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兹(二版)

德勒兹(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德勒兹(1925~1995)是法国战后最重要的思想理论家之一。傅柯曾经说过,这一个世纪将是德勒兹的世纪。有别于传统的哲学家,德勒兹关心的不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问题,他视哲学为观念的创造,任务是创作新思想,引外来的新鲜空气,因此他同样关注科学与文艺,并平等地把它们看作是创造新观念的领域。本书分为五章,分别探讨德勒兹与西方哲学传统的关系、他怎样在旧语言中找出新意义、如何运用精神分析去解剖资本主义制度、在不同的艺术中发掘新动力,以及他对历史运动趋向的独特理解。德勒兹尽管是法国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但在国外仍未被一般人所熟悉,本书借此机会希望向读者提供德勒兹的思想脉络。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罗贵祥


  美国史丹福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于美国加州大学Santa Cruz分校、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及科技大学人文学部任教,现为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及创作系教授,创意及专业写作课程主任。着有小说集《有时没口哨:故事共生集》,诗集《记忆暂时收藏》,评论集《他地在地──访寻文学的评论》、《香港 ‧ 多一点颜色》、《大众文化与香港之电器复仇记》。编有学术文集《再见亚洲:全球化时代的解构与重建》,电影评论集《杂唛时代:文化身份、性别、日常生活实践与香港电影1970s》,文化评论集《观景窗》,文学创作集《时间: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文集》,剧本创作《三级女子杀人事件》、《欲望肚脐眼》,翻译剧《我们互不相认的一小时》。

图书目录

《西洋文学、文化意识丛书》总序
再版序
 
第一章 「不合时宜」与西方哲学的危机/1
第二章 一种语言里的两种语言/49
第三章 精神分析与资本主义中的生命流动力/79
第四章 重叠复合的文艺思想运作/109
第五章 历史的重复与差异/141
 
附 录   
德勒兹生平及主要着作年表/173
参考书目/181

图书序言

第一章 「不合时宜」与西方哲学的危机

哲学家总喜欢说,哲学本质上是「不合时宜的」(untimely/intempestif)。因为哲学思想并不是当代现实的即时回响,哲学所关心的,往往是它身处时代之外的事物,期待着一些当世之中未可知或未可思的东西。但是,这不等于说,哲学思想能够超然物外,与现实社会并无牵缠。其实,哲学思想的「不合时宜」性质,可以理解为抗拒与社会上主流的时代步伐同步,不愿意迁就时代的主导性要求,反过来更企图以自己的特有时间观念,改变甚至领导社会历史的发展轨迹。因此,哲学的「不合时宜」性,实际上可以紧扣着一个社会的历史进展,产生复杂暧昧的互动关系。当然,过分强调哲学思想可以影响或左右历史洪流,未免有夸大之嫌。思想家可能只不过是一只困顿在玻璃瓶里的苍蝇,他是否可以走出瓶口,或甚至是否知觉自己困在瓶中,已经可以是缠绕一生一世的问题,更不要奢谈去改变瓶外的世界了。

然而,什么是历史洪流,却肯定是令哲学家着迷的问题。历史是一大堆经过人为排列的顺序事实?是一系列量化了而又可以测算的统计数字?还是可以化为一条有迹可寻的定律或一个稳定的结构?思想家以本身的「不合时宜」性,去思考历史这个时间洪流,所扮演的其实不是一般人认为的「鑑古而预见未来」的桥樑性角色。哲学家并不认同他们面对历史的任务,就只是为过去所发生的事件分析或解码,寻找可能隐藏的意义,然后总结经验,探讨过去所带来的影响,预测未来的进展,以继承、延续或改革这个大历史的传统。思想家不同意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因为他们可能压根儿便不同意历史是直线或曲线般的线性延续发展的。哲学思想不是一条由古到今的桥樑,职责也不是要把过去与未来连起来,为两者打通一条通行无阻的隧道。相反,哲学思想要为历史制造一个「断裂」。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切割」,把过去与未来分割开来,强调它们的不连续性。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