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

职业安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职业安全
  • 安全生产
  • 风险管理
  • 事故预防
  • 劳动保护
  • OHSAS18001
  • ISO45001
  • 安全培训
  • 应急预案
  • 工伤保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理论与实务并重;各章内容从说明所需了解之安全卫生知识及理论开始,让读者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后,再汇整介绍相关之法令规范,引导读者深入透视法规条文之立法目的及其用意。

本书特色

  一、汇整我国现行劳动政策、劳动行政及其组织架构之最新资讯;一书在手,即能掌握当前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政策之发展重点及趋势。

  二、本书以「解析法」说明如何阅读法规条文,并且详述法规内容编排方式、各种规章之分类等基本观念;使读者于阅读各种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时,皆能举一反三,精确了解各条文之陈述与立意。

  三、本书理论与实务并重;各章内容从说明所需了解之安全卫生知识及理论开始,让读者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后,再汇整介绍相关之法令规范,引导读者深入透视法规条文之立法目的及其用意。

  四、各章范例及习题依近三年「职业安全管理师」、「职业卫生管理师」、「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员」之学科及术科检定题目设定题型;对有意从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读者而言,本书亦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工具书。
 
《古韵流光:宋代文人生活与审美探微》 书籍简介 《古韵流光:宋代文人生活与审美探微》是一部深入剖析宋代士大夫阶层日常生活、精神世界及其审美旨趣的学术性著作。全书以细腻的笔触和扎实的史料考证,重构了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文化群体——宋代文人。本书旨在超越传统上对宋代文学、艺术成就的简单罗列,而是着力探究支撑这些成就的社会结构、私人情境以及他们如何将日常生活提升至一种具有高度自觉性的审美实践之中。 第一章:士人的崛起与身份重塑 本章首先追溯了宋代文人阶层形成的社会基础。通过对科举制度的演变、印刷术的普及以及城市经济的兴起进行梳理,展现了宋代“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如何为文人阶层的兴盛提供了制度保障。重点分析了文人身份的复杂性——他们既是朝堂的官员,又是诗酒唱和的雅士。这种身份的交织,使得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成为一种公开展示的“表演”,深刻影响了他们对自我与世界的认知。我们审视了“士”的自我期许,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与他们在具体政治实践中的挣扎与妥协。 第二章:一室之乾坤:宋代文人的居所与陈设 室内陈设不再仅仅是物质的堆砌,而是文人“心性”的外化。本章聚焦于宋代文人的书斋、厅堂乃至园林的一角。我们详细考察了文人对家具的品味,从“瘦、透、漏、奇”的宋式家具审美,到对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极致追求。通过对传世书画、墓志铭及私人信件中对居所环境的描述,复原了他们如何营造一个既能沉思静悟,又能款待宾朋的“精神避难所”。尤其深入探讨了“一炉香、一盏茶”所代表的日常仪式感,揭示了宋人如何在日常琐碎中捕捉永恒之美。 第三章:诗酒风流下的精神慰藉:宋人的交游网络 宋代文人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错综复杂的社交网络。本书第三章细致描绘了文人之间的交往方式。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政治联盟,更是一种建立在共同审美趣味和哲学认同基础上的精神契合。从“清谈”的艺术(对义理、时局的深入探讨),到“唱和酬答”的文学规范,再到“击壤而歌”的田园之乐,展现了他们如何通过相互砥砺来维护自身的文化纯洁性。对苏轼与黄庭坚、欧阳修与王安石等核心圈子的交往模式进行个案分析,揭示了友谊在政治高压下的支撑作用。 第四章:雅集的仪式:吃茶、赏石与焚香的审美哲学 本章是全书对宋代生活美学最核心的探讨部分。我们不再将“点茶”“插花”“挂画”“焚香”视为孤立的技艺,而是将其整合进一种系统的审美哲学中。 茶道与禅意: 深入研究了宋代点茶技艺的兴盛,不仅仅关注于“斗茶”的输赢,更着重于“悦心”的过程。分析了茶道中对“寂静”与“当下”的强调,如何与禅宗思想相互渗透,成为文人日常修行的途径。 供石的沉思: 对奇石、怪石的鉴赏热潮进行了文化溯源。一块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如何从自然物被赋予了人格化的意义?它象征着文人对“拙朴天真”的向往,以及对被人工雕琢的现实世界的疏离。 香气的空间: 焚香活动被视为一种“无形之艺”。本书探讨了不同香料的象征意义,以及香气如何在无声无息中构建起一个与喧嚣尘世相隔绝的嗅觉空间,帮助文人达到心境的平和。 第五章:山水之间:游历的意义与“物我两忘”的境界 宋代文人对山水的痴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书将他们的游历行为视为一种主动的文化实践,而非简单的观光。分析了他们对“名山大川”的符号化解读,以及“小中见大”的审美倾向。重点阐述了他们如何通过对山水意境的描摹(无论是绘画还是诗词),来寻求“物我两忘”的哲学境界。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李清照在自然中寻求个体抒解的两种情感表达,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山水在文人心中的双重功能性。 第六章:闲暇的生产力:艺术创作与日常的辩证关系 宋代文人通过艺术创作来消解官场上的失意与时间的流逝。本章的核心在于论证“闲”并非“无事”,而是“创造的间隙”。详细分析了“写生”与“写意”的转变,探讨了书法中的笔意如何被视为一个人精神状态的“即时记录”。我们考察了宋人对“自然天成”的推崇,如何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力求平淡中见深意,看似不经意间流露出深厚的学养与人生体验。 总结:永恒的余韵 本书最后总结了宋代文人生活审美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指出他们所构建的这种精致、内敛、注重个体精神体验的生活范式,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难以逾越的审美高峰。他们的生活哲学,至今仍为现代人提供了平衡物质追求与精神富足的参照系。 本书特点: 多维交叉研究: 综合运用社会史、物质文化史、艺术史和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史料扎实: 大量引用《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私人笔记、诗文集中的细节描述。 视角独特: 关注“生活细节”而非宏大叙事,力求还原一个鲜活、可触碰的宋代士大夫群像。 本书适合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美学思想、艺术史有浓厚兴趣的读者,以及专业研究宋代历史的学者。它提供了一个理解宋代文化繁荣背后“人”的故事的独特窗口。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1章 我国劳动政策与劳动行政
1.1 前 言
1.2 我国劳动政策
1.3 劳动行政与劳动法令
1.4 各级劳动行政主管机关
1.5 结 语

第2章 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概要
2.1 前 言
2.2 有关于阅读法规条文之基本常识
2.3 法规之格式与架构
2.4 法令规章类别
2.5 与职业安全卫生法有关之法规群

第3章 职业安全卫生法
3.1 前 言
3.2 职业安全卫生法之内容重点
3.3 结 语

第4章 职业安全卫生法施行细则
4.1 前 言
4.2 职业安全卫生法施行细则之内容重点
4.3 结 语

第5章 职业灾害之雇主责任与劳工权益
5.1 前 言
5.2 职业灾害之定义与认定
5.3 职业灾害之雇主责任
5.4 承揽人之职业灾害责任
5.5 职业灾害劳工之权益与保障
5.6 结 语

第6章 职业安全卫生组织与人员
6.1 前 言
6.2 事业单位内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单位
6.3 事业单位内之职业安全卫生委员会
6.4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第7章 安全卫生检查
7.1 前 言
7.2 自动检查之内容
7.3 自动检查之执行
7.4 劳动检查机构与代行检查机构
7.5 劳动检查法及其施行细则
7.6 劳动检查方针
7.7 危险性工作场所之审查或检查
7.8 结 语

第8章 职业安全卫生教育训练
8.1 前言
8.2 职业安全卫生业务主管安全卫生教育训练
8.3 营造业职业安全卫生业务主管安全卫生教育训练
8.4 劳工安全卫生管理人员教育训练
8.5 劳工作业环境测定人员安全卫生教育训练
8.6 施工安全评估人员安全卫生教育训练
8.7 制程安全评估人员安全卫生教育训练
8.8 高压气体作业主管安全卫生教育训练
8.9 营造作业主管安全卫生教育训练
8.10 有害作业主管安全卫生教育训练
8.11 具有危险性机械操作人员安全卫生教育训练
8.12 具有危险性设备操作人员安全卫生教育训练
8.13 特殊作业安全卫生教育训练
8.14 劳工健康服务护理人员教育训练
8.15 急救人员安全卫生教育训练
8.16 一般安全卫生教育训练
8.17 安全卫生在职教育训练
8.18 教育训练之实施

第9章 职业灾害调查与处理
9.1 前 言
9.2 灾害调查与分析
9.3 职业灾害统计
9.4 职业灾害报告

第10章 一般工作场所之安全卫生设施及标示
10.1 前 言
10.2 厂房结构
10.3 通 道
10.4 工作空间
10.5 局限空间
10.6 照 明
10.7 通风及换气
10.8 温度及湿度
10.9 物料搬运
10.10物料储存
10.11坠落、飞落灾害之预防
10.12爆炸及火灾之防止
10.13卫生及清洁设备
10.14安全卫生标示之设置

第11章 锅炉及压力容器安全规则
11.1 前 言
11.2 锅 炉
11.3 压力容器
11.4 不适用本规则之锅炉或压力容器
11.5 结语

第12章 危险性机械
12.1 前 言
12.2 起重升降机具之荷重及移动速度
12.3 固定式起重机操作安全规定
12.4 移动式起重机操作安全规定
12.5 人字臂起重桿操作安全规定
12.6 升降机操作安全规定
12.7 营建用提升机操作安全规定
12.8 简易升降机操作安全规定
12.9 吊笼操作安全规定
12.10吊挂用具安全规定
12.11起重升降机具之一般性安全规定
12.12其他相关规定
12.13危险性机械操作人员安全训练

第13章 机械危害与安全防护
13.1 前 言
13.2 机械伤害的种类
13.3 机械发生危害的部位
13.4 机械安全防护的类型
13.5 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方法
13.6 机械设备器具安全标准

第14章 轻便手工具及动力工具的使用
14.1 前 言
14.2 轻便工具的使用原则及管理
14.3 各种手工具使用要领
14.4 轻便动力工具之安全守则

第15章 工业用机器人危害预防
15.1 前 言
15.2 机器人的种类
15.3 机器人在工业上的应用
15.4 机器人的危害
15.5 工业用机器人危害预防标准

第16章 危险性工作场所之审查与检查
16.1 前 言
16.2 本办法之用词定义
16.3 危险性工作场所之分类及审检类别
16.4 各类工作场所申请审查或检查所需资料及事项
16.5 各类工作场所之审检资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對《職業安全》這本書的評價,可以用「全面性」來形容。它並沒有局限在某個特定的行業或某個特定的風險,而是從一個非常宏觀的視角,探討了職業安全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作者在書中,不僅涵蓋了傳統的工業安全、化學品安全,更將觸角延伸到了金融安全、資訊安全、甚至是心理安全等更廣泛的領域。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數據安全」的論述,印象深刻。在現今這個數據爆炸的時代,如何保護企業和個人的敏感數據,防止被濫用或洩漏,已經成為職業安全中不可忽視的一環。作者提出的風險評估和預防措施,都極具參考價值。書中還深入探討了「應急管理」的重要性。作者強調,完善的應急預案,以及定期的演練,能夠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保護人員的安全。這讓我意識到,安全管理並不僅僅是預防,更包括了如何有效地應對危機。此外,書中對「國際標準」和「最佳實踐」的介紹,也讓我受益匪淺。作者引用了許多國際通用的安全標準和規範,並分析了它們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應用情況。這讓我能夠從一個更廣闊的視野,來審視和提升我所在行業的安全水平。總之,這本書為我提供了一個關於職業安全的知識體系,讓我能夠更系統、更全面地理解和實踐安全管理。

评分

這本《職業安全》的書名,一開始讓我有點猶豫,畢竟「職業安全」聽起來像是冰冷的法規和嚴肅的規定,我平常的生活已經夠忙碌,還要被這些條文綁架,好像有點沉重。但翻開第一頁,卻被書中那種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給深深吸引。作者並沒有像教科書那樣枯燥地羅列條款,而是透過一個個真實的案例,深入淺出地剖析了各種潛在的職業風險。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其中關於高空作業的章節,裡面描述了一位老師傅,即便經驗老道,也曾因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疏忽,差點釀成大禍。書中不僅點出了可能發生的危險,更重要的是,它闡述了建立完善的安全意識和操作流程的重要性。這不只是保護勞工的生命安全,更是對其家庭的責任,對社會的貢獻。我記得作者提到,一個安全的職場,能夠讓員工更專注於工作,提升效率,降低損耗,這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也是極其划算的投資。這讓我重新思考了「職業安全」的定義,它不再是冰冷的條文,而是企業永續經營、員工幸福感的基石。書中還探討了許多關於心理健康的議題,現代職場的壓力巨大,焦慮、憂鬱等問題層出不窮,作者用非常細膩的筆法,揭示了這些心理壓力如何與物理風險相互作用,形成更嚴重的安全隱患。我對其中關於「資訊安全」的論述也頗有感觸,現今社會,資訊的流通速度極快,但相對的,資訊洩漏或被不當利用的風險也隨之增加,這在某些行業,如金融、醫療等,更是潛藏著巨大的危機。作者透過案例分析,說明了建立嚴密資訊安全防護的重要性,這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更牽涉到企業的信譽和客戶的信任。總體而言,這本書為我打開了一扇新的視角,讓我對「職業安全」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不再是避之唯恐不及的負擔,而是積極追求的目標。

评分

老實說,我對《職業安全》這本書,一開始抱持著很高的期待,又帶著一點點的懷疑。我常聽一些從事建築、製造業的朋友抱怨,公司常常把安全規定說得天花亂墜,但到了現場,卻是另一回事。所以我很想看看,這本書能不能真正地說出我們的心聲,提供一些真正有用的建議。出乎意料的是,這本書的內容,遠遠超出了我原本的想像。它並沒有停留在空泛的理論,而是深入剖析了「企業責任」與「員工權益」之間的微妙關係。作者透過大量的案例研究,揭示了許多企業為了節省成本,而犧牲員工安全的情況,並嚴厲譴責了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我對書中關於「職業病」的論述印象特別深刻,作者詳細介紹了各種常見的職業病,例如長期接觸化學物質導致的呼吸道疾病、長時間重複性動作導致的肌腱炎等等,並且強調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重要性。這讓我意識到,職業安全不僅僅是預防意外,更是保護員工的長期健康。書中還探討了「工會」在推動職業安全中的積極作用,作者強調了工會作為勞工代表,能夠與企業進行有效的協商,爭取更好的安全條件。這讓我看到了一線工人能夠透過集體力量,改變現狀的希望。此外,書中對「法律法規」的介紹,也更加具體和務實,它不僅列舉了相關的法律條文,更重要的是,它分析了這些法律法規在實際執行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有效利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權益。總體來說,這本書不僅是一本關於職業安全的知識寶庫,更是一本充滿力量的呼籲,它激勵我,也鼓勵所有勞工,勇敢地為自己的安全和權益發聲。

评分

對於《職業安全》這本書,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前瞻性」。在現今快速變遷的社會,許多我們過去未曾想過的工作型態和產業不斷出現,而這些新興的職業,往往伴隨著我們還未充分理解的安全風險。作者在書中,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並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我特別欣賞書中關於「遠距工作」安全議題的論述。隨著越來越多人選擇在家辦公,家庭環境的安全性、網路安全、以及長期的健康問題,都成為新的挑戰。作者提出的建議,例如如何規劃居家辦公空間、如何確保網路隱私、以及如何維持規律的作息,都非常實用。書中還探討了「人工智慧」和「自動化」對職業安全帶來的影響。雖然這些技術能夠提高效率,但也可能帶來新的風險,例如人機協作的誤判、設備故障的應變等等。作者對這些潛在風險的預測和分析,讓我感到非常警醒。此外,書中對「綠色職業」和「永續發展」的探討,也讓我印象深刻。作者認為,在追求環境友善的同時,也要關注從業人員的職業安全,例如太陽能板安裝、風力發電機維修等工作,都可能面臨特定的安全挑戰。這本書讓我明白,職業安全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演進的議題,我們需要保持警惕,不斷學習,才能應對未來的挑戰。

评分

坦白說,剛拿到《職業安全》這本書的時候,我抱持著一種「看看就好」的心態。畢竟我在這個行業也摸爬滾打十幾年了,自認為對各種潛在危險都瞭若指掌,各種安全規定更是早已耳熟能詳。沒想到,書裡面探討的內容,卻是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甚至可以說是顛覆了我過去的一些認知。作者在書中,並沒有著重於我們平常理解的那種「硬性」的安全措施,例如佩戴安全帽、設置護欄等等,而是將重點放在了「軟性」的安全管理,像是溝通、培訓、文化建設這些方面。我特別欣賞書中關於「安全文化」的篇章,它強調了安全並不是某個部門的責任,而是需要滲透到公司的每一個角落,成為每一位員工的共同價值觀。書中舉了一個例子,說明一個強調「報告錯誤」而非「懲罰錯誤」的公司,反而能更有效地識別和解決潛在的安全隱患。這點讓我深思,我們過去是不是太過於強調懲罰,反而讓員工因為害怕犯錯而隱藏問題?書中還深入探討了「人因工程」在職業安全中的應用,這是我過去比較忽略的一個環節。作者透過圖文並茂的方式,解釋了如何根據人體工學原理,優化工作環境和工具,從根本上減少因設計不當而引發的傷害。例如,辦公桌的高度、椅子的支撐性、螢幕的擺放角度,這些看似細節的地方,卻能對員工的長遠健康產生巨大的影響。我還發現,書中對於「新興職業」的安全風險也有獨到的見解,像是無人機操作員、程式設計師等,這些新興行業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衍生出一些我們過去沒有意識到的安全挑戰,作者對此的分析,非常具有前瞻性。這本書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原來職業安全可以從這麼多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實踐,不再是單純的「防火防盜防師傅」,而是更系統、更人性化的管理。

评分

這本《職業安全》讓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的「實用性」。書中的內容,並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提供了大量具體的、可操作的建議,讓我在日常工作中就能夠應用。作者在書中,用非常清晰的邏輯,將複雜的安全知識,分解成一個個易於理解的步驟。我特別欣賞書中關於「工具和設備安全」的章節。作者詳細介紹了各種工具和設備在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後的檢查和維護要點,並且強調了正確使用工具的重要性。這讓我意識到,許多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書中還提供了很多關於「個人防護裝備」的選擇和使用建議。作者不僅列舉了不同類型的防護裝備,更重要的是,它分析了在不同工作環境下,應該如何選擇最適合的防護裝備,以及如何正確地佩戴和保養。這讓我能夠更科學地保護自己。此外,書中對「安全標識」和「警示語」的討論,也讓我印象深刻。作者強調了清晰、醒目的安全標識,對於及時提醒人們注意潛在危險的重要性,並且提供了一些設計安全標識的原則和技巧。這讓我在日常工作中,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識別各種安全提示。總體而言,這本書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用循循善誘的方式,教導我們如何在工作場所中,保護好自己,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评分

說實話,在收到《職業安全》這本書之前,我並沒有特別在意這個主題。畢竟,我在一家中小型科技公司上班,工作內容相對單純,認為「職業安全」離我有點遙遠,像是屬於工業區的議題。但當我翻開這本書,我才發現,原來職業安全,早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我每天使用的電腦、我坐的辦公椅,都可能潛藏著「安全」的考量。作者以一種非常輕鬆幽默的筆觸,將複雜的安全觀念變得非常容易理解。書中關於「人體工學」的介紹,更是讓我大吃一驚。我一直以為,只要坐姿端正就好,沒想到作者詳細解釋了,不同高度的桌子、不同角度的螢幕,對我們的頸椎、腰椎,甚至是視力,都會產生長期的影響。書中甚至提供了很多簡單易行的改善建議,像是如何調整螢幕的高度、如何選擇合適的椅子,讓我受益匪淺。我還特別喜歡書中關於「心理安全」的論述。作者強調,一個能夠讓員工感到安心、被尊重的職場環境,更能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和工作熱情,進而降低因壓力過大而產生的安全風險。這讓我意識到,原來「心理健康」和「生理安全」是相輔相成的。此外,書中對於「資訊安全」的討論,也讓我受益良多。在現今網路時代,資訊的洩漏和詐騙層出不窮,作者用生動的案例,提醒我們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如何辨別網路陷阱,這對我這種經常接觸網路的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提醒。總之,這本書讓我對「職業安全」有了全新的認識,它不再是冰冷的條文,而是貼近我們生活、關乎我們身心健康的實用知識。

评分

在閱讀《職業安全》之前,我對這個主題的理解,大多停留在一些新聞報導裡看到的、或是公司例行會議上聽到的零碎資訊。總覺得「職業安全」離我的生活有點遠,好像是專門給從事高風險行業的人士準備的。但這本書,卻以一種非常貼近生活的方式,打破了我原有的觀念。書中並沒有出現艱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描繪了各種我們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隱患。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情緒管理」與「工作安全」之間關聯的論述。作者指出,當一個人處於焦慮、壓力過大的狀態時,判斷力和反應能力都會下降,這極有可能導致意外的發生。這讓我聯想到自己有時工作壓力大的時候,確實會變得比較粗心大意,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照顧好自己的情緒,也是保障工作安全的重要一環。書中還探討了「環境因素」對職業安全的影響,像是光線不足、噪音過大、空氣品質不良等,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問題,卻能對員工的健康和工作效率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作者提出了許多簡單易行的改善建議,讓我能夠在自己的工作環境中,嘗試做出一些小小的調整。此外,書中關於「人際溝通」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也讓我受益匪淺。作者強調,良好的溝通能夠促進資訊的及時傳遞,有效預防誤解和衝突,從而降低安全風險。這本書讓我明白,職業安全並不是一個單獨的議題,而是與我們的工作、生活、情緒,甚至人際關係都息息相關。它提供了一個更加全面、立體的視角,讓我能夠從根本上重視和實踐職業安全。

评分

坦白說,我對《職業安全》這本書的評價,絕對是超出我的預期的。我原本以為這只是一本關於法規條文的工具書,但翻開之後,我才發現它更像是一部關於「人」的故事集,關於我們在工作中如何保護自己,又如何關懷他人。作者在書中,並沒有刻意去羅列冗長的法條,而是透過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案例,深入淺出地闡述了職業安全的複雜性和重要性。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職場霸凌」與「工作安全」之間關聯的論述,印象特別深刻。作者指出,一個充滿壓迫和歧視的職場環境,不僅會嚴重損害員工的身心健康,更會間接增加意外事故發生的機率。這讓我意識到,真正的職業安全,不僅僅是物理上的安全,更是心理上的安全。書中還探討了「多元化」與「包容性」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作者強調,一個尊重差異、包容多元的職場,更能匯聚不同的智慧和經驗,從而發現和解決潛在的安全隱患。這讓我看到,安全管理也可以是充滿人性化的。此外,書中對「永續發展」與「職業安全」之間的連結,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作者認為,一個對員工安全負責的企業,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的發展。這讓我意識到,職業安全不僅僅是企業的義務,更是其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總體而言,這本書讓我對職業安全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再僅僅是規則的遵守,更是對生命價值的尊重,對未來責任的承擔。

评分

這本《職業安全》的問世,對我個人而言,無疑是一場及時雨。身為一個在第一線長期與各種機械設備打交道的技術人員,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潛在的危險,儘管公司有著嚴格的安全培訓和規定,但很多時候,這些規定往往只是流於形式,並沒有真正深入人心。然而,這本書卻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深度,探討了「預防」的重要性。作者沒有停留在事後諸葛亮的階段,而是深入分析了各種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其中關於「連鎖反應」的理論,讓我茅塞頓開。書中用大量的篇幅,剖析了從一個微小的疏忽,如何一步步演變成一場災難,這讓我深刻意識到,每一個看似不重要的細節,都可能成為導火線。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風險評估」的論述印象深刻。作者提供了一套系統性的方法,教導我們如何識別、分析和評估潛在的風險,並且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這不僅僅是管理者的事情,更是每一位身處工作崗位的人都應該具備的能力。書中還強調了「持續改進」的理念,它告訴我們,安全不是一蹴可幾的,而是需要不斷地學習、反思和調整。我還被書中關於「緊急應變」的章節所吸引,裡面詳細介紹了各種緊急情況下的應對措施,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緊急聯絡網絡,這在實際操作中,絕對是生死攸關的知識。更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書中對「勞資協商」在安全議題上的角色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這讓我看到了勞資雙方合作,共同維護職場安全的美好前景。總之,這本書不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啟發書,它用精闢的論述和真實的案例,讓我對職業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更有信心去面對工作中的挑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