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学生哲学桂冠奖得奖作品集 第三辑

台大学生哲学桂冠奖得奖作品集 第三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哲学
  • 台湾大学
  • 桂冠奖
  • 学术著作
  • 思想
  • 文化
  • 人文社科
  • 青年学者
  • 台湾哲学
  • 论文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写作和思考是不可分的,书写并不只是传达思想的动作,哲学写作就是哲学思考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前者,后者是不完整的。——陈弱水

  本书收录「台大学生哲学桂冠奖」第五届及第六届共三十五篇精华作品。依人文、社会、自然与生命教育四个组别分订不同题目。议题皆具有重要性或话题性。如:第五届分为人文组「三人爱情行不行?」,社会组「论『欺骗』与食安问题」,自然组「科学数据与理论下的『真理』是真理吗?」,生命教育组「面对伊波拉,个人有没有义务为群体牺牲?」。第六届分为人文组「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何者有『用』?」,社会组「论反恐与宽容」,自然组「机器人是否有助于人类福祉?」,生命教育组「同性婚姻应该合法化吗?」等。学生依各议题进行深度思考与论辩,激发出篇篇充满自省、关怀、理性论证的精彩文章。八个题目中,有六个直接与近年来国际、国内出现的事件和现象密切相关。哲学基本问题与现实社会的介面一方面是哲学思考生命力的重要来源,一方面也是哲学思考能对社会文化有实际贡献的所在。
 

著者信息

编者简介

李贤中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思想方法、先秦名家哲学、墨家哲学及中国逻辑学。着有《墨学:理论与方法》、《墨翟先生,请留步!》等多部作品。
 

图书目录

序一/杨泮池
序二/陈弱水
出版缘起/李贤中
 
第五届得奖作品
人文组:三人爱情行不行?
    首奖/胡万鑑
    贰奖/沈 俐
    参奖/颜仕宇
    佳作/宋晓涵
社会组:论「欺骗」与食安问题
    首奖/张琼月
    贰奖/陈信仲
    参奖/邱怡嘉
    佳作/高立桓
    佳作/熊伟均
自然组:科学数据与理论下的「真理」是真理吗?
    首奖/郭柏辰
    贰奖/马英哲
    佳作/李逸翔
    佳作/龚佑霖
生命教育组:面对伊波拉,个人有没有义务为群体牺牲?
    首奖/张尧程
    贰奖/怀 颢
    参奖/陈俊宇
    佳作/邱怡嘉
 
第六届得奖作品
人文组: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何者有「用」?
    首奖/张宸玮
    贰奖/夏逸平
    参奖/欧柏昇
    佳作/张尧程
    佳作/韩昌轩
社会组:论反恐与宽容
    首奖/林昇达
    贰奖/周咏盛
    参奖/郑 刚
    佳作/怀 颢
自然组:机器人是否有助于人类福祉?
    贰奖/苏仁和
    贰奖/怀 颢
    佳作/李逸翔
    佳作/陈以儒
生命教育组:同性婚姻应该合法化吗?
    首奖/刘孟砚
    贰奖/叶元蓉
    参奖/苗广雅
    佳作/康少璞
    佳作/赖佳翎
 

图书序言

序一

  人文教育是大学教育中重要的部分,哲学教育又是人文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哲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哲学层次的思考对各领域的发展都有其必要性。我们举办「台大学生哲学桂冠奖」目的为使同学们在人文、社会、自然以及生命教育等方面,进行哲学思考与论述,进而提升同学们的思辨、分析能力及人文的关怀;使同学们结合理论与实践,借由哲学反省、思辨,关注台湾整体发展的方向与价值,乃至全人类所面临的挑战。

  还记得第五届哲学桂冠奖的颁奖典礼上,同学们特别设计了人文大楼的模型放在讲台上,对比于第五届的主题「荒城」,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同学们对于人文大楼的殷切期待,还好,又经过一年的努力,第六届哲学桂冠奖活动结束前,人文大楼终于通过相关单位的审核,可以兴建了,正好对应上第六届的主题「乐园」。这也让我们想起哲学桂冠奖的兴办之初,是由李前校长所发起,从无到有的过程是相当不容易的。

  从这一辑作品中可看出,同学们对于议题都抱持高度的热忱与关怀,由于哲学桂冠奖所设计的各项议题,都与国际现势、社会现况所面临的挑战息息相关,得奖的作品都有强烈的企图心,希望能够透过哲学思辨,釐清现象,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阅读同学们的精心之作,可以了解同学们面对问题的各种想法,他们的观点多元,分析精辟,思路细致,在表达的方式、技巧方面都展现出一定的广度与深度,这些得奖者都是哲学思考的佼佼者,值得肯定。

  哲学桂冠奖至今已经举办了六届,第三辑的编辑成书,要感谢文学院及哲学系师生们的投入以及全校各院系同学们的参与;特别是哲学系的工作团队。他们举办了多场专题讲座、电影欣赏会、写作工作坊、各类型的宣传活动、筹备颁奖典礼,以及得奖作品的编辑工作;对于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与辛劳,谨在此表达最诚挚的谢意。

杨泮池(台湾大学校长)

序二

  收入第五和六届获奖作品的《台大学生哲学桂冠奖得奖作品集.第三辑》就要出版了。我先前已为第一辑和第二辑写过序,也在其中表达了我对这个奖项的看法。不过,本书的读者未必有机会阅读前两辑,现在不避重复,再次表达这些看法。我以为,思考是探索世界的进程中的永恆要素,也应当是生活中的要素,鼓励思考、激发思考、启发如何思考,是教育的一项主要责任。哲学桂冠奖的目的是在大学中鼓动深度思考,激励论辩文字的写作,这个活动属于哲学的社会化实践,我非常支持,也希望同学多多参与。另外要增加的一点看法是,写作和思考是不可分的,书写并不只是传达思想的动作,哲学写作就是哲学思考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前者,后者是不完整的──是未完成而且未经仔细自我检证的。简单说,写作是完整思考的必要条件,台大哲学桂冠奖举办的最积极意义在于提供了严整思考问题的机会。

  和前两辑作品集相比,这一辑有没有什么特色呢?也许可以这样说,第五、六届论说的问题有比较强的社会相关性,这在第三和第四届已经显露端倪,这两届就更明显了。在本书人文、社会、自然、生命教育四组的八个题目中,有六个直接与近年来国际、国内出现的事件和现象密切相关。这是命题委员有意为之的。我基本上支持这个方向,主要理由有二。首先,哲学桂冠奖是面对所有科系同学的活动,不妨多提出能引起广泛切身感的问题,专业的哲学色彩不必很强。其次,哲学传统中对于根本和普遍问题的讨论看起来抽象,但和现实是有相当的连系的,我们应当注意这个关联。哲学基本问题与现实社会的介面一方面是哲学思考生命力的重要来源,一方面也是哲学思考能对社会文化有实际贡献的所在,哲学桂冠奖鼓励对社会问题进行严谨的思考和写作,不但参与的同学受惠,也有助于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与处理。论题的社会性是哲学桂冠奖近几年发展出来的一个特色,以后未必不会有变化,但这已经充分显示本奖项的活力和潜力。

  哲学桂冠奖至今已经举办六届,得奖作品集每两年出版一次,为台大的人文教育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新道路。这项活动能有这样的成就,有赖于历年来为此尽心尽力的哲学系师生与行政同仁,我要向他们致上最高的敬意和谢意!我也期盼本奖项能够永续发展,为台大的教育与台湾的文化做出长远贡献。
 
陈弱水(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

图书试读

三人爱情行不行?——人文组首奖
 
胡万鑑(台大外文所硕士班四年级)
 
「在爱情的世界里,不被爱的那个才是第三者。」这句话出自于数年前红极一时的偶像剧,经由剧中「小三」之口说出,一语道破剧中「人妻」所处的婚姻关系,早已没了爱情。「小三」介入别人的家庭,是婚姻关系中的「第三者」,「人妻」得以依法追究「小三」的「通姦」犯行,但是不被爱的事实,却将「人妻」排除在爱情的世界之外,成为「小三」口中的「第三者」。一句简单的台词,不仅点出长存于婚姻与爱情之间的纠结,亦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小三」奋力追爱的正当性,播出当下即获得广大回响,霎时成为众人传颂的经典台词。然而,不论剧中如何翻转「小三」与「人妻」之间的位阶关系,「第三者」一词始终保有控诉的语气,指责一个不安份或不知进退之人,不该积极的介入(例如婚姻关系中的「小三」),或是不该被动的妨碍着(例如爱情世界里的「人妻」),另外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显然,不论是婚姻还是爱情,其共通的二元结构皆具有不容他人介入的神圣性,对于「第三者」的贱斥,无疑是对「三人爱情」的间接否定。此种盛行于文化想像与社会实践中的「双人结构」,其根基究竟是源于何种理论基础,亦或是出自于哪种情感缘由?为何每当言及「爱情」,我们便近乎本能的认定,爱情的世界里只容得下两个人而已?若有第三人要加入,其中必有一人需要离去,如此一进一出,遵循爱情的双人结构,排除三人爱情的可能性。于此,若要探讨「三人爱情行不行?」,势必要先釐清「三人爱情不可行」的缘由,才能进一步设想「三人爱情可行」的前提。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