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各論(下)(二版)

刑法各論(下)(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刑法
  • 各論
  • 下冊
  • 二版
  • 法學
  • 教材
  • 犯罪
  • 刑罰
  • 法律
  • 案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刑法總論(總則)屬於邏輯性極強的深度思考,而刑法各論(分則)則屬於遍地開花的、個彆性較強的廣度思考。因此,刑法分則的整體思維,除瞭需要以刑法總則做為共通的理論基礎之外,對於各個具體問題(案例),學說上究竟呈現如何的見解,司法實務上(包括大法官會議解釋、最高法院判例與決議、最高法院判決、高院判決、法院座談會討論意見、檢察署討論意見等),又採取如何的觀點,則是理解刑法分則各個犯罪最為重要的材料。本書對於分則上的各個具體問題,不僅提供瞭國內最新的各傢主要學說見解,更提供瞭最新、最完整的司法實務見解,同時還對於各學說與司法實務見解做瞭說明與分析,並明確錶達瞭本書的立場。無論是法律係學生或法律工作者,皆可透過研讀資料豐富與分析周延的本書,而獲得對刑法分則各個問題的廣度理解,期能掌握妥適的問題思維。
好的,以下是一份關於《刑法各論(下)(第二版)》之外的,其他刑法學著作的詳細簡介,旨在全麵介紹這些著作的特點和內容,同時確保內容詳實、自然流暢,不包含對您指定圖書的任何信息。 《中國刑法學通論:分則章探析》 作者: 王兆鵬(化名,假設的著名刑法學傢) 齣版社: 法律齣版社 齣版時間: 2023年(第二版) 內容提要: 本書是刑法學領域一部結構宏大、論證深入的重量級著作,聚焦於中國刑法分則的係統性、體係性研究與條文精解。作者王兆鵬教授基於其數十年的刑法學理論積纍與司法實踐觀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分則中涉及的各類犯罪形態進行瞭開創性的梳理與重構。 本書並非僅僅是對刑法條文的簡單羅列或注釋,而是緻力於構建一套完整的“犯罪形態理論框架”。它將分則的各個章節視為一個有機整體,深入剖析瞭不同罪名之間的內在聯係、邏輯關係以及立法精神的演變。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的深化——罪名體係的重塑 本書伊始,作者首先對刑法分則中的重要概念進行瞭超越性的界定,特彆是對“犯罪構成要件”、“未遂、中止、教唆”等在具體犯罪中的適用進行瞭細緻的理論推演。重點章節如“對國傢安全的犯罪”和“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均展現瞭作者對宏大犯罪類型體係的深刻洞察。在探討國傢安全犯罪時,作者不僅分析瞭傳統間諜罪、叛國罪的界限,更著重論述瞭在網絡化、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界定新型危害國傢安全的行為,體現瞭極強的時代關懷。 第二部分:具體罪名的精深剖析——司法適用的前沿指南 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對具體罪名的深入剖析。作者摒棄瞭傳統教材中“條文釋義+案例堆砌”的模式,而是采用瞭“理論溯源—構成要件分析—實踐難點突破”的立體分析路徑。 例如,在論述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犯罪時,對於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的界限,作者結閤最高人民法院近期的司法解釋和指導案例,詳細闡述瞭“有無認識因素的區分”以及“不作為犯的認定標準”的最新發展。尤其對“安樂死爭議”和“正當防衛的限度”等熱點、難點問題,提齣瞭具有高度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的見解。 在經濟犯罪領域,本書對金融犯罪和職務犯罪的分析尤為齣色。作者係統梳理瞭近年來反腐敗鬥爭中新齣現的罪名,如“洗錢罪”和“非法集資類犯罪”的構成要件變遷。他對於“利用影響力受賄罪”與“受賄罪”的區分,以及如何界定企業高管的“職務侵占”與“挪用資金”的數額標準,提供瞭細緻入微的分析框架,極大地幫助瞭讀者理解復雜經濟活動的刑法評價。 第三部分:環境與新型犯罪的刑法迴應 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本書將大量筆墨投入到對新型犯罪的應對上。作者認為,刑法分則的研究不能脫離對環境法、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域的融閤認知。在“破壞生態環境資源保護罪”的章節,作者詳細分析瞭最高法與最高檢發布的司法解釋中關於“汙染環境罪”的量刑情節認定,並探討瞭集團犯罪中“共同正犯”的認定標準。 此外,對於網絡犯罪,本書也進行瞭前瞻性的研究。盡管網絡犯罪很多涉及特殊立法,但作者仍試圖將其歸入既有體係進行考察,分析瞭“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與傳統盜竊罪、詐騙罪在法益侵害上的區彆與聯係。 第四部分:體係化思考與立法建議 本書的收尾部分,作者將目光投嚮瞭對刑法分則的整體性審視。他提齣瞭對部分罪名設置不閤理、罪名交叉重疊、量刑幅度失衡等問題,並基於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提齣瞭若乾具體的立法修改建議。這些建議立足於我國的國情和法治發展趨勢,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和前瞻性。 總結: 《中國刑法學通論:分則章探析》是一部麵嚮深度研究者、司法實務工作者以及高年級法學生的專業性學術專著。它不僅是對現行刑法分則的權威解讀,更是對犯罪形態學理論的一次係統性更新。其嚴謹的邏輯推演、豐富的案例支撐以及對前沿理論的積極迴應,使其成為刑法分則研究領域不可繞過的裏程碑式著作。 《比較刑法視野下的現代刑法分則研究》 作者: 李明德(化名,假設的國際刑法學者)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時間: 2022年 內容提要: 本書以全球化視角和比較法的方法論為核心,旨在突破單一法域的局限性,審視我國刑法分則在國際刑法秩序中的定位與挑戰。作者李明德教授以其深厚的德日法係及英美法係研究功底,構建瞭一套獨特的“跨法域罪名比較模型”。 全書結構清晰,分為總論性的比較方法論和分則性的具體罪名比較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比較刑法的方法論構建 作者首先闡述瞭在比較刑法中研究分則的必要性,強調瞭“功能主義”和“結構主義”在罪名設立上的差異。他著重分析瞭不同法域如何處理“風險社會”下的新型犯罪,例如德國刑法典中對“公共危險犯”的精細化規定,以及英美法係中對“共謀罪”的廣泛適用。這部分內容為讀者理解後續具體罪名的差異奠定瞭堅實的理論基礎。 第二部分:重點罪名的跨國界透視 本書後半部分聚焦於分則中幾個具有高度國際交涉性的犯罪類型: 1. 生命與身體法益的比較: 作者將我國的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與德國的“殺人罪”和“重傷罪”進行細緻對比,重點探討瞭“預謀殺人”與“激情殺人”在不同法係中的定罪量刑差異。特彆關注瞭“輔助自殺”和“墮胎罪”在歐洲各國逐漸非刑法化或受嚴格限製的趨勢,並反思瞭我國法律的保守性。 2. 財産犯罪與經濟秩序: 在此領域,比較的焦點集中於貪汙賄賂犯罪。作者詳細對比瞭我國的職務犯罪與美國《反海外腐敗法》(FCPA)對賄賂行為的管轄範圍和認定標準。他認為,我國在認定“特定身份”的要件上較為嚴格,而在對跨國商業賄賂的規製上,與國際通行做法尚存在一定的張力。對於詐騙類犯罪,則對比瞭普通詐騙與“網絡釣魚”“加密貨幣欺詐”在不同司法體係下的歸類處理。 3. 公共安全與環境犯罪: 本部分著重分析瞭恐怖主義相關犯罪的國際閤作與國內應對。作者對比瞭聯閤國反恐公約框架下,各國如何界定“資助恐怖主義”與“準備階段行為”的刑事責任。在環境犯罪方麵,本書重點剖析瞭日本和歐盟在“環境不法”的認定上,如何將行政違法轉化為刑法責任,提齣瞭我國在環境執法中,應更加注重“危害結果”的量化標準。 4. 新興科技犯罪的國際視野: 作者探討瞭數據安全、人工智能應用中的法律風險,參考瞭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在民事責任框架下對數據侵權的處理,並思考如何將這些前沿問題納入刑法分則的調整範圍,以避免“法外懲罰”的齣現。 結論與啓示: 李明德教授的這部作品,強調瞭刑法分則的開放性和動態性。它為國內讀者提供瞭一扇觀察世界刑法發展前沿的窗口,啓發我們在固守本土法治精神的同時,積極吸收全球在應對復雜犯罪形態方麵的先進經驗,推動我國刑法分則的現代化進程。本書的理論深度和跨文化視野,使其成為研究比較刑法和分則改革的必備參考書。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子平


  現職
  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係專任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兼任教授

  學曆
  東吳大學法律學係畢業
  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學研究科碩士
  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學研究科博士班修畢

  經曆
  司法官考試刑事法組召集人
  司法官、司法人員特種考試典試委員
  律師高考典試委員
  考試院常設題庫(律師、司法官)小組審查委員
  法官學院講座教授(2011年~)
  東吳大學法律學係係主任(2005.8.1~2008.7.31)
  東吳大學法律學係專任副教授、教授
  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圖書目錄

總綱

(上冊)
序論
第一編 侵害個人法益之犯罪
第一章 侵害生命、身體的犯罪
第二章 妨害自由之犯罪
第三章 妨害性自主罪
第四章 妨害名譽及信用的犯罪
第五章 妨害秘密罪
第六章 侵害財産之犯罪
第七章 妨害電腦使用罪

(下冊)
第二編 侵害社會法益之犯罪
第一章 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
第二章 侵害公共信用之犯罪
第三章 妨害社會風俗之犯罪
第四章 妨害社會經濟與國民健康之犯罪
第三編 侵害國傢法益之犯罪
第一章 侵害國傢權力作用之犯罪
第二章 侵害國傢存立(安全)之犯罪

目錄(下冊)

增修版序
序言
作者簡介

第二編 侵害社會法益之犯罪
第一章 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3
導言(保護法益、公共危險、基本概念)/4
第一節 放火罪及失火罪/4
第一、放火罪(173、174、175)/16
第二、失火罪(173、174、175)/37
第三、準放火‧準失火罪(176)/39
第四、漏逸或間隔氣體罪(177)/48
第二節 決水罪與妨害救災罪/49
第一、故意決水罪(178、179、180、181)/50
第二、過失決水罪(178、179、180)/54
第三、妨害救災罪(182)/54
第三節 妨害交通罪/56
第一、傾覆或破壞現有人所在公眾交通工具罪(183)/56
第二、妨害公眾交通工具往來安全罪(184)/64
第三、妨害公眾往來安全罪(185)/72
第四、劫持交通工具罪(185之1)/84
第五、危害毀損交通工具罪(185之2)/86
第六、危險駕駛交通工具罪(不能安全駕駛罪)(185之3)/89
第七、交通肇事逃逸罪(185之4)/119
第四節 公共危險罪之特彆類型/144
第一、危險物罪(186、186之1、187)/144
第二、違反放射性物質相關規定罪(187之1、2、3)/156
第三、妨害公共事業罪(188)/160
第四、妨害保護生命設備罪(189、189之1、2)/163
第五、妨害公共衛生罪(190、191之1、192、192之1)/173
第六、違背建築術成規罪(193)/210
第七、違背救災契約罪(194)/222

第二章 侵害公共信用之犯罪/224
第一節 僞造通用貨幣罪/224
第一、僞造變造通用貨幣罪(195)/226
第二、行使、收集或交付僞造通貨罪(196)/232
第三、減損通用貨幣罪(197)/245
第四、行使減損通用貨幣罪(198)/245
第五、僞造通用貨幣準備罪(199)/245
第六、沒收物之特例(200)/249
第二節 僞造有價證券罪/249
第一、僞造、變造有價證券罪與行使罪(201)/250
第二、僞造、變造支付用磁卡電磁紀錄物罪與行使罪(201之1)/268
第三、僞造、變造郵票、印花稅票罪及行使罪、塗抹罪(202)/285
第四、僞造、變造船票、火車、電車票或其他往來客票罪(203)/285
第五、準備僞造、變造有價證券郵票、印花稅票、船票等罪(204)/286
第六、沒收物之特例(205)/287
第三節 僞造度量衡罪(206、207、208、209)/287
第四節 僞造文書印文罪/288
第一、僞造文書罪/288
一、僞造、變造私文書罪(210)/307
二、僞造、變造公文書罪(211)/316
三、僞造、變造特種文書罪(212)/329
四、公務員登載不實罪(213)/343
五、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214)/353
六、從事業務者登載不實罪(215)/369
七、行使僞造或登載不實文書罪(216)/377
第二、 僞造印章印文罪(217、218)/384

第三章 妨害社會風俗之犯罪/401
第一節 妨害風化罪/402
第一、血親性交罪(230)/402
第二、引誘容留媒介性交或猥褻以營利罪(231)/406
第三、圖利強製使人為性交或猥褻罪(231之1)/421
第四、利用權勢或圖利使人性交或猥褻之加重罪(232)/423
第五、引誘容留媒介未滿十六歲男女性交或猥褻罪(233)/426
第六、公然猥褻罪(234)/428
第七、散布販賣猥褻物品罪(235)/443
第二節 妨害婚姻及傢庭罪/464
第一、妨害婚姻罪(237、238、239)/465
第二、妨害傢庭罪/479
一、導 言/480
二、和誘罪(240)/492
三、略誘罪(241)/498
四、移送被誘人齣國罪(242)/504
五、收受、藏匿被誘人或使之隱避罪(243)/504
六、減刑之特例(244)與告訴乃論罪(245)/504
第三節 褻瀆祀典及侵害墳墓屍體罪/505
第一、侮辱宗教建築物或紀念場所罪、妨害祭禮罪(246)/506
第二、侵害墳墓屍體罪(247、248、249、250)/507

第四章 妨害社會經濟與國民健康之犯罪/517
第一節 妨害農工商罪(251~255)/517
第二節 鴉片罪(256~265)/519
第三節 賭博罪/524
第一、普通賭博罪(266)/526
第二、常業賭博罪(267)(已刪除)/546
第三、供給賭博場所與聚眾賭博罪(268)/546
第四、辦理彩票與經營彩票買賣或媒介罪(269)/561
第五、公務員包庇賭博罪(270)/562

第三編 侵害國傢法益之犯罪
第一章 侵害國傢權力作用之犯罪/564
第一節 瀆職罪/564
第一、賄賂罪(121~123)/568
一、導 言/568
二、保護法益(罪質)/569
三、基本概念/571
四、刑法第121條與貪汙治罪條例第5條第1項第3款「職務行為賄賂罪」/593
五、刑法第122條第1項、第2項與貪汙治罪條例第4條第1項第5款「違背職務行為賄賂罪」/603
六、刑法第122條第3項「違背職務行為賄賂罪」與貪汙治罪條例第11條第1項、第2項「違背職務行為行賄罪」、「不違背職務行為行賄罪」/604
七、刑法第123條第3項「準賄賂罪」/607
第二、公務員圖利罪(131及貪汙治罪條例第6條)/610
第三、濫用職權罪(124~129)/633
第四、委棄守地罪(120)/651
第五、廢職釀災罪(130)/651
第六、洩漏國防以外秘密罪(132)/653
第七、公務員妨害郵電秘密罪(133)/659
第八、不純正瀆職罪(134)/659
第二節 妨害公務執行罪/666
第一、妨害公務執行與職務強製罪(135)/667
第二、公然聚眾妨害公務罪(136)/678
第三、妨害考試罪(137)/686
第四、侵害公務上掌管文書物品罪(138)/688
第五、侵害封印查封標示罪(139)/697
第六、侮辱公務員及職務罪、侮辱公署罪(140)/705
第七、侵害文告罪(141)/711
第三節 妨害投票罪/711
第一、妨害投票自由罪(142)/712
第二、受賄投票罪(143)/718
第三、行賄投票罪(144)/725
第四、利誘投票罪(145)/731
第五、妨害投票結果正確罪(146)/732
第六、妨害投票秩序罪(147)/746
第七、妨害投票秘密罪(148)/747
第四節 妨害秩序罪/748
第一、聚眾不解散罪(149)/750
第二、聚眾強暴脅迫罪(150)/756
第三、恐嚇公眾罪(151)/760
第四、妨害集會罪(152)/763
第五、煽惑犯罪或違抗法令罪(153)/764
第六、參與犯罪結社罪(154)/769
第七、煽惑軍人背叛罪(155)/776
第八、私招軍隊罪(156)/776
第九、挑唆包攬訴訟罪(157)/776
第十、僭行公務員職權罪(158)/779
第十一、冒用公務員服章官銜罪(159)/781
第十二、侮辱國徽國旗罪(160)/784
第五節 脫逃罪/784
第一、脫逃罪(161)/787
第二、縱放人犯罪(162)/793
第三、公務員縱放人犯罪(163)/795
第六節 藏匿人犯及湮滅證據罪/797
第一、藏匿人犯罪及頂替罪(164)/797
第二、僞造湮滅隱匿證據罪(165)/809
第三、自白減免之特例(166)/819
第四、親屬間減免之特例(167)/819
第七節 僞證罪及誣告罪/822
第一、僞證罪(168)/823
第二、誣告罪/847
一、普通誣告罪與準誣告罪(169)/849
二、未指定犯人之誣告罪與準誣告罪(171)/879

第二章 侵害國傢存立(安全)之犯罪/881
第一節 內亂罪/881
第一、普通內亂罪(100)/882
第二、暴動內亂罪(101)/884
第三、減免其刑之特例(102)/885
第二節 外患罪/886
第一、通謀開戰罪(103)/886
第二、通謀喪失領域罪(104)/886
第三、敵對(敵抗)本國罪(105)/887
第四、單純助敵罪(106)/887
第五、加重助敵罪(107)/887
第六、戰時不履行軍需契約罪(108)/888
第七、洩漏交付國防秘密罪(109)/888
第八、公務員過失洩漏交付國防秘密罪(110)/894
第九、刺探收集國防秘密罪(111)/894
第十、擅入軍用處所罪(112)/895
第十一、私與外國訂約罪(113)/895
第十二、處理對外事務違背委任罪(114)/895
第十三、僞造變造毀匿國權書證罪(115)/895
第三節 妨害國交罪/896
第一、侵害友邦元首或代錶罪(116)/896
第二、違背局外中立命令罪(117)/896
第三、侮辱外國國旗國章罪(118)/897

圖書序言

增修版序

  筆者所撰述的法學論著,包括體係教科書的刑法總論與刑法各論(上)(下)等,一嚮將重點置於三方麵:第一,學說理論的介紹與說明;第二,不同學說的分析與檢討(包括國內所引的日本與德國學說);第三,司法實務見解與立場的介紹與分析。其中,司法實務針對具體個案所作成或所採取的見解與立場,對於著重各種犯罪類型的刑法分則(即刑法各論)而言,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拙著刑法各論(下)第一版,自2014年11月齣版至今,已過兩寒暑。正巧近年來,司法實務對於判決的論理,呈現相當躍進且似乎逐漸擺脫素有判例見解的傾嚮,而國內對日本與德國學說立場的分歧,也導緻實務判決齣現多元的內容與見解,司法實務上的決議、判決與爭議問題座談會,自然隨之呈現齣形形色色的見解與立場。為此,本書第二版(增修版),已將部分過時的司法實務見解加以刪除,取而代之的是,新增諸多近幾年來頗具參考價值的決議、判決與爭議問題座談會的見解,並加以說明分析。

  至於國內學界,目睹為數不少的中青代刑法學研究者,在諸多校園生態傾斜,職缺猶僧多粥少的現況下,盡管品學兼優、學成歸國,也恐將麵臨失業睏境,誠令人徒呼無奈。所幸近年已投身教職的幾位年輕優秀學者,在刑法學術研究上不遺餘力,也纍積相當質量的研究成果。為此,本書增修之際,也盡力收集彼等近年來有關刑法分則議題的論文資料,並納入本書相關議題中。

  總而言之,本書的增修版,涵蓋瞭刑法分則(包括特彆法)各犯罪類型的基本內容,同時也納入最新且頗具參考價值的各種學說理論,並全力蒐羅司法實務最新的決議、判決以及爭議座談會的見解與立場,汰蕪存菁,將具有參考價值者更新編入,期能全麵性地提供讀者一部理論與實務兼備的體係書。

  本書增修作業,幸賴高雄大學法律學係碩士班刑事法組碩士生李緻柔(今年9月將轉學政治大學碩士班刑法組)與陳筠婷等賢棣不辭辛勞細心校對,元照齣版公司萬先生及其優秀團隊的全力支援,使本書得以順利付梓,特此錶達深摯的感謝。

筆者謹識於永和無知齋
2016年8月25日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比較嚴謹,但並不晦澀難懂。作者在闡述復雜的法律概念時,總是會用簡潔明瞭的語言進行解釋,並輔以大量的圖錶和案例,這讓我更容易理解。書中對於“共犯”的討論尤其精彩,它詳細分析瞭共同行為、共同策劃、共同實施等不同類型的共犯關係,並明確瞭各自的法律責任。作者還特彆強調瞭共犯之間的責任劃分,提齣瞭許多具有實踐意義的建議。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它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閤。它不僅僅介紹瞭刑法的基本理論,更提供瞭大量的實踐案例,這讓我對刑法的適用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書中對於“量刑”的討論也相當深入,它分析瞭影響量刑的各種因素,例如犯罪情節、犯罪後果、被告人的認罪態度等,並提齣瞭許多具有參考價值的量刑建議。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學到瞭刑法的知識,更學到瞭如何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评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案例選擇相當具有代錶性。它不僅僅收錄瞭颱灣本地的經典案例,還參考瞭許多國際上的重要案例,這讓我對不同國傢和地區的刑法製度有瞭更廣泛的瞭解。例如,書中對於日本“竹中平八事件”的分析,讓我對死刑的存廢問題有瞭更深入的思考。同時,書中對於美國“羅伊·布朗案”的討論,也讓我對種族歧視與司法公正之間的關係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作者在分析案例時,總是會從多個角度進行剖析,例如犯罪動機、犯罪手段、社會影響等,這讓我對案件的來龍去脈有瞭更清晰的瞭解。更重要的是,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對案例進行評判,而是鼓勵讀者自己進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激情犯罪”的討論,它讓我意識到,在某些情況下,人們的行為並非完全齣於自由意誌,而是受到強烈情緒的影響。這種理解讓我對犯罪行為有瞭更人性的認識。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刑法教材,更是一本社會學、心理學和倫理學的綜閤讀物。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我是抱著“應付考試”的心態。畢竟法學專業的學生,刑法是繞不開的一門課。但讀著讀著,我發現這本書的魅力遠不止於此。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樣,堆砌著晦澀難懂的法條和案例,而是用一種相對平易近人的語言,將復雜的法律概念娓娓道來。作者在闡述犯罪構成要件的同時,總是會結閤實際案例進行分析,這讓我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法律條文。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並沒有迴避爭議性的問題,例如安樂死、墮胎等,而是鼓勵讀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斷。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正當防衛”的討論,它不僅僅解釋瞭法律條文,更深入探討瞭在緊急情況下,人們如何平衡自我保護與社會秩序之間的關係。這讓我意識到,法律並非絕對的,它需要在具體的社會情境中進行適用和調整。這本書不僅僅幫助我通過瞭考試,更重要的是,它培養瞭我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讓我對法律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评分

這本書的編排方式相當獨特,它沒有按照傳統的犯罪類型進行分類,而是將各種犯罪行為按照其所侵害的法律利益進行歸類。這種分類方式讓我對刑法的整體結構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例如,將危害國傢安全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危害社會秩序犯罪等放在一起進行討論,讓我更容易理解這些犯罪行為之間的聯係和區彆。書中對於經濟犯罪的分析也相當深入,它不僅僅介紹瞭各種常見的經濟犯罪類型,例如詐欺、盜竊、貪汙等,更深入探討瞭這些犯罪行為背後的經濟邏輯和社會原因。作者還特彆強調瞭經濟犯罪的預防,提齣瞭許多具有建設性的建議,例如加強金融監管、完善信用體係等。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強調瞭刑法與社會現實的聯係。它不僅僅關注犯罪行為本身,更關注犯罪行為所反映的社會問題。這種視角讓我對刑法的理解更加全麵和深刻。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學到瞭法律知識,更學到瞭社會分析的能力。

评分

讀完這本刑法各論,感覺就像經曆瞭一場漫長而深刻的道德與法律思辨。以往對刑法的理解,總停留在“做瞭什麼,就該受到什麼懲罰”的簡單層麵,但這本書卻迫使我不斷思考“為什麼”。它不僅僅羅列瞭各種犯罪行為的構成要件,更深入探討瞭立法背後的價值判斷、社會現實的考量,以及刑罰的目的究竟是懲罰、預防,還是矯正。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對於性犯罪的討論,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其標簽化為“惡行”,而是從被害人的角度齣發,細緻地分析瞭性侵犯對被害人身心造成的長期創傷,以及如何通過法律的完善來更好地保護弱勢群體。同時,書中對於新科技犯罪的探討也相當前瞻,例如網絡詐騙、個人資料泄露等,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威脅,而法律的滯後性往往讓犯罪分子有機可乘。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刑法並非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一個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演進的動態體係,需要我們持續關注、思考和完善。它不僅僅是法律人的專業工具書,更是每一個公民瞭解自身權利義務、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參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