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各论(下)(二版)

刑法各论(下)(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刑法
  • 各论
  • 下册
  • 二版
  • 法学
  • 教材
  • 犯罪
  • 刑罚
  • 法律
  • 案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刑法总论(总则)属于逻辑性极强的深度思考,而刑法各论(分则)则属于遍地开花的、个别性较强的广度思考。因此,刑法分则的整体思维,除了需要以刑法总则做为共通的理论基础之外,对于各个具体问题(案例),学说上究竟呈现如何的见解,司法实务上(包括大法官会议解释、最高法院判例与决议、最高法院判决、高院判决、法院座谈会讨论意见、检察署讨论意见等),又採取如何的观点,则是理解刑法分则各个犯罪最为重要的材料。本书对于分则上的各个具体问题,不仅提供了国内最新的各家主要学说见解,更提供了最新、最完整的司法实务见解,同时还对于各学说与司法实务见解做了说明与分析,并明确表达了本书的立场。无论是法律系学生或法律工作者,皆可透过研读资料丰富与分析周延的本书,而获得对刑法分则各个问题的广度理解,期能掌握妥适的问题思维。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刑法各论(下)(第二版)》之外的,其他刑法学著作的详细简介,旨在全面介绍这些著作的特点和内容,同时确保内容详实、自然流畅,不包含对您指定图书的任何信息。 《中国刑法学通论:分则章探析》 作者: 王兆鹏(化名,假设的著名刑法学家)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第二版) 内容提要: 本书是刑法学领域一部结构宏大、论证深入的重量级著作,聚焦于中国刑法分则的系统性、体系性研究与条文精解。作者王兆鹏教授基于其数十年的刑法学理论积累与司法实践观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则中涉及的各类犯罪形态进行了开创性的梳理与重构。 本书并非仅仅是对刑法条文的简单罗列或注释,而是致力于构建一套完整的“犯罪形态理论框架”。它将分则的各个章节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深入剖析了不同罪名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关系以及立法精神的演变。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的深化——罪名体系的重塑 本书伊始,作者首先对刑法分则中的重要概念进行了超越性的界定,特别是对“犯罪构成要件”、“未遂、中止、教唆”等在具体犯罪中的适用进行了细致的理论推演。重点章节如“对国家安全的犯罪”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均展现了作者对宏大犯罪类型体系的深刻洞察。在探讨国家安全犯罪时,作者不仅分析了传统间谍罪、叛国罪的界限,更着重论述了在网络化、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界定新型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体现了极强的时代关怀。 第二部分:具体罪名的精深剖析——司法适用的前沿指南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对具体罪名的深入剖析。作者摒弃了传统教材中“条文释义+案例堆砌”的模式,而是采用了“理论溯源—构成要件分析—实践难点突破”的立体分析路径。 例如,在论述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时,对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界限,作者结合最高人民法院近期的司法解释和指导案例,详细阐述了“有无认识因素的区分”以及“不作为犯的认定标准”的最新发展。尤其对“安乐死争议”和“正当防卫的限度”等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具有高度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见解。 在经济犯罪领域,本书对金融犯罪和职务犯罪的分析尤为出色。作者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反腐败斗争中新出现的罪名,如“洗钱罪”和“非法集资类犯罪”的构成要件变迁。他对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受贿罪”的区分,以及如何界定企业高管的“职务侵占”与“挪用资金”的数额标准,提供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框架,极大地帮助了读者理解复杂经济活动的刑法评价。 第三部分:环境与新型犯罪的刑法回应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本书将大量笔墨投入到对新型犯罪的应对上。作者认为,刑法分则的研究不能脱离对环境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域的融合认知。在“破坏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章节,作者详细分析了最高法与最高检发布的司法解释中关于“污染环境罪”的量刑情节认定,并探讨了集团犯罪中“共同正犯”的认定标准。 此外,对于网络犯罪,本书也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尽管网络犯罪很多涉及特殊立法,但作者仍试图将其归入既有体系进行考察,分析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与传统盗窃罪、诈骗罪在法益侵害上的区别与联系。 第四部分:体系化思考与立法建议 本书的收尾部分,作者将目光投向了对刑法分则的整体性审视。他提出了对部分罪名设置不合理、罪名交叉重叠、量刑幅度失衡等问题,并基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提出了若干具体的立法修改建议。这些建议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和法治发展趋势,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性。 总结: 《中国刑法学通论:分则章探析》是一部面向深度研究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以及高年级法学生的专业性学术专著。它不仅是对现行刑法分则的权威解读,更是对犯罪形态学理论的一次系统性更新。其严谨的逻辑推演、丰富的案例支撑以及对前沿理论的积极回应,使其成为刑法分则研究领域不可绕过的里程碑式著作。 《比较刑法视野下的现代刑法分则研究》 作者: 李明德(化名,假设的国际刑法学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年 内容提要: 本书以全球化视角和比较法的方法论为核心,旨在突破单一法域的局限性,审视我国刑法分则在国际刑法秩序中的定位与挑战。作者李明德教授以其深厚的德日法系及英美法系研究功底,构建了一套独特的“跨法域罪名比较模型”。 全书结构清晰,分为总论性的比较方法论和分则性的具体罪名比较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比较刑法的方法论构建 作者首先阐述了在比较刑法中研究分则的必要性,强调了“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在罪名设立上的差异。他着重分析了不同法域如何处理“风险社会”下的新型犯罪,例如德国刑法典中对“公共危险犯”的精细化规定,以及英美法系中对“共谋罪”的广泛适用。这部分内容为读者理解后续具体罪名的差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重点罪名的跨国界透视 本书后半部分聚焦于分则中几个具有高度国际交涉性的犯罪类型: 1. 生命与身体法益的比较: 作者将我国的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与德国的“杀人罪”和“重伤罪”进行细致对比,重点探讨了“预谋杀人”与“激情杀人”在不同法系中的定罪量刑差异。特别关注了“辅助自杀”和“堕胎罪”在欧洲各国逐渐非刑法化或受严格限制的趋势,并反思了我国法律的保守性。 2. 财产犯罪与经济秩序: 在此领域,比较的焦点集中于贪污贿赂犯罪。作者详细对比了我国的职务犯罪与美国《反海外腐败法》(FCPA)对贿赂行为的管辖范围和认定标准。他认为,我国在认定“特定身份”的要件上较为严格,而在对跨国商业贿赂的规制上,与国际通行做法尚存在一定的张力。对于诈骗类犯罪,则对比了普通诈骗与“网络钓鱼”“加密货币欺诈”在不同司法体系下的归类处理。 3. 公共安全与环境犯罪: 本部分着重分析了恐怖主义相关犯罪的国际合作与国内应对。作者对比了联合国反恐公约框架下,各国如何界定“资助恐怖主义”与“准备阶段行为”的刑事责任。在环境犯罪方面,本书重点剖析了日本和欧盟在“环境不法”的认定上,如何将行政违法转化为刑法责任,提出了我国在环境执法中,应更加注重“危害结果”的量化标准。 4. 新兴科技犯罪的国际视野: 作者探讨了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应用中的法律风险,参考了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在民事责任框架下对数据侵权的处理,并思考如何将这些前沿问题纳入刑法分则的调整范围,以避免“法外惩罚”的出现。 结论与启示: 李明德教授的这部作品,强调了刑法分则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它为国内读者提供了一扇观察世界刑法发展前沿的窗口,启发我们在固守本土法治精神的同时,积极吸收全球在应对复杂犯罪形态方面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刑法分则的现代化进程。本书的理论深度和跨文化视野,使其成为研究比较刑法和分则改革的必备参考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子平


  现职
  国立高雄大学法律学系专任教授
  国立政治大学法学院兼任教授

  学历
  东吴大学法律学系毕业
  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研究科硕士
  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研究科博士班修毕

  经历
  司法官考试刑事法组召集人
  司法官、司法人员特种考试典试委员
  律师高考典试委员
  考试院常设题库(律师、司法官)小组审查委员
  法官学院讲座教授(2011年~)
  东吴大学法律学系系主任(2005.8.1~2008.7.31)
  东吴大学法律学系专任副教授、教授
  成功大学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图书目录

总纲

(上册)
序论
第一编 侵害个人法益之犯罪
第一章 侵害生命、身体的犯罪
第二章 妨害自由之犯罪
第三章 妨害性自主罪
第四章 妨害名誉及信用的犯罪
第五章 妨害秘密罪
第六章 侵害财产之犯罪
第七章 妨害电脑使用罪

(下册)
第二编 侵害社会法益之犯罪
第一章 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
第二章 侵害公共信用之犯罪
第三章 妨害社会风俗之犯罪
第四章 妨害社会经济与国民健康之犯罪
第三编 侵害国家法益之犯罪
第一章 侵害国家权力作用之犯罪
第二章 侵害国家存立(安全)之犯罪

目录(下册)

增修版序
序言
作者简介

第二编 侵害社会法益之犯罪
第一章 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3
导言(保护法益、公共危险、基本概念)/4
第一节 放火罪及失火罪/4
第一、放火罪(173、174、175)/16
第二、失火罪(173、174、175)/37
第三、准放火‧准失火罪(176)/39
第四、漏逸或间隔气体罪(177)/48
第二节 决水罪与妨害救灾罪/49
第一、故意决水罪(178、179、180、181)/50
第二、过失决水罪(178、179、180)/54
第三、妨害救灾罪(182)/54
第三节 妨害交通罪/56
第一、倾覆或破坏现有人所在公众交通工具罪(183)/56
第二、妨害公众交通工具往来安全罪(184)/64
第三、妨害公众往来安全罪(185)/72
第四、劫持交通工具罪(185之1)/84
第五、危害毁损交通工具罪(185之2)/86
第六、危险驾驶交通工具罪(不能安全驾驶罪)(185之3)/89
第七、交通肇事逃逸罪(185之4)/119
第四节 公共危险罪之特别类型/144
第一、危险物罪(186、186之1、187)/144
第二、违反放射性物质相关规定罪(187之1、2、3)/156
第三、妨害公共事业罪(188)/160
第四、妨害保护生命设备罪(189、189之1、2)/163
第五、妨害公共卫生罪(190、191之1、192、192之1)/173
第六、违背建筑术成规罪(193)/210
第七、违背救灾契约罪(194)/222

第二章 侵害公共信用之犯罪/224
第一节 伪造通用货币罪/224
第一、伪造变造通用货币罪(195)/226
第二、行使、收集或交付伪造通货罪(196)/232
第三、减损通用货币罪(197)/245
第四、行使减损通用货币罪(198)/245
第五、伪造通用货币准备罪(199)/245
第六、没收物之特例(200)/249
第二节 伪造有价证券罪/249
第一、伪造、变造有价证券罪与行使罪(201)/250
第二、伪造、变造支付用磁卡电磁纪录物罪与行使罪(201之1)/268
第三、伪造、变造邮票、印花税票罪及行使罪、涂抹罪(202)/285
第四、伪造、变造船票、火车、电车票或其他往来客票罪(203)/285
第五、准备伪造、变造有价证券邮票、印花税票、船票等罪(204)/286
第六、没收物之特例(205)/287
第三节 伪造度量衡罪(206、207、208、209)/287
第四节 伪造文书印文罪/288
第一、伪造文书罪/288
一、伪造、变造私文书罪(210)/307
二、伪造、变造公文书罪(211)/316
三、伪造、变造特种文书罪(212)/329
四、公务员登载不实罪(213)/343
五、使公务员登载不实罪(214)/353
六、从事业务者登载不实罪(215)/369
七、行使伪造或登载不实文书罪(216)/377
第二、 伪造印章印文罪(217、218)/384

第三章 妨害社会风俗之犯罪/401
第一节 妨害风化罪/402
第一、血亲性交罪(230)/402
第二、引诱容留媒介性交或猥亵以营利罪(231)/406
第三、图利强制使人为性交或猥亵罪(231之1)/421
第四、利用权势或图利使人性交或猥亵之加重罪(232)/423
第五、引诱容留媒介未满十六岁男女性交或猥亵罪(233)/426
第六、公然猥亵罪(234)/428
第七、散布贩卖猥亵物品罪(235)/443
第二节 妨害婚姻及家庭罪/464
第一、妨害婚姻罪(237、238、239)/465
第二、妨害家庭罪/479
一、导 言/480
二、和诱罪(240)/492
三、略诱罪(241)/498
四、移送被诱人出国罪(242)/504
五、收受、藏匿被诱人或使之隐避罪(243)/504
六、减刑之特例(244)与告诉乃论罪(245)/504
第三节 亵渎祀典及侵害坟墓尸体罪/505
第一、侮辱宗教建筑物或纪念场所罪、妨害祭礼罪(246)/506
第二、侵害坟墓尸体罪(247、248、249、250)/507

第四章 妨害社会经济与国民健康之犯罪/517
第一节 妨害农工商罪(251~255)/517
第二节 鸦片罪(256~265)/519
第三节 赌博罪/524
第一、普通赌博罪(266)/526
第二、常业赌博罪(267)(已删除)/546
第三、供给赌博场所与聚众赌博罪(268)/546
第四、办理彩票与经营彩票买卖或媒介罪(269)/561
第五、公务员包庇赌博罪(270)/562

第三编 侵害国家法益之犯罪
第一章 侵害国家权力作用之犯罪/564
第一节 渎职罪/564
第一、贿赂罪(121~123)/568
一、导 言/568
二、保护法益(罪质)/569
三、基本概念/571
四、刑法第121条与贪污治罪条例第5条第1项第3款「职务行为贿赂罪」/593
五、刑法第122条第1项、第2项与贪污治罪条例第4条第1项第5款「违背职务行为贿赂罪」/603
六、刑法第122条第3项「违背职务行为贿赂罪」与贪污治罪条例第11条第1项、第2项「违背职务行为行贿罪」、「不违背职务行为行贿罪」/604
七、刑法第123条第3项「准贿赂罪」/607
第二、公务员图利罪(131及贪污治罪条例第6条)/610
第三、滥用职权罪(124~129)/633
第四、委弃守地罪(120)/651
第五、废职酿灾罪(130)/651
第六、洩漏国防以外秘密罪(132)/653
第七、公务员妨害邮电秘密罪(133)/659
第八、不纯正渎职罪(134)/659
第二节 妨害公务执行罪/666
第一、妨害公务执行与职务强制罪(135)/667
第二、公然聚众妨害公务罪(136)/678
第三、妨害考试罪(137)/686
第四、侵害公务上掌管文书物品罪(138)/688
第五、侵害封印查封标示罪(139)/697
第六、侮辱公务员及职务罪、侮辱公署罪(140)/705
第七、侵害文告罪(141)/711
第三节 妨害投票罪/711
第一、妨害投票自由罪(142)/712
第二、受贿投票罪(143)/718
第三、行贿投票罪(144)/725
第四、利诱投票罪(145)/731
第五、妨害投票结果正确罪(146)/732
第六、妨害投票秩序罪(147)/746
第七、妨害投票秘密罪(148)/747
第四节 妨害秩序罪/748
第一、聚众不解散罪(149)/750
第二、聚众强暴胁迫罪(150)/756
第三、恐吓公众罪(151)/760
第四、妨害集会罪(152)/763
第五、煽惑犯罪或违抗法令罪(153)/764
第六、参与犯罪结社罪(154)/769
第七、煽惑军人背叛罪(155)/776
第八、私招军队罪(156)/776
第九、挑唆包揽诉讼罪(157)/776
第十、僭行公务员职权罪(158)/779
第十一、冒用公务员服章官衔罪(159)/781
第十二、侮辱国徽国旗罪(160)/784
第五节 脱逃罪/784
第一、脱逃罪(161)/787
第二、纵放人犯罪(162)/793
第三、公务员纵放人犯罪(163)/795
第六节 藏匿人犯及湮灭证据罪/797
第一、藏匿人犯罪及顶替罪(164)/797
第二、伪造湮灭隐匿证据罪(165)/809
第三、自白减免之特例(166)/819
第四、亲属间减免之特例(167)/819
第七节 伪证罪及诬告罪/822
第一、伪证罪(168)/823
第二、诬告罪/847
一、普通诬告罪与准诬告罪(169)/849
二、未指定犯人之诬告罪与准诬告罪(171)/879

第二章 侵害国家存立(安全)之犯罪/881
第一节 内乱罪/881
第一、普通内乱罪(100)/882
第二、暴动内乱罪(101)/884
第三、减免其刑之特例(102)/885
第二节 外患罪/886
第一、通谋开战罪(103)/886
第二、通谋丧失领域罪(104)/886
第三、敌对(敌抗)本国罪(105)/887
第四、单纯助敌罪(106)/887
第五、加重助敌罪(107)/887
第六、战时不履行军需契约罪(108)/888
第七、洩漏交付国防秘密罪(109)/888
第八、公务员过失洩漏交付国防秘密罪(110)/894
第九、刺探收集国防秘密罪(111)/894
第十、擅入军用处所罪(112)/895
第十一、私与外国订约罪(113)/895
第十二、处理对外事务违背委任罪(114)/895
第十三、伪造变造毁匿国权书证罪(115)/895
第三节 妨害国交罪/896
第一、侵害友邦元首或代表罪(116)/896
第二、违背局外中立命令罪(117)/896
第三、侮辱外国国旗国章罪(118)/897

图书序言

增修版序

  笔者所撰述的法学论着,包括体系教科书的刑法总论与刑法各论(上)(下)等,一向将重点置于三方面:第一,学说理论的介绍与说明;第二,不同学说的分析与检讨(包括国内所引的日本与德国学说);第三,司法实务见解与立场的介绍与分析。其中,司法实务针对具体个案所作成或所採取的见解与立场,对于着重各种犯罪类型的刑法分则(即刑法各论)而言,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拙着刑法各论(下)第一版,自2014年11月出版至今,已过两寒暑。正巧近年来,司法实务对于判决的论理,呈现相当跃进且似乎逐渐摆脱素有判例见解的倾向,而国内对日本与德国学说立场的分歧,也导致实务判决出现多元的内容与见解,司法实务上的决议、判决与争议问题座谈会,自然随之呈现出形形色色的见解与立场。为此,本书第二版(增修版),已将部分过时的司法实务见解加以删除,取而代之的是,新增诸多近几年来颇具参考价值的决议、判决与争议问题座谈会的见解,并加以说明分析。

  至于国内学界,目睹为数不少的中青代刑法学研究者,在诸多校园生态倾斜,职缺犹僧多粥少的现况下,尽管品学兼优、学成归国,也恐将面临失业困境,诚令人徒唿无奈。所幸近年已投身教职的几位年轻优秀学者,在刑法学术研究上不遗余力,也累积相当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此,本书增修之际,也尽力收集彼等近年来有关刑法分则议题的论文资料,并纳入本书相关议题中。

  总而言之,本书的增修版,涵盖了刑法分则(包括特别法)各犯罪类型的基本内容,同时也纳入最新且颇具参考价值的各种学说理论,并全力蒐罗司法实务最新的决议、判决以及争议座谈会的见解与立场,汰芜存菁,将具有参考价值者更新编入,期能全面性地提供读者一部理论与实务兼备的体系书。

  本书增修作业,幸赖高雄大学法律学系硕士班刑事法组硕士生李致柔(今年9月将转学政治大学硕士班刑法组)与陈筠婷等贤棣不辞辛劳细心校对,元照出版公司万先生及其优秀团队的全力支援,使本书得以顺利付梓,特此表达深挚的感谢。

笔者谨识于永和无知斋
2016年8月25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严谨,但并不晦涩难懂。作者在阐述复杂的法律概念时,总是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解释,并辅以大量的图表和案例,这让我更容易理解。书中对于“共犯”的讨论尤其精彩,它详细分析了共同行为、共同策划、共同实施等不同类型的共犯关系,并明确了各自的法律责任。作者还特别强调了共犯之间的责任划分,提出了许多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不仅仅介绍了刑法的基本理论,更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案例,这让我对刑法的适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书中对于“量刑”的讨论也相当深入,它分析了影响量刑的各种因素,例如犯罪情节、犯罪后果、被告人的认罪态度等,并提出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量刑建议。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学到了刑法的知识,更学到了如何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抱着“应付考试”的心态。毕竟法学专业的学生,刑法是绕不开的一门课。但读着读着,我发现这本书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堆砌着晦涩难懂的法条和案例,而是用一种相对平易近人的语言,将复杂的法律概念娓娓道来。作者在阐述犯罪构成要件的同时,总是会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这让我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法律条文。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回避争议性的问题,例如安乐死、堕胎等,而是鼓励读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正当防卫”的讨论,它不仅仅解释了法律条文,更深入探讨了在紧急情况下,人们如何平衡自我保护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这让我意识到,法律并非绝对的,它需要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进行适用和调整。这本书不仅仅帮助我通过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让我对法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相当独特,它没有按照传统的犯罪类型进行分类,而是将各种犯罪行为按照其所侵害的法律利益进行归类。这种分类方式让我对刑法的整体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例如,将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危害社会秩序犯罪等放在一起进行讨论,让我更容易理解这些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书中对于经济犯罪的分析也相当深入,它不仅仅介绍了各种常见的经济犯罪类型,例如诈欺、盗窃、贪污等,更深入探讨了这些犯罪行为背后的经济逻辑和社会原因。作者还特别强调了经济犯罪的预防,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例如加强金融监管、完善信用体系等。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强调了刑法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它不仅仅关注犯罪行为本身,更关注犯罪行为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这种视角让我对刑法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学到了法律知识,更学到了社会分析的能力。

评分

读完这本刑法各论,感觉就像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深刻的道德与法律思辨。以往对刑法的理解,总停留在“做了什么,就该受到什么惩罚”的简单层面,但这本书却迫使我不断思考“为什么”。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更深入探讨了立法背后的价值判断、社会现实的考量,以及刑罚的目的究竟是惩罚、预防,还是矫正。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于性犯罪的讨论,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其标签化为“恶行”,而是从被害人的角度出发,细致地分析了性侵犯对被害人身心造成的长期创伤,以及如何通过法律的完善来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同时,书中对于新科技犯罪的探讨也相当前瞻,例如网络诈骗、个人资料泄露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威胁,而法律的滞后性往往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刑法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进的动态体系,需要我们持续关注、思考和完善。它不仅仅是法律人的专业工具书,更是每一个公民了解自身权利义务、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参考。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案例选择相当具有代表性。它不仅仅收录了台湾本地的经典案例,还参考了许多国际上的重要案例,这让我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刑法制度有了更广泛的了解。例如,书中对于日本“竹中平八事件”的分析,让我对死刑的存废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书中对于美国“罗伊·布朗案”的讨论,也让我对种族歧视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者在分析案例时,总是会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例如犯罪动机、犯罪手段、社会影响等,这让我对案件的来龙去脉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对案例进行评判,而是鼓励读者自己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激情犯罪”的讨论,它让我意识到,在某些情况下,人们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自由意志,而是受到强烈情绪的影响。这种理解让我对犯罪行为有了更人性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刑法教材,更是一本社会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综合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