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三寸不烂之舌 【简单来说】口才非常好。
【原来如此】
成语「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有两个,一个出现在《史记》的〈平原君虞卿列传〉:
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包围了国都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国求救,希望楚赵联合,一起抵挡秦国。
平原君打算从门下的食客,挑选二十位文武兼备的人一起去楚国。只是能符合文武兼备条件的,只选出十九人。这时,有个叫毛遂的人自我推荐,平原君勉强接纳了他。
到了楚国,平原君一直不能说服楚王。这时,毛遂拿着剑走向楚王,详细剖析楚赵联盟的好处,终于说服楚王。
平原君回到赵国,有感而发的说:「我从今以后,不敢再以貌取人了,我自以为絶不会漏掉好的人才,没想到对毛遂,真的看走了眼。毛先生不是用卑微的态度和楚国谈判,他义正辞严,让赵国的地位有如九鼎、大钟那般受到敬重;毛先生只用三寸之舌,详细的向楚王剖析楚赵联盟的好处,这是促使楚王答应和赵国合作的关键,这种口才,强过百万大军哪!我以后再也不会以外表来看待一个人了。」
另一个典故出现在《史记》的〈留侯世家〉。留侯是协助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的军师张良。
天下底定之后,汉高祖想废掉原太子,立自己喜欢的戚夫人儿子赵王如意。吕后很惶恐,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有大臣对吕后建言:「张良善于谋略,皇上也信任他,请他出面,或许有机会可以改变高祖的想法。」
张良想起了四个人,这四人已经八十多岁,当初因听说汉高祖待人无礼,逃避躲藏在山中,不肯在汉朝当官,但是皇上还是很敬重他们。
有一次朝中宴会,太子身后跟着四个人,皇上问:「他们是谁?」
四个人向前对答,各自说出姓名: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高祖大惊失色:「我访寻各位好几年了,你们都躲避着我,现在你们为何跟随我儿子,愿意和他交游呢?」
「陛下看不起读书人,喜欢骂人,我们凡事讲求义理,不想受辱,只好逃躲。我们私下听说太子仁义孝顺,谦恭有礼,认识的人没有不伸长脖子,想为太子效命的。」
后来高祖也就没有另立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