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是十九世纪英国的着名作家,也是一八六○~七○年代流行的煽情小说(sensational novel)之先驱。他于一八五九年发表的《白衣女郎》(The Woman in White)正是此类小说之发端。煽情小说多环绕着犯罪事件进行,场景多设于一般平凡中产阶级的家庭环境,有别于哥德式小说古堡场景的阴森可怖与惊悚。这种「日常氛围潜藏之邪恶」反而使得煽情小说别具一番震撼人心之悬疑风味,也是本书《月光石》(The Moonstone)的显眼特征。
《月光石》发表于一八六八年,最初连载于英国大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所主办的杂志《All the Year Round》。本作与《白衣女郎》并列为柯林斯最知名的作品,一般认为是他最好的两部作品,也是长篇推理小说最早的先例。
由于煽情小说多以犯罪事件为主轴,经过柯林斯写作技法的调制,形成了后世推理小说的基本雏形,因此柯林斯可谓是长篇推理小说之父。然而,他并非是最早书写推理小说的人。推理小说的奠定之作一般公认是一八四一年由美国作家爱伦坡(Edgar Allan Poe)发表的〈莫尔格街谋杀案〉(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在这部作品中,爱伦坡确立了推理小说的基本公式;不过这是部短篇而非长篇作品。一直要到柯林斯的作品,爱伦坡所奠定的模式才被体现于长篇小说。
然而,如果仅只是如此,本书不可能获得文坛的众多好评。诗人艾略特(T. S. Eliot)甚至认为《月光石》是「第一本最长而且最好的现代英语侦探小说,此一文类由柯林斯创建而非(爱伦)坡」。英国推理小说四大女杰之一桃乐丝.榭尔丝(Dorothy Sayers)则认为《月光石》「很有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侦探故事」,并指出此书相当恪守正统推理小说所注重的公平游戏(fair play,意谓作者不刻意隐瞒破案线索)。英国文坛巨人却斯特顿(G. K. Chesterton)则称赞本书「很有可能是全世界最棒的侦探小说」。如此的盛誉,绝非完全奠基在作品本身的推理特质。柯林斯在《月光石》中投注的心力,并非只是编织一个复杂的谜题并给出绝妙的解答,还运用了许多高超的文学写作技巧,让整部作品比起纯粹的正统推理小说更为饱满、更有可看性也更不受侷限。
柯林斯不像爱伦坡将精力全部灌注在解谜上。爱伦坡的推理作品中,不论是〈莫尔格街谋杀案〉、〈玛莉.罗杰之谜〉(The Mystery of Marie Roget)或是〈金甲虫〉(The Gold-Bug),都充满了偏执且狂热的琐碎分析,让整部作品燃烧着浓浓的理性特质。但在《月光石》中,纵然解开谜团是故事主轴,但柯林斯却借由角色与情节的自然流动来让迷雾逐渐消散,并不「为了推理而推理」。毕竟说到底,柯林斯是煽情小说的好手,能抓住读者心神的精彩情节自然才是故事之依归。这种对后来黄金时期「理性过剩」的谨慎拿捏,也是柯林斯作品不同于正统推理小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