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ING
心灵与娃娃,安慰与娃娃 最早决定出书是在2009年,我们一家从北欧旅行回来的时候。那时韩国人并不流行到北欧旅行,所以出版社对于这趟北欧之旅非常感兴趣。然而对于撰写此行游记,我不但迟迟没有动笔,反倒做了一堆完全不相关的事情。像是举家搬到深山幽谷、迎接家中新成员……等,甚至为了让小孩子亲近大自然,还特别杀去峇里岛参加丛林探险。总之,拜我这个不务正业的作者所赐,原定的旅游书出版日期也就遥遥无期了。那么我究竟是何方神圣,好好的旅游书不出,却跳tone出了本手作布娃娃书呢?
先自我介绍一下。
我是姜秀贞,一个有梦想、有抱负,还有3个孩子的妈妈。像我这么一个要手艺没手艺,要名气没名气的平凡主妇,竟然可以出一本手作娃娃书,自己想想也觉得「臣惶恐」呢!
我就是一个喜欢缝制手工娃娃,还有蒐集老旧东西的人。之所以会逼迫出版社出手作娃娃书,是因为在老三出生后,我有了再次审视小孩与娃娃、心灵与娃娃、安慰与娃娃之间关系的机会。
或许会有人嗤之以鼻,不相信渺小如布娃娃,能够带来什么安慰?其实一直以来,我很想让大家知道关于布娃娃带来的温暖故事。我的小孩总喜欢把布娃娃抱在怀里,在成长过程中,有布娃娃相伴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我在婚后花了很长一段时间进修美术相关课程,也曾在新沙洞林荫道上经营一家店名落落长,常让人搞不清楚卖什么葫芦膏药的手工艺品店「exercices de style I」。在这个10来坪大的店内,除了展示与销售商品外,也兼做工作室;商品以各式老旧物品、个人喜欢的衣物、文具为主。在这些琳瑯满目的商品之中,最受欢迎的是我当初带小孩时,所制作的娃娃。一想到这些娃娃曾经那样的备受宠爱,我一度舍不得拿出来陈列,但是喜欢这些布娃娃的人真的非常多,只好忍痛割爱。
每位来买布娃娃的人的背后,或许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并非只有年轻妈妈会找上门来,也有很多大人是买给自己的,还有中年妇女买来送给已经成年的女儿。印象最深刻的是,曾有一位西装笔挺的职场帅哥,站在店前张望许久,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走进来,结结巴巴地告诉我,想买橱窗里的娃娃。虽然那个娃娃是我为了孩子一针一线缝出来,是全世界仅有的娃娃,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况,真的很难拒绝。后来偶尔我也会开课教授如何手缝娃娃。
你或许会问,店内所有的娃娃都是自己做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我可是有着「蒐集狂人」的封号,出门在外,只要看到喜欢的娃娃,就会把它带回店里。过去出国出差、旅游,不管是在欧洲还是亚洲,凡是跟我看对眼的娃娃,也绝对无一倖免。
透过教学、蒐集各种娃娃的过程,让我深深体认到,不管是买来(或手作)送给孩子或自己的娃娃,除了可以让人变的善良,还能让脆弱的心灵受到鼓励,甚至受伤的心灵也能得到安慰。为了想让更多人了解娃娃带来的力量,就连书名我也取为《善良的娃娃》(编注:此为韩文版原书名)。
也许很多人一听到要亲自动手制作,就会心生排斥。但其实缝制布娃娃并不需要高超手艺,只要有热忱,并且愿意投资一些时间,就一定可以完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娃娃。本书介绍的几种娃娃,因为每个人所使用的布料、材料、棉花种类,做出的成品感觉也就会不尽相同,最后希望大家都能真心喜爱自己所做的、独一无二的娃娃。
2016年春 姜秀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