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寓言选读

先秦寓言选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先秦文学
  • 寓言故事
  • 中国古典文学
  • 传统文化
  • 启蒙教育
  • 文学选读
  • 古代文学
  • 文化经典
  • 故事集
  • 修身养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寓言是以简洁文字呈现的短篇故事,含蓄隽永,隐含作者的哲理智慧、生命经验、社会观察等,饱富人文思想与艺术特色。部分更凝练成迄今惯用的成语,影响深远,值得仔细咀嚼。历代寓言作品数量丰富,其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篇章。本书以先秦为范围,自《列子》、《孟子》、《庄子》、《晏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战国策》选出三十七篇文章,期待借由注释、题解、问题与讨论、延伸阅读,引领读者一同进入寓言故事文近旨远、耐人寻味的广阔天地。


《魏晋风骨:竹林七贤与士人精神图谱》 导言:乱世中的清流与绝响 本书聚焦于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矛盾、激烈变动与独特文化精神的时代——魏晋时期(约公元220年至420年)。这是一个从汉末军阀混战的余烬中艰难过渡,最终走向五胡十六国大分裂的漫长历史阶段。在政治极度高压、社会秩序崩塌的背景下,士人阶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与精神选择。他们不再能像汉代那样通过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转而将目光投向个体生命的价值、精神的自由以及与自然的和解。 《魏晋风骨:竹林七贤与士人精神图谱》并非一部传统的政治史或军事史著作,而是一部深入剖析特定历史环境下,知识分子群体如何构建其内在世界、形成其独特审美与价值体系的文化思想史研究。全书以“竹林七贤”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群体为核心切片,通过对他们的交往、创作、以及对当时的社会反应进行细致考察,勾勒出魏晋士人“风骨”的生成脉络、表现形态及其深远影响。 第一部分:时代的底色——衰亡与重塑 第一章:汉末遗风与曹魏的压抑 本章首先梳理了汉末至曹魏建立的社会背景。从黄巾之乱到董卓乱政,传统儒家秩序的崩塌,使得“经世致用”的价值标准受到严重质疑。曹操集团在军事胜利后建立的政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社会稳定,但其严酷的法制和对士人政治参与的严格筛选,使得大批富有独立精神的知识分子感到窒息。我们详细分析了建安文学所体现的“慷慨悲歌”与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验,这既是时代的哀叹,也是对僵化体制的无声反抗。 第二章:玄学兴起:从“言不尽意”到“体道” 面对外在环境的绝境,魏晋士人开始转向内在的精神探索。玄学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对儒家名教体系的深刻反思与超越。本章重点探讨了何晏、王弼等人对《老子》《周易》的阐释,尤其是“名教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士人试图在“言不尽意”的语言哲学中,寻找一种超越有限现实的“道”的境界。玄学从纯粹的哲学思辨,逐渐演化为一种生活态度,为后来的“竹林风流”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竹林七贤:风骨的具象化 第三章:七贤的聚合与分野 竹林七贤——嵇康、山涛、阮籍、向秀、刘伶、王戎、嵇康——他们的集结并非偶然的雅集,而是特定知识分子群体在政治高压下寻求庇护与精神共鸣的必然结果。本章详细描绘了他们的交游轨迹,分析了他们各自的出身、性格与思想倾向。重点剖析了嵇康作为精神领袖的地位,以及山涛、王戎等人在入仕与出世间的摇摆,揭示了群体内部的张力与复杂性。 第四章:嵇康之死:一场关于“真”与“伪”的审判 嵇康之死是魏晋精神史上最惨烈的一页。本章不再仅仅聚焦于政治斗争(与山涛的矛盾),而是将其置于士人个体生命价值与世俗规范的宏大叙事中。通过对《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深入解读,我们探讨了嵇康如何将个人原则提升到关乎“真我”存亡的高度。他的被害,标志着魏晋士人所追求的“独立不羁”精神遭受了空前的打击,但也以一种极端的方式铸就了“风骨”的典范。 第五章:阮籍的醉与诗:逃离的艺术 阮籍以其“口不择言,饮酒放浪”的行为闻名后世。本章着重分析了阮籍的“独醒”状态。他的醉酒并非单纯的享乐主义,而是一种系统性的、具有高度自觉性的“避世策略”。通过对其诗作,尤其是《咏怀诗》的文本细读,我们揭示了在不能直言政治的时代,如何通过象征、典故和高度凝练的意象,表达对时局的深刻不满和对个体命运的悲悯。 第六章:刘伶的酒与自由:超越肉体的存在 与阮籍的“外放式”逃离不同,刘伶将对自由的追求推向了身体的极限。本章探讨了刘伶与酒的关系,分析了酒在魏晋文化中超越了单纯的饮品,成为一种仪式化、媒介化的存在。酒是通往“自然”的捷径,是摧毁世俗身份标签的工具。这种对肉体感官的极端解放,是士人对僵硬社会规范的彻底反叛。 第三部分:风骨的辐射——魏晋士人精神的扩散与深化 第七章:清谈与玄言:知识分子的社交语言 “清谈”是魏晋士人圈层的重要文化现象。本章考察了清谈的起源、内容和功能。它既是思想交流的平台,也是一种筛选圈内人的门槛。我们区分了早期偏向哲理思辨的玄谈与后期流于空洞的“俗谈”,探讨了如何在这种对话艺术中,士人确立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精神优越感。 第八章:山涛与王戎的“务实”:入世的代价 与竹林的核心人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山涛和王戎的选择。本章分析了他们最终选择入仕,在政治漩涡中周旋的行为。这并非简单的变节,而是士人对“如何在污浊环境中保持清白”这一难题的不同解答。他们的经历揭示了魏晋士人精神谱系中“出世”与“入世”的两难困境,以及随之而来的良心拷问。 第九章:山水田园的觉醒:与自然的契合 魏晋时期,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直接导致了对山水自然的审美提升。本章探讨了竹林七贤及其后继者(如郭象、陶渊明的前身)如何将山水从单纯的地理概念,提升为承载个体精神寄托的场所。在自然中,士人找到了暂时逃避名教束缚、实现身心合一的理想境界,这种“尚自然”的思想,成为中国后世文人精神的重要源泉。 结论:风骨的永恒回响 全书最后总结了“魏晋风骨”的核心内涵:对个体生命的极端珍视、对精神自由的无上追求、以及在巨大历史压力下保持人格独立与审美上的洁癖。竹林七贤及其周围的士人,以其悲剧性的命运和独特的生活方式,为后世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一种精神参照系——如何在无法改变世界时,彻底地改变自己与世界相处的方式。他们的故事,至今仍是理解中国士人精神底色的关键钥匙。 本书特色: 文本细读:深度分析竹林七贤及同时代名家的诗文、语录,注重原始材料的考证与阐释。 精神谱系:将竹林七贤置于玄学发展与士人思潮的宏大脉络中考察,而非孤立研究。 去浪漫化处理:力求客观呈现士人在政治高压下的生存策略与心理挣扎,揭示其复杂性。 适合读者: 中国哲学史、思想史、魏晋南北朝史、文学史研究者,以及对中国士人精神文化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

著者信息

编着者简介

悦读经典工作室


  本工作室由多位拥有中文博士学位并任教于各大专院校的专业国文教师所组成,每位成员皆具备 丰富的教学经验及深厚的学术素养。本工作室以编撰适合当前大专院校学生使用的国文或人文通识课程教材为宗旨,希望透过多元化的眼光及创意化的设计,让莘莘 学子对于古代或当代经典文本能有更多的认识及学习兴趣。

图书目录

编者序I
一、杞人忧天(列子)001
二、愚公移山(列子)003
三、郗雍视盗(列子)007
四、赵简子放生(列子)011
五、九方皋相马(列子)013
六、亡鈇意邻(列子)017
七、歧路亡羊(列子)019
八、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孟子)023
九、瞽叟杀人(孟子)027
十、无所可用(庄子)029
十一、庖丁解牛(庄子)031
十二、不材之木(庄子)035
十三、伯乐治马(庄子)039
十四、蜗角之争(庄子)043
十五、不以国伤生(庄子)047
十六、两臂重于天下(庄子)049
十七、贫非病也(庄子)051
十八、庄子说剑(庄子)055
十九、屠羊说拒赏(庄子)059
廿、晏子使楚(晏子春秋)063
廿一、橘踰淮为枳(晏子春秋)067
廿二、晏子谏齐景公(晏子春秋)071
廿三、器满则覆(荀子)075
廿四、和氏献璧(韩非子)079
廿五、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083
廿六、色衰爱弛(韩非子)087
廿七、一鸣惊人(韩非子)091
廿八、三蝨争讼(韩非子)093
廿九、齐桓公好服紫(韩非子)095
卅、刻舟求剑(吕氏春秋)097
卅一、澄子寻衣(吕氏春秋)099
卅二、掩耳盗钟(吕氏春秋)101
卅三、颜斶说齐王(战国策)103
卅四、新人掩鼻(战国策)107
卅五、三人成虎(战国策)109
卅六、千金买马首(战国策)113
卅七、鹬蚌相持(战国策)115

图书序言

编者序
  
  寓言是一种运用说故事的方式,来寄寓人生哲理的特殊文体,它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寓言常由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取材,或为文人所自创,举凡动物、人物、历史,皆能纳入其间,篇幅虽短,却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先秦、唐宋与元明,皆是寓言发展的高峰。先秦时期的寓言总数达千则以上,文体发展已相当成熟,影响后世深远。然而,这些精彩的文章散见在诸子百家之中,未能结为成串璎珞,后世阅读时总感不便。因此,本工作室从《列子》、《孟子》、《庄子》、《晏子春秋》、《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战国策》等书中选录出三十七篇,汇编成这部《先秦寓言选读》。
  
  「寓言」一词首先出现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可见寓言所佔比例极重。庄子假托故事中的角色言论,用以揭示哲理,阐明思想,增加说服力。这也反映了先秦诸子常常利用曲折迂回的方式,言在此而意在彼,寄託其修身处世之道。例如,「杞人忧天」反映先民的宇宙观,「刻舟求剑」说明察今变法的重要性。因此,寓言作品充满了作者的高妙想像力,辩才无碍的智慧与巧思,有兴趣的读者还可以进一步从中探索人物、故事、内涵、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先秦寓言流传迄今,多数已是脍炙人口的故事,譬如「愚公移山」、「一鸣惊人」、「庖丁解牛」、「掩耳盗钟」、「三人成虎」,甚至变为日常习用的成语,影响可谓十分深远。本书编纂的方式,在经典文本外,辅以注释、题解,并附上问题与讨论、延伸阅读。选文着重趣味生动,说理力求深入浅出,希望可以激发读者阅读先秦寓言的兴味,与我们共同领略往哲先贤智慧的魅力。
  
  编者谨志
  2015年11月25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先秦寓言选读》,内心涌动着一种久违的敬意。那些流传至今的先秦寓言,不仅仅是古代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本书的选本非常精炼,每一个故事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简洁明了却寓意深远。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读时所持有的审慎态度,既尊重原文的本意,又结合当代的视角,为读者提供了多层次的理解空间。比如,关于“拔苗助长”的故事,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急功近利的表现,而是深入剖析了其中蕴含的对自然规律的忽视,以及现代社会中同样存在的过度干预和不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现象。这种解读方式,让古老的寓言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也让我对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有了更深刻的洞察。这本书就像一本“人生宝典”,它用最朴实无华的故事,教会我们为人处世的智慧,洞察世事的道理,以及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保持清醒的头脑。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先秦寓言选读》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用最简练的语言,向我讲述人生的哲理。我特别喜欢作者在选材上的考究,不仅包含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还加入了许多鲜为人知却同样精彩的寓言。这些故事,有的幽默风趣,让人捧腹;有的发人深省,引人沉思。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故事呈献给读者,而是融入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解读。他善于将古老的寓言与现代社会现象相结合,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深刻的启迪。我尤其喜欢他对“叶公好龙”的解读,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口是心非”,更是深入剖析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现实认同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何为真正的热爱。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寓言的魅力,它不仅仅是故事,更是洞察人情世故、洞悉事物本质的智慧之钥。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惊喜连连!作为一个平时不太接触古籍的读者,我一开始拿到《先秦寓言选读》还有些忐忑,担心会读得枯燥乏味。然而,翻开书页的瞬间,我就被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了。作者的选材非常巧妙,既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狐假虎威”、“刻舟求剑”,也有一些我之前从未听过的、同样充满智慧的寓言。最让我赞赏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故事,而是加入了相当详尽的解读。这些解读并非空洞的说教,而是从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甚至到现代社会的启示,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我尤其喜欢关于“守株待兔”的解读,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懒惰和侥幸的警示,更触及了人们在面对机遇时的心态偏差,以及如何真正辨别和把握机会的智慧。书中语言的编排也很有意思,时而幽默风趣,时而引人深思,完全打破了我对古代文本的刻板印象。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道理,感觉自己不仅是在读故事,更是在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先秦时期先贤们的思想光芒,感受他们用简短故事所蕴含的深刻智慧。

评分

《先秦寓言选读》这本书,如同一本沉淀着历史智慧的古老卷轴,徐徐展开在我眼前。我喜欢它没有那种浮夸的包装,朴实无华地呈现出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篇章。从“亡羊补牢”的及时反思,到“滥竽充数”的弄虚作假,再到“画蛇添足”的画蛇添足,每一个故事都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人性的不同侧面。作者的选材角度非常独到,不拘泥于大众熟知的几个段子,而是发掘了一些更具深度和启发性的寓言。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寓言的解读,跳出了传统的道德说教,而是从更广泛的社会现象和心理层面进行剖析。例如,关于“塞翁失马”的解读,作者不仅仅强调了祸福相依的辩证法,更深入探讨了人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心理调适和人生态度的重要性。这种解读方式,让这些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评分

捧着这本《先秦寓言选读》,总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书中的每一个小故事,都像一颗颗精心打磨的珍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一直认为,寓言的魅力就在于它用最简洁的语言,讲述最深刻的道理,而这本书无疑将这种魅力发挥到了极致。那些关于人情世故、世道人心、是非曲直的描绘,即使历经千年,依然有着穿越时空的现实意义。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井底之蛙”的章节,它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认知局限性,提醒我不断拓展视野,拥抱未知。作者在选编和解读上的功力可见一斑,他不仅挑选了那些最具有代表性和思想深度的寓言,更在每一个故事后面,赋予了新的生命和解读。我常常觉得,这些古老的智慧,就像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道。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和启迪。它让我学会用更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更长远的视角审视生活,并且在困惑和迷茫时,总能从中找到前行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