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寓言選讀

先秦寓言選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先秦文學
  • 寓言故事
  • 中國古典文學
  • 傳統文化
  • 啓濛教育
  • 文學選讀
  • 古代文學
  • 文化經典
  • 故事集
  • 修身養性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特色

  寓言是以簡潔文字呈現的短篇故事,含蓄雋永,隱含作者的哲理智慧、生命經驗、社會觀察等,飽富人文思想與藝術特色。部分更凝練成迄今慣用的成語,影響深遠,值得仔細咀嚼。曆代寓言作品數量豐富,其中有不少膾炙人口的篇章。本書以先秦為範圍,自《列子》、《孟子》、《莊子》、《晏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鞦》、《戰國策》選齣三十七篇文章,期待藉由注釋、題解、問題與討論、延伸閱讀,引領讀者一同進入寓言故事文近旨遠、耐人尋味的廣闊天地。


《魏晉風骨:竹林七賢與士人精神圖譜》 導言:亂世中的清流與絕響 本書聚焦於中國曆史上一個充滿矛盾、激烈變動與獨特文化精神的時代——魏晉時期(約公元220年至420年)。這是一個從漢末軍閥混戰的餘燼中艱難過渡,最終走嚮五鬍十六國大分裂的漫長曆史階段。在政治極度高壓、社會秩序崩塌的背景下,士人階層麵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睏境與精神選擇。他們不再能像漢代那樣通過建功立業光宗耀祖,轉而將目光投嚮個體生命的價值、精神的自由以及與自然的和解。 《魏晉風骨:竹林七賢與士人精神圖譜》並非一部傳統的政治史或軍事史著作,而是一部深入剖析特定曆史環境下,知識分子群體如何構建其內在世界、形成其獨特審美與價值體係的文化思想史研究。全書以“竹林七賢”這一極具象徵意義的群體為核心切片,通過對他們的交往、創作、以及對當時的社會反應進行細緻考察,勾勒齣魏晉士人“風骨”的生成脈絡、錶現形態及其深遠影響。 第一部分:時代的底色——衰亡與重塑 第一章:漢末遺風與曹魏的壓抑 本章首先梳理瞭漢末至曹魏建立的社會背景。從黃巾之亂到董卓亂政,傳統儒傢秩序的崩塌,使得“經世緻用”的價值標準受到嚴重質疑。曹操集團在軍事勝利後建立的政權,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恢復瞭社會穩定,但其嚴酷的法製和對士人政治參與的嚴格篩選,使得大批富有獨立精神的知識分子感到窒息。我們詳細分析瞭建安文學所體現的“慷慨悲歌”與對生命無常的深刻體驗,這既是時代的哀嘆,也是對僵化體製的無聲反抗。 第二章:玄學興起:從“言不盡意”到“體道” 麵對外在環境的絕境,魏晉士人開始轉嚮內在的精神探索。玄學的興起並非偶然,而是對儒傢名教體係的深刻反思與超越。本章重點探討瞭何晏、王弼等人對《老子》《周易》的闡釋,尤其是“名教與自然”的緊張關係。士人試圖在“言不盡意”的語言哲學中,尋找一種超越有限現實的“道”的境界。玄學從純粹的哲學思辨,逐漸演化為一種生活態度,為後來的“竹林風流”奠定瞭理論基礎。 第二部分:竹林七賢:風骨的具象化 第三章:七賢的聚閤與分野 竹林七賢——嵇康、山濤、阮籍、嚮秀、劉伶、王戎、嵇康——他們的集結並非偶然的雅集,而是特定知識分子群體在政治高壓下尋求庇護與精神共鳴的必然結果。本章詳細描繪瞭他們的交遊軌跡,分析瞭他們各自的齣身、性格與思想傾嚮。重點剖析瞭嵇康作為精神領袖的地位,以及山濤、王戎等人在入仕與齣世間的搖擺,揭示瞭群體內部的張力與復雜性。 第四章:嵇康之死:一場關於“真”與“僞”的審判 嵇康之死是魏晉精神史上最慘烈的一頁。本章不再僅僅聚焦於政治鬥爭(與山濤的矛盾),而是將其置於士人個體生命價值與世俗規範的宏大敘事中。通過對《與山巨源絕交書》的深入解讀,我們探討瞭嵇康如何將個人原則提升到關乎“真我”存亡的高度。他的被害,標誌著魏晉士人所追求的“獨立不羈”精神遭受瞭空前的打擊,但也以一種極端的方式鑄就瞭“風骨”的典範。 第五章:阮籍的醉與詩:逃離的藝術 阮籍以其“口不擇言,飲酒放浪”的行為聞名後世。本章著重分析瞭阮籍的“獨醒”狀態。他的醉酒並非單純的享樂主義,而是一種係統性的、具有高度自覺性的“避世策略”。通過對其詩作,尤其是《詠懷詩》的文本細讀,我們揭示瞭在不能直言政治的時代,如何通過象徵、典故和高度凝練的意象,錶達對時局的深刻不滿和對個體命運的悲憫。 第六章:劉伶的酒與自由:超越肉體的存在 與阮籍的“外放式”逃離不同,劉伶將對自由的追求推嚮瞭身體的極限。本章探討瞭劉伶與酒的關係,分析瞭酒在魏晉文化中超越瞭單純的飲品,成為一種儀式化、媒介化的存在。酒是通往“自然”的捷徑,是摧毀世俗身份標簽的工具。這種對肉體感官的極端解放,是士人對僵硬社會規範的徹底反叛。 第三部分:風骨的輻射——魏晉士人精神的擴散與深化 第七章:清談與玄言:知識分子的社交語言 “清談”是魏晉士人圈層的重要文化現象。本章考察瞭清談的起源、內容和功能。它既是思想交流的平颱,也是一種篩選圈內人的門檻。我們區分瞭早期偏嚮哲理思辨的玄談與後期流於空洞的“俗談”,探討瞭如何在這種對話藝術中,士人確立自己的身份認同和精神優越感。 第八章:山濤與王戎的“務實”:入世的代價 與竹林的核心人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山濤和王戎的選擇。本章分析瞭他們最終選擇入仕,在政治漩渦中周鏇的行為。這並非簡單的變節,而是士人對“如何在汙濁環境中保持清白”這一難題的不同解答。他們的經曆揭示瞭魏晉士人精神譜係中“齣世”與“入世”的兩難睏境,以及隨之而來的良心拷問。 第九章:山水田園的覺醒:與自然的契閤 魏晉時期,個體生命意識的覺醒,直接導緻瞭對山水自然的審美提升。本章探討瞭竹林七賢及其後繼者(如郭象、陶淵明的前身)如何將山水從單純的地理概念,提升為承載個體精神寄托的場所。在自然中,士人找到瞭暫時逃避名教束縛、實現身心閤一的理想境界,這種“尚自然”的思想,成為中國後世文人精神的重要源泉。 結論:風骨的永恒迴響 全書最後總結瞭“魏晉風骨”的核心內涵:對個體生命的極端珍視、對精神自由的無上追求、以及在巨大曆史壓力下保持人格獨立與審美上的潔癖。竹林七賢及其周圍的士人,以其悲劇性的命運和獨特的生活方式,為後世中國知識分子提供瞭一種精神參照係——如何在無法改變世界時,徹底地改變自己與世界相處的方式。他們的故事,至今仍是理解中國士人精神底色的關鍵鑰匙。 本書特色: 文本細讀:深度分析竹林七賢及同時代名傢的詩文、語錄,注重原始材料的考證與闡釋。 精神譜係:將竹林七賢置於玄學發展與士人思潮的宏大脈絡中考察,而非孤立研究。 去浪漫化處理:力求客觀呈現士人在政治高壓下的生存策略與心理掙紮,揭示其復雜性。 適閤讀者: 中國哲學史、思想史、魏晉南北朝史、文學史研究者,以及對中國士人精神文化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

著者信息

編著者簡介

悅讀經典工作室


  本工作室由多位擁有中文博士學位並任教於各大專院校的專業國文教師所組成,每位成員皆具備 豐富的教學經驗及深厚的學術素養。本工作室以編撰適閤當前大專院校學生使用的國文或人文通識課程教材為宗旨,希望透過多元化的眼光及創意化的設計,讓莘莘 學子對於古代或當代經典文本能有更多的認識及學習興趣。

圖書目錄

編者序I
一、杞人憂天(列子)001
二、愚公移山(列子)003
三、郗雍視盜(列子)007
四、趙簡子放生(列子)011
五、九方皋相馬(列子)013
六、亡鈇意鄰(列子)017
七、歧路亡羊(列子)019
八、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孟子)023
九、瞽叟殺人(孟子)027
十、無所可用(莊子)029
十一、庖丁解牛(莊子)031
十二、不材之木(莊子)035
十三、伯樂治馬(莊子)039
十四、蝸角之爭(莊子)043
十五、不以國傷生(莊子)047
十六、兩臂重於天下(莊子)049
十七、貧非病也(莊子)051
十八、莊子說劍(莊子)055
十九、屠羊說拒賞(莊子)059
廿、晏子使楚(晏子春鞦)063
廿一、橘踰淮為枳(晏子春鞦)067
廿二、晏子諫齊景公(晏子春鞦)071
廿三、器滿則覆(荀子)075
廿四、和氏獻璧(韓非子)079
廿五、扁鵲見蔡桓公(韓非子)083
廿六、色衰愛弛(韓非子)087
廿七、一鳴驚人(韓非子)091
廿八、三蝨爭訟(韓非子)093
廿九、齊桓公好服紫(韓非子)095
卅、刻舟求劍(呂氏春鞦)097
卅一、澄子尋衣(呂氏春鞦)099
卅二、掩耳盜鍾(呂氏春鞦)101
卅三、顔斶說齊王(戰國策)103
卅四、新人掩鼻(戰國策)107
卅五、三人成虎(戰國策)109
卅六、韆金買馬首(戰國策)113
卅七、鷸蚌相持(戰國策)115

圖書序言

編者序
  
  寓言是一種運用說故事的方式,來寄寓人生哲理的特殊文體,它是中國傳統文學的瑰寶。寓言常由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取材,或為文人所自創,舉凡動物、人物、曆史,皆能納入其間,篇幅雖短,卻蘊藏著深刻的哲理。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先秦、唐宋與元明,皆是寓言發展的高峰。先秦時期的寓言總數達韆則以上,文體發展已相當成熟,影響後世深遠。然而,這些精彩的文章散見在諸子百傢之中,未能結為成串瓔珞,後世閱讀時總感不便。因此,本工作室從《列子》、《孟子》、《莊子》、《晏子春鞦》、《荀子》、《韓非子》、《呂氏春鞦》、《戰國策》等書中選錄齣三十七篇,匯編成這部《先秦寓言選讀》。
  
  「寓言」一詞首先齣現於《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可見寓言所佔比例極重。莊子假托故事中的角色言論,用以揭示哲理,闡明思想,增加說服力。這也反映瞭先秦諸子常常利用麯摺迂迴的方式,言在此而意在彼,寄託其修身處世之道。例如,「杞人憂天」反映先民的宇宙觀,「刻舟求劍」說明察今變法的重要性。因此,寓言作品充滿瞭作者的高妙想像力,辯纔無礙的智慧與巧思,有興趣的讀者還可以進一步從中探索人物、故事、內涵、藝術特色及其影響。
  
  先秦寓言流傳迄今,多數已是膾炙人口的故事,譬如「愚公移山」、「一鳴驚人」、「庖丁解牛」、「掩耳盜鍾」、「三人成虎」,甚至變為日常習用的成語,影響可謂十分深遠。本書編纂的方式,在經典文本外,輔以注釋、題解,並附上問題與討論、延伸閱讀。選文著重趣味生動,說理力求深入淺齣,希望可以激發讀者閱讀先秦寓言的興味,與我們共同領略往哲先賢智慧的魅力。
  
  編者謹誌
  2015年11月25日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先秦寓言選讀》這本書,如同一本沉澱著曆史智慧的古老捲軸,徐徐展開在我眼前。我喜歡它沒有那種浮誇的包裝,樸實無華地呈現齣那些閃耀著人性光輝的篇章。從“亡羊補牢”的及時反思,到“濫竽充數”的弄虛作假,再到“畫蛇添足”的畫蛇添足,每一個故事都像一麵棱鏡,摺射齣人性的不同側麵。作者的選材角度非常獨到,不拘泥於大眾熟知的幾個段子,而是發掘瞭一些更具深度和啓發性的寓言。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一些寓言的解讀,跳齣瞭傳統的道德說教,而是從更廣泛的社會現象和心理層麵進行剖析。例如,關於“塞翁失馬”的解讀,作者不僅僅強調瞭禍福相依的辯證法,更深入探討瞭人們在麵對突發事件時的心理調適和人生態度的重要性。這種解讀方式,讓這些古老的智慧,在現代社會依然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评分

捧著這本《先秦寓言選讀》,總有一種穿越時空的錯覺。書中的每一個小故事,都像一顆顆精心打磨的珍珠,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我一直認為,寓言的魅力就在於它用最簡潔的語言,講述最深刻的道理,而這本書無疑將這種魅力發揮到瞭極緻。那些關於人情世故、世道人心、是非麯直的描繪,即使曆經韆年,依然有著穿越時空的現實意義。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井底之蛙”的章節,它讓我深刻反思瞭自己的認知局限性,提醒我不斷拓展視野,擁抱未知。作者在選編和解讀上的功力可見一斑,他不僅挑選瞭那些最具有代錶性和思想深度的寓言,更在每一個故事後麵,賦予瞭新的生命和解讀。我常常覺得,這些古老的智慧,就像陳年的佳釀,越品越有味道。閱讀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和啓迪。它讓我學會用更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用更長遠的視角審視生活,並且在睏惑和迷茫時,總能從中找到前行的力量。

评分

這本書真是讓我驚喜連連!作為一個平時不太接觸古籍的讀者,我一開始拿到《先秦寓言選讀》還有些忐忑,擔心會讀得枯燥乏味。然而,翻開書頁的瞬間,我就被那些生動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瞭。作者的選材非常巧妙,既有我們耳熟能詳的“狐假虎威”、“刻舟求劍”,也有一些我之前從未聽過的、同樣充滿智慧的寓言。最讓我贊賞的是,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故事,而是加入瞭相當詳盡的解讀。這些解讀並非空洞的說教,而是從曆史背景、文化內涵,甚至到現代社會的啓示,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分析。我尤其喜歡關於“守株待兔”的解讀,它不僅僅是一個關於懶惰和僥幸的警示,更觸及瞭人們在麵對機遇時的心態偏差,以及如何真正辨彆和把握機會的智慧。書中語言的編排也很有意思,時而幽默風趣,時而引人深思,完全打破瞭我對古代文本的刻闆印象。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其中的道理,感覺自己不僅是在讀故事,更是在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這本書就像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先秦時期先賢們的思想光芒,感受他們用簡短故事所蘊含的深刻智慧。

评分

讀完《先秦寓言選讀》,內心湧動著一種久違的敬意。那些流傳至今的先秦寓言,不僅僅是古代文學的瑰寶,更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這本書的選本非常精煉,每一個故事都像是經過韆錘百煉,簡潔明瞭卻寓意深遠。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解讀時所持有的審慎態度,既尊重原文的本意,又結閤當代的視角,為讀者提供瞭多層次的理解空間。比如,關於“拔苗助長”的故事,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其歸結為急功近利的錶現,而是深入剖析瞭其中蘊含的對自然規律的忽視,以及現代社會中同樣存在的過度乾預和不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的現象。這種解讀方式,讓古老的寓言煥發齣瞭新的活力,也讓我對生活中的許多現象有瞭更深刻的洞察。這本書就像一本“人生寶典”,它用最樸實無華的故事,教會我們為人處世的智慧,洞察世事的道理,以及如何在這個復雜的世界裏保持清醒的頭腦。

评分

這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先秦寓言選讀》就像一位飽經滄桑的長者,用最簡練的語言,嚮我講述人生的哲理。我特彆喜歡作者在選材上的考究,不僅包含瞭那些耳熟能詳的經典,還加入瞭許多鮮為人知卻同樣精彩的寓言。這些故事,有的幽默風趣,讓人捧腹;有的發人深省,引人沉思。最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故事呈獻給讀者,而是融入瞭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深刻的解讀。他善於將古老的寓言與現代社會現象相結閤,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中,獲得深刻的啓迪。我尤其喜歡他對“葉公好龍”的解讀,不僅僅停留在錶麵上的“口是心非”,更是深入剖析瞭人們在追求理想與現實認同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何為真正的熱愛。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寓言的魅力,它不僅僅是故事,更是洞察人情世故、洞悉事物本質的智慧之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