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先启后:王业键院士纪念论文集

承先启后:王业键院士纪念论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王业键
  • 凝聚态物理
  • 半导体物理
  • 材料物理
  • 学术论文
  • 纪念论文集
  • 物理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科学史
  • 科技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二○一四年八月,中国经济史大师王业键院士仙逝,本书的出版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经济史家。王业键先生毕业于台湾大学,是中国经济史大师全汉昇院士最有成就的门生之一。毕业后,负笈北美,在哈佛大学修读博士课程,一方面全力协助珀金斯教授开展中国近现代农业史的研究,并完成Land Taxation in Imperial China,1750-1911《中华帝国晚期的田赋》(哈佛东亚丛书,第73册)。其后,主要研究近代货币、银行、工业资本及粮价研究,成绩斐然。王院士一生致力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教学与研究,在一九九四年获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本书共收中国经济史论文二十余篇,范围自两汉至近现代,撰稿人多为王业键先生的后学或及门弟子。他们多在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着名学术机构从事教研工作,也有部分来自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着名大学。各篇论文均经严格挑选和审核,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而且部分研究课题更极具开创性,读者们宜多加留意。此外,本书亦收录四篇纪念文字,其中多追述王先生日常生活点滴或与同事、弟子相处之道,言教身教,足以反映王先生的为学、做人与处事,足为青年学者的楷模。
 
承先启后:王业键院士纪念论文集 一本跨越时代的学术丰碑,一曲献给科学精神的华彩乐章。 《承先启后:王业键院士纪念论文集》汇集了海内外百余位杰出学者和王业键院士生前挚友、合作者撰写的精粹论文。本书旨在深切缅怀我国著名水利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业键先生的卓越贡献与崇高风范,集中展现他所开创和引领的学术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本书不仅是一部纪念文集,更是一份承载着学术薪火相传重任的珍贵资料,对于推动我国水利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一、 学术渊源与时代回响:王业键院士的学术遗产 王业键院士的学术生涯横跨新中国水利建设的多个关键历史时期,他的研究深深植根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土壤之中。本书的首辑收录了多篇深入剖析王业键院士核心学术思想及其历史贡献的文章。这些文章从水资源配置、防洪抗旱体系、大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等多个维度,系统梳理了院士在理论创新和工程实践中的独特建树。 理论体系的重构与深化: 论文集中有学者回顾了王院士在复杂系统工程方法应用于水利决策中的先驱性工作,特别是其提出的“风险-效益”优化模型在大型水库群联合调度中的应用。这些回顾不仅是对历史成就的梳理,更是对这些经典理论在当代复杂水文气候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完善和适应的探讨。 重大工程的启示录: 纪念论文集收录了多篇聚焦于院士参与或主持的标志性水利工程案例分析。这些分析超越了单纯的技术介绍,深入挖掘了院士在工程决策中体现出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审慎态度。例如,关于某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研究,清晰地展示了王院士如何平衡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与工程安全的复杂关系。 科学精神的传承: 几位老一辈的同事和学生撰写的纪念性文章,生动地描绘了王院士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学者风范。这些文字不仅是情感的抒发,更是对青年一代学者如何继承前辈科学精神的生动指引。 二、 聚焦前沿:水利科学与工程的“后王业键时代” 本书的绝大部分篇幅,致力于展现当前水利工程学科面向未来挑战所取得的前沿成果。这些研究均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对王业键院士所开创方向的拓展、深化或跨界融合。 (一) 智慧水利与数字化赋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正在经历深刻的数字化转型。本部分论文集中探讨了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高精度水文模拟与预报: 多篇论文利用深度学习模型,结合历史气象数据和遥感监测信息,实现了对极端天气事件(如特大洪水、长期干旱)的短期和中长期预报精度的显著提升。这些模型在计算效率和鲁棒性方面,展现了比传统数值模型更优的性能。 全生命周期工程健康监测: 研究人员展示了基于物联网(IoT)和结构健康监测(SHM)技术,对大坝、堤防等关键基础设施进行实时、无损评估的新方法。论文详细阐述了如何构建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平台,以预测结构老化趋势并制定主动维护策略。 (二) 气候变化下的水资源韧性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水资源管理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本部分的贡献集中于构建适应性强、抗风险能力高的水利体系。 极端气候情景下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估: 论文采用了集合预报和情景分析方法,量化了在不同温室气体排放路径下,主要流域的年际与年内水资源时空分布变化。特别关注了气候敏感地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强调了跨流域调水工程在确保区域用水安全中的作用。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与生态水利: 学者们探讨了将湿地恢复、河流生态廊道建设等生态工程措施,与传统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论文通过具体案例,量化了NbS在提升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防洪减灾能力方面的协同效益。 (三) 大跨度、复杂环境下的工程技术创新 王业键院士在大型水工结构设计方面成就卓著,本部分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聚焦于下一代水利工程的技术突破。 新型材料与结构设计: 研究人员探索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和新型复合材料在水工建筑物中的应用潜力,尤其关注其在抗冲刷、抗疲劳和长期耐久性方面的表现。 深水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础处理: 针对深水区和软土地基上超大型水工结构的建造难题,论文集收录了关于新型桩基技术、地下连续墙优化设计以及新型固结加固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 三、 跨学科视野与国际合作 本书的国际化视野是其重要特色之一。多篇论文是国际合作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体现了我国水利科学已站在世界舞台的前沿。 水安全与地缘政治: 探讨了跨国界河流资源共享、冲突预防及合作机制构建的国际法与工程实践。 工程伦理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部分论文从社会科学角度切入,探讨了大型水利项目在推进社会公平、消除贫困和确保环境健康方面的责任与路径,强调了工程决策必须遵循国际公认的可持续发展框架。 结语:薪火相传,再创辉煌 《承先启后:王业键院士纪念论文集》不仅是对一位伟大科学家的深切怀念,更是对中国水利事业未来发展的深刻展望。本书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广泛的学科覆盖和前瞻性的研究视角,搭建了一个承载历史、连接未来、汇聚全球智慧的学术平台。我们相信,通过对王业键院士学术精神的继承和对当代最新科研成果的展示,本书将激励更多后继者在水利科学的广阔天地中,勇攀高峰,再创辉煌。 致敬经典,开创未来。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慈玉


  台湾台北县人,一九八○年获东京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主攻中国近代经济史和台湾经济史。主要着作有《连续与断裂:近代台湾产业贸易研究》、《近代中国茶业的发展与世界市场》、《近代中国的机械缫丝工业》、《日本在华煤业投资四十年》、《清代粮食亩产量研究》(合着)、《日本历史与文化》(合着)、《台北县茶业发展史》、《台湾矿业史上的第一家族—基隆颜家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
 

图书目录

出版感言 1
汉代西南农业领域中的商品性生产 官德祥 001
唐代海南岛的海上贸易 叶显恩 041
宋代转运使的财务职权 谢兴周 053
从田土科则看明清田赋性质的转型—以徽州府为例的分析 刘志伟、申斌 085
从《清江县志》看晚明三饷征收的情况 杨永汉 113
清代开港前安平的经济发展 谢美娥 135
千古奇灾—干隆五十三年荆州大水研究 倪玉平、贾启博 175
清代中期中国的货币使用情况—以东南诸省为中心 岸本美绪 195
清代牙行浅论 詹益光 223
社会经济史课题方法理论的反思:从现代化到区域研究 刘石吉 239
十九世纪前期重庆城的债务与合伙诉讼 邱澎生 247
Statistics of Tributary Trade of Ryukyu (Loochoo) at Fuzhou in 1851
Takeshi Hamashita(滨下武志) 267
Urbanization in Modern Yunnan from a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 Ts’ui-jung Liu(刘翠溶) 291
试论中国近代合伙企业管理体制的发展 封越健 335
试论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初步发展与体现 朱荫贵 361
论左宗棠用兵新疆对关外军粮的筹措 张伟保 383
郑观应与汉阳铁厂 郑润培 409
香(中)山商人和近代中国 黎志刚 429
二十世纪初期俄罗斯对满洲地区制粉业的投资,1900-1930年 陈计尧 445
论民国时期浙江嘉兴地区轮船航路网 松浦章 481
从《卞白眉日记》看中国银行家的危机管理 陈俊仁 505
战前中日实业公司对华通讯业的投资 陈慈玉 521
水井、农业与战争—日伪时期华北地区凿井增产浅析 戴建兵、侯林 561
孚中公司的经营特点与牟利手段 郑会欣 583
怀念王业键院士 林满红 611
与王业键老师相处的一些点滴 李其霖 615
忆吾师  谢美娥 627
记王业键院士的指导 杨永汉 647
附录一 王业键院士学经历暨着作目录  651
附录二 《清代经济史论文集》自序  659
附录三 《清代田赋刍论》后记  高王凌 661
后记 665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学术界的一件盛事。能够将如此众多领域、如此深刻的洞见汇集于一册,实属不易。从书名“承先启后”便能感受到编者和作者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不单单是对学术传统的尊重,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积极探索。我们可以想象,在王业键院士生前,他定是那个连接过去与未来,激励后辈不断前行,不断突破的灯塔。这本书,或许就是对他一生学术追求最生动的注脚。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某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更可能包含了对学科发展脉络的梳理,对前人智慧的致敬,以及对未来研究空白的预判。作为读者,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感受到一种跨越时代的学术对话,能够窥见不同学科之间碰撞出的火花,更希望能从中汲取灵感,理解科学研究的真谛,以及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坚实的根基,去迎接新的挑战,贡献新的力量。这本书的价值,或许远不止于学术论文本身,它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思想的启迪,一种对学术之道不懈追求的感召。

评分

拿到这本书,第一个吸引我的便是那充满力量的书名。“承先启后”,这四个字,本身就传递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面向未来的使命感。王业键院士,作为一个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名字,他的纪念论文集,必定集结了一批在他影响下的杰出学者。我能够想象,这些论文,绝不仅仅是零散的学术成果堆砌,它们更可能是一种系统性的梳理,一种对王院士学术思想的呼应与发展。它就像一条河流,从历史的源头出发,汇聚了无数支流,最终奔腾向更广阔的未来。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所承载的学术知识,更在于它所体现的学术精神。作为一名读者,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那种严谨的学术态度,那种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以及那种对知识的敬畏之心。它或许会让我看到,如何在前辈的肩膀上站得更高,如何为未来的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已经充满了学术的庄重与温情。“承先启后”,这四个字,仿佛是对王业键院士一生学术轨迹的精准概括,也寄托着对学术薪火相传的美好愿景。可以想象,这本论文集,定是汇聚了众多王院士生前的重要合作者、学生,以及深受其学术思想影响的学者们的力作。每一篇论文,都可能是在对既有研究成果的继承与发展,也可能是在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开启新的学术篇章。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位杰出科学家的纪念,更是一次对整个学术界的致敬。它展现了学术研究的连绵不绝,展现了思想的传承与创新。作为读者,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深刻感受到学术的魅力,理解科学探索的艰辛与乐趣,更希望能从这些优秀的学者们身上,学习到那种矢志不渝、勇攀高峰的学术精神。这本书,或许将成为指引我学术道路上的明灯。

评分

仅仅是这个书名,就足够引人遐想。 “承先启后:王业键院士纪念论文集”,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人文情怀。想象一下,这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论文集,它更像是一个知识的宝库,里面珍藏着王业键院士一生学术生涯的结晶,以及在他精神感召下,无数优秀学者所奉献的智慧。这本书的意义,可能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学术交流范畴,它承载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传承。或许,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看到新旧理论的对话碰撞,看到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作为读者,我期待在这本论文集中,能够感受到学术的温度,看到学者们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更希望能从中领略到王院士那种“承先启后”的学术风范,以及他对科学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这本书,不仅是对一位杰出科学家的纪念,更是对整个学术界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有力指引。

评分

我从封面上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学术分量。王业键院士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学术高度和影响力。他的离去,无疑是科学界的巨大损失,但通过这本纪念论文集,他的学术精神得以延续,他的思想火花得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递。这本书的命名“承先启后”,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其核心意义。它不仅是对王院士学术遗产的继承,更是对其研究精神的弘扬,同时也在指引着未来的研究方向。我可以想象,集中的论文,将涵盖王院士生前关注或指导过的多个重要领域,这些论文的作者,很可能都是他曾经的同事、学生,或者是深受他学术思想影响的后辈学者。他们的研究,既是对王院士学术思想的某种回应或延伸,也可能是在此基础上,开拓出全新的研究疆域。阅读这本书,不亚于与一群最顶尖的头脑进行深度交流,去理解他们如何继承前人的智慧,又如何在此基础上,为学科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一种对学术传承的敬意,也是一种对未来科学探索的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