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財産權法(七版)

智慧財産權法(七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智慧財産權法
  • 知識産權
  • 著作權
  • 專利法
  • 商標法
  • 商業秘密
  • 反不正當競爭
  • 侵權責任
  • 法律
  • 七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智慧財産權的麵嚮很多,可以從技術、文化、管理等不同麵嚮來觀察研究,本書主要是從法律觀點齣發,有係統地對於智慧財産權法之概念、體係、理論等加以闡述,並分析不同智慧財産權間之關係,同時對於各種不同智慧財産權的相關國際條約、保護要件、權利歸屬、保護內容、效力限製、讓予和授權、侵害之判斷與責任等,以學理以及國內外相關規範與法院判決為基礎,詳為剖析,是一本兼具理論與實務的智慧財産權法教科書。
現代商業與法律前沿:知識産權的戰略布局與實踐指南 圖書名稱: 現代商業與法律前沿:知識産權的戰略布局與實踐指南 內容簡介: 在二十一世紀的全球經濟格局中,知識産權(Intellectual Property, IP)已不再是輔助性的法律工具,而是驅動創新、塑造市場競爭力的核心戰略資産。本書旨在為法律專業人士、企業高管、技術研發人員以及對前沿法律議題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極具實操性的知識産權戰略部署藍圖。它超越瞭對單一法條的機械性解讀,而是聚焦於如何將知識産權管理融入企業運營、技術迭代和國際化擴張的每一個環節。 本書結構嚴謹,內容覆蓋瞭知識産權領域的最新發展、前沿衝突點以及跨學科的整閤應用,共分為六大部分,二十個章節,力求構建一個由理論基石到實戰應用的完整知識體係。 --- 第一部分:知識産權的戰略價值與法律基石 (Foundations and Strategic Value) 第一章:知識産權:從權利到資産的範式轉移 本章首先探討瞭知識産權在數字經濟中的地位演變,分析瞭其如何從傳統的法律保護客體轉變為驅動企業估值、並購談判和市場壁壘構建的關鍵無形資産。重點解析瞭“價值發現”與“價值保護”之間的動態平衡,並引入瞭IP資産組閤管理(IP Portfolio Management)的初步概念。 第二章:全球知識産權體係的互聯性與差異性 本章深入剖析瞭世界知識産權組織(WIPO)框架下的國際條約體係(如《伯爾尼公約》、《巴黎公約》、《TRIPS協定》),並著重對比瞭主要經濟體(如美國、歐盟、中國)在專利審查標準、商標地域性原則和著作權閤理使用範圍上的核心差異。強調瞭在跨境業務中,製定“一攬子”而非“單一司法管轄區”的IP保護策略的必要性。 --- 第二部分:尖端技術領域的專利布局與防禦 (Patents in High-Tech Domains) 第三章:人工智能與算法的專利性邊界探討 本章聚焦於當前最具爭議性的領域——人工智能。探討瞭在不同司法轄區內,純粹的算法、機器學習模型和基於AI的應用方案在獲得專利保護時所麵臨的“可專利主題”挑戰。分析瞭如何通過強調“技術效果”而非“數學方法”來構建有效的專利申請文件。 第四章:生物技術與遺傳資源:倫理、法律與商業化的交織 本章詳細闡述瞭生命科學領域的專利睏境,包括對基因序列、診斷方法和基因編輯技術(如CRISPR)的保護策略。討論瞭《名古屋議定書》對生物多樣性和遺傳資源獲取與利益分享(ABS)的要求,以及這些要求如何影響生物製藥公司的研發路徑和許可談判。 第五章:標準必要專利(SEP)與反壟斷法的博弈 本章是針對通信和物聯網(IoT)行業的關鍵章節。係統梳理瞭FRAND(公平、閤理、無歧視)許可原則的司法實踐演變,分析瞭如何平衡專利權人的迴收權與市場對開放標準的依賴。提供瞭關於SEP許可費率談判、全球訴訟風險評估及和解策略的實戰模型。 --- 第三部分:品牌價值的構建、維護與數字化挑戰 (Trademarks and Brand Equity) 第六章:超越地域限製的商標戰略:全球品牌注冊與爭議解決 本章超越瞭傳統的尼斯分類注冊流程,重點討論瞭“顯著性”的動態建立和維護,尤其是在新興市場和電子商務平颱上的“搶注”防禦。深入分析瞭“馳名商標”的跨國認定標準,以及如何利用《馬德裏體係》進行高效的全球布局。 第七章:互聯網環境下的商標侵權識彆與數字身份保護 本章聚焦於網絡空間對品牌信譽構成的威脅。探討瞭域名搶注、社交媒體上的仿冒賬戶以及搜索引擎競價排名中的商標使用是否構成侵權。提齣瞭針對元宇宙(Metaverse)環境和非同質化代幣(NFT)發行中的品牌保護預案。 第八章:地理標誌(GI)的經濟賦能與法律工具化 本章探討瞭地理標誌(如葡萄酒、特産)如何成為區域經濟增長引擎。分析瞭其與商標法的區彆、授權模式的構建(如閤作社模式、單一授權模式),以及在國際貿易協定中爭取更高保護水平的談判技巧。 --- 第四部分:內容經濟中的著作權與商業模式創新 (Copyright and Content Economy) 第九章:軟件著作權保護的深層結構:源代碼、目標代碼與用戶界麵 本章細緻區分瞭軟件保護的三大層次。討論瞭如何通過適當的文檔管理和版本控製來確保證據鏈的完整性,以應對侵權訴訟。分析瞭“閤理使用/閤理應對”(Fair Use/Fair Dealing)在數據抓取(Data Scraping)和模型訓練中的適用邊界。 第十十章:數字內容的許可與區塊鏈技術的融閤 本章探討瞭內容付費牆(Paywall)、流媒體分發中的權利授權鏈條復雜性。重點分析瞭區塊鏈技術(如智能閤約)在版權登記、版稅自動分配和溯源追蹤方麵的潛力與現實落地障礙。 第十一章:錶演權、錄音製作者權與“平颱責任”的再界定 本章關注音樂、影視等錶演藝術領域。探討瞭各國(特彆是歐盟《數字單一市場版權指令》下的“上傳過濾器”要求)對大型在綫內容分享服務提供商(OCSSP)的責任劃分。分析瞭創作者通過直接授權而非傳統中介機構獲取收益的新趨勢。 --- 第五部分:商業秘密的識彆、保護與泄密危機應對 (Trade Secrets and Crisis Management) 第十二章:商業秘密的“秘密性”界定:從物理安全到雲端加密 本章強調商業秘密保護的動態性。不再局限於物理保密措施,而是深入分析瞭基於零信任架構(Zero Trust Architecture)的數據訪問控製、員工離職協議中的競業限製條款的有效性分析,以及跨國數據流動的閤規要求。 第十三章: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與閤同法構建多維防禦體係 本章探討瞭如何將商業秘密保護嵌入到雇傭閤同、供應商協議和閤資協議中。分析瞭不同司法管轄區對“違反保密義務”的舉證責任差異,以及如何通過“內部審計”來證明采取瞭“閤理的保密措施”。 第十四章:商業秘密泄露後的快速響應與國際追索 本章提供瞭詳盡的危機管理流程圖。涵蓋瞭從發現泄密到采取緊急禁令、海關扣押、以及在不同國傢進行同步訴訟的協調策略。重點講解瞭如何有效地追蹤和恢復被盜取的數字資産。 --- 第六部分:知識産權的投融資、交易與風險控製 (IP Finance, Transaction, and Risk Control) 第十五章:知識産權的估值方法論:從成本法到市場法的實證分析 本章為企業財務和投融資部門設計。詳細介紹瞭公認的IP估值模型(如“25%規則”、收入分攤法),並探討瞭無形資産在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中的非財務風險評估維度。 第十六章:知識産權許可與轉讓的稅務籌劃與風險隔離 本章分析瞭不同類型的IP許可(獨占、普通、交叉許可)對企業稅務負擔和未來發展空間的影響。討論瞭如何利用稅收協定,優化跨境許可收入的稅負,並確保核心知識産權資産的法律結構清晰,避免潛在的“反嚮轉讓”風險。 第十七章:知識産權的擔保融資與證券化實踐 本章探討瞭知識産權資産進入金融市場的可行性。分析瞭銀行在接受專利或商標作為抵押品時對權利有效性和未來現金流的審查重點。介紹瞭IP證券化(IP Securitization)的基本結構和在娛樂産業的應用案例。 第十八章:專利池、聯盟與競爭閤作中的法律閤規性 本章聚焦於競爭法在知識産權閤作中的作用。分析瞭建立專利池或進行聯閤研發時,如何避免形成不閤理的市場壟斷或構成價格協同行為。提供瞭關於“反托拉斯許可協議”的審查清單。 第十九章:知識産權訴訟中的證據開示與專傢證人運用 本章是訴訟實務的精髓。詳細闡述瞭跨國訴訟中證據的收集、翻譯和認證流程。深入分析瞭專利無效程序(如美國的IIPR、歐洲的異議程序)與同步進行的侵權訴訟之間的策略互動關係。 第二十章:新興知識産權治理模式:開源許可與社區治理 本章展望未來趨勢,探討瞭開源(Open Source)模式對傳統“全權保護”理念的挑戰。分析瞭不同開源協議(如GPL、MIT、Apache)的法律約束力,以及企業如何平衡對專有技術(Proprietary Tech)的保護與對社區貢獻的責任。 --- 結語:知識産權的動態平衡藝術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讀者將知識産權管理視為一項持續的、適應性強的企業核心能力。它強調在快速變化的技術與法律環境中,成功的知識産權實踐需要法律洞察力、技術理解力和商業判斷力的完美結閤。本書提供的工具箱,旨在幫助讀者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創新前沿,精準地錨定和保護企業的未來價值。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謝銘洋


  現 職
  國立颱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學 曆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國立颱灣大學法學碩士
  國立颱灣大學法學士

  經 曆
  國立颱灣大學法律學院院長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人(2007年)
  德國慕尼黑Max-Planck-Institut訪問學人(1996年)
  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委員(第三屆)
  經濟部智慧財産局著作權審議及調解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保護校園智慧財産權跨部會諮詢小組委員
  颱灣網路資訊中心「網域名稱爭議處理機製」諮詢小組召集人
  農委會農業智慧財産權審議委員會委員
  颱灣法學會智慧財産法主任委員
  新聞局有綫電視審議委員會委員
  律師高考應屆及格(1980年)執業律師

  著 作
  發錶之智慧財産權領域論文逾百餘篇

  重要著作
  著作智慧財産權之基礎理論
  智慧財産權之製度與實務
  智慧財産權基本問題研究
  科技發展之智慧財産權議題

圖書目錄

再版序
自 序

第一章 序論──概念與體係
 一、智慧財産權之範圍與概念/1
  (一)國際條約對智慧財産權界定的範圍/1
  (二)不以文義範圍為限/2
  (三)包含「産業財産」與「著作權」/4
  (四)智慧財産權之概念/5
 二、智慧財産權之法律體係:從規範目的齣發/8
  (一)以「促進文化發展」為目的之智慧財産權/9
  (二)以「促進技術進步」為目的之智慧財産權/9
  (三)以「維護競爭秩序」為目的之智慧財産權/10
 三、保護智慧財産權的意義/11
  (一)智慧財産權製度對近代文明的貢獻/11
  (二)智慧財産權製度提供重要誘因/12
  (三)智慧財産權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共通的遊戲規則/13
  (四)智慧財産權製度改變事業的競爭型態/14
  (五)保護智慧財産權引起的反思/15

第二章 智慧財産權之發展與相關理論
 一、近代著作權製度之發展與相關理論/17
 二、近代專利製度之發展與相關理論/20
  (一)財産權說(自然權利說)/21
  (二)報償說/21
  (三)鼓勵說/21
  (四)公開說(契約說)/21
 三、近代商標製度之發展與相關理論/23
  (一)區彆之功能/24
  (二)錶彰來源之功能/24
  (三)信賴之功能(或品質保證之功能)/24
  (四)廣告之功能/25
 四、啓 示/25
 五、我國智慧財産權製度之發展/26

第三章 智慧財産權之性質
 一、保護人類精神創作之智慧財産權及相關權利──兼具財産權與人格權/29
 二、保障正當交易秩序之智慧財産權──屬於財産權或法律保護之利益/31
 三、智慧財産權與有體財産權之關係/34
  (一)非以有體物為保護之對象/34
  (二)權利之「發生」與有體財産權之關係/35
  (三)權利之「移轉」與有體財産權之關係/35
  (四)權利之「消滅」與有體財産權之關係/36
  (五)權利之「侵害」與有體財産權之關係/36
  (六)智慧財産權對有體物權利之限製/36

第四章 智慧財産權與民法之關係
 一、與有體財産規範之關係/39
  (一)智慧財産權是否可時效取得?/39
  (二)智慧財産權有無善意取得之適用?/43
  (三)智慧財産權是否有準占有之適用?/47
 二、與人格權之關係/48
  (一)民法與智慧財産權法對人格權之保護/49
  (二)姓名權與智慧財産權之關係/51
  (三)肖像權與智慧財産權之關係/52
  (四)智慧財産權之人格權得否約定不行使/54

第五章 各種智慧財産權間之關係
 一、不同智慧財産權法各有不同之保護目的與要件/57
 二、同時受數個智慧財産權法保護之情形/58
  (一)同屬一人之情形/58
  (二)分屬不同人之情形/58
 三、無法同時受數種智慧財産權法保護之情形/60
  (一)專利與營業秘密之間具有互斥性/60
  (二)專利說明書與圖式不受著作權保護/61
  (三)植物新品種之發明不受專利法保護/62
  (四)美術工藝品是否受設計專利之保護/63

第六章 重要之國際條約
 一、綜閤性條約/69
  (一)建立世界智慧財産組織(WIPO)公約/69
  (二)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産權協議(TRIPS)/69
 二、産業財産權方麵/70
  (一)巴黎公約/70
  (二)專利閤作條約/72
  (三)歐洲專利公約與歐盟之發展/75
  (四)布達佩斯條約/77
  (五)專利法條約/78
  (六)馬德裏商標國際註冊協定與議定書/80
  (七)尼斯商品及服務商標註冊國際分類協定/81
  (八)歐盟商標法/81
  (九)歐洲共同體設計法/82
  (十)商標法條約/83
  (十一)商標法新加坡條約/84
  (十二)植物新品種保護國際公約/85
  (十三)積體電路智慧財産條約/85
  (十四)其他國際條約/86
 三、著作權方麵/86
  (一)伯恩公約/86
  (二)世界著作權公約/87
  (三)羅馬公約/87
  (四)世界智慧財産組織著作權條約/88
  (五)世界智慧財産組織錶演與錄音物條約/89
  (六)資料庫智慧財産權條約(草案)/92
  (七)視覺錶演北京條約/93

第七章 智慧財産權之保護要件
 一、著作權之保護要件/95
  (一)必須具有原創性/98
  (二)必須是人類精神上之創作/99
  (三)必須具有一定之錶現形式/100
  (四)必須足以錶現齣作者的個彆性/101
  (五)必須非屬不受保護之客體/106
 二、專利權之保護要件/110
  (一)必須是創作/111
  (二)必須具有新穎性/115
  (三)必須具有進步性/123
  (四)必須具有産業上之可利用性/129
  (五)必須非不受保護之客體/132
 三、商標權之保護要件/136
  (一)商標之種類/136
  (二)商標之構成/138
  (三)須具有識彆性(區彆性)/142
  (四)不以有「營業」與「使用意思」為必要/144
  (五)須無不得註冊事由/145
 四、營業秘密之保護要件/153
  (一)必須是可用於生産、銷售或經營上之資訊/155
  (二)必須具有秘密性/156
  (三)非一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知者/156
  (四)因其秘密性而具有實際或潛在之經濟價值/157
  (五)所有人已採取閤理之保密措施/157

第八章 智慧財産權之取得方式
 一、智慧財産權之獨占性格對權利取得之影響/159
 二、著作權 ── 創作保護主義/162
 三、專利權/163
  (一)發明專利──實體審查/163
  (二)新型專利──形式審查/165
  (三)設計專利──實體審查/168
  (四)全麵廢除異議製度/168
 四、商標權/169
  (一)註冊保護主義/169
  (二)採「領證後異議」製度/170
 五、營業秘密/171
 六、其 他/171

第九章 智慧財産權之權利主體與權利歸屬
 一、權利人未必是創作人或發明人/173
 二、對外國人之保護/173
  (一)外國人之著作/174
  (二)外國人之發明/175
  (三)外國人之商標與營業秘密/176
  (四)外國人之優先權主張/176
  (五)對中國人民之保護/177
 三、智慧財産權之權利歸屬/178
  (一)僱傭關係下之權利歸屬/180
  (二)齣資聘人關係下之權利歸屬/184
  (三)政府補助、齣資之研究之智慧財産權歸屬/186
 四、智慧財産權之共有/187
  (一)共有之發生/187
  (二)共有之內部關係/187
  (三)應有部分之讓與/188
  (四)共有之權利行使/189

第十章 智慧財産權之權利內容
 一、著作權法所規定之權利內容/191
  (一)著作人格權/192
  (二)著作財産權/195
  (三)權利管理電子資訊、防盜拷措施/215
  (四)製版權/217
  (五)著作權之存續期間/219
  (六)著作權之迴溯保護/220
 二、專利權之權利內容/222
  (一)創作人之權利:專利申請權、姓名錶示權、專利權/222
  (二)國際條約對於專利權之規範/223
  (三)我國專利法對於專利權之規範/224
  (四)專利權之生效與保護期間/230
  (五)專利權之消滅/231
 三、商標權之權利內容/233
  (一)國際條約之規範/233
  (二)我國商標法之規範/235
  (三)商標法上「使用」之概念/240
  (四)商標權之生效與保護期間/242
  (五)商標權之消滅/242
 四、對營業秘密之保護/245

第十一章 智慧財産權之限製
 一、著作權之限製/247
  (一)限製的目的/247
  (二)判斷標準與概括規定/248
  (三)限製之類型/252
  (四)著作利用之強製授權/264
 二、專利權之限製/264
  (一)效力之限製/265
  (二)強製授權/274
 三、商標權之限製/280

第十二章 智慧財産權之讓與和授權
 一、智慧財産權經濟價值之實現與契約自由原則/283
  (一)經濟價值之實現與私法自治/283
  (二)契約自由原則與智慧財産權之交易型態/284
  (三)智慧財産權授權契約之重要性/286
 二、智慧財産權授權契約之特徵、種類及法律性質/287
  (一)智慧財産權授權行使上之特徵/287
  (二)授權契約之類型/289
  (三)授權契約之性質及法律之適用/295
 三、「非經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之問題/298
 四、權利消滅對授權契約之影響/303
 五、權利之集體管理與行使/305

第十三章 智慧財産權侵害之判斷
 一、著作權侵害之判斷/309
 二、專利權侵害之判斷/314
  (一)專利權之範圍/314
  (二)申請專利範圍之解釋/315
  (三)是否構成侵害之判斷/317
 三、商標權侵害之判斷/323
  (一)「商標近似」以及「商品或服務類似」之認定/323
  (二)減損著名商標之識彆性或信譽之虞之判斷/330

第十四章 智慧財産權侵害之責任
 一、違反著作權法之責任/333
  (一)民事責任/333
  (二)刑事責任/337
  (三)違反權利管理電子資訊與防盜拷措施之責任/340
  (四)網路服務提供者之免責規定/341
 二、適用之網路服務提供者類型/342
  (一)連綫服務提供者/342
  (二)快速存取服務提供者/342
  (三)資訊儲存服務提供者/343
  (四)搜尋服務提供者/343
 三、免責之共通要件/343
 四、免責之特彆要件/344
  (一)連綫服務提供者(第90條之5)/344
  (二)快速存取服務提供者(第90條之6)/344
  (三)資訊儲存服務提供者(第90條之7)/345
  (四)搜尋服務提供者(第90條之8)/345
 五、網路服務提供者和網路使用者間之關係/345
 六、侵害專利權之責任/347
  (一)2003年全部除罪化/347
  (二)民事責任/348
 七、侵害商標權之責任/364
  (一)民事責任/364
  (二)刑事責任/368
 八、侵害營業秘密之責任/369
  (一)民事責任/369
  (二)刑事責任/371

第十五章 智慧財産案件之審理
 一、智慧財産案件司法審理製度之變革/373
 二、智慧財産法院之組織與程序/374
 三、權利有效性之判斷與拘束力/376
 四、審理過程對營業秘密之保護/377
 五、行政救濟有待改革/378
 

圖書序言

再版序

  這本書齣版以來,轉眼已經八年,這期間曆經國內智慧財産法院的成立與運作,以及著作權法、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條例、和商標法、專利法和營業秘密法、公平交易法的修正,同時國際上在智慧財産的製度和實務上也有諸多發展。

  最近這幾年來國內智慧財産領域最重要的事,莫過於智慧財産法院的設置和運作,使得智慧財産案件的審理能朝專業化發展並提升審理的效率,雖然製度的設計與運作仍有諸多待改進之處,但法院對於智慧財産案件掌握的能力與深度,以及裁判之品質,確實比過去提升相當多,期待其未來對於智慧財産相關規範之解釋與適用,能發揮主導的作用。

  2011年是重要的一年,商標法和專利法都完成修法,並分彆於2012年、2013年起施行,其中有多項重要變革,包括擴大保護商標之客體、強化對商標權之保護、容許發明和新型同時申請、修正專利權效力所不及之範圍、修正特許實施、修正專利侵害損害賠償之計算方式、擴大設計專利之保護範圍等。這些修正是否全然妥適,非無疑義,本書對於若乾修法後所産生之問題,亦詳加分析闡述。另外,2013年新通過的專利法修正是在學者和立法委員共同努力下,對於先前修法不妥之處加以補救。2013年修改營業秘密法則是增加刑罰的規定。2014年初的著作權法部分修正,主要是對於著作權閤理使用與防盜拷措施之限製加以修正。這些新的發展,均值得注意,本書中亦均詳加說明分析,讓讀者能掌握最新的資訊。

  這次再版除更正原先的若乾錯誤外,並依據最新修正的法律規範修改本書內容,同時也補充若乾國際上最新法製與實務之發展趨勢。
 
謝銘洋 謹序
2016年8月於
國立颱灣大學法律學院研究室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讀完,我最大的感受是“復雜”。智慧財産權法涉及的領域太廣瞭,從文學藝術作品到高科技發明,幾乎涵蓋瞭所有人類的創造性活動。這本書試圖將這些復雜的知識點係統地整理起來,但不可避免地會有些地方顯得過於抽象和理論化。我是一名大學教師,主要從事傳播學研究,經常需要引用他人的作品。因此,我對著作權法特彆關注。這本書對著作權法的講解比較詳細,但對於一些新興的傳播形式,例如網絡直播、短視頻等,涉及的版權問題討論得不夠深入。而且,書中的案例分析也比較偏嚮傳統的版權糾紛,缺乏對新興傳播形式的案例分析。不過,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對颱灣地區的智慧財産權法律製度進行瞭詳細的介紹,這對於像我這樣的颱灣讀者來說非常重要。此外,這本書還提供瞭一些實用的法律資源,例如颱灣智慧財産局的網站、相關的法律數據庫等,方便讀者進一步瞭解相關信息。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本比較全麵的智慧財産權法教材,但對於一些特定領域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結閤其他資料進行學習。

评分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的動機很單純,就是為瞭準備司法考試。之前上課的時候,老師提到智慧財産權法是考試的重點,但課本內容過於簡略,很多細節沒有講到。於是,我在書店裏翻閱瞭各種智慧財産權法的教材,最終選擇瞭這本。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條文解讀非常透徹,不僅解釋瞭條文的字麵意思,還深入分析瞭條文背後的立法精神和司法實踐。對於一些復雜的法律概念,例如“著作權鄰接權”、“專利侵權判定”等,這本書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瞭講解,並配以大量的案例,幫助讀者理解。而且,這本書的編排方式也很閤理,將各個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我特彆喜歡書中的“實務探討”環節,它模擬瞭真實的法律場景,讓讀者可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當然,這本書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有些案例過於老舊,與當前的社會發展不符。希望未來版本可以增加一些新的案例,以反映最新的法律動態。但總體來說,這本書對於準備司法考試的考生來說,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教材。

评分

這本《智慧財産權法》讀起來,感覺就像走在法律的迷宮裏,但迷宮裏卻藏著通往創新的鑰匙。我本身是資深平麵設計師,經常需要為客戶創作作品,版權問題一直是我最頭痛的部分。以前對版權的理解僅限於“不要抄襲”,但實際情況遠比這復雜得多。這本書的編排邏輯相當清晰,從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到商業秘密,每個部分都係統地講解瞭相關的法律條文、案例以及實務操作。尤其讓我受益匪淺的是關於“閤理使用”的討論,以前總擔心自己的創作會不小心侵權,現在讀瞭這本書,對閤理使用的範圍有瞭更明確的認識,也知道在哪些情況下可以閤法地利用他人的作品。書中的案例分析非常貼近實際,例如關於音樂、電影、軟件等領域的版權糾紛,都讓我感覺仿佛身臨其境,對法律條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不過,這本書的語言相對專業,對於法律小白來說,可能需要花一些時間纔能完全理解。建議齣版社未來可以考慮推齣一個“掃碼學”版本,將書中的重點條文和案例製作成短視頻,方便讀者隨時隨地學習。總而言之,這本書對於任何從事創意産業的人來說,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评分

我並非法律專業齣身,隻是一個對科技創業有些興趣的普通上班族。最近想把一個想法變成實際産品,但對知識産權保護一竅不通,擔心自己的創意被彆人搶先一步。在朋友的推薦下,我買瞭這本《智慧財産權法》。這本書並沒有像我預想的那樣晦澀難懂,反而用一種比較平易近人的方式講解瞭智慧財産權的基本概念和法律製度。我尤其對書中的專利權部分感興趣,它詳細介紹瞭專利申請的流程、條件以及注意事項。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瞭解到專利權不僅僅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保護自己創新的手段。書中還提到瞭一些關於商業模式專利的案例,讓我對如何保護自己的商業創意有瞭更深入的思考。當然,這本書也讓我意識到,知識産權保護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需要專業的法律支持。不過,這本書為我打下瞭一個堅實的基礎,讓我對知識産權保護有瞭初步的認識。如果能再增加一些關於科技創業公司如何進行知識産權布局的建議,那就更好瞭。

评分

我買這本書是因為最近公司內部發生瞭一起商標侵權事件,為瞭更好地瞭解相關法律知識,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我決定係統地學習一下智慧財産權法。這本書的結構非常清晰,按照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商業秘密的順序進行講解,每個部分都包含瞭相關的法律條文、案例分析和實務操作。我特彆喜歡書中的“商標保護”部分,它詳細介紹瞭商標注冊的流程、商標侵權行為的認定以及商標維權的途徑。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瞭解到商標權人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商標,以及在發生商標侵權時應該如何應對。書中還提到瞭一些關於惡意商標注冊的案例,讓我對商標保護的重要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不過,這本書的語言比較正式,對於非法律專業人士來說,可能需要花費一些時間纔能理解。而且,書中的案例分析也比較集中在傳統的商標侵權領域,缺乏對新興商業模式的案例分析。希望未來版本可以增加一些關於電商平颱商標侵權的案例,以反映最新的市場動態。總而言之,這本書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說,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法律參考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