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經濟史與經濟思想:中國的自由經濟主義者

司馬遷的經濟史與經濟思想:中國的自由經濟主義者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司馬遷
  • 史記
  • 經濟史
  • 經濟思想
  • 自由經濟
  • 中國古代經濟
  • 漢代經濟
  • 思想史
  • 曆史學
  • 文化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自百年多前梁啓超以來,中外學者開始注意到司馬遷的經濟史論述中,帶有類近於西方古典學派的自由經濟主義的主張。百年來,陸陸續續有一些曆史學者、經濟學傢試圖比較司馬遷與經濟學的奠基者亞當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的異同。然而,司馬遷注定不可能成為中國的經濟學之父,因為他沒有像亞當斯密般有李嘉圖等學術巨人將其奠基的學問發揚光大,成為當代的顯學。司馬遷以曆史學傢的身分無疑已是名垂韆古,但他身為經濟學者,注定是孤獨的,他的自由經濟主張,在中國曆史長河中,被忽略、被輕視、被煙沒。本書將探討司馬遷如何透過他的經濟史錶達其經濟思想,以及他的思想發明在曆史長河中被埋沒的原因。
司馬遷的經濟史觀與思想探索 一部深入剖析中國古代經濟思想的裏程碑式著作 本書旨在對西漢史學傢、文學傢司馬遷的經濟思想進行係統而深入的梳理與研究。它超越瞭傳統上將司馬遷僅視為“史傢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文學評判,轉而聚焦於《史記》和《太史公書》中所蘊含的豐富經濟學洞察與實踐智慧。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文本分析,將司馬遷置於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下,探究其對國傢經濟政策、市場運行規律、財富分配以及手工業、農業、商業關係的獨特理解。 第一章:司馬遷的時代背景與史學視野下的經濟關懷 本章首先勾勒瞭漢代初期至中期中國的經濟圖景。從秦末的動蕩恢復,到漢初的“休養生息”國策,再到漢武帝時期對內統一幣製、對外開疆拓土所帶來的經濟變革,構成瞭司馬遷觀察和記錄的宏大舞颱。 重點探討司馬遷在構建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傢之言”的史學體係時,是如何將經濟活動視為影響曆史進程的核心要素。作者分析瞭《史記》中關於賦稅、徭役、鹽鐵專營等重大經濟事件的記載,指齣司馬遷並非簡單記錄,而是融入瞭深刻的價值判斷。他尤其關注經濟政策對社會階層流動和百姓生計的實際影響,展現齣對“民本”思想的早期萌芽。 第二章:農業為本的辯證:土地製度與小農經濟的審視 中國古代經濟思想的核心始終圍繞土地和農業。《史記》中大量的篇幅記載瞭農業生産的技術、季節更替與自然災害對國傢穩定的衝擊。 本章深入研究司馬遷對“重農抑商”基本國策的復雜態度。他承認農業是國傢財富的基石,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前提。然而,作者通過分析《貨殖列傳》等篇章,揭示瞭司馬遷對僵化“重農”政策的反思。他清晰地認識到,過度抑製商業活動,不僅無法帶來真正的社會安定,反而可能滋生官僚的貪腐和民間的貧睏。司馬遷對小農經濟的贊揚,是建立在對其脆弱性的深刻理解之上的,他呼籲的不是完全拋棄農業,而是追求一種更具彈性和韌性的經濟結構。 第三章:《貨殖列傳》的經濟學宣言:早期市場理論的雛形 《貨殖列傳》是全書研究的重中之重。本章認為,此篇不僅是古代的商業史,更蘊含著一套早期的市場運行邏輯和經濟人假設。 司馬遷對“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精闢論斷,被解讀為對人類逐利本性的客觀承認。作者詳細闡述瞭司馬遷關於資本積纍、風險評估、地域差異以及供需平衡的樸素觀察。他筆下的成功商人(如子貢、白圭)並非僅僅依靠投機取巧,而是具備瞭精準的市場洞察力和對時機的把握。 本書挑戰瞭將司馬遷視為純粹保守主義者的觀點,指齣他對自由貿易和商業利潤的肯定,實際上構成瞭中國古代經濟思想中一種早期的、不自覺的“自由放任”傾嚮的體現。他贊揚的“任其所能,利之所在”,是一種對市場自發秩序的認可。 第四章:貨幣、財政與國傢乾預的邊界 國傢對經濟的調控能力,是曆代統治者麵臨的永恒難題。本章聚焦於司馬遷對貨幣政策、財政收入與國傢支齣的批判性分析。 從秦朝統一貨幣的貢獻,到漢武帝時期為應對戰爭而推行的鹽鐵官營和均輸平準製度,司馬遷的評價充滿瞭權衡的藝術。作者分析瞭司馬遷對專賣製度的保留態度,即承認其在穩定國傢財政上的必要性,但同時尖銳地批評瞭權力尋租和市場壟斷帶來的弊端。 他關於“薄賦輕徭”與“足民強國”之間關係的論述,體現瞭對財政可持續性的深刻理解。司馬遷主張,國傢財政的健康源於人民富裕,而非竭澤而漁的搜颳,這與後世的財政思想有著顯著的呼應。 第五章:社會公平與經濟倫理:對財富分配的關懷 司馬遷的經濟思想絕非純粹的技術性分析,它深深植根於他的曆史使命感和倫理關懷之中。 本書探討瞭司馬遷如何看待財富的社會功能。他不僅記錄瞭巨商的富有,更記錄瞭“不事作者而息於市”的社會現象。司馬遷反對的是那種建立在剝削基礎上的、脫離社會責任的極端財富積纍。他的經濟理想中,商業的繁榮必須服務於整體社會的福祉,而不是成為少數人攫取利益的工具。這種對“義利之辨”的探討,使得司馬遷的經濟思想具有瞭跨越時代的倫理深度。 結論:司馬遷對後世經濟思想的啓示 本書最後總結瞭司馬遷經濟思想的價值與局限。他的貢獻在於,提供瞭一個將經濟活動置於宏大曆史敘事、自然規律與社會倫理交叉點的觀察框架。他看到瞭市場力量的強大,也看到瞭國傢乾預的必要性,並試圖在兩者之間尋找動態的平衡點。 司馬遷的經濟思想,是對中國古代“自由經濟主義”傾嚮的一次重要文獻記錄。它提醒後人,即便在高度集權的古代王朝中,對市場活力、個體經濟選擇自由的尊重,始終是國傢長治久安的關鍵要素。本書旨在為當代學者理解中國古代經濟思想的復雜性和連續性,提供一個堅實而富有啓發性的參照係。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趙善軒


  曾任新亞研究所博士後研究,現任美國布萊恩特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聯閤布萊恩特學院副教授,任教近代中國史。研究興趣為經濟史、經濟思想史、中華古籍之現代意義。著有《管子》導讀、《鹽鐵論》導讀、《清朝乾嘉年間國勢衰頹之經濟原因》、《政治與經濟之間》等學術專注四種;齣版《先秦兩漢政治得失》、《通識與中國文化》等有通論書刊十四種。發錶中英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圖書目錄

序  楊永漢  1
甲 導論 路徑依賴與司馬遷的經濟思想  3

第一章 春鞦戰國漢初以來的社會狀況  13
第一節 學術思想相對自由  13
第二節 商品經濟的時代  14
第三節 社會「上流」的時代  15
第四節 「貨幣經濟」的時代  17
第五節 小結  18

第二章 漢武帝的新經濟政策  19
第一節 楊可告緡  19
第二節 鹽鐵專賣  23
第三節 平準均輸  27
第四節 總結  30

第三章 〈貨殖列傳〉批判新經濟政策前提的構成  31
第一節 司馬遷筆下漢初的無為而治 32
第二節 太史公眼中漢初的社會經濟環境  37
第三節 司馬遷對漢興以來經濟敘述的根據  40
第四節 從齣土材料看漢初的自由放任之治  43
第五節 總結  46
乙 思想篇  47

第四章 司馬遷的「求富尚奢觀」
—從《史記》〈貨殖列傳〉看太史公的經濟思想  49
第一節 西漢的奢侈社會風氣  50
第二節 司馬遷對奢侈風氣的閤理化  53
第三節 司馬遷的素封論/兼論班、馬之異同  61
第四節 餘論:司馬光、陸輯與司馬遷  71
第五節 結語  72

第五章 司馬遷「善者因之」經濟思想探微  75
第一節 「善者因之」釋義 75
第二節 「善因論」的曆史意義  83
第三節 「善者因之」與「黃老學說」  98
第四節 總結:從「大曆史觀」看「善因論」  105
第五節 餘論—司馬遷與亞當斯密  108
丙 敘述篇  113

第六章 《史記》〈貨殖列傳〉的生産行業  115
第一節 〈貨殖列傳〉的四種行業  115
第二節 班固的四民階層說  118
第三節 四民階層的曆史淵源  120
第四節 從「行業說」看司馬遷的曆史眼光  129
第五節 社會變遷影響下的行業說 134
第六節 結論  137

第七章 〈貨殖列傳〉的國傢經濟史論述
—司馬遷選材取嚮分析  139
引言  139
第一節 齊國開國史獨記於〈貨殖列傳〉的原因  139
第二節 齊國中興書於〈貨殖列傳〉之分析  143
第三節 漢初獨記於〈貨殖列傳〉的原因  147

第八章 司馬遷為商人立傳的尺度  151
引言  151
第一節 〈貨殖列傳〉商人背景分析  151
第二節 呂不韋不在傳內的原因  155
第三節 論司馬遷的義利觀  158
第四節 結論  161

第九章 終章  163
司馬遷之後再無司馬遷  163
第一節 自由主義的經濟思想  163
第二節 比較視野下的司馬遷  166
正文部份參考文獻  169
附錄 《史記》〈貨殖列傳〉  177
後記  197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司馬遷的經濟史與經濟思想:中國的自由經濟主義者》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中國古代經濟智慧的大門。我一直對“自由經濟”的概念很感興趣,但總覺得它離我們非常遙遠,似乎是近代西方的産物。然而,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這一觀念的起源有瞭全新的認識。作者通過對司馬遷的深入研究,揭示瞭中國古代早已存在著一股樸素的自由經濟思想的潮流,而司馬遷正是這一潮流中的傑齣代錶。書中關於“貨殖”的論述,讓我大開眼界。司馬遷不僅僅是一個曆史的記錄者,他更是一位敏銳的經濟觀察者。他如何看待土地、勞動力、資本等生産要素的組閤,如何理解商品流通的規律,如何評價那些“操奇計贏”的商人,這些都深深地吸引瞭我。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司馬遷的觀點與現代經濟學理論進行生硬的對接,而是以一種曆史的眼光,去發掘和理解司馬遷思想的精髓。書中對“自由”的界定,並非是絕對的無政府主義,而是在一定社會秩序下的經濟活力釋放。這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瞭中國古代經濟思想的獨特性和復雜性。

评分

讀罷《司馬遷的經濟史與經濟思想:中國的自由經濟主義者》,我腦海中湧現的並非是枯燥的經濟學理論,而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司馬遷,這位被譽為“史聖”的人物,在作者的筆下,不再僅僅是記錄曆史的史官,更是一位擁有深刻經濟洞察力和超前思想的先驅。書中對於“自由經濟主義者”的解讀,並非生硬地套用現代概念,而是細緻入微地從《史記》的字裏行間,挖掘齣司馬遷對市場機製、價格波動、以及個體經濟活動的重視。我尤其欣賞作者對《貨殖列傳》的深入剖析,那裏記載的商賈之道,以及司馬遷對不同行業興衰的觀察,都展現瞭他對經濟規律的深刻理解。作者通過大量的史料引證,清晰地勾勒齣司馬遷的經濟思想脈絡:他如何看待“水陸雜貨,所各有”,如何理解“無貴無賤,無富無貧,貴賤貧富,固人之行”。書中的論述,讓我意識到,早在兩韆多年前,中國就已經湧現齣瞭一批具有樸素的自由市場觀念的思想傢,而司馬遷無疑是其中最傑齣的一位。他並非鼓吹無政府的自由放任,而是強調在國傢穩定和道德約束下,個體經濟活動的活力能夠促進社會繁榮。這種“亦商亦儒”的智慧,在當下依然具有重要的藉鑒意義。

评分

自從翻閱《司馬遷的經濟史與經濟思想:中國的自由經濟主義者》以來,我對司馬遷的認識又上升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我過去隻知道他是一個偉大的史學傢,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他作為一位經濟思想傢的光輝。作者將司馬遷置於“自由經濟主義者”的框架下進行解讀,這個角度非常新穎且極具啓發性。我之前從未想過,在那個以農業為本、重農抑商的時代,會有人提齣如此具有前瞻性的經濟觀點。書中對《史記》中關於經濟方麵的論述進行瞭細緻的梳理和分析,比如對農業生産、手工業發展、以及商業貿易的描述,都從中提煉齣瞭司馬遷關於經濟運行的獨特見解。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司馬遷如何看待“公平競爭”和“市場效率”的闡釋。他是否認識到,當商品流通不受過多限製時,能夠帶來更大的社會財富?他如何評價國傢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是應該積極乾預,還是應該保持剋製?這些問題,在書中都得到瞭深入的探討。司馬遷的經濟思想,並非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與他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現實緊密相連,這使得他的思想更具實踐意義。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也為我們理解當今的經濟發展提供瞭一個寶貴的曆史視角。

评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簡直可以用“醍醐灌頂”來形容。我原本以為,司馬遷的經濟思想會是一片空白,或者最多停留在樸素的農本思想層麵。但《司馬遷的經濟史與經濟思想:中國的自由經濟主義者》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以一種嚴謹而又充滿魅力的筆觸,將司馬遷這位史學大傢,重新定位在瞭經濟思想史的重要位置。書中對“自由經濟主義者”的界定,並非是簡單地將他歸類,而是通過對《史記》中大量經濟史料的梳理和分析,逐步揭示瞭司馬遷對於商品經濟的獨特見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詳細闡述瞭司馬遷如何看待“貨通天下”的重要性,以及他對市場供求關係和價格變動的敏銳洞察。他並非將商業視為末業,而是將其看作是國傢富強的基石之一。書中的論證過程非常有說服力,作者不僅引用瞭《史記》的原話,還結閤瞭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經濟狀況進行解讀,使得司馬遷的經濟思想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深深紮根於曆史土壤之中。特彆是書中對司馬遷關於“富貴非人力所能,但有財者,可使之富貴”的闡釋,讓我看到瞭他對於個體努力和經濟機會的重視。這是一種多麼瞭不起的見識,超越瞭時代的局限。

评分

《司馬遷的經濟史與經濟思想:中國的自由經濟主義者》這本書,我早就聽說過,一直想找時間好好拜讀一下。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經濟運作和思想流派很感興趣,特彆是司馬遷這位偉大的史學傢,他的《史記》不僅是曆史的巨著,其中蘊含的經濟智慧更是令人著迷。這本書的標題就直擊要害,將司馬遷置於“自由經濟主義者”的視角下進行解讀,這本身就非常有吸引力。我很好奇,在那個集權色彩濃厚的時代,司馬遷是如何看待市場、商品、價格,以及國傢在經濟中的角色?他是否提齣瞭超前於時代的自由市場理念?他對於“無形之手”的理解是否已經初步顯現?從書名來看,作者應該會深入挖掘《史記》中關於農業、手工業、商業等各個經濟部門的記載,並嘗試從中提煉齣司馬遷的經濟原則和政策主張。我很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司馬遷是如何看待“貨殖”的,他是否將商業活動視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又如何評價那些通過經商緻富的人。對於“自由經濟主義者”這一標簽,我更是充滿好奇,想知道書中是如何論證這一觀點的,它與現代的自由經濟主義在哪些方麵有所契閤,又存在哪些曆史的局限性。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這位古代巨匠的思想遺産,也為我們探索中國古代經濟的深層邏輯提供瞭寶貴的綫索。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這本書,跟隨作者的筆觸,走進司馬遷的經濟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