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导读《红楼梦》,自第48回至78回――
重回课堂现场,与小说家同游大观园,
不仅听白老师说《红楼梦》,更看白老师演《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天书,有解说不尽的玄机,有探索不完的秘密,集中国古典文学之大成,是一部最瑰丽的经典;白先勇则是战后台湾现代主义文学最传奇的作家──当《红楼梦》与白先勇金风玉露一相逢,将荟萃出怎样的人间胜景?
台湾大学「白先勇人文讲座」自2014年春季起,非常荣幸地连续三个学期邀请到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部荣退教授白先勇先生,到校讲述《红楼梦》,由才子解读才子书,由小说家领读经典小说,这不仅是古典新诠的一门课,更是两个伟大文学心灵的相遇。今将授课内容分三辑出版,本辑为此一系列的第二部分。
在开学的第一堂课,白先勇教授感性地说道,自1994年退休以后,原以为今生不会再有执教鞭的精神体力,但是2011年,因缘际会在台大做了一次崑曲的讲座后,内心突然产生了想把一己的所知,倾囊相授给台大小学弟、小学妹的冲动──于是促成了本次《红楼梦》课程的开设,将他在美国多次讲授的《红楼梦》带回台湾,全程以中文授课。
白先勇教授乃是在1960年代于台大外文系接受大学教育,时值英美新批评与欧陆存在主义等西方思潮在学院盛行,而文艺青年则嗜读譬如亨利.詹姆斯、吴尔芙及乔伊斯这类带有鲜明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家作品。正是立足在如此训练的基础上,白先勇教授对于《红楼梦》叙述风格的分析,对于曹雪芹哲学思想的诠释,有了他的一家之言。
在这一系列的《红楼梦》讲课中,白先勇教授对于文本接近默背于心的高度娴熟,对于人物及氛围如何构造形塑,情节与场景怎样铺陈布置的细致拆解,以及对于作者曹雪芹行文字斟句酌的反覆强调,在在显示出形式主义和新批评阅读的精髓。白先勇教授强调,他的课程是要把《红楼梦》完全当作小说来读,着重解析其中的小说艺术,包括:神话架构、人物塑造、文字风格、叙事手法、观点运用、对话技巧、象征隐喻、平行对比、千里伏笔等等,检视曹雪芹如何将各种构成小说的元素发挥到极致。
然而除此之外,在讲解《红楼梦》成书的时代背景,曹雪芹写作的生命情境,以及书中大量使用的古典诗词时,白先勇教授亦展现了他在中国古代历史与古典文学方面的深厚造诣。在这个意义上,本次课程除了是一次对于经典的新诠释外,也是一世代知识分子出入于中国与西方、古典和现代两造,不断摸索的精神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