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传统与现代哲学中的自我与个人

东亚传统与现代哲学中的自我与个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对于person与self,「个人」与「自我」概念的釐清,
有助于东亚汉字文化圈内部的相互理解,并可作为东亚与西方对话的桥樑。

  本书所收录各篇论文大多涉及了「跨学科」与「跨文化」的研究,以「个人」(人格)与「自我」的概念作为串贯,当中包括中国思想、德国哲学、英国哲学、京都学派、当代新儒家哲学与台湾日治时期哲学。在篇目安排上,以〈非人类学观点下的自我与个人〉作为全书在方法论上的引言,其后再列东亚传统思想中具有主流意义的孔孟儒学、道家哲学与阳明心学,最后则列以东亚现代哲学。

  本书所论及的中西思想家,主要有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王弼、王阳明、康德、海德格、谢勒、格林、西田几多郎、田边元、阿部次郎、和辻哲郎与洪耀勋等;主题方面,主要由人格、身心、语言与意识、场所、媒介、人间与实存等议题组成。在个人与自我之概念的研讨上,相当值得参考。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蔡振丰


  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大桥良介

  公益财团法人日德文化研究所所长

黄俊杰

  国立台湾大学讲座教授兼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

张崑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教授

朝仓友海

  北海道教育大学副教授

田口茂

  北海道大学文学研究科副教授

张政远

  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讲师

林永强

  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特任副教授

廖钦彬

  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编者简介

蔡振丰


  1962年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现任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以魏晋玄学及儒、释、道三家思想为主要研究领域,兼及东亚儒学研究。曾担任《台大佛学研究》主编;《台大文史哲学报》、《东亚文明研究通讯》、《台湾东亚文明研究》执行编辑;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东亚文明研究丛书」、「东亚文明研究资料丛刊」、「东亚儒学研究丛书」执行主编。主要着作有《王弼的言意理论与玄学方法》、《魏晋名士与玄学清谈》、《魏晋佛学格义问题的考察:以道安为中心的研究》、《朝鲜儒者丁若镛的四书学》;编着有《东亚朱子学的诠释与发展》。

林永强

  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特任副教授,研究兴趣主要围绕近代日本哲学。近年参与英文日本哲学专刊The Journal of Japanese Philosophy(Springer)和英文日本哲学丛书Tetsugaku Companions to Japanese Philosophy(SUNY)的编辑工作。着作包括:《东亚视野下的日本哲学:传统、现代与转化》(2013)、《日本哲学の多様性――21世纪の新たな対话をめざして》(2012)、Frontiers of Japanese Philosophy 4: Facing the 21st Century(2009)(以上与张政远共编着)等。

张政远

  1976年生于香港。日本东北大学博士(哲学)。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讲师、Tetsugaku Companions to Japanese Philosophy(Springer)编辑及Journal of Japanese Philosophy(SUNY)助理编辑。曾任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客员研究员、日本关西学院大学客员助教授、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研究兴趣为日本的哲学、思想与文学,主要着作为《东亚视野下的日本哲学:传统、现代与转化》(2013)、《日本哲学の多様性――21世纪の新たな対话をめざして》(2012)、Frontiers of Japanese Philosophy 4: Facing the 21st Century(2009)(以上与林永强共编着)等。

图书目录

导论╱蔡振丰

壹、非人类学观点下的自我与个人╱大桥良介

贰、东亚儒家「仁」学的起点:修身理论的核心概念╱黄俊杰

一、引言
二、东亚儒家思想中的「自我」概念:「己」
三、修身理论的核心概念(一):「修」
四、修身理论的核心概念(二):「化」
五、修身理论的核心概念(三):「养」
六、结论

参、《老子》诠解下的本质人观及其可能的理论发展╱蔡振丰
一、前言
二、先秦思想中常见的两种人观:「本体人观」与「社会人观」
三、王弼《老子注》中的「人观」与「我观」
四、由王弼到奥修:《老子》中人观与我观的再展开
五、结论

肆、阳明后学对自我理论的分化与深化╱张崑将
一、 前言
二、「自然」/「自由」与「无我」/「有我」内涵及其关系
三、「心我」理论的分化:「虚体」与「寂体」之辨
四、「知我」理论的分化:由「独知」到「独体」
五、「意我」理论的分化与深化:由「意」到「意根」
六、结论

伍、「存有―场所―论的」结构中之人格概念╱朝仓友海
一、问题之提出
二、批判佛教眼中的京都学派
三、后期西田哲学中的人格概念
四、人格概念与「存有―场所―论」
五、结论

陆、田边元哲学中作为无的自我之媒介者╱田口茂
一、前言
二、从自我的「确定」(certainty)到自我的「媒介」(mediation)
三、田边元的「媒介」
四、「作为无的自我」就是媒介
五、「媒介的自我」在实践上的意义

柒、论人格概念:谢勒与阿部次郎╱张政远
一、前言
二、谢勒的人格主义
三、阿部次郎的人格主义
四、总结

捌、人格与人间学:跨文化视域中的和辻哲郎伦理学╱林永强
一、前言
二、方法论的问题:跨文化的解读
三、「人格」的重构
四、人间学的建立
五、跨文化视域中的和辻伦理学
六、结语:从跨文化解读到跨文化伦理学

玖、东亚脉络下的实存哲学发展:日本哲学与洪耀勋之间╱廖钦彬
一、前言
二、关于实存――从知到行的转变
三、实存哲学的侷限及其转换
四、战败后的实存图像
五、实存概念在殖民地・台湾的发展
六、结论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