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什么集

味什么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什么味道都应该留有空间,留有余地,留一些念想,或者留一些想像的可能,所以王尔德才会说:「没有乌托邦的世界地图,甚至不值得一瞥。」

  阅读杨子葆的饮食书写,焦桐说:「总是透露生命的况味。苦后回甘,这样的苦带着戏剧性,和启发性。」

  最擅长在哲思与典故间抽丝剥茧的杨子葆,这次以五味划分章节:酸、甘、苦、辛、咸,串起一则又一则的故事,串成璀璨细致的食物小百科。他说:「只要文化还在,食物永远能够美味。」

  ★本书特别收录五篇「杨子葆X焦桐:后中年男子的五味对话」——

  如何味「酸」?
  英国传奇涂鸦艺术家班克斯(Banksy)名言:「艺术应该抚慰那些受创的,同时去扰动那些舒适的人们。」欣赏饮食中的酸,是「学习而来的品味」,当然也一定跟年龄与生命经验有关,更直截了当地说,像是欣赏艺术。

  如何味「甘」?
  甘可以让人回味,往往与其他味道并存,混,杂,然而真实人生中哪有纯粹的东西?甜,过甜,只有甜,则让人厌腻。

  如何味「苦」?
  美好的苦应该就是这样,如苦苣,如苦瓜,是一种内敛包容的自苦,点滴在心,毋庸解释,更不必诉苦。
  碰到了,无妨再尝;碰不到,也没有遗憾。苦,是一种无可逃避却也无须追索的生命经验。

  如何味「辛」?
  吃了辣菜,好辣,好痛,赶紧喝酒沖淡治疗;不痛了,再吃,再痛,回头讨冰敷安抚;好一点了,再吃,再痛,举杯喝酒寻求慰借;再痛,再好,再痛,淋漓尽致地痛……。这是重复犯错的自虐?还是飞蛾扑火的悲壮?或者,恍惚之间我突然觉得,不就是真实人生的某个切面?

  如何味「咸」?
  盐的用量,宜少不宜多,它的功能甚至不是调味,而是提味──把应有美味从云深不知处给提起来,浮出来。就像槓桿作用以小搏大,阿基米德不是曾这么说?「给我立足之地,我就可以推动地球。」盐也一样。Less is more,少即是多,而且,不妨徐志摩一点:「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杨子葆


  1963年生于花莲,国立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研究所硕士、法国国立桥樑与道路学院(ENPC)交通工程博士,曾任巴黎公共运输局(RATP)研发工程师。返台后历任新竹市副市长、中华民国驻法国代表、外交部政务次长、辅仁大学客座教授、中华航空副总经理等职,现任文化部政务次长。着有《可移动的文化飨宴》、《看不见的巴黎》、《街道家具与城市美学》、《葡萄酒文化密码》、《葡萄酒文化想像》、《微醺之后,味蕾之间》、《味无味集》、《城市的36种表情》、《喫东西集》等书。
 

图书目录

序 为什么味什么?

五味之一:酸
台湾猕猴桃
呷金煌拜树头
四季檨与不时花
哥伦布与台湾凤梨
拿破崙与台湾凤梨
味是酸咸带淡甜
橄榄分东西
鎌仓雕风薄酒莱
黑后迷人之酸

五味之二:甘
九降风柿干
雪泥之必要
文创美人茶
正当冰与春一枝
争秋夺暑品杨露
疗妒炖梨汤
红似相思绿似愁
烟霞春笋一啜鲜
海岛安身系释迦

五味之三:苦
穷养葡萄树
Paris is About Life
玛丽皇后的叹息
葡萄酒贵族文化
美食狗食之两难
霜降焦土生松露
机器人料理之当
满意的猪
港英台修龙

五味之四:辛
丙申细品猴儿酒
决战侍酒师
东西相融热红酒
小英国宴葡萄酒
猴标苏维埃香槟
金门秫酒小历史
蓝海葡萄酒
已非旧时桃花鱼
未经消毒之浪漫

五味之五:咸
夏多布里昂牛排
料理的复制与真迹
汉堡来自蒙古
冬至补与鲜
假土魠更胜真
姜丝虱目鱼汤
达悟飞鱼祭
法式薯酪面茶
骨付鸟之联想

附录:后中年男子的五味对话




图书序言

附录之五,杨子葆X焦桐纸上对谈——咸

焦桐:盐堪称食物的灵魂,食物可以不酸、不甜、不苦、不辣,却不能没有咸味。五味咸为首,《尚书》早已断言:「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去年捧读《味无味集》,「盐之花的纯净特性,搭配的食材越是新鲜,越能让人感受到两者在口中撞击迸出的微妙火花。」〈诗意盐之花〉一文的描述,十分精采:「放一点盐之花在器皿底部,再盛上汤,也许冷汤,也许温汤、热汤,不同温度与稠度的汤与盐之花携手跳着对位舞步,淡雅的咸香随着汤的原味或温柔波动、或优雅蒸氲,饮食成为一种诗意的演出。」

从前我仅知道盐之花是一种非常细致的结晶,为中空的倒金字塔形,极轻,能漂浮在盐水表面;由于含大量的镁,没有工业盐的苦味,堪称顶级海盐,相当细致,不是用来加热烹调的盐,而是直接撒在食物上,增添风味。

读到你这篇文章,增长了见识,更惊艳你的饮食书写功力。原来盐之花如此深邃,趣味,美妙。我似乎还读到你隐含的生活哲学?

杨子葆:多谢溢美。其实我的生活哲学,如果我有生活哲学的话,都是从过去生命经验里不断犯错获得教训累积伤疤而来。譬如怎么面对咸,怎么用盐?

 最早做菜,就是胡乱撒盐。后来才知道,盐应该最后再加,因为氯化钠是一种电解质,有较高的渗透压,与菜同炒容易造成水分与维生素大量流失,应有的鲜嫩爽脆口感因此付之阙如:与肉同煮,不但水分流失,还会引发肉蛋白质过早凝固,最后既干且柴,美味荡然无存。所以做菜不能急着完成所有程序,要学习忍耐,要学习等待,在最后一秒钟才画龙点睛。西方人甚至称食盐为「桌上盐」,是菜上桌了要入口之前才撒上的,不能急,美好的事物都需要等待,最美好的事物则必须等到最后一刻!

 盐的用量,宜少不宜多,它的功能甚至不是调味,而是提味--把应有美味从云深不知处给提起来,浮出来。就像槓桿作用以小搏大,阿基米德不是曾这么说?「给我立足之地,我就可以推动地球。」盐也一样。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