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经济史与经济思想:中国的自由经济主义者

司马迁的经济史与经济思想:中国的自由经济主义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司马迁
  • 史记
  • 经济史
  • 经济思想
  • 自由经济
  • 中国古代经济
  • 汉代经济
  • 思想史
  • 历史学
  • 文化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自百年多前梁启超以来,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司马迁的经济史论述中,带有类近于西方古典学派的自由经济主义的主张。百年来,陆陆续续有一些历史学者、经济学家试图比较司马迁与经济学的奠基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的异同。然而,司马迁注定不可能成为中国的经济学之父,因为他没有像亚当斯密般有李嘉图等学术巨人将其奠基的学问发扬光大,成为当代的显学。司马迁以历史学家的身分无疑已是名垂千古,但他身为经济学者,注定是孤独的,他的自由经济主张,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被忽略、被轻视、被烟没。本书将探讨司马迁如何透过他的经济史表达其经济思想,以及他的思想发明在历史长河中被埋没的原因。
司马迁的经济史观与思想探索 一部深入剖析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里程碑式著作 本书旨在对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经济思想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梳理与研究。它超越了传统上将司马迁仅视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文学评判,转而聚焦于《史记》和《太史公书》中所蕴含的丰富经济学洞察与实践智慧。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文本分析,将司马迁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探究其对国家经济政策、市场运行规律、财富分配以及手工业、农业、商业关系的独特理解。 第一章:司马迁的时代背景与史学视野下的经济关怀 本章首先勾勒了汉代初期至中期中国的经济图景。从秦末的动荡恢复,到汉初的“休养生息”国策,再到汉武帝时期对内统一币制、对外开疆拓土所带来的经济变革,构成了司马迁观察和记录的宏大舞台。 重点探讨司马迁在构建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体系时,是如何将经济活动视为影响历史进程的核心要素。作者分析了《史记》中关于赋税、徭役、盐铁专营等重大经济事件的记载,指出司马迁并非简单记录,而是融入了深刻的价值判断。他尤其关注经济政策对社会阶层流动和百姓生计的实际影响,展现出对“民本”思想的早期萌芽。 第二章:农业为本的辩证:土地制度与小农经济的审视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核心始终围绕土地和农业。《史记》中大量的篇幅记载了农业生产的技术、季节更替与自然灾害对国家稳定的冲击。 本章深入研究司马迁对“重农抑商”基本国策的复杂态度。他承认农业是国家财富的基石,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然而,作者通过分析《货殖列传》等篇章,揭示了司马迁对僵化“重农”政策的反思。他清晰地认识到,过度抑制商业活动,不仅无法带来真正的社会安定,反而可能滋生官僚的贪腐和民间的贫困。司马迁对小农经济的赞扬,是建立在对其脆弱性的深刻理解之上的,他呼吁的不是完全抛弃农业,而是追求一种更具弹性和韧性的经济结构。 第三章:《货殖列传》的经济学宣言:早期市场理论的雏形 《货殖列传》是全书研究的重中之重。本章认为,此篇不仅是古代的商业史,更蕴含着一套早期的市场运行逻辑和经济人假设。 司马迁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精辟论断,被解读为对人类逐利本性的客观承认。作者详细阐述了司马迁关于资本积累、风险评估、地域差异以及供需平衡的朴素观察。他笔下的成功商人(如子贡、白圭)并非仅仅依靠投机取巧,而是具备了精准的市场洞察力和对时机的把握。 本书挑战了将司马迁视为纯粹保守主义者的观点,指出他对自由贸易和商业利润的肯定,实际上构成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一种早期的、不自觉的“自由放任”倾向的体现。他赞扬的“任其所能,利之所在”,是一种对市场自发秩序的认可。 第四章:货币、财政与国家干预的边界 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是历代统治者面临的永恒难题。本章聚焦于司马迁对货币政策、财政收入与国家支出的批判性分析。 从秦朝统一货币的贡献,到汉武帝时期为应对战争而推行的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制度,司马迁的评价充满了权衡的艺术。作者分析了司马迁对专卖制度的保留态度,即承认其在稳定国家财政上的必要性,但同时尖锐地批评了权力寻租和市场垄断带来的弊端。 他关于“薄赋轻徭”与“足民强国”之间关系的论述,体现了对财政可持续性的深刻理解。司马迁主张,国家财政的健康源于人民富裕,而非竭泽而渔的搜刮,这与后世的财政思想有着显著的呼应。 第五章:社会公平与经济伦理:对财富分配的关怀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绝非纯粹的技术性分析,它深深植根于他的历史使命感和伦理关怀之中。 本书探讨了司马迁如何看待财富的社会功能。他不仅记录了巨商的富有,更记录了“不事作者而息于市”的社会现象。司马迁反对的是那种建立在剥削基础上的、脱离社会责任的极端财富积累。他的经济理想中,商业的繁荣必须服务于整体社会的福祉,而不是成为少数人攫取利益的工具。这种对“义利之辨”的探讨,使得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具有了跨越时代的伦理深度。 结论:司马迁对后世经济思想的启示 本书最后总结了司马迁经济思想的价值与局限。他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个将经济活动置于宏大历史叙事、自然规律与社会伦理交叉点的观察框架。他看到了市场力量的强大,也看到了国家干预的必要性,并试图在两者之间寻找动态的平衡点。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是对中国古代“自由经济主义”倾向的一次重要文献记录。它提醒后人,即便在高度集权的古代王朝中,对市场活力、个体经济选择自由的尊重,始终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要素。本书旨在为当代学者理解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复杂性和连续性,提供一个坚实而富有启发性的参照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赵善轩


  曾任新亚研究所博士后研究,现任美国布莱恩特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联合布莱恩特学院副教授,任教近代中国史。研究兴趣为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中华古籍之现代意义。着有《管子》导读、《盐铁论》导读、《清朝干嘉年间国势衰颓之经济原因》、《政治与经济之间》等学术专注四种;出版《先秦两汉政治得失》、《通识与中国文化》等有通论书刊十四种。发表中英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图书目录

序  杨永汉  1
甲 导论 路径依赖与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3

第一章 春秋战国汉初以来的社会状况  13
第一节 学术思想相对自由  13
第二节 商品经济的时代  14
第三节 社会「上流」的时代  15
第四节 「货币经济」的时代  17
第五节 小结  18

第二章 汉武帝的新经济政策  19
第一节 杨可告缗  19
第二节 盐铁专卖  23
第三节 平准均输  27
第四节 总结  30

第三章 〈货殖列传〉批判新经济政策前提的构成  31
第一节 司马迁笔下汉初的无为而治 32
第二节 太史公眼中汉初的社会经济环境  37
第三节 司马迁对汉兴以来经济叙述的根据  40
第四节 从出土材料看汉初的自由放任之治  43
第五节 总结  46
乙 思想篇  47

第四章 司马迁的「求富尚奢观」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太史公的经济思想  49
第一节 西汉的奢侈社会风气  50
第二节 司马迁对奢侈风气的合理化  53
第三节 司马迁的素封论/兼论班、马之异同  61
第四节 余论:司马光、陆辑与司马迁  71
第五节 结语  72

第五章 司马迁「善者因之」经济思想探微  75
第一节 「善者因之」释义 75
第二节 「善因论」的历史意义  83
第三节 「善者因之」与「黄老学说」  98
第四节 总结:从「大历史观」看「善因论」  105
第五节 余论—司马迁与亚当斯密  108
丙 叙述篇  113

第六章 《史记》〈货殖列传〉的生产行业  115
第一节 〈货殖列传〉的四种行业  115
第二节 班固的四民阶层说  118
第三节 四民阶层的历史渊源  120
第四节 从「行业说」看司马迁的历史眼光  129
第五节 社会变迁影响下的行业说 134
第六节 结论  137

第七章 〈货殖列传〉的国家经济史论述
—司马迁选材取向分析  139
引言  139
第一节 齐国开国史独记于〈货殖列传〉的原因  139
第二节 齐国中兴书于〈货殖列传〉之分析  143
第三节 汉初独记于〈货殖列传〉的原因  147

第八章 司马迁为商人立传的尺度  151
引言  151
第一节 〈货殖列传〉商人背景分析  151
第二节 吕不韦不在传内的原因  155
第三节 论司马迁的义利观  158
第四节 结论  161

第九章 终章  163
司马迁之后再无司马迁  163
第一节 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  163
第二节 比较视野下的司马迁  166
正文部份参考文献  169
附录 《史记》〈货殖列传〉  177
后记  197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读罢《司马迁的经济史与经济思想:中国的自由经济主义者》,我脑海中涌现的并非是枯燥的经济学理论,而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司马迁,这位被誉为“史圣”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不再仅仅是记录历史的史官,更是一位拥有深刻经济洞察力和超前思想的先驱。书中对于“自由经济主义者”的解读,并非生硬地套用现代概念,而是细致入微地从《史记》的字里行间,挖掘出司马迁对市场机制、价格波动、以及个体经济活动的重视。我尤其欣赏作者对《货殖列传》的深入剖析,那里记载的商贾之道,以及司马迁对不同行业兴衰的观察,都展现了他对经济规律的深刻理解。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引证,清晰地勾勒出司马迁的经济思想脉络:他如何看待“水陆杂货,所各有”,如何理解“无贵无贱,无富无贫,贵贱贫富,固人之行”。书中的论述,让我意识到,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朴素的自由市场观念的思想家,而司马迁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他并非鼓吹无政府的自由放任,而是强调在国家稳定和道德约束下,个体经济活动的活力能够促进社会繁荣。这种“亦商亦儒”的智慧,在当下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评分

《司马迁的经济史与经济思想:中国的自由经济主义者》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古代经济智慧的大门。我一直对“自由经济”的概念很感兴趣,但总觉得它离我们非常遥远,似乎是近代西方的产物。然而,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这一观念的起源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通过对司马迁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中国古代早已存在着一股朴素的自由经济思想的潮流,而司马迁正是这一潮流中的杰出代表。书中关于“货殖”的论述,让我大开眼界。司马迁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记录者,他更是一位敏锐的经济观察者。他如何看待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组合,如何理解商品流通的规律,如何评价那些“操奇计赢”的商人,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司马迁的观点与现代经济学理论进行生硬的对接,而是以一种历史的眼光,去发掘和理解司马迁思想的精髓。书中对“自由”的界定,并非是绝对的无政府主义,而是在一定社会秩序下的经济活力释放。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可以用“醍醐灌顶”来形容。我原本以为,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会是一片空白,或者最多停留在朴素的农本思想层面。但《司马迁的经济史与经济思想:中国的自由经济主义者》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一种严谨而又充满魅力的笔触,将司马迁这位史学大家,重新定位在了经济思想史的重要位置。书中对“自由经济主义者”的界定,并非是简单地将他归类,而是通过对《史记》中大量经济史料的梳理和分析,逐步揭示了司马迁对于商品经济的独特见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详细阐述了司马迁如何看待“货通天下”的重要性,以及他对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的敏锐洞察。他并非将商业视为末业,而是将其看作是国家富强的基石之一。书中的论证过程非常有说服力,作者不仅引用了《史记》的原话,还结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状况进行解读,使得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扎根于历史土壤之中。特别是书中对司马迁关于“富贵非人力所能,但有财者,可使之富贵”的阐释,让我看到了他对于个体努力和经济机会的重视。这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见识,超越了时代的局限。

评分

自从翻阅《司马迁的经济史与经济思想:中国的自由经济主义者》以来,我对司马迁的认识又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过去只知道他是一个伟大的史学家,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位经济思想家的光辉。作者将司马迁置于“自由经济主义者”的框架下进行解读,这个角度非常新颖且极具启发性。我之前从未想过,在那个以农业为本、重农抑商的时代,会有人提出如此具有前瞻性的经济观点。书中对《史记》中关于经济方面的论述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比如对农业生产、手工业发展、以及商业贸易的描述,都从中提炼出了司马迁关于经济运行的独特见解。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司马迁如何看待“公平竞争”和“市场效率”的阐释。他是否认识到,当商品流通不受过多限制时,能够带来更大的社会财富?他如何评价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应该积极干预,还是应该保持克制?这些问题,在书中都得到了深入的探讨。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与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现实紧密相连,这使得他的思想更具实践意义。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也为我们理解当今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历史视角。

评分

《司马迁的经济史与经济思想:中国的自由经济主义者》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一直想找时间好好拜读一下。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经济运作和思想流派很感兴趣,特别是司马迁这位伟大的史学家,他的《史记》不仅是历史的巨著,其中蕴含的经济智慧更是令人着迷。这本书的标题就直击要害,将司马迁置于“自由经济主义者”的视角下进行解读,这本身就非常有吸引力。我很好奇,在那个集权色彩浓厚的时代,司马迁是如何看待市场、商品、价格,以及国家在经济中的角色?他是否提出了超前于时代的自由市场理念?他对于“无形之手”的理解是否已经初步显现?从书名来看,作者应该会深入挖掘《史记》中关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个经济部门的记载,并尝试从中提炼出司马迁的经济原则和政策主张。我很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司马迁是如何看待“货殖”的,他是否将商业活动视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又如何评价那些通过经商致富的人。对于“自由经济主义者”这一标签,我更是充满好奇,想知道书中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它与现代的自由经济主义在哪些方面有所契合,又存在哪些历史的局限性。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这位古代巨匠的思想遗产,也为我们探索中国古代经济的深层逻辑提供了宝贵的线索。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进司马迁的经济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