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贝.杨笙经典童话:姆米系列全集(全新翻译,《姆米与大洪水》中文版首次问世【百年纪念限量书盒】)

朵贝.杨笙经典童话:姆米系列全集(全新翻译,《姆米与大洪水》中文版首次问世【百年纪念限量书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Tove Jansson
图书标签:
  • 童话
  • 姆米
  • 芬兰文学
  • 儿童文学
  • 绘本
  • 杨笙
  • 经典
  • 全集
  • 限量版
  • 大洪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芬兰人一生必读童书全球孩子与成人的共同记忆
  享誉国际的童话大师朵贝.杨笙最经典的笔下角色
  全世界的童话经典「姆米系列」  
  
  ★全新译本精致插图★
  ★唯一绘本《姆米与大洪水》中文精装版首度问世★
  ★8部姆米故事+1部双色精装绘本+独家2016-2017姆米年历+伴读手册★
  
  ◆限量书盒丰富内容
  《姆米与大洪水》《姆米一家与魔法帽》
  《姆米谷彗星来袭》《姆米谷的小寓言》
  《姆米一家的疯狂夏日》《姆米的冬季探险》
  《姆米爸爸的冒险故事》《姆米爸爸航海记》
  《姆米谷的奇妙居民》 《2016-2017珍藏姆米年历》 《专家解说姆米系列伴读手册》
  
  在与世隔绝的姆米谷里,住着姆米一家人:勇敢单纯的姆米托鲁、温柔又值得信赖的姆米妈妈、总是思考深奥哲学的姆米爸爸。除此之外,还有各具特色的好朋友们,像是顽皮捣蛋的米妮、喜好孤独与流浪的旅人司那夫金、爱美的司诺克小姐……。
  
  春天,是最适合在花园野餐以及出外冒险的季节。姆米托鲁和伙伴们从冬眠中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司那夫金及史尼夫一起上山探险!他们在山顶上发现了奇怪的黑色大礼帽,开心的带了回家。没想到,帽子对整座姆米谷施展了法术,陆续发生奇怪的事情!夏天则是容易有大水灾发生的时节,姆米一家发现洪水飘来的神奇房屋,便开心的住了进去。没想到,那是一间专门上演剧场的道具屋!他们还必须在舞台上演出一场真正的「戏」,姆米一家和伙伴们都将粉墨登场。而在白雪覆盖姆米谷以前,姆米一家就得开始为冬眠做准备。冬天的姆米谷神祕又安静,许多隐藏在黑暗角落、胆小又古怪的小家伙也悄悄现身,大家围坐在一起,举办着世界上最沉默的营火晚会……
  
  「姆米系列」九册历时二十五年创作,多次被改编电影、舞台剧和卡通。由日本富士电视制作的动画版本则在一百多个国家播出,堪称是全世界共同的童话故事。姆米谷发生的任何小事件都像是社会中、日常生活的待人处事缩影。姆米系列不只是给孩子看的故事,而是贴近我们生活中各种议题,最历久弥新的宁静童话。

本书特色

  ◆全球风靡:改编歌剧、电视动画、漫画、邮票、周边商品无数。自一九六四年翻译为日文,深受日本人喜爱,相继推出两部长篇动画,在一百多个国家播出,成为全世界共同的童话故事

  ◆经典收藏:美术馆展览、主题咖啡馆陆续成立,芬兰发行姆米与朵贝‧杨笙纪念硬币
  
专家一致郑重推荐
  
  北欧四季凃翠珊(作家、部落客)
  海狗房东(绘本鑑赏与说故事小学堂主办人)
  杜明城(台东大学儿文所副教授)
  李瑾伦(绘本作家)
  林良(作家) 
  林文宝(台东大学荣誉教授) 
  邱各容(教授、中华民国儿童文学学会理事长) 
  幸佳慧(作家)
  张子樟(前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
  陈培瑜(凯风卡玛儿童书店创办人)
  陶乐蒂(作家)
  彭菊仙(亲职作家)
  黄筱茵(知名绘本译者与作家)
  凯莉哥(亲子部落客)
  赖马(绘本作家)
  赖嘉绫(作家、绘本书评)
  颜铭新(小茉莉亲子共读) 
  罗怡君(亲职沟通作家)

各界赞誉

  各方推荐:小说名家菲力普‧普曼、尼尔‧盖曼、华尔街日报、娱乐週刊、学校图书馆月刊、The Horn Book、华盛顿时报书评盛赞推崇

  ★朵贝.杨笙是天才。──菲力普‧普曼

  ★如果你会在地铁上阅读《哈利波特》的话,读朵贝杨笙机智且具想像力的芬兰插画作品,更是毋需隐藏。──Daily Candy

  ★姆米系列创造了温暖的床边共读时光,也能让人独自沉醉其中。──《华尔街日报》

  ★「杨笙的着作具备最佳儿童文学的温暖、奇幻以及异想天开的特质。」──《纽约报》(NY Press)

  ★杨笙一边传递快乐操之在己的讯息,一边透过描绘人类的小缺点制造温润的乐趣。青少年将被印制在黄色页面上,简单却令人印象深刻的黑白图书所吸引,并且从中认知到:闪耀动人之物仅供观赏,而某些梦想之美在于从未被实现。──《学校图书馆期刊》(School Library Journal)

  ★重现的失落珍宝,最可爱、奇异的作品之一。坦白说,这是一部超现实巨着。──尼尔‧盖曼(《美国众神》作者)
好的,以下为您撰写的图书简介,内容围绕“朵贝.杨笙经典童话:姆米系列全集”展开,但不包含该系列具体作品的细节描述,而是侧重于作品的整体魅力、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该系列的文学价值。 --- 《朵贝.杨笙经典童话:姆米系列全集》:跨越世纪的奇幻之旅与人文光芒 一部关于爱、自由与存在主义的北欧史诗 朵贝·杨笙(Tove Jansson)的姆米(Moomin)系列,绝非寻常的儿童文学。它是一部深植于芬兰群岛的泥土、浸润着北欧特有的幽默与哲学思考的文学瑰宝。这套全集汇集了杨笙创作的九部核心小说与两部图画小说,构筑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姆米谷。这个系列自诞生之初,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全球无数的读者,跨越年龄与文化的界限,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坐标。 超越“童话”的哲学深度 当我们谈论姆米系列时,我们谈论的远不止是可爱河马般的生物在奇幻世界中的冒险。杨笙以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将深刻的生存议题、人性的复杂性、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以及对社会异类的接纳,巧妙地编织进姆米谷的日常生活中。 姆米谷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和谐共存的空间。姆米家族——善良、包容的姆米爸爸,温柔、充满母性光辉的姆米妈妈,以及那个永远在探索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姆米小谷——是故事的核心。他们代表着一种理想化的家庭结构,但杨笙并未将其描绘成一成不变的乌托邦。相反,姆米谷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不断面临着外界的冲击、自然的变迁以及自身情感的考验。 在这些故事中,读者会邂逅形形色色的角色:古怪的、孤僻的、充满焦虑的,或是狂热追求享乐的。杨笙以她特有的、略带疏离却又无比温暖的笔触,描绘了这些生命个体之间的互动。她毫不回避地探讨了“孤独”这一主题。许多角色,如史尼夫(Sniff)、阿宁(Little My)或隐匿者(The Groke),都承载着不同形式的疏离感。然而,姆米谷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接纳了所有这些“他者”,无论他们多么难以理解或多么具有破坏性。这种无条件的接纳,体现了杨笙对生命多样性的深刻理解和包容。 对现代文明的温和反思 杨笙创作姆米系列时,正值世界经历剧变。她对战争、工业化和现代社会带来的异化有着深刻的洞察。姆米谷的冒险,常常是对人类过度理性化和工具理性的一种反动。 故事中不乏对“文明”与“野性”的探讨。当外界的、充满秩序和规则的现代世界侵入姆米谷的宁静时,冲突便产生了。姆米爸爸作为一位饱经世故的探险家,他既是文明的象征,又是对过度文明的警惕者。他对自由的珍视,对家庭的忠诚,以及对未知事物永不熄灭的好奇心,成为了贯穿全系列的精神内核。他所撰写的回忆录,与其说是记录历史,不如说是对存在意义的一次次深层追问。 系列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极具感染力。芬兰的群岛风光、波涛汹涌的大海、宁静的山谷,都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它们不仅是布景,更是影响角色命运和心境的强大力量。杨笙用文字捕捉了自然的瞬息万变,提醒着读者,人类的生存依赖于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和解。 文学风格:幽默、忧郁与诗意 杨笙的文字风格独树一帜。它兼具北欧神话的古老质感和现代文学的敏锐洞察力。她的语言简洁有力,却又充满了诗意的画面感。故事的节奏时而舒缓宁静,充满了夏日午后的慵懒感;时而又因突如其来的灾难或深刻的哲学思辨而变得紧张。 其中穿插的幽默感,往往是低调而内敛的。它来源于角色之间微妙的误解、不合时宜的言辞,或是对宏大叙事的反讽。这种幽默,既能让儿童会心一笑,更能让成年读者在笑声中体会到生活本身的荒诞与可爱。 姆米系列中蕴含的“忧郁”(Melancholy),是其文学深度的重要来源。这种忧郁不是绝望,而是一种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深刻体察。角色们时常会面对失去、告别或无法挽回的时刻,但杨笙总能引导角色和读者,在接受这种忧伤的同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依然存在,爱与友谊是抵抗虚无的有效武器。 一个时代的见证与永恒的回响 朵贝·杨笙不仅是作家,她更是一位杰出的插画家和漫画家。她为自己的作品所创作的插图,本身就是艺术杰作。它们线条清晰,富有动感,完美地捕捉了姆米谷的氛围和角色的神态。这套全集是对她全部文学创作心血的完整呈现,读者将有机会沉浸在她亲自构建的视觉与文字的共同王国中。 姆米系列的全集,是对一位伟大作家的致敬,也是对一种独特生活哲学的邀请。它鼓励我们放慢脚步,重新审视我们与自然、与他人以及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快速变动的时代,姆米谷提供的精神庇护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珍贵。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强大,源自内心的平和与对所爱之物的坚定守护。这套书,是献给所有渴望在复杂世界中寻找纯真、勇气与意义的探索者的永恒礼物。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朵贝.杨笙 Tove Jansson (1914-2001)


  一九一四年出生于芬兰。杨笙的父亲是雕刻家,母亲则是画家兼商业设计师,小时候的杨笙是一个喜欢沉浸在幻想中、爱开玩笑、总是恶作剧的少女,和她笔下的角色「米妮」如出一辙。

  杨笙十三岁时就在杂志刊载诗文与插画,也创作讽刺画针砭时事。一九四五年,杨笙完成她的小说处女作《姆米与大洪水》,是现在世界知名经典的「姆米」系列开端。直到一九五四年,杨笙在伦敦的《晚间新闻》开始连载漫画后,姆米热潮才真正展开,并于一九六九年与日本电视公司跨海合作,推出姆米动画卡通,在一百多个国家播出。据统计,姆米系列至今已有超过三十四种语言译本。

  杨笙在一九五二年获颁斯德哥尔摩最佳儿童读物奖,一九六三获得芬兰国家儿童文学奖,一九六六年荣获儿童文学界最高荣誉的国际安徒生大奖,并于一九七六年得到芬兰的三大官方勋章之一的芬兰奖章,成为国际上代表芬兰的作家。

  二○○一年六月二十七日,朵贝.杨笙因病去世于芬兰赫尔辛基,享年八十六岁。

  相关着作:《姆米与大洪水》《姆米谷的奇妙居民》《姆米爸爸航海记》《姆米谷的小寓言》《姆米一家的疯狂夏日》《姆米的冬季探险》《姆米爸爸的冒险故事》《姆米一家与魔法帽》《姆米谷彗星来袭》 

译者简介

刘复苓(1至4册)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新闻暨大众传播研究所硕士,曾任经济日报记者,现专职翻译。旅居欧美十多年,对中文书写热情不减,原文书内容从国外生活与旅游中获得验证,期许翻译作品能因此更翔实。翻译「姆米系列」在心灵与视觉都是一大享受,身在比利时索涅森林想像姆米谷的山林美景,在关卡重重的异国生活中揣摩姆米托鲁的冒险犯难,盼将这份临场感传递给读者。个人部落格:「Clare的文字译站」(blog.xuite.net/clarefuling/tw)。

李斯毅(5至9册)

  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美国波士顿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及财经法学硕士,曾服务于金融业多年,具台湾证券分析师(CSIA)证照。喜爱阅读,译有《泡泡纸男孩》、《判决》、《对不起,我不正常》、《心灵消费》、《末日战争:终局之局》、《和电梯说话的男人》、《彩排》等二十余部。翻译「姆米系列」期间与其后,我分别去了欧洲、日本与韩国,当在不同的国家意外发现姆米们的身影时,彷彿在旅途中遇见最亲爱的老朋友,实在难忘翻译过程中的好心情。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推荐序

  我们都在姆米谷里

  我第一次读姆米谷时,还是个青少年,那时的我被姆米谷里所有异于人类世界的逻辑与现象给深深迷惑:姆米妈妈那个无所不有的皮包、那顶把蛋壳变云朵的帽子、各种奇妙角色与所有「活的」自然现象,让我总归出「我好想活在姆米谷」的纯真想像。尔后,在我几次重新阅读的经验里,我在这种乌托邦的向往之外才又慢慢的看见其他的景象。

  战争的催生与投射

  杨笙出生于艺术家庭,自然的,她日后也踏上艺术之路。只是,当时芬兰的社会仍强烈要求女性安于家庭「煮」妇的角色,杨笙知道自己即便做一名绘画教师,重复冗长又无创意的教学生活都会使她窒息,因此她出社会后一直希望证明自己能以创作维生。

  她先是帮杂志做插画,但当时本是中立国的芬兰却卷入二次世界大战,先是苏联入侵,后有德国纳粹侵扰。芬兰不得已只好和纳粹合作抵御苏联。战争让无数的家庭破碎,杨笙一家人都活在恐惧中,她也因此在杂志上画了一系列讽刺画以表达她对战争、纳粹与苏联的厌恶。

  她在写给好友的信中说出她的绝望:「这根本就是男人的战争,如果我结婚,要不是个很糟的画家或是个很糟的妻子,我根本也不想要有小孩,那只会让他们死于未来的战争之中。」

  杨笙在这种女性压抑与亲友分离的折磨中,逐渐凝聚了女权主义意识。她在知道自己将与传统家庭绝缘后,便从创作中酝酿了有个完美家庭的姆米谷。在姆米谷里,她建立自己的理想国,也宣洩现实生活里的不安,前几本书里的洪水与彗星来袭,就出现战时难民与家人失散的影子,彗星更是炸弹的具体隐喻,这些都传达了战争对于人类的威胁。

  姆米谷的万物包容

  杨笙处理女权意识的方式,是先将当时社会对女性贬抑的话语直接摊在故事对话里,好让读者直接感受那些对女性打压的不当之处。在里层,她则安插一些角色与桥段来平反这些刻板印象,像是直率又独立的米妮与智勇双全的杜滴滴,即使完美的姆米妈妈在面对姆米爸爸表现出过分的族长威权时,也会摆出刚柔并进的女权姿态。

  姆米谷里的角色看起来代表了几个原型,但事实上他们也跟我们有着互补关系,例如我们或许会期望自己能有姆米妈妈善体人意又处事圆融的典范,但实际上我们更像是有点任性的姆米托鲁,想法跟作法时常不断的自我冲突或辩证,但也在每次冲突或错误中逐渐成熟。

  又如我们不喜欢没有幽默感又老是自以为是的亨姆廉,却也发现自己少了他的择善固执。我们或许讨厌米妮毫不留情的回应,却又羡慕她无所畏惧的犀利直言。我们向往成为毫无牵挂、处处为家的哲人司那夫金,却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身上有着胆怯而依赖姆米妈妈的史尼夫影子。

  细细察觉这些角色特性,会发现我们生活周遭不但有这些身影,他们也同时在一个人身上或多或少的重叠。就像莫兰,他就代表了每个人对某些事情的畏惧心态,那种特质因为使人陷入孤立的冰冷与假想的威胁里,而让人更想逃避,但其实「恐惧」并不会伤害人,相反的他也很渴望煤油灯的温亮,不是?!

  另外,先前提到杨笙为了从传统女性的规范中争取自主可以选择不结婚,但她还有另一个压抑是来自她同志的身分,这也可以在姆米谷中窥探一二。杨笙的好友也是她的传记学者作家卫斯汀(Boel Westin)明白指出,故事里的托夫斯蓝和碧芙斯蓝是同志的化身:他们个儿小,无性别标示、话不多且有独特语言、两人永远亲密的手牵手并携带着一个神祕箱子,箱子里藏的红宝石象征他们不能随便对外人显露却很珍贵的爱情。

  后来,杨笙遇到她终身伴侣杜利奇(Tuulikki Pietilä)时,因为深受她启发还把她写进《姆米的冬季历险》里,杨笙不只直接用杜利奇的暱称「杜滴滴」,也直接以她的模样造型。她说,就像杜滴滴教会姆米托鲁了解冬天并让他获得解放一样,杜利奇也教会她面对现实生活里的种种艰难。

  因此,尽管姆米谷反应了当时芬兰战时的纷扰与保守的束缚,杨笙在这个地基上仍另辟一个让人喜爱的国度,姆米谷的每个角色总是彼此包容、接纳对方,那里的一切反应了我们每个人的侷限,却也召唤我们可以不断突破的潜力――这就是我最喜爱姆米谷的地方。

◎幸佳慧(作家)

推荐序

宁静的冒险:朵贝.杨笙的书画天地


  即使在英语世界,相较于其他的童话大家,朵贝.杨笙是相对容易受到忽略的。不但概论性的儿童文学书籍对于「姆米系列」丛书鲜少着墨,就连学术性的专论也都只有偶尔带上一笔。这与此丛书的重要地位形成一个不小的落差,相较于由此衍生的影像商品及其他文化商品的盛行,颇令人费解,台湾的读者对作品的陌生也就更不足为奇了。作者是芬兰人,用瑞典文创作,也因此偏离了以英文、法文、德文为主的童话主流传统,较不易被纳入西方儿童文学固有的分类系统,或许可以解释这个偏差现象。殊不知唯其如此,方更能彰显「姆米系列」的独特趣味与民族风采。和西贝流士的《芬兰颂》一样,杨笙借着简朴的文字、清新的素描,让我们借着故事和图像,默喻了这个民族不凡的心灵。

  杨笙一九一四年出生赫尔辛基,父母都是艺术家,她想必是承袭了双亲的才华,十五岁以后进入艺术学校,先后就读于德国、义大利、法国和伦敦。第一部作品发表于一九四五年,隔年出版姆米系列首部故事《姆米谷彗星来袭》。她也出版一般成人小说,《太阳城》(Sun City) 是其中最知名的一部。她同时也是插画家,除了为自己的故事绘图,插画作品还包括《爱丽丝梦游记》。杨笙终生未嫁,二○○一年辞世时已是全芬兰最知名的作家,她的名望当然主要建立在共九卷的《姆米系列》。

  一流的作家经常为我们开创形形色色的天地,阅读杨笙的作品会让我联想到托尔金的《哈比人》与《魔戒》,或者是勒瑰恩的「地海巫师系列」。这是三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托尔金的创作在为央格鲁撒克逊民族开创自己的史诗,主要的情节是权力与战争,角色充斥着英雄、精灵、神兽、魔怪。「地海巫师系列」故事的场景座落在苍茫的海域,以魔法做为隐喻,主题是生命意义的探讨。两者的格局都是大论述,故事精采,但读来一点也不轻松。《姆米系列》的场景则是位于山谷,尽管风雨雷电无一不缺,但精神面貌却是幽静的,自然界的威胁无非是宁静的衬托。所以,杨笙的世界其实更贴近米恩的「小熊维尼系列」,天地不是那么辽阔,温温厚厚的宛如梦境般醉人。然而,姆米谷的宁静并非恆态,每则故事都蕴含着冒险。友情是「小熊维尼系列」的核心价值,在「姆米系列」则是以母亲为砥柱的家庭。米恩的故事像童话,而杨笙的故事则介于童话与小说之间。故事中每个篇章的开头来个故事摘要,类似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家的风格。我们很难将姆米故事归为滑稽文学,因为他所隐含的现实意义超过纯粹的阅读娱乐。读者可以偏爱任何作家创造的宇宙类型,但每个天地都各擅胜场,儿童文学论述少了「姆米系列」是重大的遗漏,而读者错过了这部着作则是不可言喻的损失。

  杨笙的故事由自己插画,两者相互辉映,如同薛柏德担任插图的「小熊维尼系列」一样,已经成为无法切割的整体。主角姆米托鲁家族的造型,被解读为两足的河马,也有人视之为北欧地区的雪怪。这种介于人、兽、精灵之间的造物,也许是芬兰民族特有的想像。杨笙画笔下的大自然,不管是鸟类植物、山川溪谷、结冰的湖泊、白雪覆盖的森林、雷雨闪电,寥寥数笔就令人联想芬兰群岛的地理与气候景观。所以,杨笙的故事似乎介于虚实之间,不但有山川的速写,也隐约感受得到历史的投射。所以,姆米故事并不是纯粹的想像文学。譬如,《姆米谷彗星来袭》反映了二次大战期间,芬兰遭俄国入侵,继而被德国占领,故事中的蝗虫过境、怪风肆虐,乃至彗星降临,都反映了芬兰人民的心境。然而杨笙的乐观笔调坚信灾难必会止歇,姆米谷即是避风港,而冒险仍将持续。作者表达了少数文化借由家庭而获得保存,进而获得国族认同。

  人物的刻画是姆米系列故事能历久弥新的主因,书中的几位要角各个都成为个性鲜明的人物类型,有沉着能干、一贯乐观的姆米妈妈,热爱冒险、喜欢思考、好为人师的姆米爸爸,有点造作、爱好珠宝、肤色随情绪变化的司诺克小姐,随时躺在吊床懒得动弹的哲学家麝香鼠,喜欢吹口琴、旅行和钓鱼的司纳夫金,长得像袋鼠的胆小鬼史尼夫,常制造小乱子的米妮,长得像白芦笋、粗具手臂的熘熘,总是不开心的米沙,像山精一般会降祸的莫兰,有蒐集癖的亨姆廉,还有喜欢贝壳石头、胆大心细的主角姆米托鲁。一般童话并不强调人物性格,这也造成姆米故事文学类型的模煳。童书的角色不多,但各个都唿之欲出,只有一流的小说才有的境界,杨笙已是不遑多让。故事中的种种人物造型,几乎已经成为芬兰的当代文化象征,每位角色似乎都能在我们的生活周遭找到对照人物。我们大都在阅读姆米故事之前就先认识了这些图像,他们好像亲善使节团,热闹唿唿的引领我们到千湖的国度。

  有人认为姆米故事适宜高声朗读,也有人主张让大孩子默默阅读,对我而言,则是观图的趣味不下于文字欣赏。一个作者能有多种读法殊为难得,无论如何,且让我们追随杨笙的笔触,在冒险中安然的走进宁静。

◎杜明城 (国立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副教授)

推荐序

从变幻无穷的自然界孕育出的动人童话


  安徒生大奖得主朵贝‧杨笙以她居住了三十年的芬兰崃湾作为姆米谷的原型,编织了一系列有泪水也有欢笑的姆米谷故事。朵贝‧杨笙一共为姆米谷写了九本书,从一九四五年《姆米谷的大洪水》出版,其后在二十六年间陆陆续续推出姆米与他性格鲜明的家人还有姆米谷居民们扣人心弦的生活记事。四季的更迭变动、自然界震撼的力量与各式各样角色殊异的特质及互动在书中随手可见,姆米谷令人回味再三的奇妙故事也被翻译为三十四种语言,在全世界流传。

  姆米系列故事是一套内涵非常丰厚的作品。读者可以由各个不同角度解读故事情节与角色的特质,也会依随自身年岁的积累,理解作品中精灵般跳动的智慧还有与生命境况相唿应的情怀。芬兰冬日漫长,气候严寒,夏日美丽却短暂。我们在故事里不时看见姆米托鲁和他的好朋友史尼夫穿梭在大自然间,忙进忙出,一下子爬到山顶眺望,一下子跃入海中游泳,他们在这些户外历险中成长,倚赖彼此的优点解决眼前形形色色的困难。故事对大自然的力量与景致多所着墨,读者在阅读时,简直像亲自踏进姆米谷,领略自然带来的美好生活与挑战。

  朵贝‧杨笙承继父母波希米亚式的艺术家观点,在她的作品中真诚的展露对他者的理解与包容。一九一四年出生于芬兰的赫尔辛基,她的父亲是雕刻家,母亲是商业设计插画家。早慧的她,才十四岁作品就刊登在杂志的儿童栏,十五岁开始为杂志绘制插图。姆米的前身是朵贝‧杨笙绘制在反战讽刺漫画上、外形近似河马的角色。日后的一系列书册,则是她在二次世界大战愈演愈烈时,为寻求内心安慰发展出来的幻想故事。

  一九四六年出版的《姆米谷彗星来袭》尽管是姆米系列第二部作品,却是第一部受到读者认可的姆米故事。故事中直奔姆米谷的巨大彗星,很明显的会让读者联想到二次大战期间频仍出现的空袭轰炸。故事才开始不久,姆米托鲁和好友就发现巨大的彗星即将冲向地球。他俩在外出到返家的过程中遭遇许多危险,故事也循序对读者们引介了司那夫金、司诺克和司诺克小姐,还有亨姆廉等重要角色。读者们在阅读故事时,很可能会因为灼热的彗星逼近地球,毁灭许多自然生态而焦急不已;当我们看到海水由于大地过热而干枯,所有姆米谷的居民们携家带眷,打包所有家当逃离自己的居所时,脑中真的会出现有朝一日地球资源枯竭,世界濒临毁灭的担忧。

  我个人最喜欢反覆体会故事中各个角色迥然相异的观点与性格。姆米托鲁充满好奇心也勇于面对困难,而且好心肠又乐于助人。在故事中,眼见彗星很快就要撞击地球,姆米托鲁还是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冲出大家藏身的洞穴,去解救来不及赶到山洞的丝绒猴。他的好友司纳夫金和史尼夫个性大异其趣:前者是喜爱独处的哲学旅人,后者生性冲动却是忠实的好朋友。贯穿系列故事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姆米托鲁的妈妈。姆米妈妈是依朵贝‧杨笙自己母亲的性格幻化的角色。在故事中,姆米妈妈每天温厚务实的为家中大小准备三餐,对孩子们接纳付出,无论遇到任何棘手状况都会静静为大家解决困难。姆米妈妈总是系着围裙,带着端庄的黑色手提包,随时随地准备为大家打包食物和任何需要的东西。她对孩子和所有朋友们包容宽厚,给他们每个人很大的探索空间。就连面临姆米托鲁要和好友史尼夫出外探询彗星的走势这样未可知的状况时,姆米妈妈依旧温和沉静的帮孩子们打包满满的背包〈她在背包里塞进羊毛袜、三明治、雨伞和平底锅!〉同时,姆米家也因为接纳所有朋友,家里的人口愈住愈多,最后两层楼的住家住得满满,每位朋友都在这里以各自的方式安心生活。

  姆米谷的生活充满令人惊叹的大小事,这里的居民却保有奇异的和谐关系,或许就是因为他们十分尊重彼此的差异。这系列的故事值得一读再读,我每读一回,就更喜爱与向往姆米谷的一切!

◎黄筱茵〈资深童书翻译评论者〉

推荐序

历经黑暗与苦难之后,才能看得见阳光


  一九四五年,人类史上历时最久、规模最大、伤亡最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二战令许多家庭生活困顿,甚或颠沛流离,然而有些人虽然历经苦难且物质匮乏,但心灵却能平和丰足,创造出想像的桃花源,抚平身心受创的人们。一九四年奥德利牧师「汤玛士小火车」系列故事的原作《三个火车头》、怀特的《一家之鼠》、克劳斯的《胡萝卜种子》、林格伦的《长袜皮皮》和朵贝.杨笙的《姆米与大洪水》相继出版。英国儿童文学学者彼得.杭特说二战激起奇幻文学的多元开展。

  战争中的人们「怀着最美的憧憬,备着最差的打算。」米妮在《姆米谷的小寓言》中这样的说过。

  《姆米与大洪水》的故事从起心动念到付梓出书刚好是二战的爆发和终止,战争,堪称是姆米的共同作者之一。二战之前,朵贝•杨笙所在的芬兰早被战火蹂躏多年。一九一四年她出生于赫尔辛基,当年的芬兰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俄罗斯帝国的属国,一九一八年发生独立战争,一九三九年又有冬季战争。她十五岁开始帮芬兰的瑞典文杂志〈Garm〉绘制插画和封面,姆米的涂鸦从一九四○年代初期就经常出现在〈Garm〉封面上她签名的一部分和她的一些反希特勒漫画里。

  《姆米与大洪水》战后在北方冰冷的一隅悄悄上市,隔年只卖出了两百一十九本,但朵贝.杨笙秉持着对自然万物的真情,顺应四时变化,摹写人类相怜互爱的心性。历经二十五年创作的姆米故事,如今已成为全世界共通的童话,《黑暗元素三部曲》作者菲利普.普曼说朵贝.杨笙是个天才,应该颁给她一座诺贝尔奖。姆米在二战后受难最剧的日本尤其受到欢迎。对于朵贝.杨笙和许多受过战乱所苦的人们,或是刚刚才开始要接受历练的稚嫩人生来说,姆米的许多冒险经历给我们带来遭受磨难时所需要的乐趣和勇气。

  「如果不勇敢过去,怎么找得到阳光呢?」姆米托鲁在《姆米与大洪水》中穿越黑沼泽时是这样告诉小不点史尼夫的。

◎颜铭新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小我就对北欧的童话故事有一种特别的偏好,那种带着淡淡忧伤、却又充满奇幻色彩的氛围,总能深深地吸引我。记得小时候,图书馆里有一本破旧的《姆米与小弟》,封面已经泛黄,书页也有些磨损,但每次翻开它,我都仿佛进入了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姆米一家,那些胖嘟嘟、充满友善的生物,以及他们居住的姆米谷,都让我着迷。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托芙·扬松是谁,只是单纯地喜欢这个故事。长大后,我才开始了解扬松的创作背景,以及她作品中所蕴含的哲学思考。姆米系列不仅仅是给孩子们看的童话,它也探讨了孤独、友谊、死亡、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深刻的主题。姆米谷里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他们之间的互动,也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我常常会思考,姆米谷到底在哪里?它是不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一个渴望平静、友善和自由的理想国度?现在,看到有全新翻译的姆米系列全集,而且还包含从未在中文世界出现过的《姆米与大洪水》,真的非常激动,这简直是姆米迷的福音啊!

评分

我是一个资深的书迷,对各种各样的书籍都非常感兴趣。但要说我最喜欢的童话故事,那绝对是姆米系列。它不仅仅是一部童话,更是一部关于人生的哲学寓言。姆米谷里的每一个角色,都代表着一种人性的特质。姆米爸爸代表着成熟和稳重,姆米妈妈代表着温柔和善良,小弟代表着好奇和冒险,斯纳夫金代表着自由和孤独。他们之间的互动,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我常常会思考,姆米谷里的世界,是不是一个理想化的社会?在那里,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互相尊重,可以互相帮助。当然,姆米谷里也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比如斯纳夫金的孤独,比如海蒂女巫的狡猾。但正是这些不完美,才让姆米谷里的世界更加真实和生动。我特别喜欢扬松对细节的描写,她能够用寥寥几笔,就将姆米谷里的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而且,她的文字也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让人读起来回味无穷。这次看到有全新翻译的版本,而且还包含从未在中文世界出现过的《姆米与大洪水》,我感到非常兴奋,迫不及待地想要阅读它了。

评分

我一直觉得,好的童话故事,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应该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恐惧。姆米系列在我看来,就具备这样的力量。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用一种平等的口吻,与我们对话。姆米一家,虽然生活在一个看似与世隔绝的姆米谷,但他们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挑战。他们会感到孤独,会害怕失去,也会犯错。但他们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用爱和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这种真实感,是很多其他童话故事所缺乏的。我记得有一次,我心情非常低落,觉得自己被世界抛弃了。那时候,我偶然翻开了《姆米一家》,看到姆米爸爸在黑暗中寻找姆米妈妈的故事,突然觉得,原来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要相信希望的存在。姆米系列就像一位老朋友,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给予我安慰和力量。它让我明白,即使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用爱和善良去温暖身边的人。这次看到有全集推出,而且是百年纪念限量书盒,感觉收藏价值很高,也希望能让更多人认识到姆米系列的魅力。

评分

我女儿今年五岁,最近迷上了各种各样的童话故事。为了培养她的阅读兴趣,我给她买了许多绘本,但她对姆米系列却情有独钟。一开始,我并不理解,为什么她会对那些胖嘟嘟、造型奇特的姆米一家如此着迷。直到我陪她一起阅读了《姆米一家》,我才明白,姆米系列之所以能够吸引孩子们,是因为它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姆米谷里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奇迹和惊喜的世界,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探索未知的领域。而且,姆米系列的故事,也充满了教育意义。它告诉孩子们,要勇敢、善良、乐于助人,要珍惜友谊,要热爱自然。我女儿读完《姆米一家》后,经常会模仿姆米妈妈的行为,帮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还经常会和她的朋友们一起玩姆米谷的游戏,想象自己是姆米一家,在姆米谷里探险。看到她如此快乐,我感到非常欣慰。这次看到有全集推出,而且是百年纪念限量书盒,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希望能够给女儿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回忆。

评分

说实话,我对“经典童话”这个概念一直有些保留。很多所谓的经典,在我看来,要么过于说教,要么情节老套,要么翻译质量粗糙,让人读起来索然无味。但姆米系列,绝对是一个例外。它既保留了童话的纯真和美好,又融入了现代主义的哲学思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快乐,又能引发思考。我特别喜欢扬松的绘画风格,那种简洁、朴素、却又充满生命力的线条,让人眼前一亮。姆米谷里的每一个场景,都仿佛是从梦境中走出来的,充满了奇幻的色彩。而且,扬松对人物的刻画也非常细腻,每一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我常常会想象,如果我能生活在姆米谷,会是什么样的体验?我会和姆米一家一起去探险,一起去钓鱼,一起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派对。当然,我也会和斯纳夫金一起,在姆米谷的周围漫步,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这次看到有全新翻译的版本,而且还特别强调了翻译质量,让我非常期待,希望能重新体验姆米系列的魅力,也希望能发现一些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