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的形上信仰中挖掘台湾历史、定位与家国
由中央大学康来新教授专文推荐
本书试图阐述21世纪小说运用「宗教修辞」建构台湾人肉身血缘与宗教宇宙观之连结,并论述其中隐含之岛国史观,从而推导作者寓于小说的终极关怀。
书中讨论对象包含:朱西宁、李乔、王文兴、施叔青、陈耀昌、李昂、宋泽莱、林央敏、陈玉慧、陈烨等人作品,借镜「新历史主义」与记忆观点,保罗‧田立克神学论述中的终极关怀、生存勇气等概念论析小说。正文共分四章,分别研讨小说以神话/神祇、真实地理与异质空间、神圣空间、宗教义理做为宗教修辞,所诠释的生命观与史观。
小说与小说家关切的究竟是世俗属性的身世认知与身分认同,或者超越地上国度入境神圣呢?抑或借宗教上的彼岸/天国之说,将台湾历史、定位等课题世界化、形上化?本书主要分成若干面向进行推导,企求更周延地贴近小说或言明或消音的核心关怀。若从这批小说发掘小说家的终极关怀有所歧异,那是令人欣然的,足以进而区分小说家精神关注的焦点;倘若其终极关怀皆导向此岸/家国的国族认同,那么也十分有趣,又可进一步思考「宗教修辞」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