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专利才能拥有突破22K的竞争力(第三版)(附补充试题光碟)

懂专利才能拥有突破22K的竞争力(第三版)(附补充试题光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专利
  • 知识产权
  • 创新
  • 竞争力
  • 职业发展
  • 技能提升
  • 考研
  • 专利工程师
  • 实务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生活化的题材来介绍『专利』,并引用一些小故事让读者了解『发明与专利制度』的重要性,加深对专利权的印象。作者亦期待能以此书协助读者具备专利基本知能,进而提升竞争力,摆脱22K的困境,进而开创美好的人生。 本书适合各大专院校及相关工程师使用,是一本具有学习及参考价值之专业用书

本书特色

  1.作者汇整十余年的研发、竞赛与教学经验,期待能以本书协助读者具备专利基本知能,提升自我竞争力,摆脱22K的困境。

  2.本书列举许多浅显易懂的案例说明,可供初学或已从事研发者来参考及防范。

  3.作者分享许多有关专利的相关知识,以问答习作的方式来加深印象。
创新驱动的知识产权实战指南:从理论到应用的全面解析 本书聚焦于专利战略规划、申请实务、无效与诉讼应对,旨在为技术研发人员、企业管理者及知识产权从业者提供一套系统、前沿且极具操作性的实战方法论。 本指南深刻剖析了当前全球技术竞争格局下,专利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们不拘泥于传统的专利法条文梳理,而是将目光投向如何将专利这一法律工具,高效转化为市场壁垒和技术领先优势。本书力求打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提供一套可复制、可执行的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管理框架。 --- 第一部分:专利战略的顶层设计与前瞻布局 1. 市场导向的技术筛选与专利组合构建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如何将企业的中长期商业目标精准地映射到专利布局策略上。我们首先分析了市场空白点识别的技术路线,强调了“以终为始”的研发导向。内容涵盖: 价值密度评估模型: 如何量化一项潜在专利的技术独创性、保护范围和商业转化潜力,避免“数量堆砌”的无效投入。 “护城河”专利群的构建: 不再满足于单一核心专利,而是讲解如何通过专利的纵深布局(从基础发明到改进方案)和横向包围(关联技术领域的交叉覆盖),形成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 技术路线图与专利地图的整合: 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专利地图分析竞争对手的布局热点、技术盲区,并据此指导内部研发资源的投入方向,确保每一次技术迭代都能带来专利优势的巩固。 2. 专利组合的动态管理与价值最大化 专利资产的维护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本章侧重于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专利组合的“瘦身”策略: 探讨了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科学评估并放弃那些保护价值低、维护成本高的“僵尸专利”,优化资源配置。 国际化布局的风险与机遇: 针对“走出去”的企业,详细对比了不同主要经济体(如欧洲、美国、中国、日本)的审查标准差异,指导企业根据目标市场制定差异化的申请策略,避免“一稿多投”的低效能。 许可与转让的商业化路径: 提供了专利组合授权和交叉许可谈判的实战技巧,包括如何准确评估许可费基数、设定保密条款,以及如何利用专利资产进行融资担保。 --- 第二部分:申请文件撰写的精确艺术与实务精进 3. 权利要求书的“法律博弈”艺术 权利要求书是专利的灵魂,决定了保护范围的宽窄与强度。本部分摒弃空泛的法律条文解读,专注于实战技巧的传授: 保护范围的“松紧度”调控: 详细解析了在不同技术领域(如软件、机械、化学)中,如何精准措辞,平衡保护范围的广度与可授权性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了“从属权利要求”的有效构建,确保即使核心保护被突破,仍有次级保护网作为支撑。 说明书的“证据链”构建: 强调说明书不仅是公开技术的文本,更是未来应对无效、侵权诉讼的“证据库”。讲解了如何通过实施例的充分记载,预先锁定解释的有利范围,并有效对抗“教导不充分”的无效主张。 审查意见的策略性答复: 梳理了审查员常见的质疑类型(如新颖性、创造性、可实施性),并提供了基于案例的、具有说服力的答复框架,包括如何有效使用证据文件、如何进行技术区分,以及何时需要进行“有保留的修改”。 4. 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的特殊挑战 面对快速迭代的数字技术,本章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纯粹思想”与“具体实现”的界限: 针对当前各国专利局对商业方法和纯粹算法保护的趋严态势,指导申请人如何将抽象的AI模型转化为具有具体技术贡献的硬件/软件结合方案。 数据处理的专利化路径: 探讨了如何将被认为是“现有技术”的数据预处理、训练过程等环节,转化为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步骤,从而获得授权。 --- 第三部分:专利生命周期中的防御与进攻(无效与维权实务) 5. 专利无效程序的攻防策略 无效程序是检验专利质量的试金石。本部分侧重于从实战角度解析无效的申请与防御: 无效宣告请求的“靶向打击”: 教授如何进行高效的现有技术检索,筛选出最有可能推翻目标专利的证据组合,并构建“组合无效”的论证逻辑。 应对无效的“补强”技术: 详细指导在面对无效挑战时,如何通过有限的修改(如将权利要求限定于特定的实施例)来挽救专利的生命力,同时规避因修改而带来的权利要求范围缩小风险。 无效程序的策略时间点: 分析在不同司法管辖区(如复审/无效与法院诉讼)中,运用无效程序作为诉讼杠杆的时机选择。 6. 侵权分析与证据固定 从权利人角度出发,确保所持有的专利能有效地转化为经济利益: “三步走”侵权比对法: 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用以比对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案与权利要求书的每一技术特征,确保侵权比对的逻辑严密性。 证据固定与取证策略: 详细讲解在启动法律程序前,如何通过公证购买、现场勘查等方式,及时、合法地固定侵权事实,尤其是在涉及技术秘密和跨境侵权时的取证难点应对。 --- 第四部分:知识产权管理与组织效能提升 7. 研发与知识产权的深度融合 知识产权工作不再是研发完成后的“收尾”环节,而是贯穿于研发全过程的“导航灯”: 嵌入式IPR培训体系: 设计了一套针对不同层级研发人员的IPR培训模块,旨在提高研发人员的“专利意识”和“专利思维”。 IPR与绩效考核的联动: 探讨了如何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研发部门不仅产出高质量的发明,更要产出符合商业战略的专利。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批具备战略眼光、精通实务操作的知识产权领军人才,使他们能够驾驭复杂多变的全球技术竞争环境,确保企业的创新成果得到最坚实、最广泛的法律保护。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CH1 发明的重要认知与专利制度的重要性
1-1 成功与失败只在一念之差
1-2 失传或名留千古
1-3 不断创新研发或血本无归
1-4 善心与黑心
1-5 节省研发所需时间与费用40%
1-6 有效研发与作虚功
1-7 专利资料库是寻找商机的宝库
1-8 专利不是法学院学生的专利
1-9 智慧财产法院与专业法官
1-10 专利师简介
1-11 专利审查官简介
1-12 发明并非天才或拥有高深学识者的专利
1-13 智慧财产培训学院简介
1-14 台湾智慧财产管理规范(TIPS)简介
1-15 智慧财产人员能力认证简介

CH2 专利权概论
2-1 专利权的有效地区(属地主义)
2-2 专利权的种类
2-3 专利权的审查
2-4 专利权的期限
2-5 专利权的授权与转让
2-6 专利权的归属
2-7 专利权的实用性
2-8 专利权的新颖性
2-9 专利权的进步性
2-10 不予专利权的项目
2-11 先申请人主义
2-12 先发明人主义
2-13 国外优先权
2-14 国内优先权
2-15 严格主义、自由主义与折衷主义
2-16 一发明一专利(单一性)原则
2-17 早期公开制
2-18 实体审查申请制
2-19 暂准专利
2-20 进口权(真品平行输入)
2-21 专利权效力不及之事项
2-22 专利权一次耗尽原则
2-23 专利权异动登记制度
2-24 共有专利
2-25 特许实施
2-26 标示义务
2-27 专利应缴费用
2-28 减免专利年费
2-29 侵害专利权的赔偿
2-30 侵害专利权赔偿的确保
2-31 举证责任之逆转
2-32 以举发拖延侵权诉讼之防止
2-33 专业法庭、专业法官与鑑定专业机构
2-34 电子申请
2-35 授权的分类
2-36 好神拖争议评析

CH3 如何成为发明家
3-1 发现需求
3-2 找灵感(需求)的技巧
3-3 寻求可达成该需求的可能方案
3-4 优势与劣势分析
3-5 行销策略、财务规划与创业协助
3-6 国际发明展
3-7 成功商品化的案例
3-8 脑力激盪的迷思
3-9 国家发明创作奖

CH4 回避设计
4-1 文义侵权(全要件原则)
4-2 均等论
4-3 什么是回避设计
4-4 反回避设计(申请专利范围撰写原则)
4-5 撰写多项附属项的注意事项
4-6 再发明
4-7 禁反言
4-8 逆均等
4-9 是否有侵犯专利权的判定流程
4-10 被回避设计的案例

CH5 专利申请书的撰写原则
5-1 不必填写的事项
5-2 本案是否一併申请实体审查的选项
5-3 发明(创作)名称的撰写原则
5-4 申请人的撰写原则
5-5 代理人的撰写原则
5-6 发明(创作)人的撰写原则
5-7 声明事项的撰写原则
5-8 页数、请求项及规费的撰写原则
5-9 外文本撰写原则
5-10 附送书件(说明书)的撰写原则
5-11 附送书件(图式)的撰写原则
5-12 附送书件(申请权证明书)的撰写原则
5-13 附送书件(委任书)的撰写原则
5-14 附送书件(外文说明书)的撰写原则
5-15 附送书件(优先权)的撰写原则
5-16 附送书件(寄存)的撰写原则
5-17 附送书件(影响国家安全)的撰写原则
5-18 附送书件(其他)的撰写原则

CH6 专利说明书的撰写原则
6-1 不必填写的事项
6-2 发明名称的撰写
6-3 摘要的撰写
6-4 指定代表图的撰写
6-5 化学式的撰写
6-6 发明说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撰写
6-7 发明说明—先前技术的撰写
6-8 发明说明—发明内容的撰写
6-9 发明说明—图式简单说明的撰写
6-10 发明说明—实施范例的撰写
6-11 发明说明—图式元件符号说明的撰写
6-12 生物材料寄存的填写
6-13 序列表的填写
6-14 申请专利范围的撰写
6-15 图式的绘制

CH7 申请专利范围的其他撰写注意事项
7-1 逆均等论
7-2 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
7-3 独立项採用上位概念附属项採用下位概念
7-4 禁反言
7-5 开放性申请专利范围
7-6 封闭性申请专利范围
7-7 开放性连接词「至少包含」对元件数量的影响
7-8 封闭性连接词「系由、、、所组成」对元件数量的影响
7-9 特征式(吉普森氏)写法
7-10 新颖性比对
7-11 进步性比对
7-12 单一性
7-13 分割
7-14 修正申请专利范围

CH8 专利检索
8-1 专利检索的基本认识
8-2 简易检索
8-3 布林检索
8-4 进阶检索
8-5 表格检索
8-6 索引浏览
8-7 分类浏览
8-8 案件状态的查询
8-9 权利异动的查询
8-10 美国专利的查询
8-11 欧洲专利的查询
8-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的查询
8-13 检索结果的分析与应用(专利概况分析)
8-14 检索结果的分析与应用(专利趋势分析)
8-15 检索结果的分析与应用(专利技术强度分析)
8-16 检索结果的分析与应用(技术关联分析图)
8-17 检索结果的分析与应用(技术功效鱼骨图)
8-18 检索结果的分析与应用(技术功效矩阵)
8-19 检索结果的分析与应用(专利家族)
8-20 检索结果的分析与应用(法律状态)

CH9 欧美专利制度值得台湾学习的地方
9-1 美国专利制度的源起与演进
9-2 美国专利的分类
9-3 美国发明专利的新颖性规定
9-4 美国专利可提前审查的规定
9-5 美国专利局的首席审查员
9-6 美国发明专利的暂时性申请
9-7 美国专利对共有专利行使的规定
9-8 美国专利对侵权行为求偿的规定
9-9 美国专利对虚伪标示的规定
9-10 美国专利对共同发明人的认定
9-11 美国专利的发明概念登记
9-12 美国专利对利益回避的规定
9-13 专利合作条约(PCT)
9-14 美国发明人保护法
9-15 欧洲专利局的源起与演进
9-16 欧洲专利的申请与审查
9-17 欧洲专利的新颖性与其他规定

CH10 研发案例
10-1 防盗拷涂料
10-2 撞球桿固定装置
10-3 莲蓬头
10-4 胃视镜
10-5 拼组式之桌子
10-6 跷跷板能量转换装置
10-7 使小偷现形的方法
10-8 蛋糕切取器
10-9 可撕胶带之专利攻防

CH11 商标权概论
11-1 商标的种类、功用与定义
11-2 商标的申请与审查
11-3 商标权的异动与变更
11-4 不准商标的规定
11-5 商标权的效力

CH12 营业秘密概论
12-1 营业秘密的功用与定义
12-2 营业秘密的归属
12-3 营业秘密的侵害与赔偿
12-4 限制离职员工的禁(竞)业条款

CH13 着作权概论
13-1 着作权的范围与定义
13-2 着作权的归属
13-3 着作权的期限
13-4 不算侵犯着作权的情况
13-5 其他常见的着作权问题

附录 参考资料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懂專利才能擁有突破22K的競爭力(第三版)(附補充試題光碟)」的書名,實在太有現場感了!「22K」這個數字,相信很多台灣的求職者和在職者都不陌生,它代表著一個薪資的門檻,也隱含著職場競爭的壓力。而「專利」這個詞,雖然聽起來有點門檻,但它絕對是創新、研發、以及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我一直認為,在現今這個強調知識經濟和科技創新的時代,專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家公司如果沒有足夠的專利佈局,很容易在市場競爭中被邊緣化,甚至面臨侵權的風險。而對於個人來說,如果能夠深入了解專利,並將其應用於自己的工作,不僅能夠提升個人的專業價值,更能為自己的職涯發展開闢新的道路。 對於這本「第三版」,我非常好奇它在內容上是否能與時俱進。畢竟,科技日新月異,專利法規和實務操作也在不斷演進。例如,在新的技術領域,像是生物科技、綠能、或是人工智慧的發展,專利申請和保護的重點是否有所不同?書中會不會提供一些更貼近現狀的案例分析,讓我們了解如何在這些新興領域中,運用專利來建立競爭優勢? 而且,還附帶「補充試題光碟」,這點非常吸引我。一般來說,專利相關的知識可能比較理論化,如果沒有實際的練習,很容易學了就忘。我猜這張光碟裡可能會有互動式的練習題,或者是一些實戰案例的分析,可以讓我們動手去練習、去思考,加深對專利概念的理解。對於我這種偏好實踐型學習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一大福音。 總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真正地幫助我,不僅是「懂」專利,更能「運用」專利,在我的專業領域裡,擁有更強的競爭力,突破現有的薪資和職涯瓶頸。

评分

「懂專利才能擁有突破22K的競爭力(第三版)(附補充試題光碟)」,這個標題真的太直接,也太點出台灣社會許多人的痛點了。22K,這個數字對很多人來說,不僅是薪水,更是一種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一種想要擺脫卻又難以擺脫的困境。而「專利」,這個詞,或許對許多非專業人士來說,聽起來很遙遠,很學術,但它卻是創新和價值的核心。 我總覺得,在快速變動的時代,很多時候我們的工作價值,不只在於執行力,更在於我們能為公司帶來多少獨特的、有價值的東西。而專利,就是將這些獨特價值,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並且賦予它保護和市場競爭的意義。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重複模仿,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專利,那我們的薪資待遇,自然也很難有突破性的成長。 這本書的「第三版」,表示它已經累積了不少經驗,並且隨著時代的進步在不斷地修正。我很好奇,這一次的改版,是不是針對現今台灣的產業環境,例如中小企業的專利佈局,或是新創公司如何透過專利爭取投資,有更深入的探討?書中會不會有一些真實的案例,讓我們看到,別人是如何運用專利,在艱難的市場中找到生存空間,甚至逆轉勝的? 另外,那個「補充試題光碟」的設計,真的非常貼心。很多人學習新事物,如果只是看書,很容易覺得枯燥,或是學了之後不知道如何應用。我猜這張光碟裡,應該會有像是填空題、選擇題,甚至是一些模擬的案例分析,讓我們可以藉由練習,來檢驗自己對專利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於我這種比較喜歡透過實踐來學習的人來說,這絕對是讓學習事半功倍的關鍵。 總而言之,我對這本書充滿了期待,希望它能幫助我,不僅是了解專利的「是什麼」,更能學會專利的「怎麼用」,讓我在職場上,能夠真正地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競爭力」,不再被「22K」的數字所限制,而是能夠開創出更廣闊的未來。

评分

喔,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很硬派!「懂專利才能擁有突破22K的競爭力」,看到「22K」馬上聯想到台灣職場薪資的那個門檻,很有切身感。我本身就是在科技業打滾的,每天都在跟各種技術、市場、競爭者搏鬥,真的覺得專利這個東西,聽起來好像很遙遠,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是決定公司能不能立足、個人能不能往上爬的關鍵。 尤其現在這個時代,資訊爆炸,技術更新的速度快得嚇人,如果沒有好好掌握自己公司的研發成果,把它們轉化成專利,那等於是把自己的努力成果拱手讓人。而且,想想看,當我們辛辛苦苦研發出來的技術,被別人搶先申請了專利,那我們之前做的所有努力不就付諸流水了?更不用說,一個強而有力的專利組合,絕對是公司在談判、合作、甚至併購時的籌碼。 所以,雖然我還沒機會拜讀這本「第三版」,但光看書名,就覺得它應該是為我們這種身處第一線的科技人量身打造的。我很好奇,書中是不是會深入淺出地解釋,什麼樣的技術才具有專利價值?申請專利的流程會不會講得很清楚?還有,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專利來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是透過佈局、迴避,還是攻擊?這些都是我非常想知道的。 而且,還附有「補充試題光碟」,這點真的很貼心。畢竟,理論聽再多,如果沒有實際練習,也很難融會貫通。我猜光碟裡應該會有不少案例分析,或是模擬的專利撰寫練習,讓我們可以實際操作,加深理解。對於我這種每天行程滿檔的上班族來說,這種「動手做」的學習方式,絕對比單純看書來得有效。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在專業領域上,真的「擁有突破22K的競爭力」,不只是薪資,更是專業上的深度和廣度。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懂專利才能擁有突破22K的競爭力(第三版)(附補充試題光碟)」,光聽就讓人覺得很有份量,也很實際。台灣目前的就業市場,相信大家心裡都有數,「22K」這個數字,不只是一個薪資級距,更像是很多人進入職場時,一個有點無奈的起點,或者是想要努力超越的目標。而「專利」,這個詞聽起來有點專業,但它其實跟每一個創新、每一個產品、每一個技術的價值都息息相關。 我一直覺得,在我們這個世代,光是埋頭苦幹,技術做得再好,如果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研發成果,如何用專利來鞏固自己的市場地位,那種辛苦就很容易被別人輕易地複製。尤其是在科技業,競爭如此激烈,一個好的專利,可能就是公司能夠在市場上屹立不搖的關鍵。對個人來說,了解專利,知道如何為自己的工作成果爭取應有的權益,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本「第三版」的出現,表示它已經經過了市場的考驗,並且不斷地更新和進化。我很好奇,這次的更新,針對台灣目前的產業發展趨勢,像是電子科技、生技醫療、或是其他新興產業,是否有更具體的闡述?書中會不會分享一些在台灣本土的專利申請和佈局的實際經驗,讓我們這些在地讀者,能有更貼近的參考價值? 而且,「附補充試題光碟」這個附加價值,真的非常吸引人!我猜這張光碟裡,應該會有像是模擬專利申請的流程、或是實際案例的分析練習,讓我們在學習理論的同時,也能夠動手實踐,真正地將知識內化。對於那些想要進入專利領域工作,或是想提升自己在專利方面的專業技能的人來說,這種「學以致用」的設計,絕對是大大加分。 總之,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提供給我,不只是理論上的知識,更是一種能夠實際應用在職場上的「競爭力」,幫助我在職場上,能夠真正地「突破」目前的困境,達到我理想的目標。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懂專利才能擁有突破22K的競爭力(第三版)」確實非常吸引人,尤其對於剛進入職場的年輕朋友們,或是正在尋求職涯突破的專業人士來說,非常有啟發性。「22K」這個數字,在台灣社會的薪資議題上,總是一個讓人感嘆的數字,也因此,當書名將「專利」與「突破22K」連結在一起時,自然會引起廣泛的關注。 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我們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跟實際職場的需求,總是有那麼一點落差。特別是像專利這種,聽起來專業、複雜,但又跟商業競爭息息相關的領域。很多時候,我們只知道專利很重要,但具體要怎麼「懂」,怎麼「用」,甚至是怎麼「申請」,就一竅不通了。這本書如果能把這些複雜的概念,用台灣讀者更能理解的方式呈現,那就太棒了。 我特別好奇的是,這本「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礎上,又做了哪些更新?專利法規是不是有新的修訂?或者,針對最新的產業趨勢,例如AI、大數據、物聯網這些領域,是不是有更深入的探討?書中會不會分享一些實際的成功案例,讓我們看到,別人是如何透過專利佈局,在市場上取得先機,甚至扭轉乾坤的? 而且,那片「補充試題光碟」,聽起來就很實用。我想裡面應該會有一些練習題,讓我們可以檢驗自己對專利知識的理解程度。或許還有一些案例研究,引導我們去思考,如果遇到類似的狀況,該如何運用專利策略。對於需要考取相關證照,或是想要在工作上展現專業能力的人來說,這種額外的資源,絕對是加分項。 總之,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很高,希望它能填補我在專利知識上的空白,讓我能夠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不再只是「埋頭苦幹」,而是能夠「聰明地競爭」,真正地「突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