颉、石门颂各种,当觅良工精拓,陆续寄呈。」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